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2020-12-25 騰訊網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不太重視它。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今天課程君分享浙江師範大學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先生關於語文學習的認識,仍然非常具有啟發性,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老師也好、教研員也好,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教育、關心語文教育。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01

為什麼要學語文

北大的陸儉明教授曾經告訴我,有一次北京一個中學請他去做講座,一個校長告訴他:我們發動全校的老師來討論一個話題。討論什麼話題呢——「如何提高我們學校的高考成績」,校長就給老師們出這麼一個題目。結果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物理老師、數學老師提出:應該給語文增加課時。

為什麼呢?他們說:我們數學佔分最多的題目也是這樣,往往是學生閱讀能力太差,就是抓不住其中的要點,不知道怎麼答,在這個題目上失分太多,就是因為他們的閱讀能力上不去。

從個人來說,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精神發育和心靈成長,他所有的學習能力、實踐素養,甚至是習慣、興趣、事業等等,無不是從讀書開始的,而讀書又是從識字寫字開始的。所以,小學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養成習慣、提高素養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具有為人生奠基的作用。

從社會來說,小學是教育的源頭,而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勞動者的任務,為社會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提供人力資源,決定著未來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和精神面貌。

學生為什麼上學要先學一門語文課呢?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工具。語文基礎紮實、語文水平高,不僅有利於學習別的項目,也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質。

那麼語文是一門什麼課呢?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來看。目前正在使用的2011版課標,對語文課是這麼定位的: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

第一是祖國,也就是說漢語不僅是漢族的母語,還是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文。

第二是語言文字,學語言是語文課的首要任務。這些年來在知識界和理論界,很多老師對人文性、工具性這個問題有困惑,其實從課標的這個定義來看,學習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就是說,語文課不是教孩子背什麼叫名詞、什麼叫比喻、李白是哪裡人、魯迅的代表作是什麼,不是背這些,而是主要學如何運用語言文字。

第三是綜合性,雖然學語言是主要的任務,但是關乎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這和文學有關,和文化有關,和思維訓練也有關係。

第四是實踐性,也就是說,學好語文主要靠實踐。什麼意思呢?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不是靠老師一篇一篇課文分析出來的,而主要靠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

▎語文是什麼?

語文是工具,運用於人們的交際交流、學習發展,同時語文也是橋梁,溝通古今中外文化,傳承精神血脈。語文還是個載體,承載著公民的人文素養,提供審美體驗。

語文是基礎語文基礎打不好,數理化肯定也學不好。所以,語文聽說讀寫是基本功,重點是讀寫。學生在家庭裡會時刻進行口語練習,除了口語還有一些需要訓練的要素,重點是閱讀和寫作。

語文是載體,從文學文化的薰陶來說,語文溝通古今、溝通中外,裡面有對秦磚漢瓦的嚮往、對唐詩宋詞的熱愛、對《紅樓夢》的痴情、對《西遊記》的迷戀,語文裡有大江東去的氣勢、有怒髮衝冠的激情、有大漠孤煙的雄渾、有小橋流水的婉約,還有我們現在對外「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道之行,語言為先。因為它是載體,從語言來說,「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都是語文課的內容。語文能讓我們與精英對話、與先賢對話。

02

學語文有什麼用

學語文有什麼用?剛才說漢語言文字重點學語言,但是它是事實、是情感、是思想,表現的是勇氣、是人品、是境界。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先是國外支援中國,後來是中國支援國外抗疫。從援助物資的標語可以看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有的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的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有的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有的只能寫「武漢不哭,武漢加油」。在網上還有「熱烈歡送援漢醫療隊勝利凱旋」標語的圖片,他不知道凱旋本身就是勝利,不勝利怎麼凱旋啊。

鍾南山是今年的抗疫英雄、功勳人物,他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特別講到語文,他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學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語文,這樣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

北大自主招生有一年面試的題目是「母語和外語學習關係」。母語對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有關嗎?一個母語很差的人他學外語能夠精通嗎?學語文也就是學做人,對於個人來說,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作為一個國家來說,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

我曾經看到過民國時期的小學語文課本,叫《新國文》。有這麼一課挺有意思:學生入校,先生問:「汝來何事?」學生曰:「奉父母之命,來此讀書。」先生曰:「善,人不讀書,不能成人。飛禽走獸,飢知食,渴知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其奇異者,能為人言。唯不讀書,故終不如人。人不讀書,與禽獸何異?」

那個時候還是文言文的課文。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學做人,國家把教育的根本任務定位在「立德樹人」,閱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從中尋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寫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表現人生。

03

怎樣學好語文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我把它歸納為這樣四個方面:

▎上好語文課

上好語文課,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書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業、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這幾句話曾經寫在新課改以前的《語文教學大綱》裡面。

寫字。現在的課標對小學寫字的要求:能夠獨立識字,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字體端正,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體會漢字的優美。初中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字左右,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高考要求卷面整潔,不寫錯別字。

閱讀。閱讀有默讀、速讀、精讀、略讀、瀏覽,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過渡,這是中小學生學語文的一個基本目的。課標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儘可能多練習,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也是一個傳統的做法。

識記。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積累離不開識記,識記是最基本的能力。高考考試大綱是講識別和記憶,背誦是訓練識記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寫作的基本途徑。高考有五個能力層級,第一個能力層級就是識記,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

練習。聽說訓練要精於思想、富於情感,包括發言、提問、討論、研究、辯論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寫作。寫作實際上考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有人說:「要想知道一個人頭腦裡是不是有貨,讓他寫十句話就夠了,從這十句話的內容、行文流暢程度、邏輯、主謂賓結構、斷句的方式,甚至『的、地、得』的使用和標點符號,別人馬上就能知道這人到底有幾斤幾兩。」葉老有個說法:作文就是用筆來說話,所以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

▎多讀課外書

呂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曾經擔任全國小語會的會長、全國中語會的會長。他說:「要大量閱讀,有精讀、有略讀,二者的界限也不必劃得太清。一學期讀它80萬到100萬字不為多,這裡面當然包括語文課本。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70%得之於課外閱讀。」

所以這一輪新課改強調學生閱讀,讓學生在課本內學習之外,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現在語文水平高的學生,要問他怎麼學的?多半回答:「主要不是從課堂學來的,而是靠課外閱讀。」

▎聽說讀寫並重

閱讀和寫作是重點,中考高考都要考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增加了一個綜合能力測試,有面試環節,面試就是考口語表達,有的孩子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一到這樣的場合就表達不出來。語言文字必須隨時學習、隨時運用,漸漸成為生活當中的習慣,才能夠溝通。

寫作是基本技能,寫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如何布局謀篇、如何選詞用句,最後寫成一篇清晰有效的表達信息的文章。哈佛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有一門寫作必修課,清華大學也把寫作與溝通列為必修課。在目前的考試機制下,這也是一個拉分大項,一篇作文少則拉開一二十分,多則拉開二三十分。

▎注重社會實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下一步203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到2035年的時候正是青壯年時期,他們能否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我們國家能不能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靠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

社會生活實踐形式多樣,不一定都要帶著孩子去打掃衛生,也包括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有些學校搞文學社團、演講辯論、戲劇表演等等,這些都是社會實踐活動。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正是這個道理。

04

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

從老師的角度看,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我把它歸納為三點:第一,研究兒童特點。第二,培養學習興趣。第三,養成良好習慣。

▎研究兒童特點

葉聖陶先生有一篇文章《如果我當教師》,他說:「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

兒童和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精力旺盛,頭腦靈活,反應非常快,具有超強的模仿力、理解力、聯想力、想像力和學習能力。兒童學東西快,好習慣、好品格的養成也相對容易,但是一旦染上壞毛病,雖然也可能是改過自新、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糾正起來相對比較麻煩,也會增加兒童成長的社會成本。

培養學習興趣

在識字關過了之後,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我覺得這是語文課的一個首要任務,因為語文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學科,每一個漢字的背後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每一篇優秀的課文都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中小學生讀書也並不是越簡單越好,而是越詳細、歷史情節越多越好。

我的建議是對小孩子要少一點條條框框,因為他們模仿成人、觀察社會、認識世界多數來自於文學藝術,來自於繪本、漫畫,來自於小說、戲劇,來自於感觸、感染和感悟。作文教學要鼓勵孩子,先不管立意高不高、中心突出不突出,先寫起來再說,寫著寫著他就會了。所以少一些清規戒律、少一點條條框框,不要怕他們寫不好。正像我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一樣,可能上去就摔下來了,只要願意練習就可以,關鍵是要讓他敢於嘗試。

還有,中小學生一般不喜歡聽大道理,不喜歡說教。所以對小孩子要以鼓勵為主,充分相信學生,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求知慾強、富有理想,在他們看來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認為最主要的習慣是這四種習慣:享受閱讀的習慣,善於思考的習慣,樂於表達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一,享受閱讀的習慣。葉老說:「我當然要教小朋友識字讀書,可是我不把教識字、教讀書認作終極的目的。我要從這方面養成小朋友語言的好習慣。我決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經一樣,把各科課文齊聲合唱。這樣唱的時候,完全失掉語言之自然,只成為發聲部分的機械運動,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係。既與理解和感受很少關係,那麼,隨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麼意思?」

愛讀比讀什麼更重要。讀書如同穿衣吃飯一樣,因人而異,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化書單,有些孩子喜歡網絡小說也沒有關係。

對於語文這個學科來說,分數高的人素養不一定高,但有較高語文素養的學生分數一定不會差,因為他有著足夠的積累去揮灑任何一張語文試卷。無論對於學生的未來還是學校的未來,素養教育永遠比單純的分數訓練要可靠得多。

第二,善於思考的習慣。生在當代,好學生不再是把已有的知識爛熟於心的學生,而是能夠獨立思考、敢於質疑,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尤其是探究精神的培養,不能局限於標準答案。只要意思答對即可,只要自圓其說就可以。

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學生來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問的。不懂就問不是可恥的事情,提問也不是愛出風頭,不懂就問,正說明他有求知慾、有好奇心。所以,高明的老師一定是鼓勵學生多提問,哪怕自己回答不了。最可怕的是一些老師說你不該問、你不準問、你提的問題很可笑,這樣孩子提問的積極性肯定會受到打擊。

第三,樂於表達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欲望,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養成樂於表達、善於表達的習慣。寫作的樂趣全在於寫作過程的積累,寫比寫得完美更重要,只有寫他才會寫。除了作文以外,日記、筆記、隨語、漫畫都是寫作。

誰需要寫?有人說:「我不想當作家,也不想當記者,我也不想將來學文科。」每一個人都需要,正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運動,但不一定當運動員一樣。凡是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寫不出怎麼辦?不要把作文當作特殊的事情,要寫就寫,跟要說就說一樣,自己有想法,就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寫出來告訴別人。寫不出的時候不要硬寫,否則就像在無話可說的時候勉強說幾句,也沒什麼意思。寫作沒有捷徑或者秘密,全在於多讀多練、熟能生巧。當然有些技巧性的東西,需要老師們點撥,主要還是表達和實踐。

第四,自主學習的習慣。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語文我做主。主動地學習,要讓學生明白他學習是為自己的明天而學,不是為老師學、也不是為家長學習。所以,要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本領和習慣,能夠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選擇,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不要學得太死,也不要太功利。初中語文教材裡面的名著導讀往往不是指一本,關鍵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習慣。

新時代的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要讓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寬闊的知識面、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怎樣讓中小學生學語文。謝謝各位!

- END -

相關焦點

  • 語文學習「靈魂三問」: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
    文丨顧之川 編丨Bubble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老師也好、教研員也好,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教育、關心語文教育。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忽視它的存在。上周我們刊發了溫儒敏教授在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的報告(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權威答疑 | 關注)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為什麼要學語文?
  • ...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老師家長...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今天我們為您分享浙江師範大學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先生關於語文學習的認識,仍然非常具有啟發性,推薦給老師和家長。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老師也好、教研員也好,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教育、關心語文教育。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
  • 高考語文146分的唐楚玥用實力證明:想學好語文,這些能力缺一不可
    現如今,語文在高考的比重佔的越來越重,所以,想讓孩子有個好成績,提高語文才是關鍵。但眾所周知,學好語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
  • 語文老師1個月講完拼音,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非要花錢學嗎
    孩子沒有基礎的話,根本學不會,到頭來還是得花錢出去補課。老師們也比較委屈,真的不是我們老師不願意教拼音,教學大綱就是這麼要求的。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拼音太重要了。一定要學好拼音,拼音學不好,語文就學不好了。拼音要不要學好?當然需要,因為拼音是識字工具,不會拼音,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識字就相對困難。
  • 語文就是語文,分成大語文和小語文,作為家長,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不少家長在讀了教育專家的文章後,都有這樣的疑問:大語文到底是什麼東西?都在說大語文,現在語文這麼難學,我該如何輔導孩子學好語文呢?
  • 身為一個中國人,想想如何學好我們的語文?人文淺談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曾積累的人文涵養」!身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當我們談到學習語文這件事時,我們首先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應該好好學語文?它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然後再談如何學好國文。
  • 師兄師姐|高考語文130+,原來語文要這樣學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語文」怎麼學,下方有答案 軟硬兼備,用心制勝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分享 我是長沙市一中19屆的畢業生胡雍竹,在今年高考中語文取得了
  • 那些年的奇葩文言文翻譯,語文老師深呼吸,文言文翻譯給我這樣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文言文翻譯是語文考試中的難點,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有部分是從課文中選取,同學們學過,基本出錯率是很低的。--出自《小石潭記》學生的奇葩翻譯:岸上有兩條狗在打架,不知道因為什麼!正確翻譯: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老師吐槽:狗也不知道為什麼打架,你給我好好去理解一下課文行不行!
  • 三年級學生語文成績差,老師說:你學了「假拼音」,只能在學一遍
    一年級的語文啟蒙學習,以識字為主。拼音作為識字工具,學習時間在1個半月到2個月之間,如果沒有學過,在一年級的語文學習過程中,也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如果在幼小銜接階段學過了,那麼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拼音就是一個鞏固複習。這裡不得不說有些語文老師,他們也會把學習拼音作為語文學習能力的考評標準,拼音學不好,就是語文學習能力差,這是不科學的。
  • 著名特級教師總結:學好語文,就一件事!
    此事被李校長知道了,於是他請高一的老師出一張語文試卷,讓他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和讀初中一年級的侄女也參加這次高中一年級的統考,這兩個孩子並沒有學過高中的語文課本,但是平時一直堅持閱讀。 結果,李校長的兒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於平均分(那次考試的平均分是80點幾)。李校長笑問:「我們講了那麼多,有用嗎?」老師們默然。
  • 學好漢語拼音等於插上遨遊語文天地的翅膀,你的孩子學好了嗎?
    這個問題先暫時放一放,家長懂拼音會教孩子自然好,那不懂不會教的,也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學好漢語拼音,因為誰都不希望看到:孩子上學後,別的孩子拿起書本,能夠流利順暢地朗讀(閱讀),而自己的孩子拿起書本卻是一個睜眼瞎,根本不會讀,在起點上就被拋在了後面,以後孩子還怎麼能夠學得好語文?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建立起來?孩子如果連閱讀能力都不行的話,其他科的成績還會好嗎?
  • 北大資深教授:想要孩子學好語文,關鍵是要抓住這個「根」
    因為語文這一學科不像是數學、英語那麼抽象,從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孩子不需要怎麼用功,就可以考出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是不用心學習語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只能止步於「過得去」了。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是有一個秘訣,關鍵就是要抓住「根」。
  • 「我想花一輩子學語文,去形容怎樣愛一個人」
    「為什麼要我先走?」 「因為我聽說,如果我踩著一個人的影子 這個人就不會走遠了。」 ——網易雲熱評《別讓我走遠》
  • 學習語文你真的掌握方法了嗎?
    二、學習語文不能要求速成我常常接到這樣的信,信上說「我很想學語文,希望你來封信說說怎樣學」。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學好語文了。又常常有這樣的請求,要我談談寫作的方法。我談了,談了三個鐘頭。有的人在散會的時候說:「今天聽到的很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哪有這麼容易?哪有這麼快?
  • 學好文言文和古詩的方法一樣,先學字後學句,將心比心才能有共情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不少同學都覺得,和古詩詞比起來,文言文很難學。光是實詞、虛詞等語法就能把人學迷糊了,而且古代人真的是這麼說話嗎?大家用文言文交流起來也太費勁了。我們的學生站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看古代漢語,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
  • 學好語文很關鍵,這些建議能夠讓你少走很多的彎路
    如何學好語文這個問題是困擾無數人的難題,這主要是跟我們的考查方式和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影響。當下的語文教學(這裡指的是學校語文教學)主要是側重「語言」教學。說的通俗點就是圍繞著字、詞、句以及修辭等等比較側重「語言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學。
  •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不學國學未來很可怕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連試卷都做不完」,可見語文考試未來將會成為拉開孩子們差距的分水嶺,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就有了 「提分王」的法寶。那麼,這種分水嶺是怎麼實現的呢?
  • 三個言部首的字「讀記議」教你如何學好語文
    大家都知道,語文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一個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廣的學科,學習語文跟學習數學不一樣,數學想學好,一般來說刷題,再多學一點兒解題技巧就可以。但是語文如果要想學好,我是有自己的見解和方法的。三字真言「讀記議」。了解下?
  • 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越學越有趣(成語篇)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不妨換一種方法,帶著孩子趣味學語文,讓他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在不知不覺間就能充分學習到語文知識,孩子會越學越有趣,覺得學語文可以這麼好玩。第一篇章:走進成語大世界在漢語的廣闊天地裡,有一個奇妙的成語世界。那裡有青山綠水、萬紫千紅,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它會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歡迎來到成語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