中國流失一把「絕世寶劍」,如今僅一把存世,卻被英國拒絕歸還

2020-12-23 騰訊網

說到古代的寶劍,大家一定會想到小說裡的倚天劍、金蛇劍、青釭劍和幹將莫邪等等。其實,比起這些神乎其神的虛構寶劍,我國一些真實存在的古劍也獨領風騷。譬如上世紀60年代,湖北荊門漳河地區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時隔2000多年還依然吹發可斷,無不代表了我國古代青銅冶煉技術的最高水平。

同樣還有東周玉劍,這是我國出土的唯一一把純玉劍,通長33.6釐米,款5.1釐米。雖然沒有越王勾踐劍那般鋒利,沒有實戰功能,僅是一把禮器。但其通體都是由上好的純玉打造,奢華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也稱得上是劍中極品了。

而要說我國這些真實存在的古代寶劍裡,最有代表性的「絕世寶劍」,還得是目前流失海外的櫑具劍。這把劍來自公元前3世紀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遺憾的是,在近代百年動蕩中,這把寶劍不幸流失海外,如今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為何說這把劍「逆天」呢?原來,相比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西漢時期的鑄劍工藝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伴隨鐵製品冶煉工藝的成熟,西漢時期的青銅劍已經不多了,基本上都是鐵劍。

雖然鐵劍在韌性和質量這一塊遠遠甩開此前的青銅劍,但由於鐵這種金屬太過活躍,鏽蝕速度遠比青銅劍快得多。因此,目前傳世的西漢鐵劍數量奇少,即便有幸保存下來,譬如上海博物館的玉具劍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駁犀具劍,也都腐蝕得不成樣子。

而櫑具劍卻是個例外,同樣是西漢鐵劍,卻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尤其是劍鞘和劍柄,幾乎都完美無缺,其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漢代鐵劍。

之所以能2000多年不鏽,跟櫑具劍的劍身鍛造不無關係。漢朝的班固曾在書中介紹過櫑具劍的工藝,說是鑄造之時需要將生鐵反覆加熱,鍛打成百上千次才算完滿。這種「千錘百鍊」的手藝,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成本和精力。即便是一位鑄劍大師,一生最多也就打造3把。

遺憾的是,漢朝滅亡後,櫑具劍的製作工藝也徹底失傳。由於當時根本就沒有幾把,其也成了歷朝歷代各大權貴爭奪的對象,跟小說中的倚天劍簡直如出一轍。而2000年風雲變幻,如今櫑具劍的存世數量更加稀少,目前發現的,僅只有大英博物館那一把。

這把櫑具劍原本被清廷收藏於圓明園中,可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無情掠奪。如今,其也成了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英國至今拒絕歸還,著實讓國人唏噓。

而這把劍對歷史學家的意義不言而喻,倘若能要回來,失傳2000多年的櫑具劍製作工藝,或許將被現代科技重新復原。其「逆天」的價值和意義,可見一斑。

當然,我國政府多年來也在積極追回這些海外文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人一定能在自家門口的博物館,看到這把「逆天」的神劍。

相關焦點

  • 永樂寶劍:當年被八國聯軍搶走,如今價值10億,但英國人拒絕歸還
    然而西方列強對於圓明園的打擊還遠不止於此,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入侵中國,這群「強盜」們燒殺劫掠,他們直接攻入且摧毀了本就已經奄奄一息的圓明園,帶走了無數珍貴的文物。 在被搶走的許多珍寶中,其中有一把永樂寶劍異常珍貴,被譽為「15世紀中國劍之巔峰」,現在這把寶劍的價值已經超過了十億,但是英國人卻拒絕歸還中國這把寶劍。
  • 我國存世的3把寶劍,一把純金打造,一把削鐵如泥,一把千年不鏽
    我國存世的3把寶劍,一把純金打造,一把削鐵如泥,一把千年不鏽自從人類文明誕生起,戰爭就作為一種雙方勢力爭奪利益的極端暴力行為而展開,有意思的是,戰爭從而也衍生出了兵器文化,自古有著「香車配美女,寶劍贈英雄」的說法,劍作為常見的砍殺器具,也變得有了觀賞價值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按理說文物存量也應該冠絕全球。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
  • 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佩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
    中國古代冷兵器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精品,它們被稱為國之瑰寶。但有的兵器伴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銷熔,失傳。有幸流傳下來的也作為文物陳列在歷史博物館內。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中國的3大絕世寶劍,每一款都是經典之作,第二款是秦始皇的佩劍,第三來自永樂皇帝最喜歡的兵器之一,如今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1. 越王鼫與劍:臥薪嘗膽使得越王勾踐名留青史,這把鼫與劍跟著越王馳騁沙場,立下了汗馬功勞。該劍極其鋒利,劍體寬闊。由青銅製造,雙刃呈弧形條理清晰,劍身完好無缺,留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卻寒光耀目,依舊如新。
  • 歷史上最具王氣的絕世寶劍,擁有之人全是帝王將相,如今下落不明
    歷史上那些絕世名劍,基本都在帝王將相手中,比如知名的越王勾踐劍,就是勾踐的佩劍。比如七星龍淵劍,號稱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據史料記載,擁有過此劍的人,全都是帝王將相,伍子胥、劉邦、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曾擁有過。那麼,此劍出自於誰之手?鑄劍大師歐冶子和幹將。歐冶子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越國人。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拒還僅3000多人的小島,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但是後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日漸強盛,以及領導人的英明決策,英國最終還是歸還了香港島,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但是有一個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這個國家就是阿根廷。阿根廷有一個只有3000人居住的島嶼,叫做馬島,一直處於英國治下。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拒還僅3000多人的小島,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整體來看,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一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 全世界最逆天的5把寶劍,中國竟有兩把,最後一把恐非地球產物
    人類史上最逆天的5把寶劍,最後一把恐非地球產物,前兩把在中國古代是冷兵器的時代,自然古代對於冷兵器的研製也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就算現在的技術已經是超越古代千萬倍,但是古時候的不少兵器製造技術現代專家依舊是摸不著頭緒,所以,古時候名劍不斷出現,而歷史越往下走,名劍卻是越來越少,這也是讓不少刀劍迷感到很是心痛
  • 故宮珍藏百年的永樂劍,被西方列強搶走後,如今已成英國鎮館之寶
    而上世紀90年代初,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斥十萬英鎊巨資購入了一把名為永樂劍的藏品,如今已成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做工極其精美,劍柄還特意採用了凹坑設計,增強了手感和摩擦力,堪稱古代寶劍之首,也代表了我國鑄劍工藝的最高水平。 為何朱棣要特意打造這樣一把劍給西藏人呢?眾所周知,明朝建立後,元朝其實還未完全滅亡,而是退守漠北建立了北元政權。為了防止他們伺機反攻,穩定西藏的統治便顯得尤為重要。
  • 目前世界上現存的五把中國絕世寶劍,每件都是鎮館之寶
    乃短兵之祖,近博之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意為劍是所有兵器中的君子,因此劍在中國文化上佔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名劍有很多,比如湛廬、魚腸,幹將,莫邪等等,但是絕大部分都沒有保存下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目前世上現存的5把中國絕世寶劍。
  • 希臘欲追回帕特農神廟雕塑,希望英國歸還!
    作者:淺陌 審稿:萬裡 據媒體報導稱,希臘一直以來都希望英國可以將帕特農神廟雕塑歸還自己國家,並且從二零一九年開始,希臘就一直和英國談判,但是英國似乎根本沒有歸還的打算,所以雖已談判但至今未果。
  • 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龍泉寶劍 | 【傳承中國】一把龍泉劍,幾多俠肝義膽
    龍泉劍,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以其誠信高潔之劍性為世代中國文人俠客所鍾愛。而生產於吳越龍泉地區的龍泉寶劍,在中國冷兵器戰爭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時,龍泉劍也是封建王朝皇帝賜給愛臣的「尚方寶劍」。那麼,龍泉劍的鑄劍工藝又有何獨到之處,它的存在又銘記了多少名士的塵封記憶呢?
  • 八國聯軍搶走「永樂寶劍」,專家出高價買回,英國人:10億也不賣
    永樂劍是明朝永樂大帝朱棣送給西藏活佛的寶劍。1420年,朱棣特地找人來打造這把劍。  所以在打造這把寶劍的時候,朱棣特地選用獅子這一佛教瑞獸來作為劍的圖案。永樂寶劍製作精美,樸素而不奢華,但其造價非常高,製作工藝比較獨特,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為何拒不歸還區區幾千人的馬島?原因有3點
    1997年7月1日,經過幾代中國領導人的不懈努力,香港終於成功地回歸中國懷抱當時的談判並不容易,即使回歸已成定局,英國仍想在香港回歸方面取得一些利益,但中國外交方面相當強硬,使得當時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別無選擇,只能讓香港回歸,才組成今日這個更強大的中國。  香港回歸成功地證明了中國已經解決了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但是南美洲的阿根廷卻沒有辦法像中國一樣維護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 最霸氣的五把中國名劍,一把被壓千年依舊光亮,一把被英國奪走
    中國自從有劍的歷史以來,劍,一直都是中國的一個符號,他是冷兵器工藝的「百兵之王」,也是武俠小說裡大俠馳騁江湖的必備物件!而中國古代的名劍尤其之多,並且其中還夾帶著很多的名人的故事,如歐冶子與他鍛造的寶劍的傳說,越王勾踐的自製用劍——越王勾踐劍!
  • 記者暗訪拍賣行:竟稱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是英國軍隊「合法」報酬
    你做功課,這是本來該做的,它本來今天(4月11日)都不應該被拍賣掉,你怎麼能夠公開說這些東西是劫掠來的,然後還要去拍賣它,卻不參加任何關於文物歸還的討論呢。從虎鎣重見天日以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多渠道和拍賣行接觸,可拍賣行拒絕撤拍,並迴避一切討論。當法律不足夠成為制勝武器,通過道義申索的方式追回文物,也是有成功先例的。
  • 英國欺軟怕硬?同意歸還香港,卻不肯歸還福克蘭群島
    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無疑是十分幸運的,回首過往,我們的國家也曾遭受無數人的侵略,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清朝時期,中國因閉關鎖國的政策逐漸開始走下坡路,清政府腐敗落後。1982年,中國要求收復香港,經過不斷談判 ,中方要求英國根據條約中規定的期限歸還領土,當時的談判十分艱難,即使香港回歸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但英國仍希望在此方面獲得一些好處,中國外交十分強硬,英國沒有其他的選擇,最後只能籤訂協議。
  • 一劍功成千古名,古代四大鑄劍師,合鑄三把絕世寶劍!
    從西周開始就已經出現劍,此後劍不斷地被改造,鑄造,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寶劍還有那些寶劍的主人。人們會把眼光聚焦在寶劍上或劍的主人身上,而劍的背後那些鑄劍師們卻被人遺忘。說到鑄劍師,古代有四位著名的鑄劍師大師,他們鑄造了很多神兵利器,但留下了三把絕世寶劍,至今流傳。
  • 英國歸還我國香港,卻堅決不願歸還馬島,這些原因是關鍵
    香港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國的地區,因為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強行佔領了,還強迫清政府籤下不平等的條約,在那之後就一直被英國統治中,一直到1997年才將香港歸還給中國,不過英國不止佔領了香港,就連馬島也被佔領了,但英國只肯歸還香港,卻不願意將馬島也歸還中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