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盜墓高手,考古學家都自嘆不如,他們定眼一看就知哪裡有大墓

2020-12-23 騰訊網

明走陰,暗行舟,切記搭肩不搭手;繞黑棺,倒黑樓,驅屍畫符點額頭。人走路,鬼打牆。千年黑,萬年白。鷓鴣穿山甲,發丘天官印,墓裡黑燈鬼打牆;掘嶺四海遊,摸金校尉留,雞鳴五鼓鬼上身。

真的難以置信,盜墓也是有口訣的。因為,盜墓屬於違法犯罪行為,所謂的盜墓口訣,也只是盜墓者給自己的心理安慰。並且,盜墓絕技自古是傳男不傳女,絕不外傳的。

民間盜墓,自古以來就沒有消停過。盜墓非同於考古,盜墓,簡單的說就是從墳墓裡盜取贓物用來牟利,而考古則是把文物取出來進行研究和保護。盜墓行為不僅使古墓遭到破壞,而且,還導致文物大量流失,讓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民間的盜墓技術五花八門,高深莫測。但是,盜墓畢竟是不光彩的事情,盜墓者還是會受到各種限制的,他們不可能帶著雷達、探測器等高科技的東西去盜墓,就是帶個洛陽鏟,還得想個辦法藏起來,所以說,他們盜墓還是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絕招。

真正的民間盜墓,雖然,沒有影視小說那樣杜撰的神乎其神,但是,也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一個十幾米的洞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簡直不敢讓人相信。盜墓賊挖開的洞口都會封起來,洞口只有下水道井蓋那麼大,打開向下看,一個十幾米深的直直的洞,一眼看不到底,洞子還很結實,不會塌陷,周圍都是平整的土地,種著一片莊稼,沒有土堆,井蓋一封,幾百米開外是根本發現不了。

盜墓看地形也是有玄機的,外行人即使走在墓地旁邊也看不出來,內行的人在幾千米開外就能看得出來。據說,這墓地與土的種類有很大關係,盜墓老手根據土質,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裡是否有墓葬,甚至,還能看出來是什麼朝代的墓葬,那些考古系剛畢業出來的學生都自嘆不如。他們注重的是理論,挖出來東西分析研究一下還湊乎,要是找墓葬的話比起那些盜墓高手還真是差遠了。

各個朝代的墓葬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果,對這方面了解的話,幹起活來就省事多了。找墓可以先用探條去探探,感覺有墓的話就可以下鏟了,鏟下去十多米看看鏟上帶上來的東西,假如有木屑,硃砂,坑灰等,這就是特點,根據特點再方出墓地的形狀,這樣就好下手了。從左邊開始打洞,要是打個十多米沒打著,很可能就是打過了,再回頭往右邊一些接著打,這樣反覆打幾個來回,把這一個個的點連接起來,就基本是地下墓的形狀了。

然後,再根據形狀、深度、坑灰等特點,就可以推測出墓葬的年代以及墓門的位置等。不同朝代墓內物品的擺放,都有各自的規律,推測出是哪個朝代的墓,心中就有數了。棺木放在哪個位置,陪葬的陶器放在哪個位置,金屬器皿放在哪個位置等等,真實的畫面一下子就浮現在了眼前,照著這樣的印象去挖墓,你就會一挖一個準。

不過,挖墓的時候也得有竅門,比如:明清朝代的墓,墓頂是用好多層磚砌起來的,又厚又結實,你要在墓頂開洞的話,那麼,一個晚上你也休想幹完活,第二天就招人耳目了,還有你的好下場嗎?所以,你想盜挖明清墓,最好不要選擇從墓頂下手,既然墓頂、墓門、墓牆在你腦中都有印象了,你就選擇從其他地方下手。

每一個看上去很結實的墓,都有它薄弱的地方,那就是:墓底或墓牆。有些盜墓者遇到太堅固的墓,就直接打個豎井再加個橫井,直通到墓底,在墓底向下再打個豎井,然後,就從墓底往上挖,墓底的地板石料等就直接掉進了豎井裡,再順著挖開的洞就可以進入到墓內,墓內洗劫一空,墓外卻完好無損。

明朝的墓一般後牆都很薄,所以,下手的時候都選擇從後牆下手,沿著後牆打個豎洞,然後,挖開後牆進入墓裡。解放以前盜明朝墓的,很多都是一個人單幹,從打開墓到進入墓裡,再拿走墓裡的東西,只需要一個晚上。有時候一個人沒法打豎井,他就找準角度斜著向下挖,直接就挖到墓的後牆,真的是非常的厲害。

盜墓者對各個朝代的墓也是情有獨鍾,有的專盜漢墓、先秦墓,若是讓他盜個明墓,他還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專盜明清墓,若是讓他盜個漢墓,他說不定還摸不著個來頭,畢竟,各個朝代的墓區別還是很大的。盜漢墓的認為鼎值錢,甚至,還看不起盜明清墓的,盜明清墓的認為瓷器字畫比起鼎來好出手,價值也不菲,總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據說,還有根據聞味道來辨別墓的年代的,漢代以前的墓基本沒有什麼氣味,而明清墓中氣味就比較濃,究竟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盜墓者還會三三兩兩組成團夥,因為,盜墓畢竟是違法的,它不同於國家有組織的發掘墓穴,方法基本都是先揭開墓頂,盜墓賊卻不敢這樣做。他們非常注重時間性和隱蔽性,結成團夥,便於「速戰速決」和「安全起見」,所以說,那些規模較大的墓,並不是盜不開,而是時間問題,時間允許的話,就是驪山始皇陵可能也不在話下。

解放前的盜墓賊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幹,時間也就是一個晚上,有專門的工具和衣服。工具就像現代打隧道用的掘進器,還有排土裝置,既能掘土又能排土,很是精妙。現代的盜墓團夥一般都是三四個人,人數不會過多,各有分工。盜墓不僅講究技術,還要有配套的工具。

現代的盜墓賊把工具也改進了,原來的洛陽鏟已經太落後了。

在洛陽鏟的基礎上又改造出重鏟和泥鏟,洛陽鏟後面接的木桿太長,不方便攜帶,改成了螺紋鋼管,一層套一層,能隨意拉長,很是方便。當然,盜的墓不同用的工具也不同,探漢墓就用重鏟,挖唐墓就用扁鏟,漢墓多為墓坑,大都塌陷,所以進入漢墓中就用滾叉和撇刀。

我國歷史記載最早被盜的墓,是距今3600年的商湯墓,2700多年前有人掘開墓並從中得到一個玉印,上有10字無人能辨。

盜墓者又分為官盜和民盜:

例如:董卓、曹操,還有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都是動用兵力,大動幹戈的幹,屬於官盜;而民盜分散在各個地方,人數又多,偷偷摸摸,盜出墓室隨葬物品,大發橫財。

民盜多集中在河南洛陽、陝西關中、湖南長沙一帶古墓比較多的地方。專業盜墓的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數人合夥的很少,一個人幹的也少,因為,一個人忙不過來,兩個人合作,一個人管挖,另一個人管放風、清土,進入墓室後,一個人取,另一個人接,配合默契。

合作的兩個人一般都是朋友或親戚,父子合作的幾乎沒有,怕是不光彩罷了。選合作夥伴還得多個心眼,防止搭檔圖財害命。

這些以盜墓為生的人,不僅有豐富的經驗,還很會偽裝,他們確定了盜掘的墓後,如果是小墓,就不露聲色,頂多幾個晚上搞定,如果是大中型墓,就會誤點工夫在周圍種上莊稼,來掩蓋工期比較長的盜掘工作,或者是在墓旁建個小房屋,從屋內挖個地道直通墓室,亦或是在墓邊修一個假墳墓,暗中掘一地道直通墓內來盜掘物品。

在北方探墓用的洛陽鏟,到了南方就不太實用,因為南方水多,不過盜墓賊經過長期的摸索,總結出瞭望、聞、問、切四字經驗。

望,就是看風水,盜墓者大都懂風水之術,根據風水來判斷墓地的規模大小。

聞,就是聞氣味,取一小撮土用鼻子聞一聞,就能判斷出是哪個朝代的墓,甚是驚奇。

問,就是口才好的人,遊走各地,與年長的老者交流,探聽墓地的信息和方位。

切,就是把脈,根據地勢的走向,判斷出棺木的位置,再就是摸死者身上的物品,從頭到腳無一遺漏,第三就是用手觸摸出土的物品,一摸就知道價值幾何。

盜墓由古至今,其技術、工具都在不斷的提升,

羅盤、探測儀、雷管、炸藥、汽車、手機等先進工具統統都用上了,因而,打擊文物犯罪,任務重大而艱巨。

既然盜墓的勾當泛濫猖獗,屢禁不止,那麼,就有反盜墓方式的出現。

最普通的就是隱蔽墓址,使盜墓者找不到墓地的位置。先古陵墓不在地面上設置標識,就是為了防止被盜掘。漢朝末年和三國時期,盜墓現象非常嚴重,也就出現了反盜墓方式「疑冢」和「虛墓」,目的是為了以假亂真迷惑盜墓者。據說曹操所設置的「疑冢」多達72處,有的還設置在水裡,施琅將軍在泉州也有7處「虛墓」,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方。

反盜墓方式還有很多,有的把棺木放在石槨中,再用石門封閉;有的在墓室周圍灌上細沙,或塞上巨石用鐵水封住;有的在墓室裡設置機弩飛箭等暗器,種種做法都是為了防止盜墓賊進入墓室。盜掘古墓現象嚴重,造成的損失不可彌補,時至當今,發掘的千座漢墓中,僅有3座倖免洗劫。

國家發掘古墓的時候,就怕已經遭受過盜墓賊的盜掘。古墓是研究古代社會重要的遺存,每一個古墓裡的文物都訴說著一個悠久的文明歷史,考古工作人員發掘古墓時,都會按照科學合理的程序來進行操作,最大限度地來保留古墓所能反饋出來的信息,以達到最大的歷史研究價值。

而盜墓行為,恰恰給考古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幹擾和破壞。

盜墓,對死者不敬,讓生者不寧,給國家造成的損失更是沒法估量,古墓的嚴重破壞,文物的走私流失,令歷史文化的信息減少甚至消失,對我國文化歷史研究造成嚴重影響的同時,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嚴重摧殘。

相關焦點

  • 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的盜墓空間
    電影《尋龍訣》裡有句臺詞:「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其實原文出自《撼龍經》。在風水學裡,「尋龍」,尋的也不是龍,而是山的主脈。現今,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很受熱捧,但在真正的盜墓者看來,那都有點兒扯。姚玉忠在被捕之後,對這些風水書籍有些不屑,三十多年前他就讀過。
  • 馬未都:不要小瞧了盜墓者,一眼定穴,高手在民間
    實際上,盜墓人,也就是現實中的「盜墓賊」真的如小說那樣神乎其神嗎?真實的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往往簡單粗暴地挖開一個大洞,俗稱盜洞,將文物破壞一通,有經濟價值都順手牽羊。馬未都在他的欄目上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他說,當時盜墓比較猖獗的地方,主要在河南和安徽等地,比如轟動一時的曹操墓。而北京除了在一九七幾年的時候,南側有個大葆臺漢墓外,出土了幾千件文物外,從那以後都基本沒有古墓的痕跡。
  • 科技這麼發達了,成吉思汗的墓為什麼找不到?
    歷史上的成吉思汗其實就是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皇帝。 「成吉思汗」是鐵木真的尊號,他是元朝乃至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成吉思汗的軍隊被譽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天派下來懲罰人間的神靈,其所率領的隊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考古學家在妲己墓中發現了什麼秘密?為何都為狐狸精喊冤?
    可以說紂王為了蘇妲己什麼都幹得出來。《烈女傳》中就說:「紂乃為炮烙之法,膏銅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輒墮炭中,妲己乃笑。」也正是紂王的這種做法,才讓世人覺得是妲己造成了商朝的滅亡。為此世人都管妲己叫「狐狸精」。而按明代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的說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體,受女媧之命來禍亂殷商的,所以紂王才變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殘忍的事來。
  • 袁紹墓傳說:奇怪的「大疙瘩」墓,村民窺見有狐仙從墓穴中鑽出
    據不完整的統計,他留下來的主要有兩個,至於哪一個是真實的,如今已無法查實。一個是在河北滄縣高川鄉的「大疙瘩」,另一個則是在漕河邊上。二、擁有奇怪傳說的的「大疙瘩」墓其實袁紹並不窩囊,他所統治的區域內,民眾基本上都很愛戴他;自己的對手從頭到尾都對自己有尊敬之意。當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翼、青、並、幽四州的老百姓都為他默哀幾日,有的人甚至絕食。
  • 赫赫有名的摸金校尉,他們的祖師爺到底是誰?盜墓最多的都有誰?
    中國現在的盜墓現象真的是非常猖獗,可以說是十墓九空,除了國家重點保護的之外,剩下的基本都被盜過了。盜墓,是一個古老的行當。在春秋戰國年間開始流行厚葬,就有了一些不法之徒,惦記上了底下無主之物。在古代皇帝的陵墓其實做的是非常嚴謹的,也有很多傳說描述在最後工匠封口的時候,裡面有一個機關,會把工匠都關裡面,全部活埋,怕他們出來洩露出入口。沒有出入口。就進不去。結果還真讓孫殿英找到了一個人,當年有一個石匠,在建設慈禧墓地的時候得病了,大家都以為他得這個病是活不了了,就把他扔到了後山,結果他並沒有死。這個老大爺姓江,已經七八十歲了,孫殿英就問他入口在什麼地方,老大爺怕犯忌諱,得罪老佛爺,就不說。
  • 《盜墓筆記2》被指節約過度,五毛錢特效打造海底墓
    這座海底墓其實是整部劇的亮點。早在這部劇開播之前,不少書迷和網友便表達出了自己的期待,對這座海底墓的構造十分好奇。這座海底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按照南派三叔的描述,這座墓原本建在一艘巨船之上,完工之後,造墓人員將船底爆破弄穿,連船帶墓沉入海底。這座海底墓的盜墓難度係數相當之高,不但需要有高科技定位,潛水、氧氣、物資供給一樣都不能少。即便是吳邪的三叔,多年前也是無功而返。
  • 諸葛亮墓在哪裡?揭密諸葛亮的墓為何千年無人敢盜的真相?
    說起諸葛亮想必大家都是比較了解的,這位神機妙算的著迷人物在當時家喻戶曉,就連死後的墓地都成為了如今人們的旅遊景點之一,也就是諸葛亮墓。
  • 27年前的國產盜墓電影,明明是爛片,卻成為無數人的經典回憶!
    就在《秦俑》上映三年之後,西影廠再度與香港團隊合作了一部盜墓冒險電影。影片的情節腦洞大開,集武俠動作、抗日神劇、盜墓冒險,間諜懸疑,甚至是奇幻穿越等多樣元素與一身,可以說是內地影史最另類的盜墓冒險片!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國產盜墓電影的奇葩之作!
  • 27年前的國產盜墓電影,明明是爛片,卻成為無數人的經典回憶
    影片的情節腦洞大開,集武俠動作、抗日神劇、盜墓冒險,間諜懸疑相比之下,電影裡參演的幾位內地演員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卻都是武林高手如此骨骼清奇的劇情,即使讓於正來寫,恐怕也自嘆不如。他們的同伴中還有一名中日混血的日本考古學家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有人稱: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這座陵墓坐落在陝西寶雞,它並不屬於其中一位祖先,而是由秦始皇的19位祖先共同埋葬在這裡,他們都是秦國的貴族,在秦國當著君主享受著榮華富貴。說它令人震驚,是因為它的規模十分龐大,中國所有的陵墓中實在找不出像它這樣大的古墓,當它的真實面目一點點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時,讓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嚇了一大跳。
  • 考古發掘千年大墓,出土10噸「黃金」,專家:生前富可敵國
    皇帝賜金多少錢、多少貫,其實就是指賜多少文銅錢,只有用賜金多少兩的時候,賜的才是真正的黃金白銀。先秦時期,金更多的指代銅,到了漢代,金表示黃金的情況才多了起來,在歷史的記載中,漢代是有非常豐富的黃金儲備的,但是在東漢滅亡之後,這些黃金卻一下子仿佛消散無蹤了,以至於不少人認為其實歷史記載的大量黃金其實還是指的是黃銅等金屬。那麼這些黃金去了哪裡呢?
  • 李蓮英墓中傳聞有名貴的隨葬品?整整挖了七天,墓中僅發現一頭顱
    電視連續劇中,經常出現一些手握重權的大官。但是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監的地位大多是很低的,不僅如此,宮中的貴人們還把太監看成是下等人。但也有一些不屈服於自己命運的太監,他們做事時靠近皇帝,還有一些從小陪伴皇帝成長,也讓一些心胸比天高的太監開始利用與皇帝非常親近的關係,為所欲為。更重要的是,當時還掌握著朝廷部分權力,此後更是使朝廷和民間都陷入混亂狀態。
  • 短短三集,吊打所有盜墓劇
    古代中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海昏侯不在此列,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列侯,在諸侯雲集的漢代毫不起眼。更何況,他們的封地還在極為偏遠的海昏縣(今江西南昌)。按現在的說法,頂多是個縣長。所以連史書,都沒有為這個家族留下太多記載。但海昏侯墓的發現,則讓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列侯重新被認識。
  • 最「傻」盜墓賊,盜了個大墓,國寶一件都沒拿
    耶律羽之墓墓門生前赫赫戰功,死後被埋葬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古日板呼舒,村東北為朝克圖山,該山主峰峰尖鬼斧神工般地形成一個大溝塹,遠遠看去就像一個裂縫,當地人稱之為「裂縫山」。1992年,此墓被盜墓者盯上。本來墓門前有兩扇一人多高的石門,可惜一扇石門已被拆下,並成為盜墓者出入墓室的「梯子」,上面的色彩已被踩得無一點痕跡。另一扇完好無損的墓室石門上有彩繪的門神,如真人般大小,披甲執劍,怒目虯髯,威武驃悍。
  • 《鬼吹燈》:盜墓界總共有四大門派,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專業的?
    從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派系都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長的,有獨特的盜墓手法。那麼哪個派系最厲害呢?我們先來說說卸嶺派,它發自與東漢末年,沒有強大的官方背景,也沒有精湛的盜墓技術,他們是民間自己形成的民間盜墓組織,因此它的規模最大。卸嶺派盜墓的時候往往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錢財。
  • 探墓紀錄片領域超級IP《古墓派·互動季》回歸,今日優酷開播!
    4月28日,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超級IP《古墓派》第四季,將在優酷平臺全網獨播,此次影片將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讓觀眾在線開啟驚險萬分的探墓奇遇。故事由兩具百年不腐的屍體拉開探墓序幕,在高溫多雨的福建地區,福州茶園山出土了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墓地中兩具屍體雖歷經700年卻屍身不腐。
  • 怒海潛沙真正的三叔到底去哪裡了? 三叔的結局劇透來了
    怒海潛沙真正的三叔到底去哪裡了? 三叔的結局劇透來了時間:2019-06-21 01:54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怒海潛沙真正的三叔到底去哪裡了?三叔的結局劇透來了 《盜墓筆記:怒海潛沙》這部劇正在熱播,該劇自播出之後就好評不斷,在劇情裡除了劇情緊湊懸疑有趣之外,最受觀眾好奇的就是真正的三叔到底在哪裡了,在經歷了假扮的三叔之外,不少網友都好奇《盜墓筆記   原標題:怒海潛沙真正的三叔到底去哪裡了?
  • 盜墓這個坑到底有多深 |《老九門》
    ,他們到底在尋找什麼?所以電視劇《老九門》裡的故事,大約只是這漫長的歷史架構中非常短暫的一瞬,在這一瞬中,老九門中人有情有義,共同抗擊日寇,破解地下墓穴的秘密,守護中華文明的瑰寶。那時他們可能還不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們的領頭人張大佛爺張啟山,就會露出他的本來面目了。
  • 盜墓賊挖出的泥土在哪裡?專家在墓旁發現線索:怪不得團夥要盜墓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834,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我國盜墓行業古已有之。畢竟,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陪葬的傳統。而且,這種傳統與地位無關。即使是一些普通人的墓,也會有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