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才能看懂的《姜子牙》: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2020-10-15 夜語月

今年國慶檔電影中,受到爭議最多的一定是《姜子牙》。

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沒有得到和《哪吒》同樣的掌聲,觀眾沒有再次聽到「我命由我不由天」般的震撼宣言,離開現場時普遍留下的評價是「畫面不錯」「劇情很差」「沒看懂」。

《姜子牙》在動畫特效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滿足了觀眾對封神戰的想像。在氣勢磅礴的畫面下,電影劇情就顯得脆弱不堪。

但之所以脆弱不堪,是因為《姜子牙》在其中注入了過多的深意與思考。

換句話說,電影有一個好的故事,只是沒有講好。

《姜子牙》看似在討論「救一人還是救蒼生」,但實際上,影片提出了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

神,憑什麼可以義正言辭地庇護人?

01

姜子牙,靜虛宮大弟子,封神計劃主要負責人。

斬首妖狐的大典上,申公豹在人群中望著姜子牙,就好像一隻小貓在看電視中的黑貓警長。

偶像,榜樣,眾神之長,前途一片光明。

但姜子牙本人不這麼想,他一直在考慮抓捕妖狐時看到的景象,妖狐體內有一個無辜人類。

行刑前,姜子牙又再次在妖狐九尾體內看見被困女孩,他分不清幻術和現實。猶豫間,險些讓九尾逃走,鑄成大錯。

師尊念他昔日除妖有功,只讓他在北海待幾天,想明白就可以回來做眾神之長。

沒成想,性子像魚鉤一樣直的姜子牙,就是想弄明白為什么九尾體內藏了一個人類。

他在北海待了許久, 不肯回去復命,從高高在上的神仙,變成了遠近聞名的「三界敗類」。

陪在他身邊的只有小迷弟申公豹和神獸四不像。

直到有一天,他在北海遇見了一個朝思暮想的人——狐妖體內的女孩小九。

於是,小九踏上了自己的尋根之路,姜子牙也要探清這一切發生的原因。

然而,路上的見聞一次次衝擊著他。遍地荒涼,毫無生氣,他內心所認為的人間安泰和平的場面根本沒有出現。

從北海到幽都山,一路走過。他堅持的救濟蒼生的理念逐漸倒下。

在幽都山,他遇見了重生的九尾,九尾卻告訴他,你的師尊才是罪魁禍首。

話已至此,姜子牙決心再登靜虛宮,找師尊問個明白。

02

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電車難題:一輛失控的火車在軌道上行駛,有五個無辜的人被綁在軌道前方。這時你可以扳動拉杆,讓火車朝另一個方向行駛,但這條路線上同樣綁著一個人,你會怎麼做?

師尊給出的回覆更加明了,大道無情,要想做天神,就要有所捨棄——捨棄小九,才能殺死九尾。

心灰意冷的姜子牙送小九到歸墟轉世,九尾尾隨殺來,並撕心裂肺地控訴整件事情的真相。

封神除妖,都是師尊一手策劃。他不顧生靈塗炭,只想一戰功成,讓天下永遠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救一人還是救蒼生」只是一個藉口,一個師尊掩蓋自己私心的「高尚」招牌。

根本沒有電車難題,有的只是師尊填不滿的控制欲。

明白一切的姜子牙,手持打神鞭衝向師尊,喊出點燃觀眾情緒的一句話。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出自《六韜》。文王問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姜子牙長篇大論後,以此總結。

面對師尊一廂情願的統治欲望,姜子牙說出這句臺詞再合適不過。


03

影片中,十二金仙都帶著同樣一副面具,看不清背後的喜怒哀樂。整個靜虛宮只有師尊一個人的聲音。

當然,師尊認為自己是對的。他看到了紂王的暴虐,就試圖用自己的方法為人間建立起新的秩序。

師尊滿意地看著自己布下的棋局,看著妖狐附身妲己去蠱惑紂王,看著大弟子姜子牙揮劍斬向妖狐,最後只要滅口妖狐,一切就大功告成。

我給了蒼生安排了最好的生活。師尊滿意的轉身離開,絲毫不在意人間的生靈塗炭。

但百姓真的需要神仙的庇護嗎?

在師尊身上我只看見了三個字——控制欲。

如果讓百姓直面師尊,師尊會語重心長地說:我是為了你們好。

貼近現實一點說,那是一種父母身上常見的控制欲。

美其名曰「為了你好」,噓寒問暖,面面俱到,認為自己吃過的苦足以給孩子規劃好未來的路。他們試圖幫助孩子成長甚至成年後的所有階段。

而當孩子試圖掙脫時,得到的卻是父母毫無營養的鼓勵或責罵。

「孩子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你真的一點都不懂我對你的好。」

「是不是翅膀硬了!」

……

師尊的手段像極了某些父母。他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蒼生(子女),初心是好的,但卻完全忽視了蒼生(子女)的需求。

他們只是一腔熱血地感動了自己。

這種情況下,當然要反抗。

04

我們講究「人定勝天」。從《大聖歸來》到《哪吒》再到《姜子牙》,無論是猴是人,小孩還是老人,主角都充滿了反抗精神。

姜子牙砸斷了天梯,斷了人間通往天界的道路,斷了最大的宿命鎖,讓師尊被迫選擇放手。

師尊不懂,但姜子牙明白—— 蒼生不需要以庇護為藉口的控制,放手才是對人間最好的安排。


我們看哪吒時,會對他被冷眼對待的遭遇產生共情,喜歡最後熱血的結局。

但姜子牙的反抗是不同的。

他本可以得過且過,順利當上眾神之長。但他選擇了鬥爭,即使失敗,也要鬥一鬥再說。

有舍,才有得。

他的反抗,是為了未來的世人不再需要反抗。

題外話:

電影要把故事講好。從這方面來說,《姜子牙》只在及格線,還有上升空間。

但影片的立意絕對是和動畫特效在一個層面,表達的東西很有深度,值得多次揣摩,我只是用自己的話語把影片再複述一遍。

更令我驚喜的是,影片後出現的黃天化,楊戩,雷震子三人,他們讓我看到了封神宇宙的希望。

我們應該給予《姜子牙》足夠的包容與讚美,他首次掀開了封神宇宙的神秘面紗。

一個不恰當的比較,當年看鋼鐵俠在山洞裡噹噹當打鐵的時候,誰能想到十年後他會面對滅霸,微笑的打個響指呢?

至少,我們現在知道,國產動畫正在變好。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我很能理解他,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教育不一樣,可在爸媽眼裡我永遠都是錯的。爸媽都說是為我好,然而卻不站在我的角度考慮,難受……其實作為一個母親,我很能理解少年父母的心情。愛之深,責之切。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無可厚非,但有時不免急躁,一旦孩子沒做到,便嚴加斥責。「都說了多少次,怎麼就是不長記性,我這是為你好!」明明是愛,但一出口反倒傷了他。
  • 《姜子牙》是一部成年人都未必能看懂的電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的進度條過了一半以後,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電影中所謂的封神大戰,只不過是一場交易,買方是姜子牙的師尊,賣方是九尾,而姜子牙則充當一個不知情的中間人,且這還是一場不公平的交易,買方賺得盆滿缽滿,賣方卻未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作為中間人的姜子牙則更是直接淪為了工具人。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說實話,基本上沒有多少父母是帶著惡意給孩子提意見的,他們是真的想「為你好」,而身處各種迷茫期的我們,也的確需要一些指導意見。可問題是,你們的有太多經驗我都不適用。
  • 《姜子牙》成年人的世界
    《姜子牙》上映,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對他滿懷期待,畢竟《哪吒》珠玉在前,《姜子牙》的片花也很吸引人,但是去看了之後,我才發現,這部電影不再是《哪吒》的合家歡,而是一部成年人的世界。《姜子牙》沒有《哪吒》的搞笑、幽默,而是從頭到尾的告訴我們,成年人的世界有多殘酷,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代價。電影一開始就是姜子牙奉命收妖斬妖,然後因心中不忍無辜性命被連累,而給了九尾狐妖逃出生天的機會,而後,被奪去法力,貶到北海思過,什麼時候認識到自己錯了,什麼時候可重回玉虛宮。
  • 孫儷弟弟被媽媽養成「窩囊廢」,有一種傷害,叫「我都是為你好」
    你以為的好,卻是孩子如鯁在喉的一根「刺」,是一種以愛為名的暴力。「我都是為了你好」在我們日常中太常聽見了。 「你多吃點這個,對身體好,我都是為你好」「你要報考這個學校,好就業,我都是為你好」「你要嫁/娶這個人,不然你不會幸福的!我都是為你好」……父母滿嘴是愛,但在孩子眼中卻是滿目猙獰。
  •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種修養,叫「點到為止」
    話說一遍也許是乍然一現的驚豔,讓人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說話時候的不知分寸不僅僅表現出來對聽話者的不尊重,也表現了表達的人不懂接受對方的反饋,不能理解「溝通」的真諦,這樣的行為,遑論修養和禮貌了。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種修養叫做「點到為止」。
  • 看懂了《封神演義》,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也許我們只有看懂《封神演義》之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掃描二維碼填寫收件人、地址電話下單《封神演義》中的文化傳承與虛構《封神演義》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商朝,但是,《封神演義》這本書,反倒寫於明末。
  • 《姜子牙》有那麼差嗎?英雄式姜子牙?他只是陷入困境的成年人
    申公豹出現在北海有了合理的解釋,但他一向都是以反派面目出現在熒幕上,這次卻成了跟在師兄屁股後面的小師弟,我看著真的很出戲,如此顛覆性的形象真的不是編劇胡編亂造?《姜子牙》將申公豹定義為最初那個崇拜姜子牙的小師弟身份上,有顛覆,但也有一定的根據,實際上他只是做了從一開始就一直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會成為英雄,這回輪到我了!」
  • 《姜子牙》美式價值觀?偏離原著?缺少文化素養怎能看懂其深意
    觀看後,大概也明白了網上一些網友對《姜子牙》的失落。觀眾滿懷期待想看《姜子牙》大多是想要類似於《哪吒》那樣合家歡的劇,可很明顯《姜子牙》的價值觀面對的是有社會經歷的成人,不少人有不適也正常,但要說價值觀是美式的,偏離原著,立意不深沒內涵等我不認同。
  • 《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成年人的博弈哪有那麼單純
    將受封為眾神之長,卻因一時之失被貶為凡人,在重返崑崙的探索中找尋真相,找回自我的故事。但這部電影最大的槽點是姜子牙「拯救蒼生」的人物設定。電影裡姜子牙說:「我不是說要拯救蒼生嗎?那她也是蒼生的一員啊,所以我要拯救她。」這句話非常符合姜子牙強迫症的人設,但對於我們大部分看慣了主角黑化逆襲的觀眾而言,這簡直就是「傻」。
  • 《姜子牙》:一部兒童看不懂,成年人看不透的電影,票房破10億
    在2020年10月4日17點31分,《姜子牙》累計票房突破十億元,再度刷新了《哪吒》的記錄,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快破十億的動畫電影。在票房高收的情況下,口碑卻成兩極分化,有人叫好,有人唱衰,貓眼評分7.6分,似乎是一部稀疏平常的動漫電影。我個人對《姜子牙》的評價是一部兒童看不懂,成年人看不透的動漫電影。
  • 看懂《封神演義》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贈書福利
    雖然出自《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我們都耳熟能詳,但除了姜子牙,《封神演義》中還有諸多重要角色。如商紂王、周文王、哪吒、楊戩、雷震子、四大天王、太乙真人,與姜子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也許我們只有看懂《封神演義》之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 《姜子牙》電影看懂真不難
    並且,蘇妲己的小名叫小九,很容易引起她是妖狐的誤會。第二點,姜子牙是靜虛宮的神仙。他師傅叫什麼名字未知。不要認為是什么元始天尊,電影裡沒說,統統是師尊代替。靜虛宮結構是師尊最高,等於是宮主。下面有十二金尊,再下面就是姜子牙、申公豹等一眾弟子,姜子牙在封神大戰後本該稱為眾神之長。
  • 《姜子牙》:看懂了姜子牙這三層蛻變及背後深意,才真正看懂電影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姜子牙》以封神大戰後為時間軸,以「去神化」的姜子牙為視角,從中探尋生與死、善與惡、人與神、個人與蒼生、宿命與輪迴的哲思,打破傳統重塑經典,立意新穎獨特而又深刻。儘管故事簡單,但是不同於《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乾脆利落地直接宣洩「我命由我不由天」主旨,《姜子牙》的角色沒有簡單的善惡之分,更加複雜,更具多樣性,立意也更加深刻。
  • 這是一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動畫!
    「ReLife」是一項社會復歸項目,以NEET為研究對象,旨在驗證助其回歸社會的計劃的可能性。通過一種神秘的藥物,把他們的外表恢復成17歲的模樣,讓他們以高中生的身份重讀高中,時限是一年,在此期間實驗對象的生活費用將由研究所全額承擔。最終,研究所還會根據實驗對象在一年中的表現為其介紹新的工作。
  • 電影《姜子牙》,滿滿的套路,皇帝的新衣
    昨天去影院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姜子牙》。拍的些什麼亂七八糟的,實在是失望,比起《哪吒》差太遠。跟喝醉了酒似的一陣一陣的抽瘋,突如其來的音效伴隨「妖魔鬼怪」神出鬼沒的出現,把影廳裡的娃嚇得哇哇大叫,邊哭邊叫:我不想看了,我要回家我害怕。一部動畫片,能不能簡單點兒。我一個成年人對裡面的內容都無法理解。
  • 電影《姜子牙》觀後感:看不懂
    我兒子看了一半也不想看了,他說真沒意思,看不懂什麼意思。後來好容易堅持看完,我問兒子:電影怎麼樣?兒子說:還是沒看懂,我怎麼感覺有點像火影忍者,那兩個九尾狐一模一樣。說實在話,我也沒看懂。如果一定拿姜子牙和哪吒作比較的話,我覺得哪吒拍得更好一些,最起碼哪吒的情節和裡面要表達的一些內容,是孩子可以看懂的,也是孩子能夠理解和體會的一些東西。但是看完姜子牙,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有點太深奧了,「救一人和救天下的人,孰輕孰重?」這是孩子能理解了的嘛。
  • 電影《姜子牙》有年齡限制,8歲以上才能觀影的原因曝光
    《哪吒》中還有很多喜劇橋段來逗笑小朋友,但《姜子牙》則明顯更加偏向成年人動畫,要探討的內容也更多。這也是電影要標明「建議八歲以上兒童觀看」的原因。》提出「建議八歲以上觀看」,是由於影片在製作伊始便明確「想做一個青年人、成年人更喜歡的動畫」,以多元風格助力國漫愈加精彩,並為年輕層觀眾提供春節期間觀看動畫電影的更多選擇。
  • 《平凡的榮耀》有一種傷害,是「為了你好」
    文|老蔡親近的人往往會以「為了你好」為由替你做出選擇。然而,這樣做卻時常會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在《平凡的榮耀》當中吳恪之就以「為了你好」為由,替朱智傑做出選擇。這不僅傷害了愛未來機器人創始人朱智傑,而且還導致自己被領導打壓,簡直活該!
  • 楚喬傳大結局:成年人的愛情不是為你好,而是對你好
    他從來不懂,真正的愛情是對你好,而不是口口聲聲的為你好。冰湖上,燕洵對宇文玥和楚喬趕盡殺絕,直到這時他還在怪楚喬不懂自己,從來都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用結束她們生命的方式,將信念和抱負,一一告訴她。如果現在的燕洵能算是真愛,那宇文玥大概是楚喬在佛前求了幾百年才換來的有情郎。不難理解,為什麼楚喬和燕洵有八年共患難的情感,卻最終選擇了宇文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