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級教師總結:學好語文,就一件事!

2020-12-25 騰訊網

於永正,全國著名特級教師

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只要抓住「讀寫」這兩條線不放,即按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做,學生就一定會有好的語文素養!

01

01

精講,多讀,居然就成了!

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語文的高考成績總不盡如人意。李希貴先生出任校長後,實施了一個名叫「語文實驗室計劃」。

「計劃」規定:每星期的六節語文課,兩節由老師講,四節放手讓學生讀書(包括讀課外書)。老師只講教材的精彩之處,表達的方法和語文知識。

一位教高一的語文老師大不以為然,悄悄推開教室門,對讀書的學生說:「別聽李校長那一套,不講怎麼行呢?」於是又講起來。

此事被李校長知道了,於是他請高一的老師出一張語文試卷,讓他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和讀初中一年級的侄女也參加這次高中一年級的統考,這兩個孩子並沒有學過高中的語文課本,但是平時一直堅持閱讀。

結果,李校長的兒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於平均分(那次考試的平均分是80點幾)。李校長笑問:「我們講了那麼多,有用嗎?」老師們默然。

這項計劃實施以後,高密一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大幅度提升,徹底改變了高考時語文成績低迷的局面。

精講,多讀,居然就成了!語文學習是不是很簡單?

02

02

秘訣是什麼?兩個字:讀、寫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例子沒有典型意義,高中生具有自學能力,當然可以這樣做了。好,我們再舉一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個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的中學老師們經常抱怨說,中學教育質量之所以不高,是因為小學老師沒有教好。

小學老師當然不認帳——你們怎麼把責任推到我們小學老師身上來了?為什麼不從自身找原因呢?

前些年,豐滿區教育局決定全區小學畢業班來一次統考,看看小學的教學質量究竟怎麼樣。

這一考不要緊,考出了個令人注目又令人吃驚的問題——全區3000多名畢業生,語文前17名的學生都是區第二實驗小學楊巧雲老師班上的,而且,班裡的其它學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該班數學成績也不錯。

楊巧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她平時幾乎沒上過什麼公開課!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人,怎麼能教出語文成績這麼優秀的學生?匪夷所思!

這件事驚動了省教研室的鄧治安主任。這位全國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帶人到吉林市豐滿區第二實驗小學去調研,看看楊巧雲是怎麼教語文的。

楊巧雲老師說:六年來,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別的家庭作業基本上沒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學寫的日記給鄧治安主任看。學生寫的日記,從篇幅上看,有長有短,長到幾百個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兩句話。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有記事的,有狀物的,有議論的,也有寫讀書心得的。

有一位學生寫的一篇《論關羽》,讓鄧老師大為驚嘆!學生寫道:關羽忠義固然可嘉,但他胸無全局,以至於把劉備的事業葬送了。

日記中,學生把關羽哪裡忠義,哪裡胸無全局,寫得詳詳儘儘。一篇日記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

在這個班裡,日記只是一種形式。許多日記有題目,實際上是「作文」。我對鄧老師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楊老師的課可能上得沒有什麼『彩』,但她按照學語文的規律去教了。六年來,她堅持引導學生讀書、作文,使學生養成了讀寫的習慣,這是最大的彩!」

鄧老師接著說:「全區3000名小學生統考,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學生,這叫大放異彩!」楊老師怎樣教語文?兩個字:讀、寫。說得稍微複雜一點是四個字:多讀多寫。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紅學家馮其庸先生讀到小學五年級時,由於抗日戰爭爆發,無學可上了,只好回家務農。書包裡裝的一本從學校借來的《三國演義》,成了他唯一的讀物。他不知讀了多少遍,以至於許多回目都能背下來了。

他一邊務農,一邊繼續找書讀。其間讀了《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名著。有的似懂非懂。

17歲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鎮上辦的中學。教國文的丁約齋老師說馮其庸讀的書比別人多,悟性好,說他肯定是「書香門第」。馮先生說,他是真正的「稻香門第」,甚至是「饑寒門第」。

丁老師對馮其庸十分器重,這使他很受鼓舞。馮先生說,丁老師有三句話深深地影響著他。

1

一句是:「讀書要早,著書要晚。」

馮先生後來雖然又被迫輟學,回家務農,但讀書仍不間斷。

2

第二句是:「讀書要從識字開始。」

3

第三句是:「寫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幾遍。」

馮其庸先生說:「我現在快八十歲了,回過頭來想想,丁老師的這幾句話,仍舊是對的。我現在無論是讀書和寫作,總是不敢忘記這幾句話。而且總覺得自己讀書太少,自己的古文學得功夫太差,自己寫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幾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

丁約齋老師怎樣教語文的?一是賞識學生,二是啟發點撥,教給方法。馮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訴我們,教語文和學語文一樣,都是一個「讀」字——多讀書。

從老師這個角度上說,要激發興趣,教給方法,教學生多讀書,從學生這個角度上說,自己要多讀書。

《小學語文教師》副主編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裡。升入小學五年級,教他語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劇演員。這位「門外漢」,不會講解,但會朗讀。

這不奇怪,因為他文化底蘊深厚,能說一口流利動聽的普通話,又是演員,感情豐富且又善於表達。

山村的孩子們第一次聽到這麼純正的普通話,第一次聽這樣聲情並茂的朗讀!李振村被徐老師的朗讀感動得淚流滿面。

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能讓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語言文字,讓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活起來。

這位老師還經常朗讀課本以外的優美文章給學生們聽。下雨了,教描寫下雨的詩;下雪了,教描寫下雪的詩。學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語文了。徐老師看李振村作文寫得好,說:「一個未來的作家將在我們村裡誕生!」並偷偷送了幾包書給李振村讀。

那年頭,像茅盾的《林家鋪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準看的。徐老師在李振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夢想、憧憬和嚮往。

激情和夢想,帶著少年李振村一頭扎進書堆裡而不能自拔。在那個文化荒漠的時代,他竟讀了五十多部長篇小說,包括我國古典四大名著。1981年高考,李振村數學雖然只考了40多分,但語文成績優異,被山東大學中文系錄取。

現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剛到中年,便著作等身。由於長期和語文教學打交道,他還成了一個語文教育家。李振村深有感觸地說:

「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了憧憬和嚮往,人的心裡才會變得格外純淨,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熱愛閱讀,熱愛學習。」

徐老師沒學過教育心理學,沒學過語文教學法,更沒學過課程標準,但他知道激勵,知道讀書的重要,還知道運用情境教學法。是呀,下雨天教寫下雨的詩,下雪天教寫下雪的詩,還有比這更「情境」的嗎?

夢想和憧憬是少年兒童學習的發動機。讓學生充滿幻想,充滿對未來的憧憬,這是培養出優秀學生的寶貴經驗。細想一下,做到這一點難嗎?——不難。

高林生考入師範時才15歲,是個穿大褲衩的孩子。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說山東快書用的銅板),說著、唱著過。長篇山東快書《武松打虎》、長篇快板書《奇襲白虎團》,他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數、理、化成績勉強過得去,數學偶爾還考不及格,但語文成績優秀,可是即使上他比較喜歡的語文課,也很少專心聽講。幹什麼呢?偷看課外書。用他的話來說,課本中的那些古文、古詩,小時候就會背了,課本中的現代文,看一遍就差不多記住了,所以就不想聽老師說了。這倒也是,誰叫他過目不忘呢!

然而每次考試,語文成績都位居榜首,有時也得過二三名,那也相當於榜眼、探花。說到背古文,那得從他父親說起。高林生家學淵源,其父是中央大學的高材生,通古文、諳音律。解放後,在徐州第一中學任高中語文老師,一部《論語》,一部《史記》都爛在他的肚子裡。

高林生幼承家學,在父親的管教下,《古文觀止》中的多數篇目都背下來了,而且至今不忘。

高林生說,他父親教他的方法很簡單,給你一本帶注釋的《古文觀止》,給你一本字典,學去吧!讀懂個七八分,就背誦。那才叫真正的「自主探究」呢!背不下來,不給飯吃,有時還打人。

高林生說:「我小時候貪玩,坐不住。老爹不得已才打幾下。但戒尺對我確有震懾作用。」

我打趣說:「看來光有要求不行,還得有得力措施。『不打不成才』,這話至少對你適用。」

高林生嘿嘿一笑,說:「這叫因材施教!開始是老爹逼著讀書,後來嘗到了甜頭,對讀書有了興趣,不叫讀也讀了。」

這是真話。高林生現在家裡四壁皆書,可謂坐擁書城。他的學問真是自己讀出來的。對不願讀書的學生(其實多數孩子一開始是不願意讀書的),採取點強硬措施(當然不是體罰),一旦嘗到了甜頭,有了興趣,養成了習慣,不就成了嗎?

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該嚴的還要嚴。孩子畢竟是孩子。

談到習慣,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學生時代。

我是在山東老家讀完了小學的。1954年夏,小學畢業後才到了徐州。那時,我們山村老師的教學方法絕對是「原生態」的。到了四年級,張老師還一句一句地領著我們讀課文,所有課文都要求背誦。

到了五、六年級,徐老師和白老師都是串講,串講完了,分段、寫段意、抄中心思想。但和張老師一樣,多數課文也要求背誦。《開國大典》《鐵腳團長》《火燒赤壁》都要求我們背。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天寫一篇大楷,寫四行小楷。作文都是用毛筆抄寫的。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級,白老師特別重視課外閱讀,那時畫書(即連環畫)很流行,《新兒女英雄傳》《小英雄雨來》,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畫書。

看了畫書,便想看原著。我讀的第一本是《三國演義》。似懂非懂地讀。遇到「詩曰」,「有詩讚之曰」就跳過去。

記得讀到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時,感到非常失望,大叫「寫得不好」!因為書中寫的張飛不是「當陽橋上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和京戲裡唱的不一樣!

後來又讀了《水滸傳》,一者喜歡書中的人物,二者喜歡作者的語言。《水滸傳》我讀了好幾遍。

從小就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有書必讀,就像牛一樣,是草就吃。

讀初中一年級時,受到李老師的啟迪和激勵,萌發了當作家的念頭。心中有了夢想,有了憧憬,讀書便由興趣變為一種志趣,成了一種追求,一種自覺。

那時,經常到父親的辦公室裡讀報,時間長了,竟一天不讀報便像缺失了什麼似的。小小年紀又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成了讀書讀報的習慣的奴隸。這是我最感謝老師的地方之一。

怎樣讓孩子學好語文?我的老師告訴我: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因為,語文能力是長期讀書積澱而成的。

相關焦點

  • 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逝世,享年81歲
    我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5日13:53分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1歲。2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賈志敏家屬處獲悉了這一消息。賈志敏曾說:要當一個好的小學語文老師,需要一輩子的奮鬥。
  • 聽特級教師講:如何成為特級教師
    ——著名特級教師 於永正 教師上課時能熟記並且隨時叫出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感到獲得了尊重,自然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親切感,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往往會很好。 ——著名特級教師 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課的前三分鐘,使學生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
  • 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告別儀式13日舉行賈志敏10句經典語錄
    ­  2019年2月5日,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3:53分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1歲。­  賈老師曾說:「當年,我為了生活走上這三尺講臺。今天,我離開這三尺講臺則一刻也無法生活。」­  是的!先生一生與講臺同在,現在先生離去了,但他曾在講臺上播下的種子都已經開花!
  • 記市委聯繫專家、昔陽中學特級教師張同蘭 為山區的教育塗上一抹新...
    他就是昔陽中學特級教師張同蘭。  孜孜以求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  張同蘭出身山區,出於對教育的熱愛,博學多才的他當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這一當便是43年。43年來,他硬是憑著一股鑽勁兒,先後領取了中文和政史兩系五個大學畢業證,又進行了兩年的研究生課程學習,以八門專業課平均92分的優異成績,獲取了研究生課程教學論班的研究生學歷證。
  • 2017年特級教師年終述職報告範文 個人工作總結
    ­  有機會在這裡與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我今天來,主要是向大家學習來的。談起教育教學,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裡手,在此,謹將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點滴心得體會匯報於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與時俱進,努力創新­  在教學工作計劃中,沒有什麼論資排輩,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 特級教師餘映潮談:教師如何走向成功
    特級教師餘映潮談:教師如何走向成功 http://www.hteacher.net 2021-01-12 08:21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我把佔有時間排在教師走向成功的首位是有原因的
  • 數學特級教師唐盛昌:想要孩子學好數學,要鍛鍊這2種思維特性
    那如何學好數學呢?聽聽前上海中學校長、特級數學教師唐盛昌的說法。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往往體現為思維的跳躍性和縝密性的完美結合。所以特級數學教師唐盛昌強調,要跳躍性和縝密性完美結合。什麼是思維的縝密性?縝密性體現在嚴謹、周密、邏輯性強。比如我們經常看的推理小說,就是思維的縝密性的體現。在數學問題的推論過程中,這種思維特質不可缺少。
  • 特級教師賈志敏告別儀式今天舉行:他的一生與講臺同在
    2019年2月5日,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3:53分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81歲。賈老師曾說:「當年,我為了生活走上這三尺講臺。今天,我離開這三尺講臺則一刻也無法生活。」是的!先生一生與講臺同在,現在先生離去了,但他曾在講臺上播下的種子都已經開花!
  • 新課改啟動,「大語文」究竟怎麼學?來聽特級教師公益直播
    大語文時代已經來臨:高考不斷加大對語言建構、審美鑑賞、邏輯思維等的深度考查,而這些恰恰是學生的短板:「不能使用準確的語言進行完整表意」,「缺少必要的嚴密邏輯,不能自圓其說」……傳統語文學習缺乏理性的弊端日漸明顯。那麼,新課改啟動以後,大語文到底應該怎麼學?怎麼教?由山東人民出版社等推出的「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語文可以這樣學」系列訪談正在進行中。
  • 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榮華:語文考試中的閱讀命題,「閱讀意義...
    CFP 考試是每個人學習乃至工作過程中都會多次經歷的事,所以考試在學生成長道路上可說具有「過程性」意義。那麼考試除了檢測學業情況,是否能夠承擔更多呢?是否能夠在學生的精神成長層面引領學生不斷成長呢?身為教師,我們期待學生在學校中經歷每一項活動,都能收穫成長,即便是考試,同樣也應該具備此種功能,尤其是語文考試中的閱讀試題,更應該具備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憶。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需要命題的老師突破考點、知識點的控制。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不太重視它。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 北大資深教授:想要孩子學好語文,關鍵是要抓住這個「根」
    因為語文這一學科不像是數學、英語那麼抽象,從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孩子不需要怎麼用功,就可以考出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是不用心學習語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只能止步於「過得去」了。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是有一個秘訣,關鍵就是要抓住「根」。
  • 特級語文教師:二年級上看拼音寫詞語,給孩子列印練,次次考滿分
    學習語文離不開拼音,特別是小學二年級階段,孩子剛接觸生字拼音,更需要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對拼音知識的練習,關鍵是要抓住課本重點,既全面又有重點把握。小學二年級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家長從旁引導,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 嶽陽市首屆特級教師論壇聽課觀摩活動在華容縣長工實驗學校舉行
    紅網時刻嶽陽12月11日訊(通訊人:胡鵬)12月10日下午,嶽陽市首屆特級教師論壇聽課觀摩活動在長工實驗學校報告廳舉行。嶽陽市教科院李偉靈院長、嶽陽市教體局師訓科李雲龍科長等多位領導親臨活動現場指導工作。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從小養成這3個習慣
    前兩天寶媽群裡吵得熱火朝天,針對了一個問題語文重不重要。一個陣營的寶媽認為,語文沒那麼重要,就是死記硬背,只要孩子將來多下點兒功夫,學習差不了。另一個陣營的寶媽則充滿擔憂,非常憂心於孩子的語文成績,畢竟在高考的時候語文成績是拉開差距的一個重大科目。
  • 教師資格證筆試高中語文課本必修1成語歸納!
    教師資格證筆試高中語文課本必修1成語歸納!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筆試,高中,語文課本,必修1,成語歸納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特級教師錢守旺梳理總結的課堂評價用語55句
    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錢守旺在課堂中,「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合理地進行評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有效促進教學。評價,一方面是作出價值判斷,另一方面是要有激勵、引導作用。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學生也是。
  • 高考語文146分的唐楚玥用實力證明:想學好語文,這些能力缺一不可
    現如今,語文在高考的比重佔的越來越重,所以,想讓孩子有個好成績,提高語文才是關鍵。但眾所周知,學好語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
  • 語文學習「靈魂三問」: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
    看點 語文是一門深奧且複雜的學科,許多孩子在學習生涯中備感受挫,老師也時常束手無策。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顧之川先生,回顧了自己豐富的教育經歷,總結了幾點對語文教學的感悟,可能會拯救那些依然困在語文茫海中的學生們,並為語文教育者們點燃一盞指路燈。
  • 特級語文老師:孩子熟背非四字成語!漲見識不俗套,作文拿滿分!
    語文的知識點非常的散,既要平時多積累,還要想辦法把這些點串起來。古代考試就一篇文章就可以看出考生的水平,文章裡的遣詞造句,段落安排,思想表達,看問題的觀點角度,讀者看了能不能帶來啟發等等,這些都做好非常地不容易。這是一個綜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