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內容全解

2020-12-20 唯課堂

【課文內容】

【文章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裡引著父親找到了他,通過父親的鼓勵他終於得以脫險。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背景介紹】

本文選自《心理學與成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版)。田文慧譯。本文是作者在晚年回憶自己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他在與五個小夥伴一起爬懸崖時,好不容易爬上一處巖石架,在向崖頂攀爬的過程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下,終於脫險。作者將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自己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學習目標】

1.掌握記敘的要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通過複述把握故事情節。

2.品味關鍵語句,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3.學習課文中的伏筆與照應以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寫作方法。

4.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學會在人生道路上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的生活哲理。

【同步練習】

【字詞積累】

厭倦: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不願繼續做。

聳立:高高地直立。

猶豫不決:遲疑,拿不定主意。

哄堂大笑:形容眾人一起大笑的樣子。

暈眩:感覺本身或周圍的東西在旋轉。

變化莫測:形容事物變化多端,不可捉摸。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小心翼翼: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頓地哭泣。

【知識連結】

散文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可分為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廣泛,結構自由,表現方法多樣;「神不散』指立意明確,主題鮮明而集中。本文是敘事散文。

心理描寫的作用首先,它有助於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

其次,它有助於刻畫人物的性格。

再次,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一篇記敘文,要寫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記敘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作者介紹】

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他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本文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1期,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時回憶童年經歷所寫,原名叫《懸崖上的一課》。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1-18):冒險

寫我跟其他的小夥伴爬上了半山腰的石架上,不得上,不得下。

第二部分(19-28):脫險

寫我恐懼的伏在石架上,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下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9):感悟

寫作者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悟出的人生道理。

【句子分析】

那是在費城,一個酷熱的七月天--直到56年後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當年那股灼人的熱浪。

「酷熱」「灼人」這兩個詞有何深意?

寫天氣酷熱,「酷熱」「灼人」這兩個詞點明了事件發生時的天氣狀況,實際上是寫爬懸崖的原因,說明那一天讓人印象深刻,為下文寫爬懸崖做鋪墊。

我猶豫了。我渴望像他們一樣勇敢和活躍,但是在過去的八年歲月中,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病弱的孩子,並將媽媽的警告牢記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強壯,而且不能冒險。

交代自己身體狀況不佳,不敢爬懸崖的原因,為後文遇險埋下伏筆。

"快來呀!"傑裡衝著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為你過去生病,所以就要當膽小鬼?這沒道理。"

交代傑裡和「我」的關係,為下文「我」無助時傑裡叫來爸爸幫助「我」脫險埋下伏筆。

其他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巖石和土層上找到放手和腳的地方。我猶豫不決,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這才開始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地往上爬。手扒在這兒,腳踩在那兒,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動,我努力往上爬著。

「猶豫不決」「滿頭大汗」「渾身發抖」「嚇壞了」等詞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我」當時害怕、緊張的心理和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艱難處境,同時也照應了上文所說的身體虛弱。這裡是對人物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具體描寫,是為刻畫人物、推動情節而服務的。理解其作用應結合上下文。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經爬到了距離懸崖頂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巖脊上,那裡大約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長。我努力向他們爬過去。我緩慢地爬著,儘可能貼近裡側,緊緊地扒住巖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則站在靠近邊緣的地方,這種情景讓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後的巖石。

「爬」、「貼」、「扒」、「抓」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孱弱、膽小的孩子形象,預示了「我」即將面臨的艱難處境。

"全看你自己了。"傑裡看起來很擔心,但是最後還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照應前文「我最好的朋友」,為下文杰裡找爸爸來救「我」埋下伏筆。

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後才意識到那就是我。

寫出了「我」進退兩難的境地,大腦也停止了思考,甚至連自己哭了都不知道。

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影子在慢慢拉長,太陽已經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夜幕開始降臨。

環境描寫。寫出了時間的變化,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同時,這並非純粹的客觀描寫,而是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是「我」情感心理的外化。突出了等待的漫長和「我」心理上的無助。

周圍一片寂靜,我趴在巖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勞已經讓我麻木,我一動也不動,甚至無法思考怎樣下去,安全地回家。

寫出了「我」在長久的恐懼和疲勞中逐漸麻木的情形,突出了「我」的恐懼和孤立無助。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麼?他是個粗壯的中年人,他爬不上來。即使他爬上來了,又能怎樣?

心理描寫。連用兩個問句,生動地寫出了「我」對爸爸的到來,不抱任何希望。同時設置懸念,引出下文。

爸爸遠遠地站在懸崖腳下,這樣才能看見我,他用手電筒照著我,然後喊道:"現在,下來。"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說道:"要吃晚飯了。"

語言描寫,通過爸爸簡潔的語言,突出了爸爸遇事從容鎮定的特點。「正常的、安慰的口吻」可見爸爸是在分散「我」對危險的注意力,減輕「我」的恐懼。

"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我大哭著說。

語言描寫。形象地表現了「我」極端恐懼和不自信的心理。

"看到了嗎?"他大聲問道。

爸爸的話既有對「我」的安慰和鼓勵,同時又告訴「我」戰勝困難的方法。

我往後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後找到了。

動作描寫。「小心翼翼」形象地寫出了「我」緊張、謹慎、絲毫不敢疏忽的心理。

突然,我向下邁出了最後一步,然後踩到了底部凌亂的巖石,撲進了爸爸強壯的臂彎裡,抽噎了一下,然後令人驚訝的是,我有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類似驕傲的感覺。

動作和心理描寫。寫出了「我」戰勝困難、擺脫險境後無比激動的心情及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鬆、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小步,再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主旨句。「我」由此經歷得出了人生感悟:人難免會有畏難情緒,把事情化整為零,不去想遠大的目標,而是先從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關注近期目標,積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童年時一次「遇險」「脫險」的經歷,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地去解決,終將戰勝巨大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寫作練筆】

改寫:假設自己是文中除作者外的其他人物,如母親、父親、傑利、小夥伴之一,以他/她的角度改寫本文。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動。

【內容梳理】

課文開篇介紹了什麼?

時間: 酷熱的七月天

地點: 美國費城

人物: 「我」,5個男孩,父親

「我」遇險時心理變化的過程。

一、猶豫不決 滿頭大汗 渾身發抖

二、暈眩 哭泣

三、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勞

「我」爬下懸崖時心理變化的過程。

1最初:毫無信心 我不行 我會掉下去 我會摔死的

2繼而:有了信心 這看起來我能做到

3隨後:信心大增

4最後:巨大的成就感

文章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想爬到懸崖上涼爽一下。

「我」第一次冒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父親的鼓勵和引導,我的自信心。

這次爬山為什麼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因為膽小、多病,懸崖是高不可攀,現在能爬上去並能自己下來是從未有的經驗,自信力大大加強,成就感也因此產生。

文中最後一段中,「經驗」指的是?

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我」體弱,因為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牢記母親「不要冒險」的警告,結果,在夥伴的慫恿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爬上懸崖而歷險,出現「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來」的兩難境地。怎樣看待父母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當我們貿然行事時,應該想想父母的諄諄教誨,儘管他們的教導不一定千真萬確,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事仍然是時有發生,「我」就是不顧母親的「不要冒險」的警告,才身臨其境,所以凡事三思而行,必定有益。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是什麼意思?

要想戰勝困難,就應該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如何理解把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

是說把一個大困難化整為零,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困難。

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因為只有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才能全力以赴完成腳下的這一步,才有克服眼前的小困難的勇氣。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層:「我」在父親鼓勵下克服困難,一步一步走下懸崖。②深層: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將困難化整為零,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才能戰勝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冒險、脫險部分的一個「哭泣」、一個「抽噎」(16段和28段中)是否一樣?

不一樣。表面都是哭泣,其實截然不同:

【前者】是恐懼和傷心,

【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

讀第7-9自然段,寫「我」攀爬山崖的處境的同時也提到其他的孩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將「我」的艱難處境與其他孩子的順利攀爬形成對照,突出「我」的體質弱,也表現了那些孩子對弱者的漠視和嘲諷。

父親為什麼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親明白自己的孩子膽子小,身體弱,與其讓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保護傘下,不如教給孩子獨立戰勝困難的方法。所以,他先安慰孩子,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再鼓勵孩子,給孩子方法上的指導。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幫助孩子脫險的過程中,告訴孩子「晚飯做好了」,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他在幫助孩子下懸崖的過程中,只是用手電筒照著懸崖上的一小塊地方,讓孩子不至於產生恐懼感。所以,他是一個愛孩子而且懂得怎麼愛孩子的父親,就是所謂的「教子有方」。

爸爸是怎樣教「我」脫險的?

第一步: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說,「要吃晚飯了」。沒有一絲著急、驚慌的樣子,言外之意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一定能下來。

第二步:告訴「我」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指導「我」怎麼做,並鼓勵「我」勇敢地走下了懸崖。

總結:安慰——指導——鼓勵。

從父親的做法中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

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

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

話說:「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

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談談你對文中父親這一形象的理解和認識。

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像一下嗎?母親角度;天下的母親有時疼愛兒女到了溺愛的地步。這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的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

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

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傑

裡玩。

「全看你自己了。」傑裡看起來很擔心,但最後還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你覺得傑裡和其他孩子一樣嗎?有人說傑裡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同意嗎?

不同意。從文中可以看出:①當「我」伏在巖石上下不來時,別的孩子嘲笑「我」,而傑裡卻沒有;②傑裡雖然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畢竟還是表現出了「看起來很擔心」的神情;③是傑裡帶著「我」的父親來找「我」,才使「我」有機會脫險。

你如何評價「我」的好朋友傑裡?如果你是傑裡會怎麼做?

傑利角度:如果我是傑裡,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傑裡幫「我」,而傑裡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傑裡雖然「看起來很擔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傑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麼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傑裡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傑裡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文中多次提到傑裡,有何用意?

多次提到傑裡,是行文的需要。

一方面,表現傑裡是很重視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很擔心」;最後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傑裡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於其他孩子。

另一方面,「我」因為傑裡的鼓勵才決定要去爬懸崖,然後遇險;之後,因為有傑裡的引導,父親才找到「我」,使「我」脫險,整個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串連起來,使行文更加嚴密。

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麼做?

四個孩子的做法不是很得當。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種做法很不應該,是在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我」由這次經歷得到了怎樣的人生感悟?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次經歷使「我」懂得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只要一步一步地戰勝小困難,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最後一段在全文中起畫龍點睛,點明主題的作用。

【積累拓展】

1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2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 、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課後習題】

【練習提高】

1.搜集有關迎接挑戰最終解決問題的短文。

2.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嗎?你是怎麼解決的?把你的經歷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複述課文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學過的主要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

複述要求:1 抓住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

2 重點細節,尤其是經過部分,抓住關鍵詞。

3 口齒清楚,態度大方,條理清晰。

【寫作參考】

1.巧用伏筆,記敘周密。

一篇記敘文,要寫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遇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文章巧用伏筆,互相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爬上去了,唯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的情節。對懸崖的描寫,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為「我」因膽怯而不能攀爬做了必要的交代,記敘周密,筆筆都見匠心。

2.自然環境,襯託心理。

文中在描寫「我」在懸崖上的恐懼心理時,採用了景物襯託的手法,使「我」的恐懼更加強烈,「夜幕開始降臨。周圍一片寂靜……」「暮色中, 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空中,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等,其景色陰森恐怖,正好襯託人物的恐懼心理。

3 .善用心理描寫,人物形象生動

4.抓住生活中某個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具體而微的描寫。 細節描寫是記敘文的血肉。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形象的鮮明性,事件的生動性。

5.選材典型,以小見大

【閱讀擴展】

走一步,再走一步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深秋再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暖春。

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於是就沒了下一步,於是就沒了路……

路盡天絕處,不妨嘗試再走一步。萬水千山,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

飛行員莫頓·亨特的飛行任務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像著飛機座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

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需要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他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他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終會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相關焦點

  • 「部編語文」一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學習匯總
    為了幫助老師和孩子們適應教材,走進課堂,更簡易地獲取教學資源,特針對部編語文的內容做以下整理,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分享+收藏哦~(文末一般都會有彩蛋呦!)點擊藍字,即可進入文章【電子課本】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高清教材【電子課本】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高清教材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其中,義務教育六·三學制的地區,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此次部編版教材可謂是「大有來頭」。2012年3月部編版教材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編寫完成,由於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因此業界稱為「部編版」教材。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圖文講解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部首查字法的步驟:  (1)確定要查的字的部首,先數一數這個部首有幾畫,再在「部首目錄」裡找到這個字的部首和頁碼。  (2)根據頁碼在「檢字表」中找到這個部首。  (3)確定要查的字除去部首有幾畫。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檢測題,神話單元考察豐富的想像力
    本期整理分享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第二套,各位同學可以練習參考一下。更多學習資料,習題講解視頻,可以點擊我的頭像進主頁查看。文末有其它單元試題。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第8題較難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考試題,成語題型較新穎,考你第一反應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秋天的懷念》學習內容全解
    【課文內容】【學習目標】1.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自學能力。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託情感的寫作手法。3.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4.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小狗學叫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小狗學叫 2020-09-30 00:00
  • 四年級上冊語文專項練習,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七月下旬,同學們迎來了暑假,再過一個多月,就要從三年級升到四年級了。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提倡同學們勞逸結合,除了在假期裡遊玩,也不要忘了拿起書本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同學們也可以在假期提前預習下個學期的課文,了解下個學期要學習的內容。
  • 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因此孩子進入三年級以後,首先就要培養孩子對課文的總結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概括課文大意,很多孩子學完一篇課文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課文到底講了什麼。如果說您的孩子有這種情況,請不要著急,今天於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的總結能力,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正確、快速概括課文大意呢?
  • 第10課《在牛肚子裡旅行》,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遇事要冷靜
    第10課《在牛肚子裡旅行》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3篇課文,它描寫了紅頭和青頭在捉迷藏時,紅頭不小心被牛吞進肚子裡,然後在青頭的鼓勵下變得堅強起來,最終成功脫險,脫險後紅頭非常高興、激動,十分感謝青頭。
  • 三年級語文上冊:按課文內容填空、詞語聽寫(可下載)讓孩子練練
    其中語文在三年級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非常重要,語文老師需要了解不同的影響要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結合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以及人生閱歷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保障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電子版列印,請拉至文章底部↓↓↓三年級上冊填空題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聲振林樾。
  • 語文部編三年級上冊看拼音寫漢字練習以及三年級語文學習建議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資料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看拼音寫漢字的一份資料。資料都是高清圖片,可以直接下載列印。在下載之前,建議諸位家長能夠先看看我接下來的關於三年級語文學習的建議。三年級開始很多小朋友們會遇到整個學習生涯的第一個坎——三年級現象。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練習,成語構詞方式是學習難點
    在短暫的幾篇課文預習之後,三年級語文上冊迎來了第一個學習的難點,語文園地一的學習。首先是交流平臺。這類的佳句我們抱著欣賞、理解、背誦的態度去學習,對於小學生來說,這些句子既新鮮有趣,又感到陌生難懂。比如:我願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我們可以仿寫一下,未必如原句那麼流暢,只是做一個句式的仿寫。例:我願意做一棵小白楊,每天站在馬路上,為路過的人們遮風擋雨。或者是其他類似的句子都可以。詞句段的運用是一個學習的難點。首先是成語,在語文園地一,學習的成語都是和人的身體器官有關係的。詳細的分為兩類。我們先看第一個成語,來熟悉一下成語的構詞方式。
  • 一年級語文上冊《青蛙寫詩》課文全解+拓展提升,附練習題
    一年級語文上冊《青蛙寫詩》課文全解+拓展提升,附練習題小朋友們,下雨的時候你最喜歡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青蛙寫詩》,看看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兒吧!#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重點解析雨點兒淅瀝瀝地落下,激發了青蛙的想像力,它要寫詩啦,課文以兒童詩的形式,讓同學們在生動有趣的故事裡,學習逗號、句號,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生字組詞表,老師:每課都要聽寫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生字組詞表,老師:沒課都要聽寫。新學期已經開學,原來的一年級小朋友進入二年級的學習了。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有哪些重要知識點需要學習呢?要學習的知識點還是很多的,今天我們先來從本學期需要掌握的生字和詞語說起。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識字表+寫字表生字組詞
    賈:姓賈 賈寶玉衰:衰弱 衰敗 衰微 衰老 年老力衰刊:書刊 周刊 月刊 刊登 不刊之論瑣:煩瑣 瑣碎 瑣屑 瑣事 猥瑣樸:樸實 質樸 樸素 純樸 素樸 簡樸篇:篇章 名篇 篇幅 篇目 千篇一律某:某人 某種 某事 某刻 某年某月【福利領取: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免費學習
  • 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及組詞彙總,老師:家長輔助聽寫
    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及組詞彙總,老師:家長輔助聽寫。現在很多學生家長反映,上班忙了一天累得不行,晚上還要回家輔導孩子功課,幫孩子聽寫生字、詞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二年級語文上冊,需要聽寫的生字和詞語有哪些。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生字、詞語是基礎知識,也是關鍵。很多家長很在意教科書的版本,其實對於語文來說,不管是什麼版本,其基礎都是一樣的,考試的時候也不會只考書本上的知識,就算是閱讀理解也是考課外的。因此,對於二年級語文的學習來說,掌握基礎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填空練習題,背誦積累內容專項檢測
    #二年級語文#每冊語文教材都有要求背誦積累的內容,也是語文考試必考題型之一。今天整理分享一套部編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課內背誦積累內容檢測題,這部分內容需要牢固記憶,避免考試失分。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檢測試題,閱讀偏難,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
    #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今天再分享一套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檢測題,供各位同學練習。這套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檢測題,題型較新穎,頗有些難度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題,2020秋部編人教版,知識點全面
  •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 石家莊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石家莊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