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降至「無學歷要求」,養老護理員缺口如何補,是什麼讓他們離開?

2021-01-17 生活報

養老護理員新標準:無學歷要求、初級工所需從業時間縮短

近日,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的皖北經濟技術學校開設育嬰月嫂、養老護工、電子商務等行業培訓班,吸引了80多名學員前來報名。學員經考核合格,將輸送到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城市就業。

9月11日,參培學員在養老護工培訓課堂上進行實操護理知識學習。王 彪攝(人民圖片)

圖為在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的「記憶家」,護理人員為認知障礙老人提供認知訓練。新華社記者 黃安琪攝

將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等等。近日,《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頒布實施,其中對養老護理員入職條件的放寬引發社會熱議。

放寬入職條件是否意味著對養老護理員要求降低了?這一調整背後有怎樣的現實需要?未來養老護理工作將如何發展?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養老護理專業教育和培訓學校。

標準

新標準對護理員在崗要求更高更全面

25歲的艾今是一名養老護理員,從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畢業後,他進入北京雙井恭和苑工作,算上見習的1年,已經從業4年多了。雖然是「科班」專業出身,但這1000多個護理的日日夜夜,讓他親身體會到這份工作對專業性日益強烈的呼喚。

「感受太明顯了,現在有照護需求的老人更多,需求更加多樣化,而且老人和家屬對於護理的要求也更高更專業了。」艾今舉例說,一些失能老人會有康復性需求,護理員不僅要掌握科學方法,協助身體康復,更要做好心理疏導,幫老人保持心情愉悅;還有一些失智老人也需要特殊照護;如何跟家屬做好溝通也是至關重要……

隨著工作接觸的各類狀況越來越多,艾今在工作中邊做邊學,也感到原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一些實際問題的確涵蓋不夠。

近日,《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正式頒布實施。許多養老護理從業者首先關注的,是《標準》增加了對養老護理員的技能要求。例如,順應居家和社區養老需要,在各職業等級中新增養老護理員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應具備的技能要求;強化消防知識在養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關註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新增「能力評估」和「質量管理」等兩項職業技能。

「新標準對護理員在崗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北京市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石靜說。從2001年設立至今,這所學校在養老護理培訓方面已經走過了18年。「從早年間培訓讓護理員可以上手工作,到後來慢慢發展到涵蓋心理知識、增強自我保護,再到現在課程體系不斷豐富,養老護理員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在不斷升級。」石靜說。

技能技巧要求在「升」,入職學歷門檻在「降」,這是《標準》調整的兩個重點。

隨著對養老護理員能力要求更高,新標準不再「卡」學歷了。這一改變也迎來了來自實踐中的「掌聲」。記者從許多機構的反饋中了解到,當前養老護理員仍以40歲以上的女性為主體,他們學歷普遍不高,原來初中學歷的門檻並不利於更多人進入養老產業,放開學歷要求是順應實際特徵。

在樂成養老營運長王菲看來,今年《標準》的突出含義便是「擴量」:一是增強養老服務護理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降低養老服務人員的選拔標準,從而激勵更多人加入養老服務護理人才隊伍當中。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同志也介紹,本次《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一方面是擴大養老護理員隊伍;另一方面是提升養老護理員素質。

現實

養老護理需要專業技能

這樣的調整背後,養老產業究竟面臨怎樣的現實情況?

先來看一組數字。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同志介紹,當前,中國2.49億老年人和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護需求日漸龐大,而現有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30萬人,遠不能滿足養老服務需求。

再以北京市有關部門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北京市養老機構床位數已增加到12.6萬張,而養老護理員數量卻僅有7000多人。

在運營中,養老機構更是面臨著人才短缺帶來的壓力。王菲介紹,以樂成養老機構來說,入住老人絕大多數是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年齡在70歲以上的超出80%。在這裡,平均一名養老護理員要照顧三到四位老人,還要輪流值夜班,工作量很大。目前養老護理人員年齡在40歲—50歲的居多,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決定了能否長期從事這項工作。而對於一些年紀較輕的大學生養老護理員來說,成績突出者多轉行做行政管理、文職類工作,長期穩定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的人比較少。

「養老護理人員短缺是養老機構面臨的普遍問題。」王菲說,「多數養老機構面臨『技工荒』,招工難、留人難,招的人多數都達不到標準,人才短板是業界共識。」

不僅是數量上的緊缺,能力上的短板近年來同樣突出。

樂成養老在10多年運營中發現,護理員面對的老人逐漸呈現「四高」趨勢:學歷較高、精神和心理護理需求較高、老人本人和子女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因為失智失能等慢性疾病而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的難度較高。

而護理員隊伍卻呈現「四低」現象:學歷文化較低、專業水平較低、薪酬福利較低、社會評價較低。

這「四高」「四低」並行,讓養老護理員這一職業的市場供需矛盾尤為凸顯,也對養老護理員的專業提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需求和調整的緊迫性為許多方面所感知。「不幹不知道,進來了才知道要學得特別好才行。」石靜說,許多參加培訓的在職學員這樣感慨。更多相關從業者和家屬也開始明白,養老護理需要專業技能,絕不是印象中伺候老人那麼簡單。

前景

細節、態度和保障缺一不可

那麼,新的標準頒布之後,未來圖景將怎樣展開?

職業培訓和專業教育被提上了更重要的位置。

「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持續發展能力。」有關部門對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實踐中,針對養老護理的職業培訓也正在升溫。石靜介紹,2018年,北京市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對9000多人開展了培訓,其中6000多人是居家照護者;2000多人是來自養老機構的在崗職工;還有一些是從業之前零基礎來學習的;更有一些「70後」「80後」,他們有著高學歷和穩定的職業,純粹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照顧自己的父母而學。這種現象,他們今年是第一次欣喜地發現。

而2017年,學校培訓的人數還僅有1008人。「養老護理專業培訓開始有聲音,有熱度了。」石靜說,當前老齡化趨勢發展,市場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有缺口,這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開始為了父母、家人主動了解和學習養老知識技能。「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正在用更科學的眼光去認識衰老,更理性地理解養老護理的需求,推動著社會認識水平一點點向前。」

鼓勵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家政服務、護理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培養更多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對於職業院校,專業化人才培養也正在進展中。

2015年,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已連續招生5年。「社會和市場都對我們培養專業人才有很大的期待,專業畢業生就業也非常好,每屆校園招聘會,學生基本都被『一搶而空』。」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副校長、雙龍校區主管張晶京說。不過,如何進一步擴大生源,仍然是擺在學校面前的難題。

實際上,《標準》中不少舉措也意在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吸引力。包括拓寬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空間,如打通職業晉升通道、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縮短職業技能等級晉升時間,從業年限要求更低等。

在艾今看來,養老護理行業能不能留住人,一是看發展前景,二是看能不能持續地學習新的東西。《標準》意在促進產業發展,釋放了不少積極信號。

「細節、態度和保障缺一不可。只有大力提高養老服務業的社會美譽度,增強社會對行業從業人員的認同感,才能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參與其中。」王菲說,未來肯定有很多交叉領域人才進入養老產業,比如醫院、公益組織、養老護具公司,甚至資本公司的中高端管理人才,產業越做越大,優秀的專業人才將不斷湧現。

記者 李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1月13日 第 11 版)

學歷門檻降至「無學歷要求」,養老護理員巨大缺口如何補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新華社記者 黃筱、駱飛

擦身、翻身、按摩、餵飯、向護士匯報老人夜間情況……每個清晨,浙江省杭州市長慶潮鳴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老年病房護理員厲永珍,都會熟練地為她照顧的兩位老人完成這一套流程。「等我老到走不動需要人照顧時,估計真沒人願意幹這個活了。」53歲、已做了5年養老護理員的她時常這樣念叨。

據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統計,我國目前有2.49億老年人、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萬名,反差極大的三個數字揭示了養老護理人員目前的巨大缺口。而除了數量少,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專業能力有限、流動性大等也成為困擾這個行業發展的難題。

招人難留人艱,「新國標」降低門檻至「無學歷要求」

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是我國目前主要的養老方式,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離不開養老護理員這一崗位的支持。記者在浙江、貴州等地調研發現,養老護理員數量缺口巨大,增加了社會養老服務供給壓力。

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保利安平和熹會老年公寓,記者發現公寓裡的護理員也呈現老年化趨勢,大部分都是50至60歲的女性。公寓負責人王琦介紹,年輕護理人員很難招,現在招聘年輕人的渠道主要是學校,但很多學生實習體驗後就轉行了。

養老服務業人員短缺不僅在民營機構存在,一些公辦機構或醫養結合的體制內服務場所也有類似問題。貴州省貴陽市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工作負責人楊曉芳表示,社區醫療養老服務比其他工作要繁雜,這是一個服務群體龐大、需求比較多樣且周期較長的工作。

為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近日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新國標」較2011年版標準,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

浙江省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倒逼主管部門加快引進從業人員,但由於擇業觀念等影響,願意從事養老護理行業的人少之又少,取消學歷限制也是契合現實需要。

網絡配圖

三大「無形門檻」阻礙人才「入行」

缺口巨大的養老護理員為何存在如此引才困境?多位養老行業從業者和行業專家表示,三大「無形門檻」成為護理員入行的「攔路虎」。

——高強度勞動與低水準薪資。面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護理員常常需要身兼多職——保姆、護士、陪護員、按摩師、心理輔導師等,從吃喝拉撒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導尿、精神疏導等輔助醫療服務都要掌握。

「我們做的大多是髒活苦活,有些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半夜經常哭鬧叫喊,我們就整夜無法睡覺。」厲永珍說。

談到薪資待遇,厲永珍說勞務費是按天計算,170元一天,「看起來不算低了,但只有我們這些農村來的阿姨願意做。」

——職業前景不明,成長空間小。不少離開養老服務行業的年輕從業者表示,「錢景」和前景都不明確堅定了他們離開的決心。對年輕人來說,在這個行業未來他們要走怎樣的職業道路,比如能夠取得怎樣的資質,或獲得多高的社會地位和報酬都看不清楚。

貴陽市一家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的機構負責人黃定蘭介紹,養老行業及其相關專業都比較新,社會對職業和行業的認可度不高,行業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才的流失。

——技能要求之外,耐心、責任心等職業素養門檻更高。近年來,養老機構護理服務人員虐待老人的報導不時見諸報端,反映出少數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素養較低、法制意識淡薄。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社會工作系教師龔妮表示,學歷要求雖然可以降低,但從業者的職業素養門檻其實並沒有下降。

提高職業「吸引力」還需補足多方面「功課」

今年9月底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地民政、人社部門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上海、江蘇、福建、廣東、山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養老服務培訓補貼制度;廣東、浙江、陝西等地建立了養老服務崗位補貼制度;上海、四川、甘肅等地建立了養老服務專業大學生學費減免制度。

龔妮建議除了制度上的補貼支持,還應該加快行業職業技能認證,為從業者提供更加「硬核」的技能支撐,當前職業教育正在推行「1+X」技能證書認證,已經把老年照護等納入認證範圍。

「提高薪資待遇仍是現行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從業時間越長、技能水平越高、護理員級別認證越高的人工資越高,自然就會有人願意留下來。」杭州市長慶潮鳴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部部長汪曉嵐表示。

養老護理員行業的成長,同時需要社會力量多方參與,探索養老護理員發展新模式,例如制定一套職業行為規範,既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供標準,又對養老護理員行業整體的道德水平和服務意識做出要求。

養老護理員缺口有多大?是什麼讓他們離開?

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目前催生了一種比較緊俏的職業,就是在養老及福利機構為老人們進行護理。雖然養老護理員辛苦,但門檻較低。由於人們就業觀念差異,認為護理老人是侍候人,且老人難以溝通,就讓這種職業僅僅成為中年或下崗失業人員的選擇,年輕人極少有從事養老護理的,從而導致養老護理員缺乏。

養老護理員市場需求量大

46歲的李女士是東風公司一名女工,前年辦了內退手續。她閒來無事,一直想找事幹,由於年齡大了,一時不好找其他事,後來她打聽獲知,家政公司缺人,就來到市內一家家政公司謀職。

在這家家政公司,她聽說現在養老護理員緊俏,便報名參加了養老護理培訓。10天後,她順利拿到了這家培訓機構頒發的培訓證書,可以持證上崗從事養老護理了。在家政公司,李女士發現前來聘請養老護理員的家庭應接不暇。不久,她被公司派到武漢一個家庭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由於這個僱主是東風公司高管,所以開出的費用不低,工資比在十堰城區從事養老護理要高,她也很樂意。

據我市一家家政有限公司家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公司屢屢接到一些家庭需要養老護理員的單,但是苦於養老護理員緊俏,缺口也較大,無法滿足一些家庭的用工需求。據了解,這些養老護理員的薪酬也較為可觀。

記者走訪市內多家家政公司發現,聘請養老護理員的家庭不在少數,而在這些家政公司裡,養老護理員又十分缺乏。

千餘名養老護理員經民政部門培訓後持證上崗

記者了解到,為全面提升我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夯實養老服務專業基礎,10月28日上午,由市民政局舉辦的全市2019 年第二期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在市太和技能培訓中心開班,來自十堰各縣市區養老機構、農村福利院的業務骨幹共計65人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這已是市民政局今年舉辦的第二期養老護理員培訓班了,今年市民政部門已培訓養老護理員115人次。

市民政局培訓對象主要是十堰市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從事養老護理管理和服務工作,並與養老服務機構籤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從業人員以及農村福利院業務骨幹等。

據悉,我市已經全面建立市、縣、養老機構三級養老護理員培訓體系,相關部門通過業務指導、外派學習、現場實訓等方式,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培訓班10餘次,重點向農村養老護理骨幹傾斜,提高了全市城鄉養老護理水平。僅近3年來,全市民政部門就培訓養老護理人員達1158人次,全市養老管理和護理人員持證率達65%,為提高我市養老服務職業化、專業化水平打牢了基礎。

據了解,養老護理員的培訓課程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養老護理員》規定的內容設置。培訓採用理論授課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指導養老護理員根據老年人具體情況制定個案護理計劃,培訓老年人護理技能、急救技能,結業時以模擬「湖北省工匠杯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的形式進行考核,考試合格者頒髮結業證。至此,我市目前已有千餘名養老護理員經民政部門培訓後持證上崗。

網絡配圖

專業養老護理員缺乏

王女士下崗後,選擇了在市內某老年護理院從事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她參加了市民政局組織的養老護理員培訓,也領了養老護理員結業證。記者在其從業的養老護理院內看到,王女士正在為一位失能老人擦洗身子、翻身,工作有些辛苦,但她很認真。

我市是湖北省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市委、市政府多年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加快構建 「9073」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業迅速發展,不斷滿足老年群體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養老服務需求。

在養老服務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對專業養老護理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有關業內人士估算,一般情況下按照養老護理員與護理自理老人1:10的需求比例,和養老護理員與護理失能老人1:3的需求比例,我市未來需要的養老護理員保守估計也在兩三萬人。

據了解,因為工資收入水平差異化,農村工資水平較之城區要相差許多,一些人不願在鄉村從事老年護理員工作。同時,由於人們就業觀念差異,年輕人很少願意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導致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大都是一些40至50歲的婦女或是下崗職工,還有一些沒有其他事可幹的人員,暫時選擇這種職業。

一些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由於在護理時難以與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溝通,有時受氣,或得不到服務對象的理解,甚至受到歧視,工作中發生衝突,從而導致不斷有從業人員放棄這個職業,也加劇了養老護理員缺乏這一現象。

記者了解到,我市有各類公辦、民辦和社會辦養老機構150餘個,多數養老機構仍對養老護理員有用工需求。如果再加上其他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民辦養老機構等養老方式,所需要的養老護理員也就更多了。「養老護理員缺乏已成為一種突出問題,制約著養老護理工作。」採訪中,養老機構人員均為這一現象憂心。(文/十堰晚報 秦楚網全媒體 記者 冰客)

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網、新華網、十堰晚報

相關焦點

  • 泰安市哪裡可以報名養老護理師需要準備什麼具體是做什麼是全國...
    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無學歷要求」並不是將養老護理人員工作標準降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對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強化素質教育,讓他們儘快掌握職業基本要求和新技能,從而能更好地從事養老護理等服務工作。
  • 2020年國考面試熱點解析:養老護理員巨大缺口如何補?
    養老護理員巨大缺口巨大。 據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統計,我國目前有2.49億老年人、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萬名,反差極大的三個數字揭示了養老護理人員目前的巨大缺口。而除了數量少,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專業能力有限、流動性大等也成為困擾這個行業發展的難題。
  • 養老院,拿什麼留住護理員?
    截至2015年9月底,民政部組織了300餘次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鑑定考試,共有25000餘人次參加職業技能鑑定,其中21542人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理應讓養老護理員這個職業非常搶手。然而,記者近期在養老機構調研中看到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養老護理員勞動強度高、工資待遇差、社會地位低,正成為養老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 2020國考面試熱點關注:養老護理人員短缺我國加快"補短板"
    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將要來臨,考生需要提前準備,國考面試形式一般分為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面試、半結構化面試、結構化小組面試。主要面試形式為結構化和無領導。為了幫助考生複習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準備了國考面試熱點-養老護理人員短缺我國加快"補短板",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熱點背景】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而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統計表明,我國養老護理員僅有30萬,遠不能滿足需求。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養老護理「缺口」填補需政策支持
    截至2019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8.1%,社會養老負擔重,對養老護理人員的需求量大。此次全國兩會上,加強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成為關注的話題。筆者認為,養老護理需要專業化、年輕化的隊伍,培養和吸收一大批年輕化的高素質養老護理人員迫在眉睫,這就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鼓勵和支持,才能讓學歷高、素質好的年輕人願意選擇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以填補養老護理人員的「缺口」。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00多萬,按照國際標準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準推算,至少需要1300萬護理員。
  • 《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發布 入職獎勵分三年發放
    延伸用「錢」留人有先例 部分地區設專業要求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6年廣西柳州就出臺了《柳州市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從業獎勵實施辦法》。今年,廣東深圳、福建泉州、福建福州、四川瀘州、山東青島、江蘇無錫,以及北京、上海和江蘇省均出臺了養老行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獎勵措施。梳理發現,學歷要求在各地政策中多有出現。應屆畢業生入職養老行業按照不同學歷可拿到不同額度的一次性入職獎勵;已經在職多年的「高學歷」人才也能補充享受到相應獎勵。
  • 北京養老護理員將享受最高1500元/月崗位津貼 職業技能等級與崗位...
    按照國際公認養老護理員照料4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來看,我國目前約需養老護理人員1000多萬。民政部今年3月發布數據顯示,現在全國有200多萬老人入住在約4萬個養老院,但工作人員只有37萬,37萬人中真正的護理員只有20多萬,可見,養老護理員人員缺口巨大。  李紅兵在發布會現場提供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養老業人才的不足。
  • 2020國考面試熱點:養老護理人員短缺我國加快「補短板」
    【熱點背景】  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而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統計表明,我國養老護理員僅有30萬,遠不能滿足需求。面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巨大缺口,我國政府和學界積極採取措施,加快「補短板」。
  • 東莞市養老護理員照護技能大賽舉行
    在一聲聲提醒中,養老護理員們推著輪椅接受綜合操作考核。11月25日,由東莞市衛生健康局、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莞市民政局和東莞市總工會主辦,東莞市護理學會承辦,東莞市東坑醫院協辦的「2020年東莞市養老護理員照護技能大賽」,在東坑醫院舉辦。63名選手參加,24名選手獲獎。為什麼要舉辦此次比賽?
  • 無錫市首屆「最佳養老機構院長」和「最美養老護理員」選樹活動...
    戚永紅  蠡園朗高養老院  個人事跡  戚永紅,女,50歲,在工作中對老人細心、耐心、有愛心,無差錯事故發生。對待老人態度和藹,只要老人提出要求儘可能的滿足和幫助老人。工作時,團結同事,跟大家打成一片,有問題一起解決,很快大家都成為了朗高一家人;在家屬和老人眼裡,我是溫柔可愛,有什麼都能解決的小能手。
  • 男養老護理員成稀缺資源
    &nbsp&nbsp&nbsp&nbsp□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姚媛媛&nbsp&nbsp&nbsp&nbsp男性養老護理員有多稀缺?非常搶手!
  • 洞察心理很重要 養老護理員不止是打掃衛生照顧起居
    原標題: 理想型養老護理員需具備何種技能?(記者錢培堅)經過3天的競技,11月21日,「2020年首屆長三角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在上海圓滿落下帷幕。在此次面向長三角地區近8000家養老機構的15萬名養老護理員發起預選的大賽中,來自上海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趙瓊瓊獲得一等獎。據介紹,本屆大賽致力於落實國務院關於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多渠道加快培養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社會地位等決策部署,也致力於為2021年中國技能大賽——第十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儲備人才。
  • 養老護理員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開考
    7月31日,廣東省首期養老護理員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順利開展。廣州越秀康養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越秀康養」)的22名員工參加了認定考試,考試合格後,他們將成為首批獲得「養老護理員初級」證書的專業護理人員。
  • 招人難、留人難問題普遍 如何破解養老服務人才困境?
    他們希望,北京市最新出臺的政策,能為養老院吸引更多的畢業生。當前,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養老方式,養老服務人才的數量與質量成為影響養老機構發展和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然而,養老機構卻面臨招人難、留人難等問題。日前,北京市出臺《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養老護理員崗位和畢業生入職提供獎勵津貼。
  • 崇川啟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21日,來自主城區40家養老機構的120餘名護理員分別在陽光老年公寓、市北護理院兩個考點,接受養老護理員中級(四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此次認定工作將持續3天,據了解,還將有近300名養老護理員接受初級(五級)等級認定。  崇川區民政局副局長嚴學峰介紹,此次考試合格人員將取得相應的等級技能證書,可享受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獲證補貼。
  • 特殊高薪行業,無學歷要求無門檻,為何常年招工難?原因很精髓
    但就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高薪行業,雖然月薪很高,月薪一萬,三萬甚至還是五萬都有可能,但依舊常年招工難,經常性地面臨著巨大的人員缺口。為什麼會有如此境地呢?其中的原因很精髓。一、無前途其實可以做到長久的事業,並不一定薪資要很高,而是要做得長遠,有前途的行業,才是值得我們去做,去追求的行業。而那些特殊的高薪行業,例如火葬場,太平間間管理員等,這些行列,其實是前途堪憂的行列。
  • 養老護理員何海元:,我願做棵小草,守護老人的晚年時光
    來到護理中心的當天,何海元見到一排排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據護理中心部長介紹,他們大部分中風偏癱無法行走,有的老人臥床不起需要通過胃管進食,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在跟隨老班長學習護理技術的幾天裡,每天要給老人洗澡更衣,餵水餵飯,翻身拍背,還要清理大小便,「作為一個大男人這些事我都沒有為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做過,現在要照顧這樣一群完全陌生的老人,從心理角度上來說,確實很難接受,但是看到班長和其他幾位男護理員每天都在做著這些,我在心裡問自己,既然他們可以,那我為什麼不可以?」何海元決定留下來試試看。
  • 人民日報: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百分之十六
    李建平說,科技型企業,人工成本是大頭,公司近100人團隊,光是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20%降至16%,每月就能減免社保費用3萬多元,一年下來能減免約40萬元。企業又有錢投入研發了!「可別小看這幾十萬元,對小微企業來說,往往能管大用!」社保連萬家,降費暖人心。今年5月1日起,《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正式實施,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6%的省份均下調至16%。
  • 養老專業招生難、行業人員緊缺……誰幫我們養老?
    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社會」,我們該如何應對?誰幫我們養老?每個人都終將老去都終將面臨養老問題而對於因阿爾茨海默病等導致失能失智的老人來說養老更是一個大問題在北京市區的一家養老機構的老人們正在早鍛鍊,他們中80%以上都是失智老人,也就是由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引發失憶和認知失調等症狀的老人。
  • 【最佳護理員特輯】 姜保存:長者心中「最美的守護天使」
    姜保存自2014年開始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她為人誠懇、心地善良,在工作上勤勤懇懇,曾在工作崗位上獲得多項榮譽。她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詮釋了「最佳護理員」的美好形象。姜保存入職月浦恬逸養老院後,擔任樓層組長一職,負責院內護理員的培訓及考核,並每日進行衛生、護理操作規範等方面的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