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慈(1943—2017),京劇演員,江蘇省京劇院名譽院長。
文/朱為人
早晨在手機上看到今天是四大徽班進京的日子。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各方面都有一套規範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伴奏分文場和武奏兩大類。文場以胡琴(京胡)為主奏樂器,武場以鼓板為主。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
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內容,傳統劇目約有1300多個,常演的有三四百個以上。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我接觸京劇是在文革期間,廣播裡天天有樣板戲聽,我父親也常拉京胡哼上幾句京劇。到七十年代我下放到農村,後調公社電影隊放電影,經常放映樣板戲電影,一部影片要放很多場,看多聽多了,整部電影中的臺詞全會背,唱腔全會哼。但僅是看銀幕上的戲,真正看舞臺演出是調到劇場工作。
一九七八年我作為知青調到縣影劇公司工作,分配到戴埠(戲館子)影劇院。在院裡我主要是擔任放映工作,還要兼宣傳(電影,戲劇演出的廣告)工作,劇場除了放電影,為了滿足戴埠廣大觀眾的需要,也經常接待劇團演出,平時有錫劇、越劇、京劇、梨黃戲、雜技等劇團輪流演出。我們業內劇團被稱為後臺,而我們劇場稱為前臺,演出收入為拆帳制,三七開,劇團70%,我們劇場30%。前後臺因工作關係,都是配合得很好,很融洽的。我因為兼搞宣傳工作,劇團總要找我聯繫寫海報,寫劇情介紹,所以和我接觸多,也比較熟悉。那時候我還年輕也貪玩,所以經常和演員們在一起玩,有時也在一起喝喝酒,白天不演出,我做嚮導帶他們到街上或周邊鄉下玩玩,晚上演出時我也到後臺看他們化妝,穿戲服,看樂隊演奏…
一九七九年初,江蘇省京劇院在城裡大眾影劇院演出後又轉臺到戴埠演出。因為文革中古裝戲是「封、資、修」被全面禁演。省京劇院到戴埠鎮演出(剛剛解禁古裝戲)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演出海報一貼出來,就有不少單位來預訂戲票了。街上有鄉下親戚的也紛紛託人買戲票了,周邊數十裡的農民都跑到街上來看戲,為了能看看才子佳人,一睹為快。
戴埠是蘇浙晥三省交界的重鎮,市場繁榮,平時很熱鬧。聽到戴埠戲館子有古裝戲看,安徽廣德、郎溪、磚橋公社的戲迷們就一批一批地開著卡車、拖拉機來戴埠鎮看戲來了。而他們街上的親戚朋友們就紛紛忙於割肉沽酒燒飯招待看戲的來客。
當時省京劇院在些戴埠共演出了二本戲,《紅娘》、《玉堂春》前面加演摺子小戲《三岔口》。
紅娘的主演是黃孝慈,劇中張生是楊小卿。
黃孝慈是北京人(1943年——2017年),她1960年畢業於中國戲劇學校,攻青衣花旦,拜梅派傳人杜近芳為師,黃孝慈扮相俊美、嗓音甜潤、表演不拘一格,博眾家之長,在50多年的舞臺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她擅演節目有《董小宛》《紅菱豔》《太平公主》《蝴蝶杯》等,主演的現代戲《耕耘記》於1964年進京參加全國現代戲匯演,周恩來總理也觀看了演出並給予了好評。
1991年元月她應邀參加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活動,該活動歷時一年多,24天的盛會,共有50多個劇團4000多演員,52臺節目166場演出。她在這次活動中與京劇名家杜近芳、關正明合演了《紅鬂烈馬》,並同漢劇名家合演了《四郎探母》,演出後好評如潮。
在京劇《駱駝祥子》中她塑造的虎妞形象獲得巨大成功並榮獲多個大獎,曾二次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表演獎,江蘇省「第四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優秀表演獎,中國文聯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和「江蘇省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任江蘇省京劇院名譽院長、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多次出訪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及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演出。
她的丈夫王榮坤是琴師,二人到戴埠演出時四十歲不到,我僅比他們小十歲,白天不演出時我常到他們房間玩,聊聊天。因為她們食堂夥食單調,有時也陪她們夫婦街上菜場轉轉,她買了魚我就帶她到「東風飯店」請謝順生師傅(廚師,我好友)加加工。對此,她們夫妻很是感激我。
黃孝慈在舞臺上演的紅娘真正地把紅娘演活了,舞臺上只見她跑起圓場一陣風,二隻繡花鞋前後擺動而身體紋絲不動,嗓音亮麗,清脆悅耳,吐字清晰,把個十六、七歲俏皮的紅娘姐姐演得可愛至極。
戴埠演了五天戲,街上鬧忙了五天,五場戲場場爆滿,觀眾反響熱烈。
五天演出圓滿結束後,劇團返回南京時,黃孝慈還特意給我留了劇院的電話和她家的地址,叫我如果去南京時到他家作客。後來我雖然也出差去過幾次南京,我也沒好意思去打擾她們。
2017年1月9日我在微信平臺上看到黃孝慈因病逝於南京,我還特地在平臺上寫了一篇短文悼念於她。
今天抽時間,寫了此文,以紀念我熟悉的、平易近人、優秀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黃孝慈!
朱為人,江蘇溧陽人,下過鄉,當過知青。長期從事電影放映工作,後在溧陽電影公司任職。現已退休,擔任溧陽影劇公司老幹部黨支部書記。
此公號不錯,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