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季的對話訪談節目《十三邀》,到今年已累計 13億 次播放了。
每一季,節目都會邀請 13 位某個圈子的嘉賓,近距離觀察他們,請他們分享人生經歷和心得。
節目以有思想聞名,卻不故作深刻。
主持人
許知遠,是個
留著長發習慣一臉嚴肅的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開著一家叫「單向空間」的書店。他極少訪問當紅明星,節目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二人對坐,有時甚至還彼此沉默。畫面沒有任何特效,背景缺乏笑聲。
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它乾淨得近乎簡約的效果,卻反差地迎來了讀者激揚的聲浪。
很多觀眾說,從他們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有趣的心靈,可以知道過去的事是怎麼發展的,也可以不用消耗自己的歲月,就提前啟迪對於整體人生的想法。
而節目的 52 位訪談人物,則都是我們這個時代裡極具特色與代表性的,每一位都值得關注:
今天我想推薦給你的,是恢復了節目刪除部分的完整版《十三邀》。邀請你用閱讀的方式,去回看這場我們時代裡無盡的盛大對話。
這是《十三邀》的首次結集出版,按人物類型重新劃分為藝術家、時代偶像、知識分子、浪潮人物
4 冊分輯:書中忠實、全面地收錄了訪談,恢復了節目中「被剪輯掉」的重要內容。還有許知遠為每位對話者撰寫的
人物側寫,嘉賓個人年表 + 訪談視頻二維碼 + 新增大量注釋,珍貴現場照片。2021 年,你是否還有不少舊問題尚未解決,新困惑又冉冉升起?
👇長按掃碼購買👇
雅克·巴爾贊說:「對話乃最佳藝術。」在他人的敘事中,我們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延長線。《十三邀》匯集的對話如同一座人生劇場,探討孤獨、失敗、成長、愛情、自我解救……關於人生、歲月、時代以及個人的困惑。
這些和你息息相關的問題,許知遠幫你追問了 52 個我們時代裡最傑出的頭腦。走進劇場,你扮演的角色是參與者而非僅僅是觀眾。
許知遠願意為你穿針引線。你要讓自己周圍的一切暗下來,讓自己的心靈和頭腦與當今最傑出的小說家、哲學家、商人、武術名家、導演、演員、藝術家……進行
盛大對話。
許知遠:「除了看訪談節目,還有什麼其他的娛樂方式嗎?」
薇婭:「沒有其他娛樂方式了,我覺得我的娛樂方式就是直播,我的工作內容也是直播……我覺得一個人能到這種狀態,一定是投入到工作裡了。」
許知遠:「為什麼現代世界陷入某種精神危機,人無法安身立命?」
許倬云:「現在的全球性問題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意義,於是無所適從。沒有金錢、手機,你不能過日子……你不能獨立,得隨著大家跑。」
吳孟達:「我們每天一起吃飯討論臺詞有沒有更好玩的表述方式……當時大家很用心、投入,但沒人把它當經典來拍……所謂經典都是不經意的。」
排斥眾聲喧譁,他們安靜的獨白會安撫你面對人生困境的慌張。
聲音只有一個,所以立場堅定。你也會發現,人類的成功失敗各有各的不同,
但我們困惑與焦慮卻如此相似。2005 年冬,圓明園,許知遠和 6 位青年一起創辦了「
單向街書店」。
店名出自「歐洲最後一位文人」瓦爾特·本雅明,寄託了許知遠一直以來的理念:之後,開書店的許知遠做沙龍、辦活動、出雜誌書、做日曆文創,致力
打造一代年輕人的文化和精神空間。被更多人知道,卻是他留著長發一臉嚴肅,以主持人身份加入採訪節目《十三邀》。2015 年,在花家地一棟小樓裡,他意外被「拉入夥」。每當因公司管理與寫作窒息時,就去拍節目。他同樣抱著野心:
如今,
這場「報復」也在反哺許知遠。採訪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給他帶來啟發:
在採訪中,許知遠有時顯得不合時宜——
尷尬,
空白,
沉默,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思想盛宴中熱刀切黃油般的發問。他的風格保持著平靜、淡然、清透,像經常喝碳酸飲料的人第一次喝到的白開水。
當許知遠注視前方時,有 52 張面孔一樣用認真的目光回應著他。
52 位嘉賓的選擇標準未必是頂流,但一定是我們時代裡
代表性人物,甚至是在某個階段裡
定義時代的人物。你會找到不止一個你曾熱愛過或正熱愛著的偶像。並且,
了解真實的他另一番樣子。
吳孟達,周星馳配角,年輕人的集體回憶。他塑造了一代人的無釐頭記憶,也是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影視標籤。
有人評價他與星爺是
無釐頭教父,深諳無釐頭表演精髓。但在《十三邀》裡:
吳孟達:「
我到現在也不知道什麼叫無釐頭,是別人編了這個詞……我和周星馳的一系列的戲裡,我老演亂七八糟的人物,通常是好人,只是智慧不高、認識不深,或做一些與身份不符的事。」
林志玲,似乎是寄託了某種東方想像式的美人,從媒體到大眾都熱衷於她的美豔。
太多人以「顏值」給林志玲打了印象分,但在《十三邀》裡:
許知遠:「你身上被表達的只是非常狹窄的一面,這會困擾你嗎?」
林志玲:「女孩子就好像一顆鑽石,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但有最好的切割方式,去把光發出來。有很多不同面向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我絕對也是。但大家看到的是某一個窄窄的方面。」
許知遠:「腦子裡有沒有什麼狂野的計劃,想嘗試沒有嘗試的東西?」過度經典化的張藝謀、姜文;似乎溫柔不起來的羅振宇;直播間裡貌似只有物的薇婭……
在對他們故事的思考和反覆追問中,我們能夠了解
大不相同的東西,並且以絕對平等的身位去體察他們所經歷的幕後人生。
為了播出效果,視頻節目常常對採訪素材有所取捨,對幕後呈現也有所限制。也就是說:並不完整。
紙質書按類型重新劃分為 4 個分輯:藝術家、時代偶像、知識分子、浪潮人物。記錄下節目多個「
被剪掉」的精彩瞬間,
充分恢復訪談原貌。而在節目中更無法體現的是,紙質書特別收錄了一份許知遠撰寫的
「人物側寫」,是他以第一視角審視與每位對話者的關係,用散文般優雅筆觸雕刻的「
文字素描」。人物側寫:我第一次見到李宇春,在人群的邊緣,她在正中央……她是艘潛水艇,想在時代與人群中潛下去,浮出水面的時候,又激起蓬勃浪花。人物側寫:吳孟達夾起一片姜說:人們鍾情於薑母鴨中的鴨,但是這姜才使鴨滋味無窮……他就是那片不可缺的姜。人物側寫:人們都只希望薇婭談論物。但事實上,他們需要她的陪伴,需要她在直播間創造的家庭式的溫暖、閒言碎語、精神陪伴。新增了嘉賓個人年表,訪談視頻二維碼,大量注釋,還有珍貴的
現場照片。
這些用心的細節,會讓紙質書
讀起來更有縱深,更耐讀、易懂。
《十三邀》無疑是年前最值得入手的好書,也是開啟全新一年思想方式的鑰匙。誠意推薦給你。最後,我邀請你在評論區講講自己「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我、許知遠和大家,都備好了酒。
👇長按掃碼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