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夏天到香港的人,都有被凍僵的經歷。
沒錯,在30多度的香港夏日裡,被凍到瑟瑟發抖。
不管室外溫度多麼高、人有多麼揮汗如雨,只要一走進室內,都會以為自己瞬間穿越到了另外一個半球,一秒變冬天。
不管是商場、還是地鐵、抑或是餐廳。
都是永遠的16度。
曾看過一則新聞,大眾認為香港商場裡等公共場合空調開的太低不環保。於是政府將室內空調的標準溫度調升至18度.
街上隨處總能看見香港本地人手裡拿著、肩上披著一件外套,甚至一條厚圍巾!儘管他們下半身可能穿著熱褲短裙和拖鞋.
地鐵裡你也總能看到一個個穿著正裝的上班族,滿頭大汗的衝進車廂,然後站在空調出風口一陣猛吹.
香港很多唐樓和公屋,老樓們都臨街,安裝的又都是冷氣機。因此這也成為了香港街頭獨特的風景——滿街盡掛冷氣機。天氣稍熱,走在街上,有時都能聽見冷氣機的轉動。
所以,到底香港人為什麼那麼愛吹冷氣?還要把溫度調得那麼低呢?
說法有很多。
有人說,是為了刺激消費。
不管是油尖旺還是港島,總是五步一個小商場,十步一個大型shopping mall。
而有調查表明,商場溫度在18-22度能刺激人消費。雖然不知道這個調查數據是否靠譜,但不難否認,你走進香港的商場,眼裡看到的全是各種喪心病狂地在買買買。
而且還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試衣留下汗漬呢,畢竟被冷的只剩下雞皮疙瘩了。
有人說,是為了空氣循環。
擠過港鐵的人應該都知道,高峰時期的地鐵有多可怕。車廂裡人與人之間毫無空襲不說,連站臺等車的人們都緊緊相依。
你見過黃昏六點半的金鐘地鐵站嗎?
在如此高密度的室內空間裡,夏天各種味道又很重(你們懂得),低溫的冷氣,好像確實能讓地鐵裡的空氣更好一些。
但又有冷氣公司專業人士指出:空調吹風只能讓室內的空氣不斷循環,也不會進入新的室外新鮮空氣。
簡而言之就是:然並卵
有人說,是為了除溼氣。
香港有都多溼大家都知道,尤其趕上回南天,滿牆流淚的樣子真是會逼死密恐患者。
這種不能開窗的日子裡,就全靠空調高速運轉來保持室內開爽。
有人說,是因為房子空間太小。
香港寸土寸金,地方小房價高。越來越高的樓,也沒辦法擴大人均住房面積。常常一家幾口人需要擠在10多20平的房間裡,甚至還有人住在鳥籠房。
這樣的夏天,如果不靠吹冷氣,大概家裡也真的會很難過。
有人說,是為了讓員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
有老闆認為,室內溫度一高,總會讓人容易犯困。這樣會極度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室內冷點,反而讓人打起精神。
能想出這招的老闆,該不會是連8號風球都能改變的李老闆吧??
其實,我覺得老闆們有點想太多。我想睡,是怎樣都能睡著的.
有人說,是為了讓上班族不會熱死。
香港上班的著裝要求通常很嚴格,有些公司都要求必須每天正裝出席。回想一下我們記憶中看到的TVB電視劇裡的景象,大家也都是每天各種西裝革履。
想想,40度的高溫,襯衫領帶西裝西褲或者西服裙.若還不開低溫空調,可憐的上班族們真的會中暑。
.
顯然,夏季室內超低溫,早已成為了香港的又一個城市標籤。
不過,過低的空調其實也真有很多危害。
比如最明顯的空調病,一冷一熱易感冒,並且由於長期待在封閉不透氣的房間裡,會引起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
吹太多空調皮膚也會很乾燥,出油長痘痘。感覺很多朋友剛到香港皮膚都變很差。
最重要一點,也特別不環保。有專家指出,香港的溫室效應嚴重也和空調的大量使用有一定關係。因此,政府也特意設定了「無冷氣夜」,號召市民在當天不開冷氣,力促環保。
最後,我在此,用微弱的聲音呼籲一句:「香港,可以把空調開到24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