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太火了,所有相關話題幾乎佔據了娛樂新聞的半壁江山。共30位姐姐的首秀,其中就有五位姐姐選擇了鋼琴彈唱,個人獨特的音色再加上琴音的魅力,整場表演下來,非常精彩。
藍盈瑩的《別找我麻煩》簡直太棒了,太吸睛了,直接拿下本場冠軍!
雖然黃聖依在節目裡給人感覺挺作的,但是自彈自唱還是很驚豔眾人的。
袁詠琳的個人solo簡直不要太好了,引得張雨綺都驚呼:「這不是放的伴奏吧?!」
藝凡最喜歡張含韻的表演,她彈唱一首《wonderful u》,簡直引爆全場。
最讓人吃驚的應該就是製片人張萌了,沒想到還會彈鋼琴,並且改編的爵士風格《但願人長久》也很好聽,別具風格。
雖然許多觀眾在看這檔節目時,都只是在看熱鬧。但通過這檔節目,我們也能看出各位姐姐能在圈內有現在的高度和影響力,也與她們本身的努力和用心離不開。
佩內洛普•菲茲傑拉德在《離岸》中曾經說過:「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
在這個滿街頭都是音樂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學習鋼琴來。而鋼琴被人們譽為「音樂皇冠上的明珠」,是樂器之王。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學鋼琴呢?學鋼琴有什麼意義嗎?今天藝凡就來和你聊聊。
一、心靈手巧
專家發現,如果想培養出智力發達、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經常讓他活動手指。因為手指的活動能夠刺激大腦皮層中的運動中樞,進而促進全部智能的發展。
鋼琴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在各自獨立的前提下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肢體都要協調配合。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項目能像彈鋼琴那樣需要大腦協調起眼、耳、口、手、腳的同時參與。這種綜合性的活動不僅會鍛鍊大腦的複雜性,而且能激發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這樣生動的動態系統中持久鍛鍊,必然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思維的健康成長產生有益的影響。
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音樂才能發育期:一是學前的2——6歲,二是學生期的12——15歲。就學習鋼琴而言,4——5歲的兒童已經有了一定的手指綜合控制力,是開始學琴的最佳時期。大量事例證明:從幼年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
二、音樂是一所大學校
從最早的巴洛克時期的巴赫,到古典主義時期的貝多芬、莫扎特、海頓,再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蕭邦、舒曼,無數的音樂巨匠為鋼琴寫下了數不盡的鋼琴獨奏曲,這是一筆無價的、具有永久魅力的精神財富。
學習鋼琴,就走進了這所完整的音樂學校,就可以親身接觸、直接領受這筆財富。同時,在這裡學到的將不是單一的、某一方面的音樂知識,而是構成音樂藝術最主要的基本元素,理解音樂思維所應用的基本語彙、語言和語法。不僅有旋律知識、和聲知識、復調知識和音樂史知識,還有音樂形象、音樂內容、音樂意境和音樂風格等音樂美學知識。實際上,在鋼琴學習中學到的,將不只是鋼琴,而是全面提高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思維力。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對室內樂、交響樂等非鋼琴的音樂作品,也會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鑑賞力。
三、陶冶情操鍛鍊毅力
演奏鋼琴需要絕對純熟的技術、技巧。掌握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正確的、持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決心和勇氣。所以,鋼琴學習對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方法,都有很好的作用。有學生家長說:「自從孩子學習鋼琴以後,別的不說,起碼指甲知道剪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又長又髒了。」也有家長說:「我女兒以前就是一個假小子,整天上竄下跳,比男孩子都要調皮,學了這幾年鋼琴,變得懂事、體貼人了,而且,在班裡還一直是班長。」
這就是鋼琴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積極影響。古人將「琴棋書畫」定為必修課,「琴」首當其衝,所以,懂音樂、會彈琴,更能增加一份靈氣。
四、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本是一家琴行的廣告語,有其一定的道理。一個人所謂「變壞」,不外乎從貪圖吃喝玩樂一類物質享受開始,而經常參加藝術活動的人,追求的則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對於物質的欲望,要淡泊許多。學習鋼琴,就是練習控制情緒的一門藝術,久而久之,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孩子也就練就了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
被稱為「交響樂之父」的海頓,青年時期因為貧困幾乎成為維也納街頭的流浪者,但在他棲身之處,碰巧有一架別人棄之不用的破舊古鋼琴,正是這架鋼琴,陪伴他度過了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光。多年後他回憶說,每當夜晚坐在這架鋼琴面前時,覺得世上最富有的國王也沒有他幸福。正是這精神的富有,使他終於戰勝了物質上的貧窮,成為偉大的作曲家。另一方面,學習鋼琴也是孩子學會審美的過程,他們有審美的能力後,也會有「審醜」的能力,也會進一步分善惡、辯是非,從而可以從容應對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同樣的,鋼琴學習還對鍛鍊孩子與人和諧相處有著很大的作用,特別站在舞臺上與觀眾交流時,能讓人克服膽怯,處事落落大方,從而充滿自信。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學習鋼琴的意義不僅是學會彈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養孩子做事嚴謹、認真、完美的作風,培養孩子追求進取、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
為什麼要學鋼琴?不同的學琴者有不同的答案,但不論出什麼樣的目的,音樂素養不能忽略,用心去體會,認真去行動,終會有所收穫。鋼琴不是萬能的神物,但它的魅力和治癒性我們都不能否認,因此,既然選擇了它,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
每位學琴的人都會被音樂所包裹,開心時候彈琴可以助興,苦惱時候,彈琴可以治癒心情,在音樂的陪伴下,音樂素養便不知不覺的形成了。比起終日與手機為伍,一門才藝或者愛好會讓人的生活更加充實,因此,請不要輕易放棄你的愛好,無論是彈琴還是其他,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彩。
我是鋼琴教師藝凡,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及轉發,以後會經常與大家分享音樂和教學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探討。感謝您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