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曲《流霞》,選自譚寶碩老師的專輯《失落的地平線》。
聽譚老師的洞簫作品,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位歷經滄桑的智者,端坐在山巔,把這世間的浮浮沉沉都看在眼裡。
雖無人聲在耳,樂器本自有情。讓我們一起來靜心聆聽這曲《流霞》,簡單,安靜,陶醉...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美好
譚老師的簫聲,總是讓人感覺一邊蒼莽,不同江南絲竹的婉轉,而更有幾分曠達和幽深。
於簫樂名家中最仰慕先生,不帶一絲煙火氣,但又包含對生活的熱愛。
聽古曲,當聽老一輩藝術家的,譚老師的很多作品,都以自然之聲為背景。
放佛修行之人滿懷濟世之心,又能在天地間尋得內心深處的寧靜。
夜深人靜的時候真的很適合聽這首曲子,嘆人生之無常,一念之間,悲欣交集。
洞簫的聲音溶於其中,潺潺的流水,舒緩恬靜,感覺簫聲也是隨著泉水在流淌一般。
真正的安靜,並不是沒有聲音,而是安靜的聲音,這看似很是矛盾的說法,其實不然。
聲音,是耳朵聽見,由內心去感受的,與人的內心是極具關聯的。
如果完全沒有聲音,心緒難免會肆意遊動,恰恰是有了一種聲音,內心才會隨著聲音起伏。
在音樂的節奏中沉下來,不被外物幹擾。自然之聲和簫聲就是具有這種魅力。
文字為音樂療愈編輯 歡迎分享朋友圈
公號轉載請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詩意 | 生活 | 美學
以生活之美學,喚醒心中的詩意
長按掃描二維碼
加入詩意生活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詩意生活美學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