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雲:鐵腕治汙,盡銳出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2020-12-28 慶雲縣廣播電視臺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突出重點,鐵腕執法,嚴格環境準入,嚴控汙染排放,嚴懲環境違法行為,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縣的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截止到今年10月底,空氣品質4項汙染物SO2、NO2、PM10、PM2.5較2016年同比改善分別為56.4%、20%、33.3%、31.9%。全縣境內三條主要河流(馬頰河、德惠新河、漳衛新河)水質均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圓滿完成「消除劣Ⅴ類水體」的目標,實現了從水汙染治理逐步向水生態恢復的轉變。

五年來,全縣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2019年我縣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較2015年分別削減15.39%、11.04%、25.43%、10.57%。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累計投入9億元,建成200餘公裡的道路雨汙分流管網體系,對92個老舊住宅小區內雨汙分流進行全面排查和改造,實現建成區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在全省縣級城市裡率先構築起了「雨水進河、汙水進廠」的雨汙分流治理新格局。

五年來,建成日處理規模為4萬噸的康泉汙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規模為2萬噸的純源汙水處理廠,城區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了6萬噸,城區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基本達到100%;

投資1.046億實施了「碧水繞城」項目6大子工程,修復溼地面積1000畝,實現了「一湖帶兩河,碧水繞城郭」;

建成日處理能力20噸汙泥處置中心項目,縣城汙泥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投資650餘萬元在縣轄7個鄉鎮分別建設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

投入129萬元,引進環保設施智能監控系統,智能監控系統覆蓋國控、省控、市控重點源,化工、家具行業排汙單位,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惡臭類氣體等擴散範圍廣、易產生擾民的排汙單位128家,實現對汙染源和治汙設施運行情況的24小時不間斷監控。

五年來,慶雲縣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2016年我縣印發《慶雲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2017年成立了生態委,統籌協調全縣環保工作,全縣各部門共同治汙的大環保格局初步建立。連續開展兩輪「環保綠劍行動」,共整治散亂汙企業307家。2020年利用上級無償資金543萬元大力推進企業「一廠一策」綜合治理,切實達到減排效果。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強勢推進藍天保衛戰。通過改氣、降塵、除煙、控車、治企、增綠、預警等措施,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全面完成,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完成年度監督性監測工作並全部達標排放。

2020年,開展了大氣汙染防治、揚塵汙染治理、散煤清潔化治理、村莊清潔、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運輸結構調整、油品質量整治七大專項行動,慶雲縣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4天,圓滿完成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任務目標。

五年來,慶雲縣加快推進鄉村生態振興。2018年開展了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縣20個村實現遷村入城或併入生態社區,107個村在建或建成美麗鄉村;慶雲縣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在2019年市級考核中以滿分的優異成績位列全市第一名。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基本達到100%;17處農村社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50個村莊建設氧化塘汙水處理項目;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2020年以來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2200畝。

「十三五」期間,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和省級園林城市。東辛店鎮被評為「全國生態鄉鎮」。

慶雲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

編輯主任:馬博

本文編輯:劉欣榮

記者:張彬

相關焦點

  • 松花江流域「十一五」治汙成效顯著
    走向「水清魚肥」的生態回歸之路--松花江流域「十一五」治汙成效顯著 已經進入深秋,哈爾濱釣魚愛好者的熱情並沒有減退。夕陽西下,三五「釣友」相約來到位於松花江畔的九站公園,支起帳篷、甩開竿,一場夜釣即將開始。  48歲的林子剛國慶節期間過足了夜釣的癮。
  • 惠州以「鐵腕治汙」建設生態文明 環境就是民生
    很難想像,這條仲愷高新區汙染最嚴重的河湧之一,在2020年初還是黑臭水體,河裡只有羅非魚和埃及塘鯴。「現在,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小白魚都有了!」市生態環境局仲愷分局副局長黃鴻君說。這是仲愷高新區水質變化的一個縮影。
  • 三大保衛戰成效顯著!生態環境部: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圓滿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經提前超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
  • 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
    會上,區委常委、榮昌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皓領學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論述,並作中心發言。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童飛,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秦啟光作交流發言。
  • 重罰違規施工 鐵腕治汙保藍天
    金盆嶺街道城管辦主任毛劼表示:「金盆嶺街道鐵腕治理汙染,對汙染行為發現一處查處一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杜絕大氣汙染。」自從長沙市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金盆嶺街道塗新社區積極響應號召,全面排查摸底,層層深入推進工作,對環境汙染違法行為零容忍,完善防治舉措,強化工作落實,著力破解影響城市空氣品質的突出問題,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築牢基礎;強化工作保障,實施清單管理、嚴格責任落實,實現精準治汙,完善監督機制,真正做到讓環境「汙染源」無處生根,堅決鐵腕治汙、嚴執法重處罰,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濃厚氛圍,全力以赴打贏藍天保衛戰。
  • 呂梁市生態環境局文水分局 重拳出擊 鐵腕治汙
    近日,呂梁市生態環境局文水分局以「清零行動」為契機,重拳出擊,嚴查重處山西金桃園能源有限公司違法排汙。經查,7月30日,該公司2號焦爐爐頂導煙車拉杆出現限位故障,致使除塵蓋不能及時放置到位,造成冒煙現象,隨後用高溫耐火材料對除塵孔進行了抹補。
  • 發布會參考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改進方法、把握節奏,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 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2020-10-23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鍛造綠色轉型發展「金鑰匙」——輝南縣生態文明建設走筆
    今年以來,輝南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吉林省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採取有效措施,治煤煙、減廢氣、降揚塵、限排放,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繼續加強區域集中供熱工程建設。完善供熱管網,增容熱源負荷,城區新建兩座高溫水供熱鍋爐房淘汰燃煤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貴陽12月15日電 題: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記者李黔渝深山飛瀑直掛,水汽瀰漫山林,崖壁上刻著紅色大字「赤水源」……近年來,位於赤水河的源頭的雲南省鎮雄縣赤水源鎮
  • 生態環境部特邀觀察員: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有了「切身感受」
    一年來,「特邀觀察員」們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建言獻策,為傳播生態環保正能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一起來看一下幾位「特邀觀察員」的觀察感言。董關鵬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紮實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積極進展。一是汙染防治攻堅成效從「數字指標」到「切身感受」。
  • 走過2020·字述光明|美:生態 文明兩開花,建設大美光明!
    今年以來 坐擁山水林田湖的光明 緊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 全力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實現水清岸綠,城市面貌 煥然一新 治水成效顯著居民親水樂水
  • 山西潞安化工集團: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治汙攻堅在行動
    轉型改革號角吹響以來,山西潞安化工集團高度重視綠色生態發展,在環保攻堅戰中立目標、降能耗,不遺餘力發揮主體責任,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大氣治理 清氣蕩暄濁圍繞藍天保衛戰,山西潞安化工集團重點從燃煤鍋爐淘汰替代、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儲煤(料)場封閉、無組織排放綜合治理、VOCs治理、洗車平臺建設、揚塵在線監控等方面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成效。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優良天氣明顯增多,礦區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山西潞安化工集團節能環保處項目管理人員李曉向記者介紹到。
  • 雍陽河:甕安生態建設的美麗印章
    甕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生態是第一品牌」的執政理念,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生態景觀化、景觀特色化」的綠色發展道路。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 全省鐵腕治霾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召開
    全省鐵腕治霾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召開 趙剛出席並講話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12-22 08:40:45
  • 安徽蕪湖:系統治汙的「三峽模式」見成效
    正在建設中的三期擴建項目在一、二期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出水水質,完成後將解決片區內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生態補水,將對保興垾和板城垾的黑臭治理起到顯著作用。  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安徽省區域公司通過廠網系統提質增效和補短板,蕪湖六大片區汙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顯著提升,蕪湖城區汙水直排大幅減少。在朱家橋汙水處理廠,連續8個月的運行數據顯示,該廠進水COD濃度指標穩定在200mg/L。  其實,管網改造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 青原區打通治汙「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青原區打通治汙「最後一公裡」   走進省級水生態文明村青原區新圩鎮璋村,只見人工湖碧波粼粼,新建的涼亭、公廁變得乾淨整潔。
  • 蒼溪縣圖書館狠抓數字圖書館建設成效顯著
    針對網絡時代讀者的新需求,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蒼溪縣圖書館積極探索服務創新,狠抓數字圖書館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數字閱讀服務,深受讀者喜愛,截至目前,共投入10萬餘元購買電子圖書120萬冊,線上累計註冊讀者近5萬人,點擊訪問量12萬人次,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