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是一個民樂愛好者,不難想像:當你吹著自己親手做的笛簫,心裡肯定有一番成就感,假如還能作為增送親友(尤其是紅粉知己)的禮品,則更有一番情誼寄予其中。現在恰值秋高氣爽的採竹製簫季節,夢兮君借百家號的平臺緊急分享本人制簫經驗,也是鄙人多年研究的心血,留贈有緣人。
簫的種類有洞簫、琴簫、南簫尺八、玉屏簫等等。其區別在於粗細和吹口形狀上。通常吹口有U形與V形的,有帶蓋的、無蓋的區別。南簫尺八比其它簫粗,和同調的低音笛規格相仿。洞簫比南簫尺八細,琴簫比洞簫細。按照內徑與基音長的比,都可以算出它們的基音長度來。
1、南簫尺八G 選外徑29mm左右,全長600到700,帶根須的幹錦竹一枝。根部自然彎曲,其餘撬直,打通竹節,磨光內膛。根部壁厚處,還要打磨打薄,削去鬚根磨淨老頭。吹口選擇在扁面,要兼顧各音孔,儘量不要在節上。傳統有一目兩孔的說法,即在一節裡安排兩個孔,八孔的就較難做到。吹口有U形和V形的,各取所好。帶蓋的,吹口開在節蓋處,無蓋的,吹口開在節上15mm左右處。從吹口中心向下量509mm的長度,開兩基音孔,基音孔下40mm到50mm處開兩個輔助孔。用基音長度分別乘以各孔百分比,得出六個音孔的尺寸,也是從吹孔向下量。要做成八孔的,只須在第一、二孔和四、五孔之間各添二孔即可。第一孔定在側旁,以小指按孔舒適為好,第八孔開在背面,以大指按孔舒適為好。打孔後,試吹一下,了解各孔音的情況,決定挖孔的方案(這很重要),逐漸修正吹孔與各孔的大小,使之達到音準、音色、音量的要求。
2、洞簫G 選外徑24mm左右的紫竹一枝,全長約800到900mm之間,八到九個節,撬直、打通、磨光內膛。吹口位置要求與南簫尺八相同,如果內徑為18mm,比低音大G內徑小3mm,按照1:5的經驗,基音長度為509+15=524mm左右。用524乘以六孔的百分比,得出洞簫的六個孔的位置。如要做成八孔的可參考南簫尺八的做法。由於內徑比尺八小,用百分比定位後,上把音容易偏高,要用「升降」的經驗進行調整,升降到的幅度全憑經驗(根據竹的粗細,厚薄而決定)。大拇指按的音孔,打孔可以先小一點,打好孔後再試。
3、琴簫 琴簫比洞簫更細,音孔更小,聲音纖細純淨,適宜與古琴合作,其製作方法可參考洞簫。
4、簫的二次定調法。二次定調法無固定算法,其思路是:先開簫的二個輔助音孔,一般與基音孔為小二度音程。測量該二孔的準確頻率,根據該頻率與基音的頻率比,計算出基音的開孔位置。其中要注意預先留低30音分的餘地,在調音時逐漸修正。有些南簫尺八隻有兩個基音孔,無輔助孔,可以測試筒音的頻率,根據筒音的頻率與基音的頻比,計算出基音的位置來。測試頻率時,要用正常的氣息吹奏,如果測試不準確,那麼計算的基音位置也會有誤。一般自己做簫玩玩,沒有頻率儀,可參考上述簫的開孔數,只要相對音準,就行。
關於簫的製作徑驗,千言萬語,匯聚為一句話:做笛如做嫁衣裳,你懂了,你就明白做簫的奧秘了!朋友們,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在下方留言,趕快去體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