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老師聊教育
英語作為國家化語言,已經被世界各地所通用,同時也是我國教育中三大主科之一,但如今卻備受爭議,很多人都覺得學習英語導致漢語文化的缺失,並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這樣的聲音頻頻出現。
其實之所以大部分人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是因為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付出和畢業後的回報並不成正比,而佔用了同學們的大量的時間,但換一個角度來講,很多人並沒有一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
到底應不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
其實對於這一問題每個人的觀點都有不同,有人覺得應該講英語踢出高考,這樣就能夠為同學們減輕學習負擔,而有些人則認為不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是因為想讓孩子們接受更多的教育。
語言是國家的象徵,很多人有反對的想法其實也可以理解,但要知道,它同時也是文化交流的載體,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以後去留學,或者去旅行,不明白他們的語言,那麼溝通就會出現障礙。
如果真的將英語提出了高考,誰又能保證能夠學好漢語文化呢?而反過來,如果將英語踢出高考,最終吃虧的往往是這三類學生。
1、從心裡抗拒的同學
其實很多同學之所以英語成績不好,是因為給自己設限,他們自身就會覺得「我學不好英語、英語太難了」,其實難於不難並不是說說而已,如果說英語難,為什麼還能有達到140分以上的同學存在?
而還有一些同學會覺得,自己明明也在學習,但是每次在考試結束之後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提升,所以這樣長期下去可能就對學習這門課程產生了一種抗拒心理,其實大多數同學出現偏科的現象都是這樣導致的。
這些同學往往是在學習方法上有問題,有些同學之所以學習成績難以提升,就是因為學習方法太單一,不懂得如何轉換,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但不一定別人的就會適合自己,這個方法不對了就換下一個方法試試。
2、自我安慰的同學
如果將英語踢出高考,那麼有些同學就會覺得,反正高考已經不考英語了,那現在就不用學了,其實將高考提出英語,並不是說未來不會涉及到英語,而可能是為了減輕同學們的學習負擔。
但有些同學則會說,到時候現學也來得及,大家想想,如果將英語踢出高考,那麼高中時期就不用學習英語,如果未來需要的話再現學,你認為還來得及嗎?
英語的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語法、詞彙、寫作等等都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不用說三年不學英語,哪怕是一年不學,誰又能保證自己能夠取得高分,能夠說出一段流利的英語?很難保證。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覺得學習英語比較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語言系統,而這個時候如果再增加一門新的語言,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英語教學的原因。
3、直接放棄的同學
其實如果真的講英語踢出高考,那麼相信很多同學直接就會放棄,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今年高考面臨改革,也就是說從今年的6選3這種模式中就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不學英語並不會佔優勢。
之前有人說物理比較難學,所以在選擇科目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將物理放棄,但當你畢業後你會發現,能夠提供給你的專業少之又少,所以英語也是如此,如果未來你想到高企工作,英語水平最起碼得過四級。
英語在未來會涉及到哪些方面?
1、涉及到就業問題
現在大學生就業已經明顯成為了一個難題,很多高校畢業生都會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而很多企業招聘人才的時候,除了看你的學歷之外,還會對英語水平有所要求,甚至有些企業直接標註招人標準,也就是說如果你英語沒有達到一定水平,你可能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2、涉及到考研
如今考研的同學越來越多,大如果你想考研,其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的英語必須過四六級,否則不予錄取,這也是比較硬性的要求,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剛開學就開始自學英語,準備備考。
而且在我國有部分學校的畢業證也會和英語掛鈎,也就是說你的英語只有過四六級才能獲得本校的畢業證,不過這也是少數學校,但擁有一門語言總是要比沒有強,說不定未來會用到,那麼家長還會反對同學們學習英語嗎?
你覺得是否應該講英語踢出高考呢?歡迎大家在下方交流分享
郝老師聊教育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將分享小學到大學生活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那麼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