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2021-01-1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安樹

以圈子文化自成一派的Z世代,過去幾年掀起了諸多消費風口。炒鞋、盲盒、漢服風潮都引發了新的消費變革,加之金融屬性的疊加,也讓一股一股崛起的風潮快速變味。其中,最為火爆的「炒鞋」在經過去年的爆火後也逐漸冷卻。

根據百度指數,和去年10月相比,炒鞋相關關鍵詞熱度持續下降,如今不足最高點的20%,同時,曾經被炒至數萬元的球鞋,價格跌去60%以上也依然無人問津,炒鞋泡沫破裂在所難免。這背後,伴隨炒鞋崛起的相關產業也在迅速降溫,其中加碼品類擴張、社區轉型,同時又被中消協、電子商務協會頻繁點名的「得物」,其境遇或許是一個縮影。

熱得快,涼得快的造富神話

隨著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成長和流行文化的演變,潮鞋逐漸成為新生代們的社交貨幣。甚至有人說,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短短時間內,潮鞋經濟迅速破圈,並引發熱議。

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最貴的10雙球鞋,二級市場價格區間在847美元到4393美元間,最高漲幅達到驚人的2645%。進入2019年後,資本、投機者的快速介入,也讓炒鞋也從小圈子向大眾市場升級。

據媒體報導,截至2019年8月,得物App註冊用戶突破1億,DAU(日活躍用戶)大約達到800萬,同時,數據顯示,2018年中旬毒每月GMV成交總額已接近2億元,2018年全年達20億~30億元,2019年達到60億~70億元。

美國市場調查機構 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 950億美元,僅僅中國二手球鞋轉售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 10 億美元。球鞋轉售平臺鼻祖StockX預計,目前全球二手運動鞋市場規模為60億美元,一級市場仍以1000億美元的規模佔據主導,在線上轉售的推動下,到2025年,二級市場規模將達到一級市場的15%-25%。

一時間,潮鞋市場供需失衡,大牌線下通宵排隊,代購雲集,而真正鞋穿不炒的消費者,眼見著這場造富神話,也開始大量湧入。與此同時,高仿潮鞋也混雜其間,讓這一市場再度添上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伴隨著炒鞋而熱度陡增的「毒」,已於今年元旦起更名為「得物」。去年 4 月,該公司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已達 10 億美元,從小公司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然而投機市場逃不了的宿命是熱得快,涼得也快……

亂象隨炒鞋熱度迭起

不得不說,得物C2B2C的模式解決了部分潮流消費者的購鞋難問題,消費者可根據的自身需求通過平臺求購潮鞋。而商家同時也可以藉助平臺收穫不少相關內容分享,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

然而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中提到得物在618期間的被投訴情況,涉及退貨被索「鑑別費」、質量瑕疵等。實際上,得物不僅因鞋子涉嫌假冒偽劣屢遭投訴,還有不少網友表示在得物上買到過假冒的Gucci皮帶、Burberry相機包等商品。

網友「用戶7473758362」稱,他於6月17日在得物APP上購買了一款Burberry的相機包,收貨後開箱查看,發現不少瑕疵,和正品存在較大的差距。6月21日,該網友通過「優奢易拍」做了專業鑑定,被認定為假貨。

據中消協報告顯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得物的投訴數量高達3.2萬次;公開資料顯示,改名之前其投訴數量就達到月2.2萬次,其中多數消費者直指得物售假。今年2月,得物甚至還被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給出「謹慎下單」評級。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網友表示,在得物平臺上面購買了一款貨號為FX9028的椰子350亞麻亞洲限定鞋子,購買前平臺鑑定為真品,但收到後發現鞋子有很多瑕疵,通過得物平臺再次檢驗後,得物APP合作鑑別師的鑑別結果為假。

對於鑑定服務,得物方面曾表示是為用戶降低了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成本費用。而其"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模式,開始也很受消費者推崇,然而在某些鑑定出現了偏差之時,消費者鑑定費、服務費和保證金還要折損,這類問題在黑貓投訴上居高不下。

退換貨成本、客服服務、售後保障等問題都一一擊穿了得物曾經的優勢,帶給用戶極差的購物體驗,不僅造成用戶流失,還影響了平臺的口碑。

瓶頸期初現端倪

事實上,得物的問題,正是炒鞋市場變化的折射。面對炒鞋市場數月的狂熱,去年10月,央行發出的警示函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並且點名批評了10餘個炒鞋平臺,還未更名為得物的「毒」排在首位。

隨著央行警告,主流媒體呼籲「鞋穿不炒」,大家逐漸認識到炒鞋實則資本變相割韭菜。一時間,許多「炮灰」賣家退出了鞋圈,造富神話破滅,市場降溫,為一雙限量潮鞋一擲千金的買家越來越少,得物的存在感也隨之下降。

作為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得物一直以來盈利模式比較單一,核心業務為對接買賣雙方、幫助買方鑑定真偽,從中抽取7.5%—9.5%的佣金和鑑定費。但隨著炒鞋熱度褪去,平臺口碑動搖,這個模式已經有些捉襟見肘,這也是得物目前不得不警惕的問題。

不得已的得物,開始啟用新名字來改頭換面,並從現有領域開疆拓土,以求講出更多故事,打破瓶頸。于是之後得物持續引入頭部運動潮牌入駐,甚至羅志祥、薛之謙、汪峰、陳赫等明星以及潮流圈內數百位知名KOL也紛紛入駐。

目前,得物上除了球鞋、潮物領域,還擴展了包括數碼電子、手錶、箱包等產品,甚至有日本萬代的手辦。同時,界面上像小紅書、快手等平臺的靠攏,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內容屬性,看似弱化了電商屬性,實則是以此引導用戶種草,進而為電商平臺導流。

在得物 App 熱門板塊帖子中,曬整體穿搭和潮玩的帖子佔一半以上。而這和小紅書甚至抖音、快手都有交疊。但是其社區和電商連接性並不強,社區垂直內容不夠豐富,PGC的內容匱乏,目前看來只是一個樣子貨。而其所在的潮鞋領域,不僅要與nice、有貨、識貨等平臺相競爭,甚至連閒魚都可以從其身上分走一杯羹。

結語

創立5年,目前還在靠融資存活的得物,一開始宣稱的優勢似乎有名無實,正品保證、逐件查驗、多重鑑別和售後無憂四大優勢就像是四大諷刺。以至於其自2018年以來客訴率居高不下,鑑定環節也久經詬病。

無論如何,其現階段核心業務仍是潮鞋部分,要想維持營收的正向增長,在社交電商火熱的當下,內容並不出眾的得物還是要提升鑑定師團隊的專業度和售後的服務,把平臺的專業性和可靠性做好,畢竟只有質量和服務才能換來用戶的信任度和口碑。

一路狂奔的得物,如果只想著小修小補來改善平臺現狀,想著賺快錢,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未來面臨的恐怕就不止負面新聞這麼簡單了。

相關焦點

  • 「毒App」被棄用 變臉「得物」能否化解「炒鞋」風險?
    2020年1月1日,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於啟動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今年10月,炒鞋曾被央行通報亮「紅燈」,那麼「毒APP」有「毒」嗎?此舉能否讓它有效化解其中風險?毒App啟動品牌升級 正式更名為得物新更名的「得物App」專注打造潮流網購社區,不斷擴充球鞋服裝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此次僅限於品牌名稱升級,業務層面的定位方向與服務流程等均不作調整。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毒APP改名後,「炒鞋」還能像2019年那麼火嗎?
    投稿來源:新電商觀察新年第一天,毒APP正式宣布改名「得物」,似乎有「洗心革面」的意思。作為國內最大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方面稱此次更名僅為品牌名稱升級,在業務運營服務方向上均不作調整。對於改名原因,得物官方表示,在用戶意向調查中,很多新用戶對於「毒」沒有清晰的認知。如今啟用這樣簡潔的品牌名稱,具有清晰的品牌指向性。有網友在得物官方微博下戲稱:「多讀幾遍名字,你就會發現毒並沒有改名。」
  • 王思聰投的「毒」深陷售假漩渦 更名得物難消32894條投訴|凰家反騙局
    咱們暫且拋開炒鞋不談,先聊聊「毒」的鑑定和電商業務。「毒」在2015年上線,今年1月1日正式將名字由「毒」改為「得物」(下面均用「得物」表述)。上線之初,主打圖片社交功能,為球鞋愛好者提供分享和交流的平臺。再後來,慢慢推出球鞋鑑定以及交易功能,成為以售賣運動潮流商品為主的社交電商。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全年涉及投訴的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有得物(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中,3家二手潮鞋交易平臺入選《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TOP190消費評級榜》,分別是:得物(毒)APP、nice、有貨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鞋友親測正品天堂,得物(毒)APP讓你放心購
    而目前買鞋的渠道無非是線上與線下兩種,很少有大品牌會把專賣店開到三線、四線小城市,而網購的火熱發展也讓線上買鞋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買不到正品鞋就成為了消費者們的頭號難題。而國內有這麼一個平臺,它通過多項措施,確保正品,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買鞋,它就是得物(毒)APP。
  • 得物去「毒」難阻售假投訴,鑑定服務頻遭質疑
    記者查詢發現,截至2020年7月1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得物APP」的投訴量達33025條,其中不少涉及「商品質量差」、「假貨」、「鑑定服務不靠譜」、「退貨難」等情況。業內人士指出,對得物APP而言,頻頻爆出的售假事件不僅影響平臺口碑、造成用戶流失,也在無形中給其打造全球最大AI鑑別場景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 得物(毒)帶你看,顏值與舒適兼備的好鞋有哪些
    得物(毒)APP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顏值與舒適兼備的好鞋款。一、adidas Yeezy Boost 350 V2 Yeshaya灰天使作為今年首發的第一對Yeezy Boost 350 V2,灰天使也帶來了不錯的表現。純灰色的鞋面,配上類似先前芝麻配色的米黃色外底,仿佛氧化後的初代天使配色。
  • 得物APP盈利迷茫:炒鞋風口不再 接連被央視、中消協點名
    29日,微博空降「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其中,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最受網友關注。  事實上,得物被投訴假冒偽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得物的投訴數量高達3.2萬次;公開資料顯示,改名之前的毒APP(得物曾用名)投訴數量也達到月2.2萬次,其中多數消費者直指得物售假。
  • 你不容錯過的中國新年限定鞋款,盡在得物(毒)
    而且在新年這樣的一個特殊時節裡,各大品牌都會推出自己的中國新年限定鞋款,讓你比平時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並且極具中國特色的中國新年限定鞋款也能夠讓你的新年變得與眾不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上得物(毒)看看有哪些值得入手中國新年限定鞋款吧。第一雙NIKE Kyire 6 CNY 中國年配色。這雙球鞋發布於2020年1月1號,可以說是新鮮出爐,撞鞋率極低。根據中國生肖的循環,鼠年象徵著成長。
  • 國內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為男版「小紅書」?
    國內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為男版「小紅書」?這一年,「AJ」被搜索了3900萬次,「炒鞋月入百萬」「4天暴漲900%」撩撥著人們狂熱的神經。這一波炒鞋潮,也催生了一個估值10億美元的「毒」角獸。據企查查,得物APP最新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4月獲得DST的A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
  • 得物(毒)產品體驗報告
    產品定位國內主流潮鞋交流社區,提供正品潮流裝備的C2C交易平臺。2. slogan:得到運動X潮流X好物。3.圖1 得物搜索指數排行榜(此數據來自七脈數據)通過圖1可以看出,得物(毒)雖然位於總榜的第25名,相對於前一個月上升1個名次;但是位於分類排行榜第1名,在體育電商界一直是一個霸主地位。
  • 得物(毒)產品分析 | 揭秘一家「獨」大的時尚電商平臺
    這時「得物」(毒)以專業的素養,垂直的核心業務出現在大眾視野,在這個提供專業鑑定服務和垂直耕耘潮鞋的平臺上深深地中「毒」了。而早期的「毒「APP是虎撲在2015年孵化的一個純社區形態的產品,其核心業務在於」球鞋鑑定「。那麼」得物「(毒)究竟是如何做到一家」毒「大的呢?
  • 消費者稱在得物買到假冒偽劣的椰子鞋、Gucci、Burberry,得物APP...
    得物APP涉嫌假冒偽劣屢次被投訴中消協的報告中提到,6月20日,網友@孟愛神投訴得物:右腳鞋頭歪成這樣,是怎麼過的檢測?據悉,得物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鑑別服務」,推出了「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網友@孟愛神不理解,為何明顯有問題的鞋子,鑑別檢測卻一路綠燈?
  • 得物(毒)APP經典帆布鞋推薦,助你買對不買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得物(毒)APP,看看不容錯過的經典帆布鞋有哪些。一,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70 帆布鞋ConverseChuckTaylorAllStar是籃球鞋的鼻祖,曾經是NBA指定用鞋,由橡膠底和帆布鞋幫組成,自1949年推出,迅速成為了行業內最受歡迎的球鞋,它的設計至今沒有改變。
  • 賣鞋的「毒APP」改名了,拼音拆開讀即可
    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在2020年的第一天,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換了名字,改叫「得物APP」。現在其各類官方平臺名稱都已更改,不過英文名還是「Poizon(毒)」。「得物」其實是「毒」的讀音拆分,不過聽上去更普通了。根據該平臺官方說法,換名字是為了更清晰地體現平臺功能指向性,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做什麼業務。它同時表示,此番調整不會改變業務定位、服務流程等,會繼續保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兩大核心業務,未來也將持續引入更多品牌入駐。
  • 不再被假貨欺騙得物(毒)APP守初心保正品
    在19年的上半年,出現了許多關於得物(毒)APP售假的消息。雖然不少老用戶站出來表示消息不可靠,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售假的情況;但也有很多不知道事情真相的吃瓜群眾四處轉發,讓 人疑惑難道得物(毒)APP真的售假了嗎?
  • 新年限定鞋款發售,上得物App仔細瞧瞧!
    所以現在,趁著時機都對的時候,快上毒App選購吧!元旦當日,毒App正式更名為得物App。所以現在的App名顯示為得物(毒),同樣的黑色調背景,與之前一樣,千萬別點錯了。買東西,當然還是得做做攻略,買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才行。得物App上面就給大家推薦了好物,值得大家購買的東西,一些新年限定鞋款。有AJ13、Nike歐文6、Nike空軍一號等的一些特別款。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我在得物app上買到殘次品鞋子
    2020年02月09日 21:01,趙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35次。
  • 得物APP投訴、違規迷霧,楊冰的潮流經怎麼念?
    忐忑者中,得物APP想必五味雜陳。就在半個月前,中消協剛在信用上點其名。違規被點名,得物有「毒」?公開資料顯示,得物於2015年孵化於虎撲論壇,2017年8月,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推出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2018年,在王思聰等大佬推薦下,得物被大眾所知。之後駕著潮鞋風口,其迅速圈粉,一度成為Sneaker和運動潮人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