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盒賣60餘元的口罩漲至398元,上海市監局通報典型案例

2020-12-27 澎湃新聞

過期4年口罩拿來賣, 60餘元的口罩賣255-398元。2月21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集中通報疫情防控期間第五批違法典型案例。

案例1

易爾拓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涉嫌銷售過期口罩案

2月3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消費者稱在某電商平臺購買的YATO口罩全部過期。經查,當事人易爾拓工具(上海)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的店鋪名稱為「YATO工具旗艦店」,在網上銷售的YATO牌YT-7486,YT-7487,YT-7489型號的口罩存儲期結束日期為:2015/02,且無中文標籤。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違反《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2

俞某涉嫌生產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案

2月14日,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線索,反映在新浜鎮某農民住宅中存在一處口罩制假窩點。經查,當事人俞某在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南楊村*號內生產銷售印有霍尼韋爾Honeywell、吉可GIKO、港凱等註冊商標的KN95、N95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現場查獲侵權口罩10餘萬枚以及大量制假原材料和制假工具,涉案金額100餘萬元。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商標法》的相關規定,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3

上海賀恆工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案

青浦區市場監管局接消費者投訴,反映其在當事人的網店(凱壹特旗艦店)購買了K-9001V摺疊式防霧霾PM2.5口罩,2020年1月28日收到商品後發現,商品包裝上印製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15日。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偽造生產日期,青浦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4

潘某涉嫌經營過期醫療器械案

寶山區市場監管局接線索,反映其轄區內一企業銷售過期「華益」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由上海某醫療用品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某提供的。經查,當事人潘某為某醫療用品設備有限公司負責銷售人員。1月21日,當事人未經公司批准,擅自從後勤倉庫取出尚未使用的過期涉案口罩6000隻,銷售給自然人張某,貨款進入當事人個人微信帳戶。對當事人銷售過期醫療器械的行為,寶山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5

上海伯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涉嫌消費欺詐案

上海伯鴿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某電商平臺發布了「海氏海諾口罩」產品詳情頁面,頁面中均是關於海氏海諾口罩產品的介紹。2020年1月18日起,該公司由於庫存不足無法繼續銷售海氏海諾口罩產品,隨即改為購入恩惠、南極人等品牌的口罩,在電商平臺對外銷售。在銷售過程中,該公司未對產品詳情頁面進行修改,而僅在消費者拍下付款時的縮略圖中顯示恩惠、南極人等品牌口罩的產品小圖。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消費欺詐,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6

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涉嫌銷售標籤不符合規定的醫療器械案

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上海益豐廣泰大藥房時,現場有消費者向執法人員反映,其1月27日在該藥店處購買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內的合格證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16日。經查,涉案口罩系當事人私下從某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供應商處購得。當事人的上述違法行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同時,已進行行刑銜接工作,涉案人員已被公安部門抓獲並採取強制措施。

案例7

上海治舒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時某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案

2月3日,青浦區市場監管局收到協查線索,稱白鶴鎮趙屯五裡村內可能存在生產不合格口罩的行為。接報後,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立即聯繫青浦公安分局,制定聯合查處方案。2月4日,執法人員在青浦區白鶴鎮趙屯五裡村找到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的當事人時某。據時某交代,其於1月26日將2013年生產的7.5萬隻口罩銷售給外省李某後,將生產設備全部轉賣。現場查獲少量口罩包裝盒。青浦區市場監管局已經啟動行刑銜接機制,將此案線索移送青浦公安分局。

案例8

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涉嫌未註冊商標冒充註冊商標使用案

2月6日,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內容至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松勝路的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倉庫檢查,現場發現存放有進口商為上海奕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ACTO多酶清洗劑(基礎型),桶身上標註有ACTOR的註冊商標標識。經查,當事人並未對ACTO商標進行註冊,且在國內ACTO商標目前未在第三類商品分類中申請註冊。當事人涉嫌用未註冊商標冒充註冊商標使用,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9

上海市徐匯區聽漁文具店涉嫌銷售三無產品、侵犯消費者權益案

2月4日,徐匯區市場監管局接消費者投訴舉報,反映店招為「晨光文具店」的經營者哄抬口罩價格。經查,當事人上海市徐匯區聽漁文具店通過微信購買一次性口罩對外進行銷售,所售口罩無生產日期、商品名稱、生產廠名、廠址,且不能提供合法進貨來源。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產品質量法》、《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案例10

上海黎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哄抬口罩價格案

1月22日起,金山區市場監管局陸續接舉報稱上海黎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某電商平臺的網店「黎創家居專營店」銷售3M口罩時哄抬價格。經查,自1月17日起,當事人在網店提高口罩售價,將日常售價60餘元的口罩以255-398元/盒的價格銷售。當事人的行為涉嫌違反《價格法》的相關規定,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已立案調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市檢察院發布涉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王某在沒有醫療器械經營資質,且未核實口罩質量的情況下,為牟取非法利益,通過微信向他人購買口罩,並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的名義對外加價銷售。同年1月31日至2月4日間,王某通過微信與他人聯繫,以350元的價格出售口罩100隻,以3.7萬餘元的價格出售口罩10000隻,以1.5萬餘元的價格出售口罩5000隻,銷售金額合計5萬餘元。
  • 上海檢察機關、上海證監局發布依法懲處信披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11月13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證監局聯合召開打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犯罪新聞發布會,並發布上海檢察機關、上海證監局依法懲處信息披露違法犯罪典型案例。上海檢察機關依法懲處信息披露犯罪典型案例01 任某某等四人違規披露重要信息基本案情本案被告人所在公司系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 河南愛心大藥房一次性醫用口罩賣20元一包,被罰150萬
    2月12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疫情期間十大價格違法典型案例,河南愛心大藥房被「天價處罰」,一般賣3~4元一包的一次性醫用口罩該藥房賣到20元一包(10隻/包),結果被罰150萬元。大河報記者梳理十大價格違法典型案例發現,河南愛心大藥房在榜單中的罰金高居首位,且兩次被罰。
  • 4元一瓶的醫用酒精賣50元!罰!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第四批疫情防控...
    經查,2019年12月29日,該公司以2.2元/包價格購入朝伊康(粉色印花)一次性兒童使用口罩後,近期分別以15元、30元、35元、 25元每包的價格進行銷售;以3.89元/盒價格購入怡航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後,分別以15元、18元、20元、30元、50元一盒的價格銷售;以9.64元/包價格購入廣州白雲山敬修堂品牌兒童中號N95口罩後,分別以每包25元、35元、40元、55元、69元的價格銷售。
  • 生菜漲近7倍,小攤賣假冒品牌口罩……上海市場監管局出手了
    生菜漲近7倍,小攤賣假冒品牌口罩……上海市場監管局出手了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20-01-29 17:08 來源:
  • 淘寶上哄抬口罩價格,進價5元一盒的口罩賣到198元!上海一公司被罰...
    3 月 23 日上午,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松江法院)對上海首例疫情期間哄抬口罩價格非法經營案開庭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謝某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8 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 18 萬元;被告單位上海某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貿公司)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
  • 便利店加價2倍,網店加價3倍……上海曝光十起口罩違法案件
    2020年1月22日起在「餓了麼」平臺「快客E點便利店」經營「FACE MASK 一次性無紡布口罩」, 該款口罩進貨價為50元/盒(每盒50隻),線上銷售價為150元/盒(每盒50隻),共計銷售14盒,700隻口罩。
  • 多地藥房哄抬口罩價格被通報 你買的漲價了嗎?
    近日,多地要求在公眾場所必須佩戴口罩,你買的口罩漲了多少?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已通報涉及18省份的藥房哄抬口罩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  多地藥房哄抬口罩價格被通報  1月26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第一批防控疫情期間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價格違法典型案件。
  • 市場監管總局接連曝光7批案例
    口罩提價到850元/盒,被罰300萬;12元/只購進的口罩抬高至128元/只銷售,同樣被罰300萬;大白菜售價從3.36元/公斤大幅提高至9.98元/公斤,罰款10萬元;雞蛋標價為會員價4.58元卻以8.8元/500克結算,罰款50萬元……從1月29日至2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連續曝光了七批疫情防控相關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
  • 洪湖市監局回應爭議處罰:被罰藥店涉嫌將勞保口罩當醫用口罩售賣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孫釗)湖北洪湖一藥店因「購銷差價超出15%」被罰4萬餘元,引發 「機械執法」爭議。今日(2月14日),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洪湖市監局」)一名工作人員稱,該藥店存多項違法行為,涉事醫保口罩平時售價幾分錢,且不能起到醫療防護作用,其「購銷差價額高於15%」的證據確鑿,故作出處罰。
  • 湖南發布銷售假口罩等10大典型違法案例
    &nbsp&nbsp&nbsp&nbsp案例二、長沙市高橋大市場何某涉嫌銷售「三無」醫用口罩案&nbsp&nbsp&nbsp&nbsp1月31日,長沙市雨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投訴,在長沙市高橋現代商貿城查獲一批口罩,貨值金額達7萬餘元。
  • 洪湖一藥房6毛口罩賣1元,當地市監局:是勞保口罩非醫用,平時售價幾...
    全文1056字,閱讀約需2分鐘湖北洪湖一藥房因「加價4毛出售口罩」被罰4萬餘元,引發「機械執法」爭議,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啟動重新調查程序。同時,藥房售賣的口罩因沒有中文標識,亦受到質疑。━━━━━藥房涉嫌哄抬物價被罰據新京報此前報導,「0.6元進價口罩賣1元,湖北一藥房涉嫌哄抬價格被罰4萬餘元」的消息,引發熱議。
  • 10隻口罩賣570元,7-11也被質疑了
    今天,京蜜實地探訪光明橋附近的7-11便利店,確實發現店內有售這種57元一隻的口罩,就擺放在收銀臺旁顯眼位置售賣。售貨員表示,不單賣,10隻一包,570元。正在結帳的顧客,聽到價格直撇嘴,「太貴了,我可買不起。」 除了貴,這個口罩的防護功能看起來更是強大。
  • 哄抬口罩價格十大典型案件公布
    哄抬口罩價格典型案件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堅決維護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指導並督促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口罩等防疫用品的價格監督檢查,查處價格不法行為,維護疫情防控市場秩序。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現公開曝光一批哄抬口罩價格的典型案件。
  • 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疫情防控執法第七批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3月27日,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官網公布疫情防控執法第七批典型案例。為配合疫情防控,全省市場監管稽查執法人員嚴格執法、主動出擊、依法嚴厲打擊疫情防護用品(口罩)生產銷售和野生動物違規交易等違法行為,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保障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 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十起制假售假犯罪典型案例  一、遼寧省公安機關破獲「2•02」製售假劣口罩案  2020年2月,遼寧公安機關成功破獲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偽劣口罩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搗毀生產假劣口罩窩點1處,當場扣押成品、半成品口罩累計8萬餘只,造假設備10臺,涉案總價值100餘萬元。
  • 全文|最高檢發布第五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這次發布的第五批典型案例,有冒充「歸國富豪」謊稱能代買「3M」口罩的顏某詐騙案,通過微信發布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口罩實物圖等虛假「憑證」的陳某某涉嫌詐騙案,冒充任課老師混入學生家長QQ群發布虛假培訓通知騙取培訓款的李某某涉嫌詐騙案等5個典型案例。
  • 賣假口罩被判15年!一線市監:知假賣假,震懾發國難財
    案情回顧:3M假口罩賣了50餘萬隻銷售額超40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李東案發前為北京京海康佰馨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康佰馨大藥房)法定代表人。根據公訴機關的指控,2020年1月21日至1月26日,李東夥同李俞章、羅涵毅從山東高密購進標註有「3M」「9001」「9001V」「9002V」等字樣的口罩50餘萬隻,並銷售至北京市朝陽區等地和外省市藥店或個人,銷售金額共計400餘萬元。後經3M公司及國家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核實鑑定,這批口罩為假冒3M品牌口罩,且過濾效率數據不符合KN90標準要求。
  • 北京通報8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 涉倒賣醫保藥品等
    (原標題:北京通報8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 涉2起倒賣醫保藥品、2起參保人員違規案等)
  • 北京通報8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
    按照北京市「打擊欺詐騙保 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安排,北京市醫保局、市公安局近日聯合通報了8起欺詐騙保典型案例。公安部門對涉案人員進行傳喚、審查、取證等工作後,魏某承認其多次收集親屬朋友及同事的社保卡,到醫院大量開藥,再將藥品賣予藥販子獲利的犯罪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