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日本的傳統音樂,那麼首當其衝你會想到雅樂和能樂。
而在日本的傳統樂器中,給中國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三味線了,但是只要稍許調查你就會知道三味線是衝繩音樂的常用樂器。
♬
那麼衝繩音樂這麼一個日本的地區本土音樂在全日本的傳統音樂的地位究竟如何?有沒有曾經輝煌過?
還是說這種音樂僅僅在日本只是作為一種地區音樂被保留了下來,沒有太多的影響力,就像中國的長調、信天遊那樣?
我們就來一步步的探究。
三味線在日本衝繩地區被稱為 「三線」,而就算是「三味線」和「三線」也有細小的區別:
這樣看來衝繩三線貌似和代表日本傳統音樂的三味線不是一個品種,只不過是很像罷了,但是其實衝繩三線和三味線的確是同根同源,都是衝繩地區的樂器。
早在室町時代,三味線這種樂器就已經從琉球傳入了日本本土了。
而在同時期的元朝時代的福建就將名為三弦的樂器傳入了琉球,並在明朝和琉球王國的國王確定了番邦朝聖關係,因此作為宗主國的中國將三弦的大師以及曲藝技法也一併帶向了琉球王國。
而後琉球人將福建傳入的三弦進行了改良,並按照中國技法撰寫許多名曲,這樣改良後的琉球三弦確立了自身的地位,並在幾十年後經由大阪傳入日本本土。
因為在大阪很難找到蛇皮,於是日本人採用貓皮或者狗皮來取代,之後又經過幾十年日本本土的改造,才出現了如今三味線的大致樣貌。
因此我們追根溯源,無論是三味線、衝繩三線還是琉球三弦都來源於衝繩音樂,但是究其本源還是來自於福建的三弦。
什麼是衝繩音樂?
簡而言之就是衝繩地區的音樂總稱,但是這相當於沒有說,衝繩音樂下面的分支有島唄、琉球民謠等(島唄和衝繩音樂互相影響,曲風十分類似,如果嚴格意義上是應該將這兩個音樂歸類為琉球音樂)
再加之衝繩二戰後被美軍佔領,便帶去了歐美音樂和衝繩本土音樂進行雜糅,賦予了衝繩本土音樂以新穎的元素。
以上的元素融合逐漸成為現在的衝繩音樂。
♬
琉球古典音樂裡的一個很大分支就是衝繩音樂,而當時琉球王國的古典音樂又大多被琉球王國宮廷音樂所代替,被日本人認為是「精緻王國」的琉球王國。
能夠流傳下來這樣極其具有魅力的音樂,是十分不容易的。
日本傳統音樂涵蓋面很廣,包括了雅樂、日本佛教音樂、能樂、狂言、三味線音樂、歌舞伎、尺八音樂、民謠、衝繩、奄美音樂等。
這些日本傳統音樂除了衝繩音樂以外,都有著完整的音樂體系,可能是由於衝繩島乃至於琉球王國和日本長期的微妙的歷史關係,以及邦交關係演變至今,衝繩音樂雖然屬於日本傳統文化大類,但是卻是日本人最不熟悉的傳統音樂。
所以每當日本人形容衝繩的話,就正如美國人對待夏威夷的態度一樣,衝繩音樂在日本人耳裡就感覺像是「外邦音樂」。
綜上所述,三味線雖然源自於衝繩音樂,但是經由大阪傳入日本本州進行改造的三味線卻再也沒有與衝繩音樂再有大的關聯,三味線在日本的發展已經完全本土化,和衝繩的聯繫幾乎沒有。
由上文我們可以得知,衝繩音樂對於日本傳統音樂來說是一種微妙的存在,是「最陌生的熟人」,所以在日本傳統音樂中只是一個小眾的存在,沒有在日本風靡一時,也更不可能成為主流。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