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鰻魚橫跨大西洋,精密的磁場導航系統來幫忙

2021-02-16 知識分子

►橫跨大西洋的年幼歐洲鰻鱺。Credit:Louis Bernatchez

撰文 | 鄧子卿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 | 陳曉雪

● ● ●

從美洲大陸東岸附近的馬尾藻海域(圖一白色圓圈處)出發,抵達歐洲大陸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圖一中紅色坐標),直線距離接近一萬公裡。對歐洲鰻鱺(學名Anguilla anguilla)來說,這段距離連接著它們的兩個家鄉,連接著生與死。


每年,在馬尾藻海出生後不久,年幼的歐洲鰻鱺便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途。跨越北大西洋到達歐洲,它們會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或地中海附近的淡水域中度過大部分的生命時光,通常是十年或更久。成年之後它們便遊回到出生地馬尾藻海域,在那裡交配產卵,並度過短暫的餘生。新的生命孕育出世,又一代鰻魚將重走祖輩的旅途。幾個世紀以來,如此往復。



►圖一,歐洲鰻鱺的出生地馬尾藻海附近(白色坐標處)與棲息地之一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紅色坐標)。圖片取自谷歌地圖。

一兩年內,一萬公裡,隻身跨越兩個大陸的旅途[1],即便對於大型動物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小小鰻魚是如何完成的呢?科學家們早在幾十年就發現,機智的小鰻魚是通過搭順風車,乘著灣流前往歐洲的(圖二,左側黃色箭頭,從A到D)。


灣流是大西洋環流的一部分,起始於墨西哥灣,沿著北美大陸的海岸線北上,經紐芬蘭向東,然後一分為二,灣流的一部分繼續向北抵達北歐,一部分向南抵達歐洲西南部。不過,小鰻魚到底是如何搭上這一順風車卻是未解之謎。

►圖二,灣流、磁場模擬地點以及實驗裝置示意圖。A位於馬尾藻海,B位於大西洋西北部,C位於大西洋北部,D位於英國威爾斯(實驗室所在地)。ABCD中的三角形位置對應於右側實驗裝置代表的12個方向,三角形大小代表遊向某個方向的小鰻魚數量。

近日,來自美國、瑞士和英國的科學家共同合作,解開了這個謎團[2]。他們發現,小鰻魚是通過感知磁場強度和角度來導航的。不過與海龜以及大馬哈魚不同的是,小鰻魚導航的目的地不是某個固定地點,而是動態的洋流。在旅途中,它們會根據磁場信息改變遊動方向以便進入灣流,然後開始輕鬆的順風車之旅。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13日上線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考慮到小鰻魚是「魚」生第一次走這條路線,又沒有年長鰻魚陪同,小鰻魚應該是擁有天生的導航能力,於是研究者最先想到的就是磁場導航系統。

為了測試磁場對小鰻魚遊向的影響,研究者在位於英國威爾斯的實驗室中人工製造了電磁場環境,然後將小鰻魚放置其中以測試它們的遊動方向。除了實驗室所在地的背景磁場(圖二,D),實驗還模擬了另外三個小鰻魚遷徙途中路過地點的磁場環境(圖二,ABC)。測試小鰻魚遊動方向的實驗使用了如圖二(右側)所示的裝置。首先,每隻小鰻魚都先被放置在容器X中以適應新的人造磁場環境,之後容器X、Y和Z之間的隔層被拿掉,小鰻魚可以自由選擇留在容器X中或者遊向容器Z中的某個隔間。容器Z被分成12個小隔間,代表羅盤上的12個方位,小鰻魚的選擇就代表了它偏好的遊動方向。研究者在每個磁場環境下都測試了超過200條魚的遊動方向,然後對得到的方向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小鰻魚在四種不同磁場環境下的遊向各有不同,說明小鰻魚的遊向確實是受磁場影響的。與在實驗室磁場環境下的隨機遊向(圖二,D)相比,小鰻魚在馬尾藻海域傾向於往西南方向遊(圖二,A中綠色箭頭),在大西洋西北部海域傾向於往東北方向遊(圖二,B中綠色箭頭),而在大西洋北部海域則是隨機遊向(圖二,C)。更令人稱奇的是,馬尾藻海域和大西洋西北部海域的磁場強度只相差5%、磁場角度相差3%,小鰻魚卻能精確的感知兩地的不同進而遊向相反的兩個方向,足見小鰻魚磁場導航系統的精密程度。

小鰻魚為什麼會在不同的海域往不同的方向遊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們對小鰻魚在不同海域遊動產生的結果進行洋流的電腦模擬。結果發現,小鰻魚在馬尾藻海域(圖二,A)和大西洋西北海域(圖二,B)的遊向偏好能使它們進入灣流的成功率提高1.5倍(10%提高到15%)。而在大西洋北部(圖二,C),小鰻魚即使像木頭一樣漂流也有70%的概率能進入灣流,這樣看來小鰻魚在大西洋北部的隨機遊向也算的上是比較「經濟」的選擇了。

小鰻魚前往歐洲的秘訣算是被揭秘了,不過成年鰻魚如何返回馬尾藻海域產卵還尚不清楚。研究者認為,成年鰻魚很有可能也是依靠類似的磁場導航系統找到馬尾藻海的,這還有待他們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參考文獻:

Arai T, Otake T, Tsukamoto K. Timing of metamorphosis and larval segregation of the Atlantic eels Anguilla rostrata and A. anguilla, as revealed by otolith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chemistry[J]. Marine Biology, 2000, 137(1): 39-45.

Naisbett-Jones L C, Putman N F, Stephenson J F, et al. A Magnetic Map Leads Juvenile European Eels to the Gulf Stream[J]. Current Biology, 2017.



製版編輯:陳曉雪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該不該學奧數|數學巨匠|五音不全|抗癌藥 

新年獻詞|最受歡迎|西湖|農場|學術辯|日本獎

屠呦呦|王曉東|白巖松|何江|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霾|女性成就|張純如|數學教皇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進一步解開了鮭魚的導航機制,利用體內的磁鐵礦導航
    鮭魚是一種著名的經濟魚種,產自大西洋的大西洋鮭就是我們常吃的三文魚,產自太平洋的是太平洋鮭,我國俗稱大馬哈魚。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人為改變磁場,會導致鮭魚轉變方向,這說明鮭魚會利用磁場來導航,但是導航機制仍然模糊不清。
  • 動物的「磁場第六感」可能來自細菌
    許多動物能夠感知到地球磁場,例如,海龜就可以利用「磁場第六感」作為導航回到出生的海灘相關研究持續了50年,但這種「磁場第六感」的來源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了解生物體如何與磁場相互作用,可以增進人類對地球磁場導航的理解,還可以促進生態研究,幫助人們了解人為改變磁場環境的影響(如建造輸電線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對動物與磁場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助於開發利用磁場給藥的療法。
  • 手機導航放不穩?車載支架來幫助
    老司機都知道,大部分車內自帶的導航不全而且GPS定位也不太準,自駕遊都選擇用手機導航,但是手機機身光滑容易掉落,這時候就需要一款手機支架來幫你啦,牢牢抓住你的手機,導航更加順暢!
  • 梳理 | 車載導航系統
    車載導航系統是近十年來新起的一種汽車駕駛輔助設備,駕駛者只要通過檢索設定或輸入的目的地,車載導航系統就會根據電子地圖自動計算出最合適的路線,並在車輛行駛中通過語音提示
  • 華測導航:公司的高精度導航方案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開始小...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華測導航(300627)提問, 請問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有哪些布局?目前和哪些汽車廠商合作?近年來,公司持續投入研究組合導航算法、模塊等,已經開發出了高精度組合導航系統、高精度天線、精密定位服務系統等組成的比較成熟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導航方案。公司憑藉組合導航方案,與部分礦車企業合作礦車自動駕駛項目,與部分無人港口企業合作了港口自動駕駛項目。公司的高精度導航方案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開始小批量使用。
  • 基於MEMS的慣性導航教學實驗系統*
    隨著慣性技術的發展[1],尤其是MEMS技術的日益成熟,慣性系統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慣性技術在民用領域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高校很多都已經開設了導航及相關專業,但是長期以來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實驗系統。
  • 賽艇參賽者起航橫跨大西洋3000英裡旅程 -- 2020年泰斯卡威士忌大...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德拉戈麥拉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今天,來自全球的55位賽艇參賽者起航,開始2020年泰斯卡(Talisker)威士忌大西洋挑戰賽——橫跨大西洋3000英裡波瀾壯闊的划船比賽。
  • 地球這個區域發生磁場異常,科學家正在評估對人類安全的影響
    地球磁場中一個小的但不斷變化的凹痕可能會給衛星帶來巨大的麻煩。 地磁場就像行星周圍的防護罩一樣,排斥並捕獲了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但是在南美洲和南大西洋上空,該地區一個異常脆弱的地方-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SAA)-使這些顆粒比正常情況下更靠近地面。
  • 北鬥獎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王永泉校友榮獲這項大獎!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CSNC2020)上,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科學委員會為北鬥產業突出貢獻者頒發第二屆「北鬥獎」,在科學與技術類、應用與產業類分別評選出1名突出貢獻者,其中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李祖洪榮獲科學與技術類「北鬥獎」。
  • 80後美女學霸教你如何破解北鬥導航系統!
    下面這句聽聽就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BDS)。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在徐穎的講述下,北鬥系統的故事變得通俗易懂,相信小編,十幾分鐘之內,你將刷新對這個「國之重器」的認識。
  • 研究證實:狗狗也會利用地球磁場導航
    ·動物學·狗狗也會利用地球磁場導航圖片來源:KATEINA BENEDIKTOV AND HYNEK BURDA一項發表於eLife的研究發現,狗可能利用地球磁場輔助導航,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回家的正確路線。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為什麼飛機卻不橫跨大西洋?看完以後就明白了
    世上趣聞千千萬,你不知道的我知道,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為什麼飛機卻不橫跨大西洋?看完以後就明白了為什麼飛機不會橫飛太平洋,而是選擇繞道飛行!按理來講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做過跨國航班可能會發現,飛機寧願繞道飛行,也不會筆直的橫跨太平洋,這究竟是為什麼?
  • 地球磁場長腿了?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地球磁場長腿了?1831年來地磁北極已經移動了1400英裡  Emma Chou • 2019-12-19 11:27:31 來源:前瞻網 E2807G0
  • 鰻魚:不只有眼前的蓋飯,還有愛和遠方......
    鰻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鰻魚。每年秋末,人們發現鰻鱺們紛紛離開江河遊向大海,來年春天,又看見小鰻鱺從海洋回到江河裡,卻從不見大鰻鱺的歸來。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甚至無法判斷鰻鱺的性別,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相信:鰻鱺沒有性別之分,也不用交配生子,它們來自於大海無盡的深淵裡,因此他稱鰻鱺為「earth worms」。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我們可以通過鐘錶、手機、電腦、廣播以及新聞聯播等方式來獲取時間信息(北京時間),那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時間信息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為啥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獲取準確的時間信息呢?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授時。它的出現給各個需要精密時間的領域帶來質的飛躍。
  • 她是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卻神秘失蹤在太平洋上空,不知去向
    艾爾哈特這是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的身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的記錄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所寫下的書,也十分暢銷。 作為曾經飛躍過大西洋,艾爾哈特又做出了橫跨太平洋的決定。為了這次飛行,她前期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很長時間的養精蓄銳,41歲的艾爾哈特從萊城起飛直指豪蘭島全程長達4200千米。
  • 鰻魚傳奇 | 穿越地球四分之一的距離來走完一生
    甚至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弗洛伊德最初的論文,就是關於鰻魚體腔內側的白色圓圈是精巢的研究。鰻魚有很多不可思議之處,例如高壽——最長壽的鰻魚可以活到九十歲高齡!複雜的進化階段——一生一共要經歷六大形態!浪漫悲傷的命運——一輩子只產卵一次,產前絕食洄遊,產後即葬身海底!
  • 美劇《大西洋帝國》終結:教父來了,然後沒有然後了…
    算下來,目前再追的美劇,多數都是在各大視頻網站有的,疑犯追蹤、破產姐妹、行屍走肉之類的大熱;其他比如傲骨賢妻之類,國內停了也就懶得播了…唯有這《大西洋帝國》,是在視頻網站上沒有,就好像以前追迷失和越獄一般,都是在網上找資源下載…有朋友說這劇是美劇中少有的比較好的結尾的,「結束的大西洋帝國 也算是一個經典了,完美收宮的本季回顧了男主的性格養成及五年前第一季留下的幾組人物關係都得到了血肉豐滿地填充
  • 大西洋颶風系統將再次「甦醒」,開爾文波「推波助瀾」
    9月,超級颶風多裡安已經消散,大西洋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其實內部暗流湧動。東大西洋的一場熱帶風暴下周將向加勒比海方向移動,這波熱帶海浪位於非洲西海岸外的維德角群島以西,預計將在未來幾天迅速向西移動。隨著該系統接近小安的列斯群島,下周初可能會有一些發展。
  • 吃鰻魚喝參湯,舔冷狗?!
    到瀋陽的第一天正好是中午飯點,不知道吃什麼,大眾點評隨手一搜,必吃榜上推薦了圖們路上的一家韓式烤肉活鰻魚店。小編老師極其喜歡鰻魚,當即就決定去。一路上我們都在看菜單,想著到了第一時間點上。計程車停在了導航定位的地方,中午一點多了,門口坐著小凳子等位的人一字排開,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在排隊,門口排號的服務員說至少也要等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