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立意要靠畫面來救贖嗎?姜子牙怎麼成了神界的紀檢委員?

2020-10-06 林力早

電影立意要靠畫面來救贖嗎?姜子牙怎麼成了神界的紀檢委員?

林力早

在哪吒上映一年後,終於等來了《姜子牙》公映,看完了《姜子牙》,來更大家談一談這部票房熱門電影

《姜子牙》原計劃比《哪吒》約晚半年公映,然而這兩部電影幾乎是同時開始立項只不過《哪吒》做得比較一些,於《姜子牙》上映了。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哪吒》卻觀眾眼前一亮,電影口碑逐漸爆火,成為了國產動畫電影新的裡程

對於姜子牙來說,會有一種一看就被震撼的感覺,畫面太過於酷炫了。觀眾對於後上映的《姜子牙》,感覺《哪吒》更爽更燃。而《姜子牙》也更偏向於哲理文藝娛樂性似乎少了很多,搞笑內容幾乎是沒有電影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部電影評價也《哪吒》珠玉在前的原因,也有《姜子牙》劇情立意過於高遠的自身原因,為蒼生而戰,這個立意距離大眾過於遙遠了,也過於嚴肅了。

《姜子牙》記住顏色劇情有很大的幫助,藍色代表姜子牙的力量,白色代表上階高層仙界,紅色代表反派九尾狐的力量,金黃色則代表至高無上的正義力量,如歸墟的顏色。記住這些顏色對理解劇情有很大的幫助。

《姜子牙》電影畫面是學院派出身的高級製作。《姜子牙》的預告,裡面建議八歲以上的觀眾進行觀看,但是我覺得這個電影的劇情,18歲以上的觀眾都不一定能夠看懂,就算你能看懂這部電影,也講不出它哪裡好看。「舍一人救蒼生」本身更像是一個哲學問題,國慶節你讓觀眾思考這個哲學命題,明顯與歡度國慶這個熱鬧的場景格格不入。

這部電影其實闡述的是一個神界的政治鬥爭,姜子牙在神話裡面本來定位是監察神界紀律的,就如同他的打神鞭一般,這也就是姜子牙下基層調查真相的故事。封神之戰後,渲染氣勢恢宏的神界,編劇是想告訴觀眾,這一切並不簡單,神界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更大的秘密趴在女主小九身上

這是一個講述神不負蒼生的電影姜子牙的師尊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視生靈如草芥,無論是生靈塗炭還是萬物如塵,都只不過是權力遊戲的手段的而已。另一個被觀眾詬病的問題就是人物塑造單薄,無論是姜子牙、妲己、四不像,還是申公豹這些配角,都沒有讓人產生共鳴而在之前的《哪吒》這部電影中,無論是反派申公豹,還是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靠譜的太乙真人以及時刻牽掛孩子的哪吒父母,這些角色都會讓你覺得他們真實的活著,哪怕故事結束了,也會關心他們的命運而在《姜子牙》裡,姜子牙小九四不像申公豹,雖然在頻繁的相互互動,四不像的呆萌也串起了姜子牙和小九尷尬的場面,甚至給觀眾帶來一些歡笑,都僅僅是為了推進劇情服務。姜子牙在大部分時間裡面是一個不動聲色的原教旨主義者,作為一個被調職下放的紀律檢察官,並沒有讓成年人感同身受的情景在信仰崩塌之後,看不到姜子牙內心那份熾熱的火熱。小九,或者說妲己,他作為人界蒼生的代表,和眾生一點也沒關係,那只是一個特殊的代表。

電影運用了交叉剪輯手法,營造出種種懸念,但到了揭開真相時,描寫刻畫力度卻明顯減弱,必須得選姜子牙這個故事有個很大的背景,但講故事並沒有作用,到了交代設定的環節時候就是靠反派角色的幾句對話簡單概括。

很多人說是導演講故事能力欠缺,我反而覺得不是沒有能力把故事講明白,而是導演編劇一直在強調意境大於故事,畫面大於故事,搞一堆帶來視覺衝擊的畫面和晦澀難懂劇情設定,然後對你說:畫面震撼不?你品,你細品!你get到我要表達的意思了嗎?太過於強調畫面的重要性,就會讓觀眾看著巨幅畫面一臉茫然無法摸清楚故事的脈絡,導致沒法理解這個故事。故事最後結論揭曉,不是靠觀眾得出結論,而是靠反派把整個陰謀講出來。

片尾姜子牙被關押與神界監獄之後的彩蛋告訴大家,姜子牙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姜子牙的神奇故事指日可待隨即出場的彩蛋,超乎之前大家預測,姜子牙電影之後的就是動畫片彩蛋《姜子牙》整部電影故事加起來,還沒有這幾個彩蛋的笑點多。

彩蛋短片一個關於姜子牙大家吃夜飯的故事,強迫症的姜子牙,為了給桀驁不馴的哪吒擦嘴,半夜跑到哪吒家裡,姜子牙強迫症發作。

《姜子牙》,單日票房接近2億,累積票房已突破11億,刷新多項票房紀錄,電影也看過了,網絡上大多數觀眾對於《姜子牙》電影看好的人是居多的。姜子牙評委宣傳畫面絢麗,3D豐富,細節精緻,感情細膩。期待更好的國產動畫產出。

#姜子牙##電影#

相關焦點

  • 黃渤談《姜子牙》:電影立意高於哪吒,未來穩坐國漫第二的寶座
    近日備受大家關注的《姜子牙》也上映一月之久了,但是這部電影票房更是不理想,口碑也呈現兩極化,一開始觀眾對這部電影很是期待,但是如今換來的卻是失望,導致這部電影高開低走,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如何?今天小編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聊聊!
  • 《姜子牙》——一個中年男子的救贖之路
    為了方便理解要講什麼,本文先說觀點。1、畫面與電影音樂作為非專業人士,無法從專業角度,用專業語言來評價。」全程舒服無不適感」,代表了有著基本審美要求的普通觀眾評價。3、立意這也是影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如果你從認知框架上理解影片,可以行雲流水的看完影片,不會有半點困惑。當然前提是,你願意放下固有思維,從不同的視角來閱讀影片所要表達的內涵,就不會像很多評論所說的影片敘事和人物塑造上存在邏輯斷裂。
  • 《姜子牙》:方向都錯了,電影還能好看嗎?
    在封神大戰之後,就要開始清算歷史遺留問題了,神界自然就把所有的罪過推到了九尾妖狐一人身上。在封神大戰表現最耀眼的無疑就是姜子牙,為了能夠讓他在組織內部有更高的聲望,神界決定由姜子牙親自斬殺妖狐。組織上見姜子牙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就讓他在北海閉門思過。姜子牙想來想去,覺得歷史的車輪不能碾壓無辜的個體,所以既然我們一生的宗旨就是救蒼生,一人自然也是蒼生,蒼生要救一人更要救。
  • 潯電影|《姜子牙》真的很有距離感嗎?
    雖然目前《姜子牙》的票房佳績有目共睹,但是口碑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 一部分觀眾覺得「國漫穩了、《姜子牙》太好看了、畫面真美」,而另一部分觀眾卻認為「《姜子牙》除了畫面一無是處、主題空洞、人物角色不豐滿……」 為什麼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評價呢?
  • 《姜子牙》的立意很高,但沒撓到觀眾的痒痒肉
    ,如果出一款叫《姜子牙》的單機遊戲大作,我一定會買典藏版,場景畫面太美,適合收藏,有些鏡頭語言也可以將來細品。只不過單純拼畫面肯定沒法獲得如此高的口碑和票房,畢竟,在《哪吒》前面,《白蛇》和《大魚》也很棒,但觀眾們要看的還是劇情。
  • 電影《姜子牙》是神仙版《沉默的真相》?
    寄託著廣大影迷極高的期望的「封神宇宙」新影片《姜子牙》,廣大影迷都期待它繼承《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使命,期待它的開創 ,成為「「封神宇宙」」的傳說。但這部由彩條屋製作而成的《姜子牙》,卻是反向達到了「毀譽參半」的口碑成就。對電影《姜子牙》,大家的普遍看法是:特效非常好,劇情很差。
  • 動畫電影《姜子牙》,姜子牙竟然與妲己惺惺相惜?紂王何去何從?
    被稱為封神系列繼《哪吒》後的第二部大作《姜子牙》於雙節上映,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劇情似乎被「魔改」,姜子牙與商紂王的愛妃蘇妲己似乎有些曖昧,糾纏不清,有網友甚至調侃紂王該何去何從,頭上草原青青繁盛。就《姜子牙》而言,是否真的被魔改?看完影片的小編,客觀的分析一下這部影片的優缺點。
  • 電影《姜子牙》立意深遠,但最觸動我的是這一點
    1晚上去看了《姜子牙電影講述了姜子牙在封神之戰後,因一念之差被貶到苦寒之地北海,遇到危難、懷疑和迷茫,最終反叛抗爭,尋找自我的故事。再加上畫面感唯美、宏大,呈現東方式魔幻深遠的氛圍。整部電影立意深遠,探討的內容複雜,關於個人與命運,天地與蒼生,人與神關係等哲學命題。
  • 口碑撲街的《姜子牙》,有哪些閃光點?
    本文涉及劇情解析,沒看過電影的朋友不必往下讀了。當然,如果你不介意劇透,那也成。前幾天,我去看了電影《姜子牙》,感受是一句話: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種姜子牙。《姜子牙》的立意不止於探討「能否舍一人而救蒼生」。這本身就是一道偽命題啊。舍一人就救得了蒼生嗎?屁咧!芸芸眾生,豈是單個人救得了?一人救蒼生,即使以英雄史觀來看,也未必可行。
  • 《姜子牙》註定是一部評價兩極分化的電影,你看懂了嗎?
    《姜子牙》整體風格更偏向於文藝片,娛樂性真的少之又少,故事也更加偏向於成人的嚴肅和深邃,我看的那場大概有40多個觀眾,整部電影看下來正片的笑聲還沒有最後彩蛋的笑聲要多,就電影的表現來看,這註定是一部評價兩極分化的電影!
  • 姜子牙劇情備受爭議,立意太大,確實不適合小孩子觀看
    在黃金周上映的電影裡,《姜子牙》的熱度可以說是居高不下,短短幾天時間票房也超過7億,刷新動畫電影首周的票房紀錄。然而,口碑方面卻爭議不小,並沒有像哪吒那樣呈現大多數觀眾稱讚的局面。吐槽的清一色就是劇本太糟糕,拉垮,單薄的內容撐不起立意。
  • 姜子牙為什麼一定要救妲己?這是《姜子牙》的優點,也是槽點
    《姜子牙》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主要講述了封神大典後,姜子牙在斬殺九尾時,因看到九尾體內有一個無辜的生命,而存一絲善念,因此犯下大錯,被貶入凡間。為重回崑崙,姜子牙踏上了自我救贖與自我尋找之旅。為了救一人,犧牲更多的人,真的值得嗎?甚至有人說:「姜子牙是因為小九長得漂亮,才非要救她不可。」這兩種觀點,是對姜子牙的誤解。不管小九是男是女、是美是醜,姜子牙都會拼命相救,原因很簡單:小九至始至終都是無辜的。
  • 41小時狂轟6億,《姜子牙》國慶檔票房大爆發,好看立意高
    、「犧牲無辜之人,這就是天道嗎?」、「若連一人都救不了,該如何救蒼生?」——摘自動畫電影《姜子牙》中的臺詞。正應了電影《姜子牙》的立意主題,我們一人都救,更何況蒼生,而美國至今仍然身陷泥坑,無法自拔。如果,真正理解《姜子牙》的立意,那說明,您真的看懂了。
  • 超越《哪吒》,姜子牙為妲己放棄高位,犧牲師弟萌寵,立意太深刻
    《封神演義》作為國民小說,多年來被數次改編成經典戲劇和影視。僅看故事梗概,就可以知道,電影《姜子牙》的底色是悲劇。從它的畫面色彩,大面積的深紅深藍,也能看出全片氣氛縈繞在凝重深沉之間。哪吒要對抗的是自己的心魔,當他徹底接納自己以後,他的人生便豁然開朗,就連奔赴死亡都能從容不迫。相較之下,姜子牙要面對的是信仰的崩塌和世界觀的重建。
  • 8天13.8億,《姜子牙》真的「不值一提」嗎?
    ,當師尊認為犧牲少數人的利益可換來大多數的人的利益便是對世間最好的安排時,姜子牙說:一人即是蒼生!所以結尾處姜子牙斬斷的最後一道鎖是神界通往人界的天梯,斬斷的是神對人間的統治,十二金尊眼看天梯被斬斷喚道:「人間再無神明庇佑!」表面上看,神對人間的庇佑,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統治。
  • 高開低走的《姜子牙》,故事撐不起畫面,歸根結底是格局太大
    這部精心準備了四年的動畫電影,真的如部分人所說的「故事撐不起畫面嗎電影一開始就是姜子牙的封神大戰,姜子牙揮鞭斬殺了狐妖王。因斬殺的過程優柔寡斷,被貶。後結識了小狐妖小九,在一路的陪伴中,了解了當年封神大戰的真相。
  • 《姜子牙》:我們就是蒼生,並不想度蒼生
    那麼,影片立意不好嗎對於姜子牙封神一戰,稍微缺少神話背景了解的觀眾,很容易解讀成:姜子牙是位分不清大愛小愛、被私情所左右決策的神仙。,以致普羅大眾難以共情《姜子牙》的主題可以說是拯救蒼生,也可以說成是心懷慈悲,但無論怎麼表達,這樣的立意本就很難與大眾產生聯結。
  • 《姜子牙》:看懂了姜子牙這三層蛻變及背後深意,才真正看懂電影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姜子牙》以封神大戰後為時間軸,以「去神化」的姜子牙為視角,從中探尋生與死、善與惡、人與神、個人與蒼生、宿命與輪迴的哲思,打破傳統重塑經典,立意新穎獨特而又深刻。在影片中,姜子牙經歷了即將為神,到被貶為人,再到成為「真正的神」的過程,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重大的選擇階段,經歷了三層蛻變,最後才「一戰封神」。而觀眾只有看懂了姜子牙的這三層蛻變,明白姜子牙為何斬斷天梯的緣由,才能真正看懂電影。
  • 電影《姜子牙》,是神仙版《沉默的真相》?三層真相三層工具人
    看電影的時候,大家也許會在想:為什麼十年前姜子牙沒能反抗成功,沒能找到真相?為什麼十年後元始天尊還要親自點撥姜子牙,令其找到所謂的真相?為什么元始天尊要挑動人間動亂,他不是一心「救蒼生」的嗎?其實,這些答案如果按照以下這個思路思考,就都迎刃而解:天尊也是神界的工具人,他的所作所為,也許就是眾神的意思。
  • 《姜子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也大有觀點反映此片作畫貧窮、細節不足,110分鐘電影的畫面直接被片尾《深海》預告彩蛋的畫面完爆。然而,在觀眾們層出不窮地指出這些缺陷的同時,一個不能被忽視的事實是《哪吒》多次作為「別人家的孩子」出現在於姜子牙的對比當中。誠然,哪吒作為中國總票房排行榜第二位的電影確實無愧於近年整個動畫電影行業的高光作品,但相比之下,拋開各種光環的《姜子牙》真的一無是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