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App」被棄用 變臉「得物」能否化解「炒鞋」風險?

2020-12-23 網經社

2020年1月1日,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於啟動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今年10月,炒鞋曾被央行通報亮「紅燈」,那麼「毒APP」有「毒」嗎?此舉能否讓它有效化解其中風險?

毒App啟動品牌升級 正式更名為得物

新更名的「得物App」專注打造潮流網購社區,不斷擴充球鞋服裝之外的潮流單品品類。此次僅限於品牌名稱升級,業務層面的定位方向與服務流程等均不作調整。

得物App介紹,新品牌名「得物」更具清晰指向性,大大降低與新用戶的溝通成本。其團隊調研發現,有新用戶在第一次看到"毒"的時候,不太清楚平臺提供什麼服務,理解起來略顯模糊。得物這個新的品牌名在意義上契合得物App「幫助用戶得到(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的業務方向,也是取 「得物-毒 (de wu du)」的發音關聯,幫助已有用戶理解「得物就是毒App」。

據網經社電數寶「App Store資料庫」顯示,"毒APP"最新版本發布日期為2020年1月1日,分類榜單(體育)排第一,用戶平均評分為4星。

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進入20年代,消費升級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題之一,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年輕世代正在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年輕用戶在滿足了衣食住行這樣的基礎生存需求之後,對附有文化價值消費品的需求是必然選擇,潮流文化和時尚消費是年輕用戶消費升級的重要選項。得物App致力於「幫助用戶得到(了解/獲取/交流)美好事物」,專注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

據網經社「電數寶」資料庫顯示,2018年10月22日,毒APP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虎撲體育;2019年1月18日,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普思資本;2019年4月29日,完成A1輪融資,投資方為DST。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彰顯個性的「悅己」式需求已經成為消費趨勢。

「炒鞋」能否化解風險?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簡報提到,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與此同時,深圳市金融監管局通報稱,深圳10月初起已加大對轄區「炒鞋」、「沙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機」的排查力度,加強風險防控。

此前,9月17日,網經社就發布了《【電商快評】潮鞋電商成「吸金」熱門 六大「亂象」待解》。文中寫到,據「電訴寶」(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涉及投訴較多的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主要有: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假貨泛濫、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這六個方面。為此,網經社啟動2019電商系列調查專項行動之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亂象。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律師表示,泡沫經濟註定不會長久,只是「曇花一現」。有些人將「炒鞋」當作一種理財或是投資手段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炒鞋」最突出的風險就是泡沫太大,球鞋價格容易被操縱。

趙佔領認為,「炒鞋」還有一大風險就是讓不少沒有風險把控能力的年輕人進入球鞋交易市場,如果最終因為不理性投資出現資金鍊斷裂甚至負債等問題,那麼將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年輕人容易盲目衝動,而這點也正是推動「炒鞋熱」的一大原因。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李旻表示,對炒鞋者來說,「炒鞋」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售假風險。部分「炒鞋」平臺在提供鑑定服務的同時,也進行銷售,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此外,部分平臺之前推出的「雲炒鞋」,在出現質量問題時,將難以追責;第二,市場泡沫破裂所帶來的風險。部分炒鞋者盲目地衝進「炒鞋」市場,並通過分期付款、借貸等槓桿方式購入鞋子,一旦「炒鞋」市場泡沫破裂,將對炒鞋者的償還能力造成影響;第三,無法提現的退出風險。「炒鞋」平臺的運營如出現問題,其提現功能往往也會受到影響。

「毒APP」2019年獲17次 「不建議下單」

據「電數寶」數據顯示,2019年度「毒APP」共獲得20次消費評級,17次獲「不建議下單」消費評級,2次獲「謹慎下單」消費評級,僅1次獲「建議下單」消費評級。近倆個月平臺反饋率整體偏低,需引起平臺的重視,在今後的受理過程中積極處理並及時回復。

隨著不斷升溫的「炒鞋」市場,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也掀起「炒鞋」的交易模式,與此同時也引發了行業亂象橫生:假貨泛濫、鑑定不準確、退貨收取高額服務費、售後困難、虛假髮貨甚至拒絕退貨等問題。

同時,炒鞋市場亟需整頓,但其結果可能是寸草不生。但對於體育的衍生產品,在特定的群體中,最終會恢復到什麼樣子,實際上是很難判斷的。其中,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大部分炒鞋商品的發貨都是國外的廠商,可能涉及到外匯的管制、資本等影響,也可能跟共享經濟一樣,最後一地雞毛。(文/溡洸)

【小貼士】

球鞋的暴利掀起了「炒鞋」、「買鞋」的風潮,假鞋也混跡其中。同時,據「電訴寶」用戶維權案例庫顯示,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等存在諸多亂象,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假貨泛濫、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這六個方面,營影響用戶的體驗。如果您有上述亂象相關線索,請提供給我們!

相關焦點

  • 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這背後,伴隨炒鞋崛起的相關產業也在迅速降溫,其中加碼品類擴張、社區轉型,同時又被中消協、電子商務協會頻繁點名的「得物」,其境遇或許是一個縮影。熱得快,涼得快的造富神話隨著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成長和流行文化的演變,潮鞋逐漸成為新生代們的社交貨幣。甚至有人說,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短短時間內,潮鞋經濟迅速破圈,並引發熱議。
  • 毒APP改名後,「炒鞋」還能像2019年那麼火嗎?
    對於改名原因,得物官方表示,在用戶意向調查中,很多新用戶對於「毒」沒有清晰的認知。如今啟用這樣簡潔的品牌名稱,具有清晰的品牌指向性。有網友在得物官方微博下戲稱:「多讀幾遍名字,你就會發現毒並沒有改名。」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全年涉及投訴的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有得物(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中,3家二手潮鞋交易平臺入選《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TOP190消費評級榜》,分別是:得物(毒)APP、nice、有貨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我在得物app上買到殘次品鞋子
    2020年02月09日 21:01,趙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35次。
  • 鞋友親測正品天堂,得物(毒)APP讓你放心購
    而目前買鞋的渠道無非是線上與線下兩種,很少有大品牌會把專賣店開到三線、四線小城市,而網購的火熱發展也讓線上買鞋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買不到正品鞋就成為了消費者們的頭號難題。而國內有這麼一個平臺,它通過多項措施,確保正品,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買鞋,它就是得物(毒)APP。
  • 國內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為男版「小紅書」?
    國內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為男版「小紅書」?這一年,「AJ」被搜索了3900萬次,「炒鞋月入百萬」「4天暴漲900%」撩撥著人們狂熱的神經。這一波炒鞋潮,也催生了一個估值10億美元的「毒」角獸。據企查查,得物APP最新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4月獲得DST的A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
  • 王思聰投的「毒」深陷售假漩渦 更名得物難消32894條投訴|凰家反騙局
    「『得物』?這是啥?新冒出來的購物平臺嗎?跟『得到』有啥關係嗎?」 大叔一腦門子問號。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之。結果一查,這個「得物」就是原來大名鼎鼎的「毒」app!嗯,「毒」改成「得物」,「dewudu」,這名兒改的挺巧。
  • 賣鞋的「毒APP」改名了,拼音拆開讀即可
    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在2020年的第一天,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換了名字,改叫「得物APP」。現在其各類官方平臺名稱都已更改,不過英文名還是「Poizon(毒)」。「得物」其實是「毒」的讀音拆分,不過聽上去更普通了。根據該平臺官方說法,換名字是為了更清晰地體現平臺功能指向性,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做什麼業務。它同時表示,此番調整不會改變業務定位、服務流程等,會繼續保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兩大核心業務,未來也將持續引入更多品牌入駐。
  • 得物APP盈利迷茫:炒鞋風口不再 接連被央視、中消協點名
    29日,微博空降「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其中,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最受網友關注。  事實上,得物被投訴假冒偽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得物的投訴數量高達3.2萬次;公開資料顯示,改名之前的毒APP(得物曾用名)投訴數量也達到月2.2萬次,其中多數消費者直指得物售假。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app平臺取消賣家已...
    2020年01月06日 11:25,郭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 得物(毒)產品體驗報告
    通過產品結構圖能夠直觀的看出得物app的核心功能結構,發現潛在的功能。建議:得物(毒)的首頁是潮鞋潮衣交流社區,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則是他們的首要欲望;因此個人建議將購買頁放在首頁,將交流社區放在中間;用戶在選擇完產品之後能夠看到一個買家秀,比較符合用戶的購買習慣,從而刺激用戶購買。2. 用戶使用流程圖1)得物鑑定服務流程圖:
  • 得物APP投訴、違規迷霧,楊冰的潮流經怎麼念?
    2020年4月30日,一匿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稱,買完鞋剛發貨發現不合適。不想要了,聯繫客服,說不能退貨。沒七天無理由退貨,拒收也不可以,存在霸王條款。頻頻投訴、點名,摩擦著消費者的利益線,拷問著得物APP的內控、品控力。能否做到每件商品負責到底、假一賠三,讓時間做答。
  • 毒app安卓版下載
    得物是一款潮流社區購物的軟體。在得物軟體內,各大明星入駐,與你一起分享潮流穿搭!全球領先的集正品潮流裝備、潮流單品真偽鑑別、潮流生活分享社區為一體的綜合潮流購物平臺。毒app安卓版下載簡介:得物是一非常時尚的手機網購app。
  • 得物(毒)產品分析 | 揭秘一家「獨」大的時尚電商平臺
    這時「得物」(毒)以專業的素養,垂直的核心業務出現在大眾視野,在這個提供專業鑑定服務和垂直耕耘潮鞋的平臺上深深地中「毒」了。而早期的「毒「APP是虎撲在2015年孵化的一個純社區形態的產品,其核心業務在於」球鞋鑑定「。那麼」得物「(毒)究竟是如何做到一家」毒「大的呢?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app非法收取包裹並且拒...
    2020年01月28日 12:59,葉先生發起對得物-毒App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5次。
  • 消費者稱在得物買到假冒偽劣的椰子鞋、Gucci、Burberry,得物APP...
    得物APP涉嫌假冒偽劣屢次被投訴中消協的報告中提到,6月20日,網友@孟愛神投訴得物:右腳鞋頭歪成這樣,是怎麼過的檢測?據悉,得物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鑑別服務」,推出了「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網友@孟愛神不理解,為何明顯有問題的鞋子,鑑別檢測卻一路綠燈?
  • 得物(毒)APP經典帆布鞋推薦,助你買對不買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得物(毒)APP,看看不容錯過的經典帆布鞋有哪些。一,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70 帆布鞋ConverseChuckTaylorAllStar是籃球鞋的鼻祖,曾經是NBA指定用鞋,由橡膠底和帆布鞋幫組成,自1949年推出,迅速成為了行業內最受歡迎的球鞋,它的設計至今沒有改變。
  • 得物app官網下載
    得物是一非常時尚的手機網購app。得物app有時下最火的潮流單品如球鞋、服裝、配飾、潮玩、數碼3C等,每個商品都是由專業的鑑別師進行審核,對有瑕疵的商品進行排查,保證商品都是正品,用戶們放心購買吧。
  • 莆田鞋能否過毒?這真的重要嗎?
    從毒app時興開始,我接到較多的難題是:莆田貨鞋可否過鑑定?是消費者問得較多的。先說結論吧,莆田貨能過鑑定嗎?答案是:能,可是很多人不清楚方法,因此我要教大家一下過鑑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