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對於生魚片的喜愛,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時代,《詩經·小雅·六月》記載著一次戰事後,我們的祖先吃生魚片的事跡,所用的主菜即是為燒甲魚與生鯉魚片,這大概是最早關於吃魚生的記載了,但是為什麼近代一說起海鮮刺身一類,大家第一刻想起的反而卻是日本呢?
今天我就試著從三方面和大家探討一下,日式刺身和我們的客家魚生之間的優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首先從色,即是品相是,日式刺身有擺盤的傳統,每次起筷之前,都必須把整桌刺身上滿了才開始吃,所以一位好的刺身師傅,不但止刀工精細的同時,也要精通擺盤的配色和手法,各種生魚片蝦類貝類,經過細心的切割後,擺在用心篩選過的器皿上,儼然一副藝術品,所以在色的評測上,日式刺身是無可挑剔的。
香味上,新鮮的生魚片低溫放置在擺盤裡,並沒有特別的味道,與其搭配的花草,那都是屬於擺盤帶來的附加價值,植物的清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多的是視覺上的享受。讓人看著愛不釋手,食慾大增。
至於在味道上,日式刺身遵循著由淺到深的吃法,即是從淡色的肉類開始吃,芥末當場磨成末夾在肉中,再沾上醬油,一口入嘴能吃到三種味道,魚片本來的肉味,醬油的鮮味,還有芥末的香味,隨著不斷地咀嚼,能將香甜鮮辣鹹混為一體,一個人也能吃下一大盤。
吃完一口生魚片最好再吃一口酸黃瓜酸蘿蔔,或者薑片,不至於吃下一口的生魚片的時候,被上一口的味道搶味。所以在味道上面,日式刺身也可以和品相打同等的高分。
下面我們來介紹下不是很多人知道的客家魚生,在客家地區有句諺語叫做「無魚生,無人生」,簡短6個字足以反映出魚生在客家人生活中地位是多麼重要,客家魚生通常是現宰的鯇魚,魚肉緊緻少骨。配料方面比起日式刺身絲毫不遜色。
有薑絲,辣椒絲,薄荷葉,香菜葉,蒜片,花生,白芝麻,胡椒,油和醋,精緻小巧,和日式刺身的隆重誇張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我個人認為客家魚生比起日式魚生在品相上稍遜一籌,客家魚生還有改進的餘地。
在香味上,客家魚生在重頭戲都是在最後的一鍋魚頭粥,香味四溢,熱氣騰騰,隔著幾米就能聞到粥的香味,和冷冰冰的日式魚生比,簡直就是一個爸爸一個兒子,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沒有人能能夠拒絕一鍋溫暖人心的魚頭粥。
吃法上客家魚生也頗為講究,魚肉會被切成小片,首先要倒入盛滿蒜蓉醋的碗裡,浸泡幾十秒,隨後撈到花生油碗裡過一道油,最後再隨個人喜好加上配菜吃,不同配菜之間的搭配口感和層次分明的味道,也算得上是一絕!吃完魚生再來一碗魚頭粥,很難讓人不喜歡客家魚生。
那為什麼既然那麼好吃,比起日式魚生,客家魚生為什麼默默無名呢?大膽分析是因為客家魚生沒有形成完整的飲食產業鏈,沒有配套量化的風味,硬體條件達欠佳,真的就很難將客家魚生的文化聲名遠播了。
身邊吃過客家魚生的朋友體驗比較兩極分化,喜歡的上癮,不喜歡的表示難以接受,大家覺得哪種魚生才是真正的王者呢?
如果你們也喜歡吃魚,請別忘了關注點讚加評論,並把美食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哦,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每天分享美食的動力啦,祝大家越萌越會吃越吃越美麗,你們吃的爽我就爽,你們不爽我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