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英語踢出高考」:是何意思?又是什麼理由?

2021-01-09 教育透鏡

「取消英語必修地位」,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的呼聲由來已久,而且不斷走強。最近,浙大的「網紅教授」鄭強又「開炮」了,公開呼籲「將英語踢出高考」,掀起了新一波輿論浪潮,引起了廣泛熱議。

英語已經是一語獨強,漢語在英語面前似乎也得敬畏三分。原因是,英語成為許多方面的硬性要求,而漢語不是,曾經的「職稱英語」就是證據之一。按照原來的規定,要想晉升職稱,先考外語去,外語未過,想都別想,即使能力再強、水平再高、成果再豐也沒有用。「職稱英語」在職稱評定方面真的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霸氣。經過各方人士多年持續不斷的呼籲與「抗議」,前兩年一些專業人士終於從「職稱英語」中「解套」了,「職稱英語」不再作為評定職稱的統一條件,改由各方自行決定。

為何要將「職稱英語」從職稱評定條件中「解套」?原因極其簡單,那就是「職稱英語」只是一個工具,並不代表能力。原來的規定,顯然將「職稱英語」等同於業務能力,犯了低級邏輯錯誤,更主要地是抑制了大量優秀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對於社會是一個極大的損失。我國歷來主張不拘一格降人才,然而職稱評定中的一門外語成了極硬的一格,你說不可笑嗎?

為何在職稱評定中沒有徹底取消英語這一條件?原因也很是簡單。「職稱英語」的錯誤在於一刀切,並非一切都錯。在有的專業是對的,在有的專業是錯的,到底哪個專業是對、哪個專業是錯,專業問題交給專家去決定,這是科學的。一些專業從來用不著英語,甚至根本與外語絕緣,自然應該將英語踢出職稱評定條件,一些專業與國外交流密切,英語也應該是一個條件。因事制宜是最合理的。

「高考英語」與「職稱英語」實際上性質相同,那就是強制性的一刀切,不管需要不需要,就是粗暴的一刀往下切,必然切出太多的不合理、不科學、不公平。高考將英語列為必考科目,其弊端在於將英語的重要性誇大到超越物理、化學、生物的程度。英語不過是一種工具,而物理、化學才得最重要的科學知識。人們工作與生活須臾離不開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知識,然而卻可以離開英語,到底哪個重要,不言自明。

「將英語踢出高考」相當於不再將「職稱英語」作為職稱評定的統一條件,解決的是一刀切所導致的片面化、絕對化的問題,絕不是要取消英語這門課,而是對這門課的定位適當進行修正,由必修變成選修,由剛性規定變成柔性選擇,所以是科學的合理的公平的。這是討論問題的前提,千萬莫將「將英語踢高考」理解為所有學生不再學英語了、取消英語課了。這裡提醒一下,免得有的人就此抬槓,畢竟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不少。

當年將英語列為高考科目肯定是出於良好動機,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檢驗,或是經過幾十年發展變化之後,確有反思和深刻分析利弊得失的必要,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高考並非一成不變,而英語則是一成不變,無論如何沒有道理。

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引進SCI,動機良好,也產生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在實踐當中其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而且遠遠大於正面作用,所以今年2月果斷取消了「論文唯SCI」的片面做法。這也只是廢除在論文以篇數論英雄的片面做法,改由以論文的科學價值論英雄。「高考英語」也是如此,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越來越顯示出負面作用,甚至負面作用遠遠大於正面效果,所以也該考慮改革了。

任何改革都是困難的,因為涉及既得利益群體。「高考英語」持續這麼多年,在其上寄生了眾多龐大的利益群體。這些群體多到無以計數,吃英語飯的人實在太多。比如,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就是,他們從中獲得了海量利益,所以也會極力反對「將英語踢出高考),並拼湊出許多理由出來。

某培訓機構負責人就不止一次公開反對,這很好理解。沒有了「高考英語」,還有多少人出於日常需要去參加英語培訓班?他的買賣不就完了嗎。在商言商,商人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維持自己的利潤來源。所以,他提出的理由都是從商業利益出發的,如果從社會角度去審視,就根本不合邏輯。

那麼,為何要「將英語踢出高考」呢?這是由「高考英語」導致的負面影響不斷暴露並不斷增強的反映。「高考英語」到底存在哪些負面作用?大致有六點。

第一,全民學英語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影響科學知識的學習。

學習時間是固定的,小學、初中、高中12年,在學英語方面花去了多少時間,又擠佔了什麼時間?在這裡就不計算了,有許多人都算過。反正是英語用的時間多了,用在其它課程方面的時間就少了。物理、化學、生物等主幹課程雖然也是高考內容,但是不是高考中的一個科目,所以人們遠遠不像重視英語那樣去學習。由於英語在高考中過於強勢,所以物理、化學、生物等這些課程被擠得靠邊站了,而原來物理、化學都一個科目。

第二,全民學英語的結果卻是絕大多數人用不著英語。

這已經不是笑話,而是持續幾十年的現實情況。由於不是母語,除了在課程上學習之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上英語,所以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即使六級也是如此。之所以稱為「高考英語」,就是因為英語為考試而設,為考試而學,早就脫離了實際需要的軌道,異化過於明顯。不說別的,一些碩士寫了一篇論文,還得專門請他人起草英文摘要,你說這是幹什麼呢?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六級也過了,碩士也畢業了,結果很短的一段摘要都寫不了,這十幾年是不是白學了。

第三,明顯弱化了母語學習,影響了民族文化傳承。

學英語太佔時間了。學生們的業餘時間基本被英語佔用了,所以對母語的學習明顯不足。有的大學畢業,不會寫簡單的日用文章,甚至連語法都不通。最為明顯的是,現在的學士、碩士、博士有幾個能把漢字寫得像模像樣。即使是大學課堂上的教授、副教授還有博導,又有幾個把漢字像那麼回事?為何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前幾十年過於重視英語學習、輕視母語學習的結果。應該知道,現在的教授和副教授,都是在過於重視英語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這幾乎搞得傳統文化失傳了。沒有辦法,現在開始恢復寫字這個基本功,各級學校已經普遍開設書法課,等於幾十年就走了一段回頭路。

第四,讓億萬人們投入到一場無用的比拼當中,浪費美好青春。

這從何談起?先算一筆帳。現實當中有多少人在使用英語?如果全國有1億人在使用英語,那就是全國人口的1/14;如果全國有1000萬人在使用英語,那就是全國人口的1/140。我們可以假設全國有1000萬人在使用英語。即使這樣,也只是全部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是什麼情形?是這樣的:7個人可能使用英語,卻讓另外993個人陪讀。這是不是一種「綁架」?對於這993個人來說是不是浪費青春?這種做法是不是過於愚蠢?關鍵是,這993人把這個浪費的時間用在其他方面,要幹出多少大事啊?這一正一反,損失多大就可想而知。

第五,剝奪了公民的選擇權,加劇了教育不公平。

我國發展極不平衡,教育尤其如此。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於大中城市,農村教育資源十分薄弱。這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已經是十分不堪。可是,高考中還得考英語,自然使農村孩子苦不堪言。因為農村學校不僅很難找到合適的英語教師,甚至根本找不到英語教師,更不用說其他條件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讓農村孩子與大城市孩子比英語,是不是擴大了教育不公平?換一個角度看,甚至有些殘忍。

英語不過是一個工具或是一項技能,就像開車一樣,完全可以將交給公民自己選擇。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各取所需,需要就學,不需要就不學。如果強行規定,人人必會開車,豈不是笑話。既然是一個工具一項技能,公民完全有權力作出自己的選擇。可是將英語定為高考科目,不學也得學,不考也得考,這就不合理了。對於多數人來說,上學並不是為了出國,也不是為了當科學家,只是想學一項能夠謀生的技能,對於他們來說學英語的確是浪費時間。當然,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也完全可以選學英語,甚至可以專學英語,這也是他們的權 力。

第六,「全民學英語」具有淡化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導向。

不論當初是出於何種考慮將英語列為高考科目,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還是將此與崇洋媚外聯繫在一起,因為是強制性的全面要求。有一些人自然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這是閉關自守、愚昧落後的表現。其實這不值一駁。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強行規定「全民學外語」?恐怕我國是唯一。難道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閉關自封、愚昧落後?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德國、法國、日本都沒有「全民學英語」,你說這些國家都是閉關自守、愚味落後嗎?

主張將英語列為高考科目的人也許一葉障目,忽略了語言的基本屬性,那就是語言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誌,體現的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所有國家都在不斷強化本民族語言的學習,而我們卻在「全民學英語」。這豈不是潛移默化地告訴人們,母語不如外語優越?再加上英語教材編寫不當,實際上也導致了這種負面影響。

再看一看歷史就更加明白了。英國當年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殖民到哪裡,就將英語強制推行到哪裡。當年日本侵佔東北,佔領臺灣,也是強制推行日語教學的。英國管治香港期間,同樣如此。他們這樣做,並非為了交流,而是為了從文化上馴化所佔領之地的人們。語言確實是一種交流工具,但也確實是一種文化,而文化就是思想與觀念,邊學語言邊灌輸文化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是自行將英語作為高考科目的,自然與「殖民」完全不沾邊,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讓有文化的一代多一種交流工具,更好地與外交流。但是,任何東西都有正反兩面,「全民學英語」(注意全民二字)的負面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清楚。「將英語踢出高考」,讓高考重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正常狀態,讓下一代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好本民族語言和傳統文化,在提倡增強文化自信的今天,顯得更加迫切。

學英語沒有錯,為了檢驗學習效果進行考試也沒有錯,錯的是把學英語擺到高於一切甚至高於學習母語的位置和強制推行「全民學英語」這種一刀切的做法。科學知識、傳統文化、民族語言、謀生技能遠比英語重要,更何況99%的人用不著英語。莫再用高考捆綁人們學英語好不好,莫再讓99%的人去給1%的人作陪讀好不好,讓所有公民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以何種方式學外語好不好?

「高考英語」與「職稱英語」是一對孿生兄弟,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異化了,漸漸失去了其本來屬性,而變成了為考試而生、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名利追逐比拼,只要達到了目的,也就失去的使用價值而變得並無用處。「職稱英語」解套了,職稱計算機不考了,「唯論文」、「SCI至上」、「唯專利數量」破除了,「全民學英語」或是「高考英語」還能維持下去而永不改變嗎,你說呢?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將英語踢出高考?不可能,英語應該是變成選考科目
    首先申明我的觀點:贊同取消英語必考地位,但並不是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能被踢出高考嗎?顯然不能!目前網絡上這個問題分兩端,一方說踢出高考,一方不贊成。踢出高考,怎麼可能呢?總不能不設英語專業吧?那麼多外國語大學總不能不招英語專業學生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不可能不學英語吧?所以說將英語踢出高考,本來就是一個假問題,沒有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討論這個問題。那麼對於支持保留英語必考地位的一方來說,都是在強調英語有多麼多麼重要,必須要保留英語的必考地位。這種說法同樣陷入了踢出高考一方的那種邏輯。
  • 教育部:2021年將啟動義務教育全科教材修訂,英語會踢出高考嗎?
    在義務教育全科教材全面修訂之際,大家最期待的是什麼呢?從網友的留言來看,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英語是否會被踢出高考?近年來,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呼聲越來越高,理由也很簡單。一是英語佔據中小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擠佔了語文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學習時間;二是英語分值太高埋沒了一些數理化很好但英語偏科的人才。
  • 鄭強教授,我認同您對英語的看法!但將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尚早
    在學生時代,我們時常會困惑、會時常發問:「我學不好英語,又能怎麼樣?」的確,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的人來說,英語最起碼會在他的求學生涯中陪伴他13年。背課文、背單詞、背短語等等,這是些我們重複了十幾年;想高分、勝高考、欲出國,英語它無處不在!英語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 高喊「把英語踢出高考」的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你會更難過!
    那些英語差,導致考不上大學人,請思考: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你雖然能考上大學了,但是卻躲不過大學英語。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你雖然上了本科,但考研時你的英語怎麼辦。
  • 教育部對「是否將英語踢出高考」,做出回應,不少學生拍手叫好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近年來關於「是否將英語踢出高考」這個話題爭論一直不斷,而不少網友和專家也紛紛發表過自己的想法。 因此關於這個話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有想學的學生可以自己去學,而關於人們的爭論,教育部對此也做出回應,學生迎來好消息。
  • 若將英語「踢出」高考,最終吃虧的是這3類同學,家長還反對嗎?
    文/郝老師聊教育英語作為國家化語言,已經被世界各地所通用,同時也是我國教育中三大主科之一,但如今卻備受爭議,很多人都覺得學習英語導致漢語文化的缺失,並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這樣的聲音頻頻出現。其實之所以大部分人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是因為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付出和畢業後的回報並不成正比,而佔用了同學們的大量的時間,但換一個角度來講,很多人並沒有一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到底應不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
  • 義務教育全科教材即將修訂,英語會被踢出高考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在義務教育全科教材全面修訂之際,大家最期待的是什麼呢?從網友的留言來看,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英語是否會被踢出高考? 近年來,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呼聲越來越高,理由也很簡單。一是英語佔據中小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擠佔了語文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學習時間;二是英語分值太高埋沒了一些數理化很好但英語偏科的人才。
  • 揚言要將英語踢出高考行列,大學教授現狀如何?倡議還未成功
    我們上學時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有一個噩夢,那就是英語科目。英語課程普及到我們學習中這麼多年,慢慢發展到從幼兒園開始就開設了英語課堂。但是發展至今,很多人學習英語直到大學出來參加工作,幾乎沒有用到生活中去,也很少用英語交流。這時候一個問題就出現了,我們花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真的有必要嗎?
  • 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觀點犀利引共鳴,獲眾多掌聲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是近幾年來一直存在的爭議話題。對於將英語踢出高考,人們的態度也是處於兩極分化的,有人非常支持,認為有多少人一輩子都用不到英語,學生將那麼多精力放在學英語這件事情上太過浪費。
  • 將「英語」踢出高考可行嗎?2020年了,反對學英語的多是這3類人
    而「英語」一直飽受爭議,首先我們日常生活並用不上這門語言,其次英語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花太多的時間在英語上了,所以一直有人高舉「取消英語」的大旗,認為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
  • 把英語從高考中「踢出」,可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不同的網友對此問題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一些網友認為: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或者降低英語成績在高考中的權重,或者將英語改為選修,而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學英語,根據自身的興趣來,如果你覺得英語對你的未來有用就學,如果沒用就不學。
  • 將英語「踢出」中高考主科,改為選修,教育部的回應讓人無奈!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學生就開始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了,距今已有三十餘年,作為三大主科之一,英語學科早已植入每個中國人心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關於將英語踢出中高考,或改為選修課的呼聲越來越大,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議。
  • 我贊同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霸佔」我們太多時間和精力
    最近,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議題火了。有兩派陣營:浙大教授鄭強贊成一派,英語培訓大咖俞敏洪反對一派。筆者觀點: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可以高考。很多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報英語輔導班了,理由也很多,從小提供學習環境,適合孩子學習特點等等,最真實原因是小學到考研一直都很重視英語,一直都在三大主科裡。不得不學。絕大多數人會花十幾年時間學英語,花了大把時間,工作後卻用幾年時間就把英語忘記的差不多了。
  • 高考英語存在了幾十年,為啥總有人建議把英語「踢出」3大主科?
    大家都知道,語數外這三門學科是我國中考和高考的主考科目,佔了很大的比重,這三者沒有誰輕誰重,基本上就是平分秋色。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都逐漸走向了國際化,我國也不例外,由於英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語言,在很多場景當中都會用到,所以英語被納入了高考的主考科目當中。
  • 深度剖析:鄭強教授英語「踢出」高考之觀點,英語教育狀況與發展
    關於高考中要不要「踢出」英語科目,近年來成了非常熱議的話題。特別是當人們看到,在網絡上有一段前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其中最犀利的觀點就是:「英語花費了大量中國青年的寶貴時間」,得到非常多的人支持。
  • 浙大教授鄭強強烈建議,將「英語」踢出高考,引發廣泛熱議
    從實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到2017年新高考改革,英語自從被列入三大主科之一,就越來越受到了國人的重視。高考,也是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為了學好這門外語,學生們都會在學習英語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 英語科目是否會被「踢出」高考?專家給出答案,家長表示沒有意外
    學生們升入初中之後,英語的學習變得更加重要,英語科目也是考試中3大主科之一,到了大學之後英語四六級的考試也是更加的重要。但是,對於英語這個科目的爭議卻一直存在,其中有很多人認為,我們太過於重視英語科目的學習,這是一種民族不自信的表現,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不過也有大部分人認為,英語用處很大,不應該弱化英語的學習。
  • 將英語踢出主科,數學踢出高考?理由雷同,支持率卻反差很大
    把英語納入高考並躋身為高考主科之一,就是要引導大家重視英語,學習英語,並且必須把英語學好。英語在我國地位日漸上升深受國人追捧和神化,不僅從剛剛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是耋耄之年的老人,都熱衷於學英語,並以學英語引以為傲,就連讀大學也得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才能順利拿到學位證。
  • 英語踢出高考,會成少數人的特權?所有學科最後真離不開英語嗎?
    對於英語是否「踢出」高考這個爭論由來已久。真正的現實是,英語在高考中仍然佔到很大的比重,英語還是主科。有一個做教育培訓的小夥子說,把英語踢出高考,最後英語會成為少數人的特權,所有學科最後都離不開英語。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英語不可能被「踢出高考」,如果是短板,孩子應如何突破重圍?
    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在考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語數英三科只要有一個學科有短板,都會直接影響孩子中考或者高考總分,最終決定孩子的錄取學校走向。 由於我們傳統的語言環境和邏輯思維的差異,導致無數的孩子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困難重重,所以每次考試之後,英語成績總是在「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