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誕生於戰火硝煙中的立功獎狀,是不可磨滅的歷史見證。字裡行間寫滿的是不屈和犧牲,浸透著無盡的懷念和前進的力量。
01 獎狀
這是一張山東省工商總局立功獎狀。
接受人是:於淼同志的愛人張繼之同志、愛子艾山、愛女衛平。
原文為:望於淼同志的愛人張繼之同志、愛子艾山、愛女衛平承烈士之精神永遠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立功為烈士復仇雪恨!!
時間是:中華民國36年7月7日。即1947年7月7日。
「立功事跡」,全文如下:
據工商局第四分局立功委員會報呈請授給安高支局總商店會計於淼同志二等功獎狀獎章以資表揚追念由。
於淼,1938年入伍(十五歲),194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8歲),工作一貫積極,鬥爭意志堅強不屈。
1941年冬,日寇掃蕩沂蒙山時,不幸被俘,雖嚴冬身單衣,禁囚水獄,二月有餘,死去活來之酷刑試遍一年,終脫出虎口,與敵搏鬥,鍛鍊成鋼鐵一般意志,提高了階級覺悟。
1947年立功運動中,把幾年來的勞動積餘全部獻公。在一面撫養她的愛女衛平,並加倍努力於工作和學習。與群眾團結聯繫中,發覺了內部的武裝特務組織,相繼破獲了案件,保衛了黨的利益。
於淼同志不幸於行軍途中支部高密縣井溝莊時,被地主封建勢力結合武裝特務所陷害活埋而壯烈犧牲。其不滿6個月之愛女衛平幸被我武裝搶救回生。
於淼同志臨行刑時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這種氣壯山河的英勇犧牲,堪稱我中華民族與無產階級的優秀女兒。
特追令頒發獎狀和立功獎章,以慰英魂深表追悼!
(於淼烈士)
02 於淼
於淼,原名於愛蘭,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東關村人。1937年,14歲的於淼在母親影響下成為中共地下組織的交通員。1941年,她被黨組織推薦參加抗日軍政大學山東分校的培訓,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結業後在沂蒙地區參加抗日工作。
時年冬,她在日偽軍「掃蕩」沂蒙地區時不幸被俘。凜冽寒冬,她被囚禁在陰冷的監獄之中,僅是身著單衣,承受砭肌刺骨的寒冷,絕不屈服。
日軍後來又將她關在水牢中,時間長達兩月有餘,被凍掉了全部足趾,死去活來。後又轉至濟南監獄,酷刑折磨一年之久。飽受摧殘,依舊堅不吐實,嚴守黨的秘密。
1942年一天,於淼再一次被敵人轉移。途中,尋機鑽入路邊青紗帳,得以逃脫虎口。脫險後,老鄉們都勸她不要走了,留在家中。於淼很堅定地回答道,「敵人的兇殘嚇不倒共產黨人,只要我有一口氣,就抗戰到底!敵人的殘暴更增加了我們的鬥志。」
當時,於淼雙腳已經不能行走,老鄉一路背著她,通過地下交通站聯繫,找到了八路軍部隊。隨後被安排在山東省工商總局第四分局安高支局任會計一職。
1945年抗戰勝利後,於淼任沂蒙地區工作團團長,並於當年與八路軍幹部張紀之結為伉儷。在1947年團結聯繫群眾過程中,於淼發覺黨內武裝特務組織的蛛絲馬跡,與地下黨組織成功破獲暗藏在革命隊伍裡的特務組織,捍衛了黨的利益。
03 犧牲
1947年7月4日,剛生完孩子的於淼一行五人行軍途至高密縣井溝村時,遭遇敵人伏擊,寡不敵眾,被敵人五花大綁。於淼懷中的嬰兒也眼看要被敵人搶走,危急關頭,旁邊突然衝出一人奪下女嬰,跑回了家中。
那個嬰兒,便是於淼的愛女張衛平。70年後,張衛平到了井溝村,見到了當年目擊這場慘劇的荊世禮、荊世江、荊兆玉、丁夕信等老人。據老人們回憶講,當年不顧自身安危去冒死相救,讓她脫離危險的那位老人,就是井溝莊的村民荊李氏。荊曰乾和荊李氏夫婦二人都是當年村裡出了名的好人。
荊李氏奪走張衛平之後,敵人追至其家中瘋狂砸門,想要將女嬰搶回來。在敵人分神的這個空檔,被俘五人中的李坤趁亂掙脫捆綁逃進了不遠處的高粱地。敵人生怕逃走的李坤將事情透露給共產黨部隊,也顧不上被荊李氏搶走的女嬰,當即押解著剩下的於淼等四人去了當地的亂墳崗,直接活埋。
在押解過程中,於淼被繩子緊緊捆綁著,因為當時她還在哺乳期,乳水浸溼了她的衣服。
於淼就義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氣急敗壞的敵人殘忍地用撅頭砸向她,壯烈犧牲。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的於淼烈士墓碑)
04 愛子
於淼等人壯烈犧牲之後,荊曰乾夫婦對女嬰張衛平視如己出,悉心照料。18天後,張衛平的大伯父過來接她回家鄉,一併帶走了於淼烈士的屍骨。
之後,於淼烈士先是葬於其丈夫張紀之的老家現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東管家莊,後移入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
張衛平的大伯父擔心衛平遭敵人迫害,於是讓她隱姓埋名,先後在當地多個村民的家中生活,一直到四歲那年她才回到父親張紀之的身邊。
於淼犧牲一周年忌辰時,張紀之在日記裡寫到,「去年的今日上午十二時半,約在一時前的時間中是她被地主特務所俘虜的時間,下午三時許即在她高呼共產黨萬歲口號下停止了她最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而慷慨就義。」
「熱情澎湃,墨跡仍存。七月四日,陷入敵謀。懷抱嬰兒,憤淚高呼,三尺黃土埋身軀,壓高呼為微聲,十年搏鬥如一日,艾山、衛平能繼志向。」
文中詳細記下了愛人的犧牲經過,既有深沉思念之情,也有對兒女的殷殷期盼。然而,張衛平的哥哥張艾山最終也未能倖免於難。
當年為逃避迫害,外婆帶著艾山整日到處躲藏,不敢回家。在張艾山不到兩歲的時候,由於水痘不能外出,被敵人圍堵在家中,慘遭活活摔死。
輾轉多年後,張衛平在15歲時才見到外婆,得知哥哥遇難這個讓她痛不欲生的事實。
05 愛女
在革命家庭成長起來的張衛平,不管是從事什麼崗位,都牢記母親,繼承母親的遺志,始終與黨同行。
2018年七一前夕,她滿懷深情地對記者說,「我在黨的陽光哺育下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起來,1966年我光榮地參加人民解放軍,1968年提幹,1969年入黨。入伍後,我努力學習,積極工作,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和優秀共產黨員。
在黨的97年生日和我母親於淼烈士英勇就義71周年之際,我耳邊永遠響著『中國共產黨萬歲』!那聲音永遠響徹齊魯大地!
那聲音,是母親於淼烈士生命的呼喚,那聲音,讓我永遠跟黨走,讓我繼承先烈遺志。我們下一代永遠不能忘記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堅定不移地永遠跟黨走!這是我的心聲,我的信念。」
(於淼烈士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