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

2021-03-01 高中地理短視頻學習

全球氣候在不停地變化著。在漫長的地質時期,氣候總體狀況表現為冰川廣布的冰期和相對溫暖的間冰期的相互交替。每當冰期出現,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最近一次冰期發生在距今七萬年到一萬年之間,又稱「第四紀大冰期」。當前地球氣候正處在溫暖的間冰期中。

第一個視頻是電視劇《慶餘年》第二十八集中的一段視頻,在電視劇中我們生活的地球經歷了一次冰期,所有的現代文明都被急速冰封冷凍在地下。而後來地面上又出現了新的人類,並由遠古文明未開化時代一步步發展到慶國所處的封建時代……  

那這個電視劇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

而到了第二個視頻是關於冰河世紀的一段視頻,小松鼠斯克萊特和橡果的故事,通過這個視頻我們會發現小松鼠經歷了寒冷的冰期和溫暖的間冰期。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科學家和學者們提出過種種解釋,但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目前主要有這兩種解釋:

天文學成因

主要考慮太陽、其他行星與地球間的相互關係。①太陽光度的周期變化影響地球的氣候。太陽光度處於弱變化時,輻射量減少,地球變冷,乃至出現冰期氣候。米蘭科維奇認為,夏半年太陽輻射量的減少是導致冰期發生的可能因素。②地球黃赤交角的周期變化導致氣溫的變化。黃赤交角指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它的變化主要受行星攝動的影響。當黃赤交角大時,冬夏差別增大,年平均日射率最小,使低緯地區處於寒冷時期,有利於冰川生成。

物理學成因

影響因素較多,有大氣物理方面的,也有地理地質方面的。①大氣透明度的影響。頻繁的火山活動等使大氣層飽含著火山灰,透明度低,減少了太陽輻射量,導致地球變冷。②構造運動的影響。構造運動造成陸地升降、陸塊位移、視極移動,改變了海陸分布和環流型式,可使地球變冷。雲量、蒸發和冰雪反射的反饋作用,進一步使地球變冷,促使冰期來臨。③大氣中CO2的屏蔽作用CO2能阻止或減低地表熱量的損失。如果大氣中CO2含量增加到今天的2~3倍,則極地氣溫將上升8~9℃;如果今日大氣中的CO2含量減少55~60%,則中緯地帶氣溫將下降4~5℃。在地質時期火山活動和生物活動使大氣圈中CO2含量有很大變化,當CO2屏蔽作用減少到一定程度,則可能出現冰期。

相關焦點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川普下臺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影響
    只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我不願意再看到這個「懂王」。還好,他終於要閉嘴了。我們在南北極航程中的知識講座,不管內容是什麼,或多或少都會提到氣候變化對於南北極的影響。因為常年在外,很少關注國際新聞,自從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我也只是模糊地了解到美國總統川普是「氣候變化是騙局」的「思潮」的始作俑者,推翻了歐巴馬時代的環保政策。今年因為極地旅遊停頓而賦閒在家,作為隔岸看戲的吃瓜群眾,在美國總統大選這場大戲中才看到「懂王」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原來如此可悲。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
  • 「大尺度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項目啟動
    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亟待關注 「人類活動作為主導因素所導致的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LUCC)通過地球生物物理過程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
  •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2020-12-13 1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林業將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建模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估算了緩解氣候變化的森林經營活動成本,研究顯示,到2050年代,森林經營活動或有助於讓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減少60億噸,這些活動的成本為每年3930億美元。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這些變化使得世界海洋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永久凍土、冰蓋和冰川融化, 湖泊和河流的溫度升高,進而改變了原本的大氣環流模式,並增加了極端氣候的風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大幅度減少,全球氣溫依舊會比目前高出1~2℃。
  • 他們讓攝影師用一張照片表現全球氣候變化...無奈,又難過...
    好找攝影師們,拍下一張他們認為最能反映全球氣候變化的照片...最後大家提交的作品... 以一敵五的北極熊俄羅斯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一頭白熊與五條家犬對峙。北極熊通常在浮冰上打獵。然而氣溫升高、浮冰融化,北極熊無處覓食,餓極了,闖入科考站找吃的,這才有了這張跟人類的狗狗對峙的照片....
  • 北極圈附近著火了,熊熊大火燃燒不斷,或推動全球氣候變化!
    北極圈附近出現大火高溫席捲全球,任何地方都沒能逃過,就連南極和北極沒能躲過高溫的侵蝕,早在2月份南極,就已經突破歷史最高溫度,北極溫度只升不降,本身地球生態環境是一個無限循環中。如今北極圈附近出現的大火似乎正在意味著什麼,這裡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之一,如今發生了大火併且不斷在延伸中。
  • 應對氣候變化表現不及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
    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由聯合國和英國、法國主辦,全球70多個國家首腦共同參與的氣候變化雄心峰會在線上舉行。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澳大利亞並未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可以直接說是不合格。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3.6%。而按人均計算,澳大利亞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人均的四倍。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近30年,因熱量資源增加,我國南方雙季稻可種植北界北推近300千米,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西擴20~200千米,促進了作物的穩產高產。
  • 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全國首映禮 聚焦全球生態危機
    昨日,7月31日下午,國內首部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在北京金逸影城(朝陽大悅城店)舉辦了全國首映禮。此次首映禮深度聚焦全球生態環境危機,並特別邀請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劉友賓司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孫楨副司長、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賈峰主任,以及其他領導、環保界多位知名人士上臺致辭。除此之外,電影的主創團隊編劇兼導演楊樂,主演閆文君、沈文俊、沈語眉等主演也紛紛亮相首映禮,並為觀眾分享了影片精彩的幕後故事。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信中指出,中英兩國均已制定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並存在很多共同之處。兩國可通過開展獨特的合作,引領全球抗擊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會影響烏龜性別?全球變暖讓海龜"雌性化"
    正在孵化的綠海龜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EXETER新的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綠海龜的「雌性化」,到2100年,高達93%的新生綠海龜可能是雌性。但Exeter大學和海洋與環境科學中心(葡萄牙)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較高溫度下,76-93%的新生海龜將是雌性。這些數據僅針對西非幾內亞比索的研究地點。但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期望這個結果適用於全球。他們表示,不斷變化的性別比例一開始會導致更多的雌性築巢,綠海龜的數量將增加,但當「孵化溫度接近致命水平」後,綠海龜的數量將減少。
  • 《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 中歐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
    16日,中方同歐盟多國駐華大使及組織代表,就《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及2020氣候雄心峰會取得成果舉行討論會。與會人士呼籲,各國應通過多邊渠道,未雨綢繆地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同時將氣候治理與經濟、社會、健康、安全等問題相融合,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人類長期健康和安全。
  • 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全國首映禮  聚焦全球生態危機
    7月31日下午,國內首部氣候變化科幻電影《致命復活》在北京金逸影城(朝陽大悅城店)舉辦了全國首映禮。此次首映禮深度聚焦全球生態環境危機,並特別邀請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劉友賓司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孫楨副司長、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賈峰主任,以及其他領導、環保界多位知名人士上臺致辭。除此之外,電影的主創團隊編劇兼導演楊樂,主演閆文君、沈文俊、沈語眉等主演也紛紛亮相首映禮,並為觀眾分享了影片精彩的幕後故事。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綜合而言,全球氣候變暖不僅會引發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颶風和暴雨等自然災害,同時也對公眾健康、農業生產、森林撫育、水資源管理、生態系統等產生潛在危害,嚴重威脅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據保險信息學院(III)統計,2019年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造成全球近1500億美元經濟損失,保險損失總額達520億美元,致死人數達9000人[2]。
  • 關於氣候變化,秦大河、丁一匯、張建雲院士這樣說
    氣候變化關係全球和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指出,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並承諾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4次評估報告,在過去的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