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評價日本的同人音樂,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同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追溯一下同人的起源吧~
同人的概念最早是同人誌中的同人的意思,這裡多指有相同愛好的意思,因為是非商業出版物,所以同人誌的創作風格比較多變,隨心所欲,而這種自製出版物被稱為「同人界。
「同人」的概念早在大正時期就已經被提出,最早並不用於動漫方面,是1913年芥川龍之介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人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成為復刊《新思潮》的雜誌同人,這大概就是同人近現代最早在日本的含義,不過更多的說法是日本在大正年間引入中國魯迅的《現代文學》中的「同人刊物「一詞。
芥川龍之介
現如今,同人文化興起,並通過不斷的發展,衍變出以動漫為主文化的同人文化,是由日本引入並由日本發揚光大的。
而當今的「同人」多指用於漫畫以及商業漫畫裡的人物,並對其進行二度加工,再創作,創造出原漫畫和原動漫人物在原作中並沒有發生的「腦補情節」,再創作遊戲,再創作文學,再創作音樂等等乃至於同人周邊的合稱叫做「同人文化」。
而到了現在,同人的概念越來越寬泛,不光指對於原漫畫和動漫人物的藝術二次加工被稱為同人,屬於作者自身原創作品但未進行商業運作的作品也被稱為「同人」,但是細分這種藝術被稱為「一次同人」。
現在還有一個簡易劃分同人的方法,就是關鍵看這個作品是否商業化,如果不經過出版商,完全民間自發的作品行為,一般就是同人,同人音樂也不例外,但是有些同人音樂雖然平時看似十分獨立,一經過廠牌打造或者被公司籤約等等進入商業運行,就已經不能算作是同人作品了。
同人音樂的劃分方法,主要是看是否藉助Bandcamp之類的網站以及線下同人展會發布作品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被稱為同人團體。
也可以說通過上途徑經過宣傳的音樂都可以算作是同人音樂。
同人遊戲、同人漫畫、同人小說的原創度不高,而且二次創作痕跡太重而導致一團亂麻。
但是在同人作品中,同人音樂的原創度很高,雖然二次創作佔了不少,但是同人音樂在同人作品中的技術含量和品質一般都是同人作品中最高的。
亞洲同人音樂相比較歐美同人音樂更加成氣候,原因是歐美的音樂二次創作很少,原創意識很強,主要是因為歐美的音樂版權受保護並且被明文寫在法律條款裡嚴格受法律保護。
片霧烈火
這裡我們會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同人音樂,在日本的同人音樂中可能最能被中國人了解的「二次同人音樂」也就是「東方Project」系列音樂作品了。
東方project
而在日本的同人音樂中相當有名的還有IM@S、Love Live!、艦隊Collection之類的作品。同時也有音樂的二次創作,但是數量上並不佔優勢。
艦隊Collection
日本的同人音樂其中有相當多的原創曲目,風格以電子樂和J-Pop為主。
日本同人音樂因為不用考慮商業因素,因此各抒己見,什麼樣的音樂創意都可以迅速反應在同人音樂作品中,許多敏感問題也都可以肆無忌憚的表現出來,當然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
例如日本鬼畜音樂文化、日本精神汙染音樂等等。
藍藍路
在同人音樂專輯裡經常有Intro、Interlude等音樂,日本的同人音樂還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用考慮單曲排行也不用考慮專輯排行,所有的聽音樂交流類似於平等的關係。
因此日本的同人音樂自由度極高。
雖然是去中心化的平等音樂交流,但是日本同人音樂界發展時間一長,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出名團體」。
乃至於這些日本同人音樂團體超過了自身所在的同人音樂領域,被其他的領域所接納,例如幽閉的許多原創歌曲連很多非東方聽眾都聽過,甚至幾度被懷疑是小眾動漫的OP。
人怕出名豬怕壯,當這些「出名團體」在選擇自己將來的歌曲走向時就會越來越受到束縛,這樣也就逐漸丟掉了屬於同人音樂的自由度。
給大家簡單普及了一下日本相當小眾的同人音樂文化,日本同人音樂界的形勢比較健康,主要受眾群體是零零後。
中學生是這一小眾文化的主力軍,將來隨著零零後的不斷壯大,以及越來越高自由度的年輕人來守護這項藝術的原則,所以日本同人音樂以及中國同人音樂在將來都會有很大的發展,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喜愛,也許有朝一日就會成為音樂主流。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