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製作經驗分享

2021-01-18 夢兮筆壇

相信你一定是一個民樂愛好者,不難想像:當你吹著自己親手做的笛簫,心裡肯定有一番成就感,假如還能作為增送親友(尤其是紅粉知己)的禮品,則更有一番情誼寄予其中。現在恰值秋高氣爽的採竹製簫季節,夢兮君借百家號的平臺緊急分享本人制簫經驗,也是鄙人多年研究的心血,留贈有緣人。

簫的種類有洞簫、琴簫、南簫尺八、玉屏簫等等。其區別在於粗細和吹口形狀上。通常吹口有U形與V形的,有帶蓋的、無蓋的區別。南簫尺八比其它簫粗,和同調的低音笛規格相仿。洞簫比南簫尺八細,琴簫比洞簫細。按照內徑與基音長的比,都可以算出它們的基音長度來。

1、南簫尺八G 選外徑29mm左右,全長600到700,帶根須的幹錦竹一枝。根部自然彎曲,其餘撬直,打通竹節,磨光內膛。根部壁厚處,還要打磨打薄,削去鬚根磨淨老頭。吹口選擇在扁面,要兼顧各音孔,儘量不要在節上。傳統有一目兩孔的說法,即在一節裡安排兩個孔,八孔的就較難做到。吹口有U形和V形的,各取所好。帶蓋的,吹口開在節蓋處,無蓋的,吹口開在節上15mm左右處。從吹口中心向下量509mm的長度,開兩基音孔,基音孔下40mm到50mm處開兩個輔助孔。用基音長度分別乘以各孔百分比,得出六個音孔的尺寸,也是從吹孔向下量。要做成八孔的,只須在第一、二孔和四、五孔之間各添二孔即可。第一孔定在側旁,以小指按孔舒適為好,第八孔開在背面,以大指按孔舒適為好。打孔後,試吹一下,了解各孔音的情況,決定挖孔的方案(這很重要),逐漸修正吹孔與各孔的大小,使之達到音準、音色、音量的要求。

2、洞簫G 選外徑24mm左右的紫竹一枝,全長約800到900mm之間,八到九個節,撬直、打通、磨光內膛。吹口位置要求與南簫尺八相同,如果內徑為18mm,比低音大G內徑小3mm,按照1:5的經驗,基音長度為509+15=524mm左右。用524乘以六孔的百分比,得出洞簫的六個孔的位置。如要做成八孔的可參考南簫尺八的做法。由於內徑比尺八小,用百分比定位後,上把音容易偏高,要用「升降」的經驗進行調整,升降到的幅度全憑經驗(根據竹的粗細,厚薄而決定)。大拇指按的音孔,打孔可以先小一點,打好孔後再試。

3、琴簫 琴簫比洞簫更細,音孔更小,聲音纖細純淨,適宜與古琴合作,其製作方法可參考洞簫。

4、簫的二次定調法。二次定調法無固定算法,其思路是:先開簫的二個輔助音孔,一般與基音孔為小二度音程。測量該二孔的準確頻率,根據該頻率與基音的頻率比,計算出基音的開孔位置。其中要注意預先留低30音分的餘地,在調音時逐漸修正。有些南簫尺八隻有兩個基音孔,無輔助孔,可以測試筒音的頻率,根據筒音的頻率與基音的頻比,計算出基音的位置來。測試頻率時,要用正常的氣息吹奏,如果測試不準確,那麼計算的基音位置也會有誤。一般自己做簫玩玩,沒有頻率儀,可參考上述簫的開孔數,只要相對音準,就行。

關於簫的製作徑驗,千言萬語,匯聚為一句話:做笛如做嫁衣裳,你懂了,你就明白做簫的奧秘了!朋友們,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在下方留言,趕快去體驗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譚寶碩:洞簫製作的文化內涵
    無論是音樂也好,樂器製作也好,都是一樣的。在從事洞簫製作的過程裡面,令我深切地體會到這點。即使是小小的一管洞簫,也包容著中國文化,包容著人的思想和品格。 關於洞簫的傳承:樂器製作,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繼承和發展。  一件樂器經歷漫長的歷史歲月,流行到今天,必然有它的存在價值。我們作為樂器製作者,必須要尊重這點。
  • 洞簫製作體驗實例分享(附實用工具介紹)
    二、吹口簫是「吹」的,吹口的製作很重要!常見吹口有四種,包括U、V 及UV折衷型三種內切口,以及像尺八的外切口,她說她的嘴型適合對U吹口,於是我選擇了挖U口的。f為頻率,若是G調洞簫其頻率則為293.66Hz。Δ為管口校正量,即洞簫的管端(吹口一端)和末端校正量之和,據本人測算為3.8-4.5d(d為管口一端的內徑)。至於Δ何以要取3.8d左右而不取確數?那是因為竹子兩端的管徑差沒有計算入內。管徑差的大小,決定了Δ的大小。這一長度與實際長度若有誤差,還可以通過調音孔的大小與吹口的淺深加以調節。
  • 閉管音頻在洞簫製作中的運用
    因最初密閉管腔的媒質為水,故命名為《水杯法》,並上傳網絡推廣,得到製作愛好者的廣泛關注。雖歷經數年,此法仍許多不盡完善之處,編撰此文,希望引起有關方面的共同關注,為進一步解決洞簫乃至其它管樂器的音孔定位創造條件。關於洞簫製作中的音孔定位問題,前人創造了很多方法。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呂氏春秋.音律篇》記述的三分損益法。
  • 民族樂器「洞簫」的介紹
    洞簫,吹管氣鳴樂器。是漢族非常古老的一種樂器,簡稱作簫,是最常見的民族樂器之一,多半用九節紫竹製作,也可以用白竹製作。常用與古琴合奏或用於傳統絲竹樂隊中,也有用來獨奏的。簫笛同源於遠古時期的骨哨,新石器時代開始以竹製作。在秦漢至唐,簫是指編管的排簫。(圖三)
  • 手作洞簫和尺八 千磨萬校出精音
    在秦嶺的山澗邊,傳統非遺工藝製作的洞簫一經吹響,音之飄渺,水之空靈,光之變幻,突然就交織在一起,都融進這南山松濤之中。吹簫的人叫張瑞,他說:「在秦嶺中通過大自然的混響試音,是調校一隻洞簫或者尺八音色最好的方法。」
  • 洞簫的「音高」「音域」以及保養方法
    (圖三)實心黑圓為按孔,空心圓為不按(四)、簫的保養及方法簫和笛一樣,都是用竹子製作的。竹材最大的缺點是易蛀、易裂,因此洞簫的保養就是得注意防蛀、防裂。春和初夏時節,特別是梅雨季節,竹管內要保持乾燥,防止發黴。冬季由於氣溫低,在北方一般不宜長時間吹奏,由於溫度等因素,長時間吹奏後會導致簫身破裂。
  • 洞簫初學者如何快速提升演奏水平
    現在很網絡發達,想學好洞簫是比較容易的,在抖音、百度、今日頭條等平臺上有大量教學視頻和圖文信息,但問題是這樣學簫的互動性的反饋,吹對吹錯、學好學壞更多是靠自己悟。這裡分享一些練簫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讓還沒有機會讓老師面對面指導的簫友少走點兒彎路。
  • 從「一個簫郎」的「瘋」談臺灣洞簫發展
    這是2018年5月18、19兩日,由臺灣傳藝中心主辦,臺灣國樂團承辦,在臺北士林的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演出的「一個簫郎」——陳中申洞簫音樂會,演出陳中申四十幾年來創作的洞簫作品。「多重聲波重疊共鳴」的制簫方法,讓臺灣一躍而成專業洞簫的製作中心,即使價錢比一般高出5倍、10倍,世界各地的專業樂團及業餘愛好者仍然趨之若鶩,因為臺灣的洞簫音量增大2-3倍,音色寬廣、厚實又明亮,發音更靈敏,音域擴大到三個八度,以樂器性能而言,其實已超越笛子。
  • 洞簫 |《枉凝眉》空靈悽婉,纏綿悱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洞簫演奏的《枉凝眉》一聲聲淡愁幽雅的哀鳴,從簫孔中一滴一滴滑落時,嗚咽傷悲,情思潮湧。一如歌詞: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怎經得,能有多少淚珠兒,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今天分享的就是簫曲版的《枉凝眉》,這是一首關於寶玉與黛玉的嘆歌。「枉凝眉」,這三個字就寫出了他們兩人共同的生命形態:是黛玉枉自蹙眉嗟嘆的無果。是寶玉枉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牽掛,是寶黛愛情的攢眉千度、情緣也無路。
  • 淺談初學洞簫(竹笛)調式圖鑑「圖」
    在我之前的文章裡都有所談到這個方面,今天單獨把這塊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洞簫和竹笛在南宋之前都是一家人所以大部分都通用。因簫的特色太明顯才自成一派。我們常見的初學建議洞簫調式則是G調。為啥洞簫是G調而竹笛初學選擇F調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同等調式的洞簫會比竹笛相對從體積上大一些,所以G調初學的話會小了不少,小孩子可以選擇G調,青年以上初學都推薦選擇F調。日常調式分為ABCDEFG調。(大多數越靠前的管徑和長度都相對越大和越長)A調有大笛子和小笛子兩種,都不常見見,一般北方梆笛會用到小A調笛子,而南方曲笛會用到大A調笛子。
  • 中國器樂小知識,探索南音洞簫的音樂文化
    能夠保留傳統簫音樂本色的,莫過於南音洞簫,也即尺八。這種珍貴而悠遠的樂器,宋代之後在我國其他地方就已絕跡,而唯有「南音」中尚可看到其使用。目前,主要流行於閩南、臺灣地區,在香港、菲律賓、新加坡等華人地區的閩南語系中也有傳播。說起南音洞簫,就要說到南音。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被稱為「晉唐遺音」。唐代玄宗時期,宮廷音樂的發展到了最頂峰時期。
  • 來學竹笛和洞簫吧!感受最具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魅力
    來學竹笛和洞簫吧!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竹笛,音色清亮悠遠,宛轉如訴時而瀟灑清冷,時而歡悅昂揚在千迴百轉間入人心神貳洞簫特色「一曲洞簫吹向月,夜深驚起海中烏」洞簫,音色自然韻雅,聲渾厚幽遠
  • The review | 手工書製作經驗分享會
    代表作品:《大鬧天宮》,《劍網三》等立體出版物及相關產品從事紙藝設計研發及教學培訓工作七年,擁有豐富的設計製作經驗及開闊前衛的行業視野此外,還在各院校及留學機構開設專業設計師培訓課程。     講座開始之前先由組織本次講座的田絲語同學為大家簡單介紹了陳慶老師以及她與陳慶老師的結識故事,接著就開始了講座內容。
  • 洞簫 |《流霞》靜心聆聽,簡單,安靜,陶醉...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曲《流霞》,選自譚寶碩老師的專輯《失落的地平線》。聽譚老師的洞簫作品,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位歷經滄桑的智者,端坐在山巔,把這世間的浮浮沉沉都看在眼裡。雖無人聲在耳,樂器本自有情。讓我們一起來靜心聆聽這曲《流霞》,簡單,安靜,陶醉...
  • 洞簫和笛子哪個好學 ?
    洞簫和竹笛相比,對於 氣息、口風的要求更高一些,但是同樣都是吹管樂器,又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如果竹笛演奏基礎很好了,吹奏洞簫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但是洞簫的演奏對氣息的要求更高,特別是低音區的音,如果要演奏的響亮且飽滿,就需要大量的練習。
  • 匠心精緻,成就大器,一根毛竹蛻變為他手中的洞簫
    張瑞老師,不僅洞簫吹得好,尺八也吹得好。尺八,始於唐宋,從文人雅士相互助興中起;傳至日本,成為僧寺流行樂器,用於靜場。後回傳至國內 ,引發更多人喜愛。尺八,外形與洞簫相似,側5孔,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只因與簫的孔位不同,成就了另一種音色。因為喜歡吹簫,張瑞對簫百般挑剔,不滿足市面上銷售的簫,開始了自己選料加工製作的全過程。
  • 洞簫指法表小程序上線通知
    點觸美女,啟動洞簫指法表小程序洞簫指法表小程序已上線,希望它能幫助到廣大的簫友們。
  • 冥想音頻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凰製作經驗分享)
    隨著12脈輪的逐漸開啟,會有更多的家人開始通靈,並順遂己意天意開始傳遞源頭能量,更有家人也會開始製作高頻的音頻形式冥想。 好的,凰在本文中,將要分享凰製作音頻的一些經驗,以供借鑑或回復問題之用。,首先明確要製作的主題是什麼。
  • 想把洞簫吹好,除了技術還有心境
    一段時間裡,簫友從不能把洞簫吹響,到可以吹簡單的曲子,再到沉下心來心甘情願地練基本功,磨練技術和心性,這都是在不斷進步。洞簫作為一門樂器,有其技術層面的困難,必須掌握好,掌握好了才能發展。但決定洞簫的吹奏水平達到何種程度,吹出來的聲音達到什麼層次的,還取決於人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心走到什麼層次,出來的聲音就能達到什麼層次。洞簫的音樂裡滲透著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對精神方面的理解。(細分的話,簫可以分為紫竹洞簫、南簫、琴簫等,發聲原理和訓練方法基本是一樣的,不是我們今天談的重點,本文暫且都稱為洞簫)什麼樣的心境才更容易把洞簫吹好?
  • 歌曲《枉凝眉》洞簫演奏版賞析,悅耳動聽
    紅樓夢經典音樂《枉凝眉》,有多種洞簫演奏版本,此版本為電聲樂隊伴奏版。《枉凝眉》原歌曲版本中,後一段的主旋律節奏略微加快,跟樂隊形成協奏,這就使得很多初學的朋友很難踩準節奏,電聲伴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節奏型到底,容易跟穩節拍,雖速度略快,少了些悽慘感覺,倒也別有一番韻味。特與樂友們分享!《枉凝眉》,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