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慶雲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突出重點,鐵腕執法,嚴格環境準入,嚴控汙染排放,嚴懲環境違法行為,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縣的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截止到今年10月底,空氣品質4項汙染物SO2、NO2、PM10、PM2.5較2016年同比改善分別為56.4%、20%、33.3%、31.9%。全縣境內三條主要河流(馬頰河、德惠新河、漳衛新河)水質均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圓滿完成「消除劣Ⅴ類水體」的目標,實現了從水汙染治理逐步向水生態恢復的轉變。
五年來,全縣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2019年我縣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較2015年分別削減15.39%、11.04%、25.43%、10.57%。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累計投入9億元,建成200餘公裡的道路雨汙分流管網體系,對92個老舊住宅小區內雨汙分流進行全面排查和改造,實現建成區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在全省縣級城市裡率先構築起了「雨水進河、汙水進廠」的雨汙分流治理新格局。
五年來,建成日處理規模為4萬噸的康泉汙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規模為2萬噸的純源汙水處理廠,城區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了6萬噸,城區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基本達到100%;
投資1.046億實施了「碧水繞城」項目6大子工程,修復溼地面積1000畝,實現了「一湖帶兩河,碧水繞城郭」;
建成日處理能力20噸汙泥處置中心項目,縣城汙泥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到100%。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投資650餘萬元在縣轄7個鄉鎮分別建設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
投入129萬元,引進環保設施智能監控系統,智能監控系統覆蓋國控、省控、市控重點源,化工、家具行業排汙單位,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惡臭類氣體等擴散範圍廣、易產生擾民的排汙單位128家,實現對汙染源和治汙設施運行情況的24小時不間斷監控。
五年來,慶雲縣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2016年我縣印發《慶雲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2017年成立了生態委,統籌協調全縣環保工作,全縣各部門共同治汙的大環保格局初步建立。連續開展兩輪「環保綠劍行動」,共整治散亂汙企業307家。2020年利用上級無償資金543萬元大力推進企業「一廠一策」綜合治理,切實達到減排效果。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強勢推進藍天保衛戰。通過改氣、降塵、除煙、控車、治企、增綠、預警等措施,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全面完成,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完成年度監督性監測工作並全部達標排放。
2020年,開展了大氣汙染防治、揚塵汙染治理、散煤清潔化治理、村莊清潔、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運輸結構調整、油品質量整治七大專項行動,慶雲縣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4天,圓滿完成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任務目標。
五年來,慶雲縣加快推進鄉村生態振興。2018年開展了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縣20個村實現遷村入城或併入生態社區,107個村在建或建成美麗鄉村;慶雲縣鄉村生態振興工作在2019年市級考核中以滿分的優異成績位列全市第一名。
「十三五」期間,慶雲縣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基本達到100%;17處農村社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50個村莊建設氧化塘汙水處理項目;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2020年以來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2200畝。
「十三五」期間,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和省級園林城市。東辛店鎮被評為「全國生態鄉鎮」。
慶雲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
編輯主任:馬博
本文編輯:劉欣榮
記者: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