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以來的主要指數表現,仍是價值風格佔優,整體上延續了2017年的特徵。2018年的基本策略應以價值股正守以主題股側攻。
2017年和2018年市場上漲的邏輯是相同的:企業盈利持續增長、機構增量資金入場。2016年年中以來企業盈利中期向上的趨勢延續,中國已經步入經濟平盈利上的新時代。此外,機構資金佔比上升的趨勢也仍在延續。
但擾動變量卻有所不同:2017年是金融監管,2018年則需警惕通脹和海外波動。根據一致預期數據,2018年全年CPI為2.4%,其中18年1-3月CPI當月同比分別為1.5%、3.1%、2.9%,而歷史上CPI同比處於2.5%-3%是個值得警惕的區間,超過3%可能會引起央行加息。另外,2016年8月滬港通、深港通全面放開以來,A股與港股、美股的聯動性也將更強。
2017年和2018年存在著結構特徵相同:價值股更強源於投資者更追求盈利的確定性。但與此同時,兩年的領漲行業卻並不相同:2017年白馬消費走強、2018年金融股更佳。
展望2018年,市場有望從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初期。新時代的新牛市有三個特徵:一是盈利回升源於結構,更持久;二是機構資金佔比提高,更平緩;三是中國自主品牌崛起,龍頭化。風格上,價值龍頭攜手成長龍頭,價值龍頭中金融性價比更優、消費白馬有配置意義,成長龍頭如先進位造、新興消費。
總體而言,維持全年樂觀,短期躁動上漲後仍可能反覆,上半年偏價值,金融性價比最高,消費白馬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