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網絡發達,想學好洞簫是比較容易的,在抖音、百度、今日頭條等平臺上有大量教學視頻和圖文信息,但問題是這樣學簫的互動性的反饋,吹對吹錯、學好學壞更多是靠自己悟。這裡分享一些練簫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讓還沒有機會讓老師面對面指導的簫友少走點兒彎路。
一、重視基本功訓練
洞簫的基本功訓練包括氣息、手指、舌頭、嘴唇等多方面的訓練,需通過反覆練專門的練習曲進行強化才能實現快速進步。
氣息主要是長音、腹震音等的練習。手指主要是打音和指顫音,疊音、贈音等也是要練的,有了打音和顫音的基礎,疊音、贈音等技巧一點就會。舌頭的練習主要是吐音、花舌。嘴唇的練習主要配合氣息的變化進行強吹、弱吹的訓練。
隨著練習的深入,疊、顫、贈、打,吐、跺、花、滑,這幾種在其他樂器上的技巧都可以嘗試去練,不要被一些觀念束縛,大膽嘗試,拓展洞簫的表現力。
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展開講具體的練法,而是希望為水平尚處於初級階段的簫友更新一些觀念。
作為初學者、一個想讓技藝精進的簫者,至少知道這些技巧的存在,知道自己將來要努力的方向。如果這些技巧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練習的方向,是很難把簫吹好的。
二、基本功訓練中的誤區
1、只關注音吹得長,卻不注意音色質量
有些簫友也知道練基本功,聽別人說練長音,自己也練,為了吹得長,把音吹得強弱不均、高低起伏,只關注音吹得長,卻忽略了音色和呼吸方法。為了把音吹長,呼吸自然是緊張的、刻意的,吹出來的聲音難聽,全身緊張,臉紅脖子粗,給後面的訓練製造很多新的障礙,以後改起來都麻煩。
最佳的方法是先練短長音,具體方法我們下一期的文章會詳細講,感興趣的簫友可以關注。
2、只練自己熟的,不練生的
有一次和簫友雅集時,想帶著他們練練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指顫音等基本功,有簫友說自己還不會,先練長音吧。我說行,就帶他們連長音,短、長結合的那種。這位簫友還沒吹幾個音,就停下了。問原因,她說高音還沒練過,想先把中低音吹好。聽她說到這兒,我立馬知道她為何吹了一兩年了還吹不出一首像樣的曲子的原因。在練簫方面,她一直活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吹自己會吹的,而不敢去挑戰那些沒吹過的。
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裡,我們確實練得舒服,但難有大的作為和進步。我們需要不斷挑戰新的東西,不斷突破心理舒適區,進入學習區,這就需要「刻意練習」,就像足球運動員一樣,體能不足專門練體能,射門不行專門練射門。
練習時,身體和手指肯定不能「刻意」,「刻意」了就僵硬了。但練練習曲、練「大曲子」時,那是一定「刻意練習」的,要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裡和技術上的局限。我的觀念,真正的表演時可以收一點兒,但平時的練習,一定不要輕易給自己設限,要勇於突破各種觀念上的束縛,大膽訓練,大膽挑戰。
關於「刻意練習」,以後的文章我們也不妨聊聊。
三、結伴練習效率大增
簫友多數由這樣的體驗:也知道基本功的重要,但一個人練不了幾分鐘就練不下去了,感覺基本功太枯燥了。
三五成群地結伴練習,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大家一起練,最好再卡著節拍器,會有一個很好的練習氛圍,讓人不由自主地專注起來。藉助這種外力的作用,既增進了友情,又提升了吹奏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筆者是一位忠實的洞簫愛好者,會不斷分享自己練習經歷和感悟,希望給追求上進的簫友帶來一起啟發和幫助。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