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姜子牙》以封神大戰後為時間軸,以「去神化」的姜子牙為視角,從中探尋生與死、善與惡、人與神、個人與蒼生、宿命與輪迴的哲思,打破傳統重塑經典,立意新穎獨特而又深刻。
《姜子牙》整個故事其實挺簡單,姜子牙誅殺狐族有功,靜虛宮得以一統三界,天尊想冊封他為眾神之長,便命令他誅殺九尾,但姜子牙誅殺九尾時在她體內看到一個無辜元神,心生疑慮,遲遲未敢下手,因此被貶到北海反省,之後他遇上小九和九尾,知道了當年天尊為一統三界,把小九和九尾當作棋子,利用九尾禍亂人間引發大戰,爾後將狐族趕盡殺絕的真相,最後姜子牙放棄一切,與天尊反目,斬斷了連接人間與靜虛宮的天梯。
儘管故事簡單,但是不同於《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乾脆利落地直接宣洩「我命由我不由天」主旨,《姜子牙》的角色沒有簡單的善惡之分,更加複雜,更具多樣性,立意也更加深刻。
與哪吒不同,「去神化」的姜子牙在面對強權和信仰崩塌時,不會像哪吒那樣去反抗強權,擊破信仰,他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迷茫、困惑和糾結,這樣的人物設定更接地氣,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在影片中,姜子牙經歷了即將為神,到被貶為人,再到成為「真正的神」的過程,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重大的選擇階段,經歷了三層蛻變,最後才「一戰封神」。而觀眾只有看懂了姜子牙的這三層蛻變,明白姜子牙為何斬斷天梯的緣由,才能真正看懂電影。
所謂的神沒有七情六慾,沒有善,沒有惡,而人有七情六慾,有善惡美醜之分,有貪念,有惰性,也能夠煥發光彩。而「去神化」的姜子牙無疑就是普通人的代表。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東徵西戰安定天下,拯救蒼生於水火。這階段的姜子牙是一個凡人,他是除魔衛道的「工具人」,他身上肩負著斬妖除魔的使命,誅殺禍亂人間的狐妖,保衛人間。他心中恪守的是崑崙所謂的除魔衛道的信仰,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在封神榜榜上有名,位列仙班。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在奉命誅殺九尾之時,姜子牙意外發現九尾體內有一個無辜元神,他不想濫殺無辜,才遲遲不敢對九尾下手。
儘管師尊一再指責他被狐妖的幻象所迷惑,但姜子牙卻始終堅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因此他對崑崙的信仰開始動搖,自己也變得迷茫、糾結。
一直以來,姜子牙堅守崑崙的信仰,除魔衛道,為的是拯救蒼生,追求的理想是能在封神榜上榜上有名,位列仙班。
而無辜元神的意外出現,讓姜子牙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理想,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去審視人、妖、神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個世界運行的規則,姜子牙開始質疑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質疑師尊命令的合理性。
由於姜子牙的糾結,他被貶北海,受盡冷嘲熱諷,淪為遭世人唾棄的「三界敗類」。
一邊是師尊拯救蒼生的表象迷惑和重歸封神榜的名利誘惑,只要他承認錯誤,不再執著於狐妖幻象,放下執念承認錯誤,便可重回靜虛宮,重歸封神榜,位列眾神之長。一邊是堅守自己的初心——堅守善良,探尋真相,解開自己的心結和困惑。
垂釣寒江十年,姜子牙始終無法放下執念,在師尊的誘惑與探尋真相之間猶豫不決,左右游離。而小九的出現,則令他下定決心要探尋真相,不惜冒險踏出北海之界。
姜子牙原本以為誅殺九尾,就可拯救世界和蒼生,可是跟隨小九踏出北海才發現如今這世道卻是更加殘破荒涼,不免心生寒意。
而宿命鎖的存在,則加劇了姜子牙對崑崙失望之情,就連此前一直奉勸他放下執念的申公豹都無奈感嘆道「這鎖要真是師尊所綁,那從今往後我們到底該信什麼」。
姜子牙從宿命鎖中發現了可怕的真相——師尊利用想成仙的九尾禍亂人間,用宿命鎖將人與狐妖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一起,使其同生共死。
原來,他在誅殺狐妖的同時也在殺人,對於師尊這樣的做法,姜子牙失望至極,進一步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不斷質疑師尊的所作所為。
對於師尊而言,姜子牙是至善之人,讓他誅殺九尾,「斬的不是惡,是善」。在師尊的眼裡,人如螻蟻般渺小,命薄如紙,根本無足輕重,「舍一人而救蒼生,便是神的宿命」,顧全大局放棄小我,才是神應該做的事。
在天尊面前,人命如螻蟻,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直取人命,於他而言,人是可以肆意踐踏、肆意犧牲的東西,低賤得一文不值,可以隨意被神操控利用,毫無招架之力。
而於姜子牙而言,「不救一人怎麼救蒼生」,露水與江海,一人與眾生,根本毫無差別,同樣值得以善待之。姜子牙無法對師尊草菅人命的做法坐視不管,即便終生做個凡人,不入封神榜,他也要救下每個眼前之人。
與天尊不同,姜子牙心中有善念,並沒有以神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俯瞰眾生,輕視凡人,每個人在他心中都是一樣可貴,值得尊重和善待。
為了堅守「救一人如救眾生」的信念,姜子牙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抗爭到底,誓死捍衛每個眼前人的生命和尊嚴。
無論是面對師尊恩威並施的訓斥,還是義無反顧直面天譴,姜子牙「救一人如救蒼生」的信念依舊不變,他始終恪守本心,堅守善良,勇敢前行。
小九的出現,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姜子牙,讓他從一個正邪觀搖擺不定的混亂者、熱血沸騰的青年變成一位跳出條條框框「反思」乃至反抗強權的有志之士。
師尊利用想成仙的九尾禍亂人間,並用宿命鎖讓人和妖同生共死,在人和妖元氣大傷之時,發動封神大戰乘虛而入一統三界。
而在戰後,世間殘破荒涼,人無信仰,於是他又欺騙姜子牙「送妲己入歸墟,便可轉世重生」,利用姜子牙引誘九尾解封怨魂,自己再「救世」,既將知道真相的狐族滅口,又讓世人對他感恩戴德。
對師尊的所作所為,姜子牙最後都看在眼裡,他才明白一切都是師尊的操縱,他和九尾都只是師尊手中的一枚棋子,他無法忍受師尊對世人的欺騙,更無法忍受師尊對人間的肆意操控,便與之決裂。
九尾是妖,修煉一生只為成仙,沒想到卻被師尊操縱欺騙,最後還引來滅頂之災,導致狐族被趕盡殺絕;小九是人,本是可以嫁入皇室的凡間女子蘇妲己,卻無端被綁上宿命鎖,與九尾同生共死,背負一世罵名,最後難逃一死;姜子牙是神,卻也難逃被操控的命運,被師尊當作棋子來斬殺狐妖,收復人心。
因此,看破一切的姜子牙奮起反抗,堅定地喊出了自己的信念,「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縱,不可不救!」
即便自己已經被冊封為眾神之長,為了讓天下再無不公,讓蒼生再無欺詐,姜子牙放棄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義無反顧地斬斷天梯,斬斷神界對人間的操控。
姜子牙距離仙界最近,站得高,也看得更加清楚,他看破了一切,洞悉了天尊對人間的操控伎倆,擺在他眼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接受封賞負重前行,要麼斬斷天梯超凡脫俗。面對利益與信念的衝突,姜子牙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後者,斬斷天梯,一戰封神。
天梯,是指引人間通往仙界的升仙之路,是仙界操控人間的工具。天梯若在,就意味有人神之分,有等級之分,神可以通過天梯挖掘人間能力卓越的佼佼者,引領人間的輿論導向和發展方向,同時又用此來持續不斷地蒙昧人間本該自由發展的獨立意識。
姜子牙不滿於神界對人間的幹擾和操控,不滿於天尊對人間的輕視和不屑,於是他代替蒼生做出了大膽的決定,義無反顧地斬斷天梯,拒絕神界對人間的插手和幹涉,尋求人間自由發展、獨立成長的可能性。
姜子牙拼盡全力守護自己的信念,以傲然的姿態反抗強權,最終用自己的方式,成為自己的神。
經歷三層蛻變,《姜子牙》所講的「救一人還是救蒼生」故事裡,夾雜著理想與現實、利益與信念的衝突,包含著生與死、善與惡、個人與蒼生的對立和統一,人與神的升格和降格,宿命與輪迴的哲思和探索……立意之深刻,思考之深遠,並不是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能一言以蔽之。
這部電影通過姜子牙自身的成長故事,不僅僅向觀眾表達了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而且還蘊含著關於認知、關於善惡、關於生死、關於個人與集體、關於世界觀等豐富哲思和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