叄 言 戲 語
—
Sayings:最近的天氣不大太平,有些地方暴雨,有些地方又悶熱。有人在唱《白蛇傳》,有的卻恨不得打旱魃……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那些沒有空調的夏天。小編記得,那時候我經常「葛優癱」在我家的沙發上剝一隻軟桃子的皮,電風扇吹的嗚嗚嗚。大家記憶裡那些沒有空調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呢?
圖源:花廬
想想自己的錢包就涼快了不少。
@小晶晶
我爸開著冰箱門,頭朝著冰箱門口睡覺。被我媽發現時,冰箱裡的東西已經都融化了,罵死了。
@依
沒有空調之前,我覺得電風扇是高科技。院子裡有個巷子,巷子裡吹來過堂風,一把搖椅,躺一個下午。
@c婭n
山上啊,後門有條清澈的小水溝,竹躺椅一放,躺著輕搖蒲扇,聽如雨的蟬鳴,午後的陽光落滿水面,光影搖曳中,睡個大午覺,就是一夏啦。
@墨憶
每年暑假,我最美好的消夏時光就是老媽把涼蓆鋪在地板上,一邊吃老爸切的大西瓜(必須切成一半拿勺蒯著吃),或者老媽做的綠豆沙,一邊看暑期黃金檔《西遊記》。老式的電風扇吱吱呀呀地轉動著,夏天也沒覺得多熱就過來了。人生最happy的童年回憶莫過於此……
@青素
把老公和他朋友安排在車公莊看戲,然後頂著大太陽走到文津街去買奶油炸糕吃。
@aj
圖源:花廬
Sayings:以上這些回憶多數關於親情與童年。吱吱呀呀的老式電風扇,鋪在房頂和河邊的涼蓆,冰鎮著水果、蔬菜和小朋友的涼水盆……可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空調的夏天裡充滿著汗水、汗水、還是汗水。
他們是戲曲演員。
譚元壽先生曾戲言,再開政協會他要交個提案:捉住小偷也不打他也不罵他,勒上頭紮上靠推到大太陽底下暴曬,不用多長時間讓說什麼就說什麼,並且可能再也不敢當小偷。
可是戲曲演員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圖源:傅希如粉絲團新浪博客
下鄉演出或者平日裡練功,都是露天的,沒辦法降溫。沒上妝的時候能躺在臺底下躲躲蔭涼。喝很多水。我們是民營團,自負盈虧,所以天熱也不敢休整,要不就要餓肚子。
@李斌 素雅青年豫劇團 團長
過去的劇場哪有空調,特別是我那會兒在河北的時候,劇場裡都沒有空調,頂多有電扇,而且扇扇子也不管用,只能扇到臉。你穿上服裝,穿著胖襖根本就扇不透,過去為啥要穿戲服裡面的「襯」,我們服裝叫它「水衣子」,「水」就是汗水的意思。那裡面是很厚的,它會吸汗,而且出的汗往往都是會溼透,溼透到胖襖,胖襖溼透到外面的服裝,都溼透之後最後噴上酒,晾一晾,第二天就會揮發掉。所以說,過去沒有空調,戲曲演員是很受罪的。現在有空調了,同樣夏天演戲也是很辛苦的。@張建國 國家京劇院 三團團長
我們讀戲校的時候確實沒有空調,白天練功啥的還過得去,晚上就睡走廊,半夜經常會被人踩(都是起夜上廁所的)。條件好點的同學,蚊帳裡配有微型電風扇,的確挺涼快!也算是度過了沒有空調的那些年。@袁國良 北方崑曲劇院 國家一級演員 老生
我進戲校那會兒,宿舍還沒裝空調,連電扇也沒有,到了夏天集訓,8月到9月,晚上基本睡不了幾個小時。雖然床上鋪了蓆子,還是熱得一身汗,就拿個臉盆去洗漱間衝涼,滿滿的一盆從頭澆到腳,爽心爽肺。一晚上有時要衝兩三次。白天練功自然也是沒有空調的,汗出多了,練功服又懶得洗,就在太陽下曬乾了接著穿,時間久了衣服邊角就是一層薄薄的鹽花。那會兒集訓還有老師給我們燉了排骨湯或者綠豆湯解暑,那是集訓時最美好的回憶,儘管撈不到什麼肉。@施夏明 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 小生
小時候在學校演出沒空調,學院就找來老北京的三個大盆,擱上冰塊,拿著風扇吹冰塊。但這並不是給演員用的,而是給觀眾席的。我唯一一次暈在臺上是陪我父親所在的業餘劇團演《龍鳳呈祥》,當時的劇場沒空調,夏天特別熱,實在演不動了,最後《甘露寺》都沒有演。參加工作到了國家京劇院,那時候是中國京劇院。96年以前,團裡都沒有空調。練功的時候,男的基本都是光著膀子排戲,赤膊上陣。好像那時候的夏天,沒有現在那麼熱。@顧謙 國家京劇院 國家一級演員 淨行
那時候還比誰不出汗呢。小時候老師總說好角臉上都不出汗,所以老師來之前,我們得先拉幾遍戲,等老師來上課汗都出得差不多了。那時候也沒有冰箱,沒有冷飲,就是涼白開,回宿舍衝涼水澡,夏天買西瓜提前泡在涼水裡。練完功回來能吃上西瓜的還是北京的同學,因為是家長送來的。外地同學就是拿綠豆放在暖水壺裡泡上一晚,第二天就是綠豆湯了。@索明芳 北京京劇院 青年花旦演員 宗筱派
最熱的時候我們在屋子地板上鋪一張大蓆子坐著看書寫曲,熱得不行了就做個噴水瓶子往身上頭上噴水⋯後來我老公特地去買了一個澆花用的噴霧瓶,一天到晚拿在手上"次古次古"地往身上臉上噴水霧,笑死我了。
演出前,單位發了工作餐,我先放著,打算演出後回去洗個澡再吃。那天化妝都不容易,油彩就拍不到臉上,臉上全是汗。好不容易化好妝,戲也開始了。第二場是夾皮溝群眾遭座山雕,李永奇下來到後臺就開始吐,臉色發白,躺在服裝案子上起不來了。我衣服裡面也已經透得不行,可能是身體素質比較好,雖然戲份多,還是沒有任何偷工減料。但是等到第六場下來,中場休息,領導和舞臺監督、助理圍著我,化妝師也想辦法給我補妝。領導感覺事情要不好,小戰士們都吐得不行。如果楊子榮躺下了,這戲就唱不下去了。那時候,他們誰跟我說話,我就擺手,多說一句話就得吐。他們前後左右好幾個人拿著扇子給我扇,誰也不說話。當時那種劇組下基層給觀眾送清涼和同事扇著扇子給我送清涼的感覺,特別有戲劇性。那天的演出我還算爭氣,沒有任何偷工減料,觀眾的反應也很好。演出結束後,折騰了兩個小時回到市區的賓館。洗完澡後準備吃飯,領導照顧我,說楊子榮累了,給了兩個盒飯。我到周邊的連鎖超市買了幾瓶冰鎮啤酒,琢磨著終於能清清爽爽、連吃帶喝了。結果酒也倒上了,盒飯還沒等打開,差點沒把我燻倒,飯早就臭了!我趕緊扔了。最後,我只能買點方便麵和一包鹹菜,配著冰鎮啤酒,解決晚餐。這就是那年暑天演戲的經歷。
@張宏偉 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 國家一級演員 唐派傳人
2004年我到中國戲曲學院上大學,大一新生都在校外公寓住,沒有空調和風扇。我們嘗試過很多辦法來降溫,但是這個熱真的避免不了。後來我們晚上12點以後都到天台上睡覺,幾十號人拿著涼蓆、毛巾被到天台上,共用蚊香和花露水,聽著耳機,聊著天。對面男生宿舍樓也有人在天台上睡,你能看到有人偷偷吸菸,有明明滅滅的光亮在閃。還有晚上在天台練功的。還有男女朋友在各自宿舍樓的天台揮舞著諾基亞來回發信息,不知道他們還在不在一起。
那年夏天,我們住的校外公寓對面住著劉亦菲所在的一個劇組,應該是小龍女。我們都看到過她大晚上在院子裡練劍,大太陽底下練刀槍把子。她們也很辛苦。在明星光環的背後,她們也不容易。
觀眾可能不知道,很多劇場臺下的空調開得非常冷,臺上是沒有空調的。而且臺上那麼多燈,有的大戲兩三百個燈,我們的小劇場戲也是七八十個燈,同時烤著演員是很可怕的。但是臺上沒有空調,因為空調一開風一吹,衣服動起來,觀眾就知道了,所以不允許有空調。
我們院很多武生夏天關空調,關窗戶,全副武裝練功,一進屋那個酸爽。楊少春老師七十好幾了,也是這麼練。
@李卓群 北京京劇院 85後新銳編劇、導演
Sayings:40度的高溫也要忍受在沒有冷氣只有大燈的臺上穿著胖襖、練功服上結滿薄薄的鹽花……這就是我們的戲曲演員。很多人都知道有句俗語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對於戲曲演員來說,這不光代表這兩種極端天氣下還要練功,甚至是三九天穿單衣練出一身汗,三伏天穿胖襖打一套又一套的把子……
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舞臺上精彩的一招一式,完美的亮相和細節。
每一滴汗水,都浸透著他們的職業責任感和對戲曲的愛。
你的那些沒有空調的夏天又是怎麼過的呢?請在本文最後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歡迎大家
在中華戲曲公眾號後臺留言回復
小編們已經準備好水杯
安利一到就送服啦
叄言戲語
文案:筱聽芳
編輯:小蝶、雲南白藥
主編微信:339410986
—
鳴謝:所有提供答案的童鞋們
特別鳴謝:在氍毹上揮汗如雨的戲曲演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