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巨人的隕落》裡華美的貴族謝幕,所奏響的那出悽美樂章不同。《世界的凜冬》之殘忍,是一首讓人徹底絕望的輓歌。死神的鐮刀,像那高懸的明月一樣,每當黑暗降臨,便會籠罩在脖頸之上。而那黑暗,竟又如此漫長,每一分每一秒地逝去,都有士兵的鮮血、猶太人的眼淚、同性戀者的無奈、蓋世太保的殘暴,以及每一個平民,那猶如深淵般幽長的恐懼所匯成。
魯迅先生在雜文《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寫道: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肯·福萊特在《巨人的隕落》中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光明的結局。巨人隕落之後,「我們才是未來」。沃爾特和茉黛在德國度過了清貧但尚算平和的15年,魏瑪共和國在苟延殘喘中走向死亡,1933年納粹上臺,世界盡頭的噩夢即將開啟,萬劫不復的深淵已經張開它的血盆大口。茉黛憂心忡忡地對丈夫和孩子們感嘆:「如果德國變成一個法西斯主義國家,我們的下一代會是什麼樣」。
當理想主義和國際援助不能阻止法西斯,宗教不能阻止法西斯,民主政黨不能阻止法西斯,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德意日三國組成了邪惡軸心,世界正經歷浩劫。我們的主人公們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中經歷些什麼,讓人稍顯詫異的是肯爺在《世界的凜冬》中對上部的主人公之一的比利一筆帶過,比利成功的當上了議員,並且在二戰結束之後當上了煤炭部長。
最讓人驚詫又感慨萬千的反差發生在已經馮·烏爾裡希的茉黛身上。曾經在倫敦上流社會引領風潮,在女權運動中叱吒風雲的領袖,一戰結束之後成了旗幟鮮明的左派著名女記者,然後希特勒上臺改變了一切,一切進步媒體和其他政黨被取締。茉黛在失掉生活來源之後僅以教授鋼琴維持生計,後來為了給蘇聯套取情報甚至引誘年輕的納粹軍官。一個人的命運在艱難時勢面前顯得那麼無可奈何,同情和扼腕嘆息並不能對刺骨的凜冬消解半分。德國社會的精英在納粹的恐怖統治下也只能飽嘗無奈與絕望。
面對世界的凜冬,人類是看著悲劇不斷蔓延,任由法西斯之火把人類文明毀於一旦,還是拿起槍勇敢的捍衛人類的自由與和平呢,我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會戰鬥到底。邱吉爾在接任首相後發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聲音: 「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從未見過的窮兇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何以讓在綏靖深淵上踮著腳尖跳舞的英國毅然決然的舉起反抗的大旗呢?肯·福萊特借小說主人公勞埃德之口給出了答案,「在這間用石灰水刷過的教堂裡,和會眾們一起唱讚美詩的時候,勞埃德似乎感受到了英國的心跳。周圍都是衣衫襤褸、教育程度很低的人,做著永遠做不完的艱苦工作男人們在終日不見陽光的礦井下勞作,女人們養育著下一代人,去接他們的班。但他們都有頑強的毅力和健全的心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種值得為之奮鬥的文化傳統。他們從新教和左翼政客宣講的政策中得到生存的希望。他們喜歡橄欖球,喜歡用和聲唱讚美詩,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緊密地站在一起。勞埃德正是為這樣的城鎮、這樣的人民奮鬥著。哪怕必須為之獻身,他也無怨無悔」。
肯·福萊特也再次強調了人民才是一切偉大事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戰爭不是靠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企業打贏的,是靠一起工作、共挑擔子的勞苦大眾,是靠在戰爭中出力的每一個人」。
反戰的主題也再一次得到升華。「先前他想像中的戰爭,只是危險面前表現出來的勇氣、對痛苦的平靜接受,以及英雄主義。現在他親眼見到的卻是痛苦、尖叫、恐懼、破碎的屍體,以及對戰鬥的無望」。我想,肯·福萊特寫《世界的凜冬》將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讀者看,並不只是為了渲染悲劇的效果,而是讓人反思法西斯給人類帶來浩劫之後,今天的我們能夠如何做去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絕望的悲劇。
《世界的凜冬》這本冰冷的小說中我們也看到了烏雲背後的陽光。我們看過太多文藝作品中的亂世,亂世中的普通人如浮萍任他雨打風吹去,亂世中的愛情有太多的悲歡離合和天人永隔,太多的亂世只是愛情的點綴和背景,但是肯·福萊特描寫愛情卻充滿入世的情懷,充滿現場感。戰爭不再是割裂愛情的阻礙,戰爭反而成為了愛情升華的紐帶。在英吉利海峽兩端,兩顆熾熱的心並沒有因為重洋阻隔而產生隔閡,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仿佛烏雲背後被繡上的一圈金邊,陽光終將刺破陰霾。像《飄》、《魂斷藍橋》、《卡薩布蘭卡》等一切偉大的戰爭背景下的愛情故事一樣,肯·福萊特以細膩的筆觸讓愛情這劑良藥來彌合破碎世界中那些破碎的心。
如果說一戰是發生在歐洲卻波及世界的世界大戰,那麼二戰就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凜冬。凜冬的冰冷和黑暗之下,許許多多頑強的生命,依然在熱烈成長,嚴酷環境下的花朵卻異常鮮豔。卡拉、黛西、勞埃德、查克……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生不逢時,遭受了一切苦難;他們恰逢其時,在這苦難的時代,用生命和鮮血書寫著勇氣和信仰的篇章。凜冬再漫長,過後依然是春天。為了人類的春天,為了生命的明天,年輕的生命在凜冬的嚴寒中勇敢綻放。
內容來源 | 廣播站人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