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政治思想史的美女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
文 / 孫家璁
一個喜歡在海邊玩耍、曬得黝黑的小女孩,搖身一變成為古典樂壇最美且閃亮的一流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很美,除了美貌外,從她手中傳達出的音樂,更是珍貴的寶藏!
年輕出色的外貌,再加上國際一流大賽首獎的肯定,這幾乎是現今古典音樂界成為當紅巨星的必然方程式。不過,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顯然認為擁有這樣的條件,並不能滿足她身為一個音樂演奏家對於音樂本質追求的欲望。「大家會注意到我的外貌,當然是件讓我很開心的事,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對於我的音樂,多有肯定。」
拒絕舞臺,繼續深造
時間拉回到諏訪內晶子成為柴科夫斯基大賽史上最年輕的首獎得主的九〇年代初。當時國際樂壇上——特別是弦樂這塊領域——正充斥著一股濃厚的東方風,日籍小提家美島莉以一場完美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音樂會,徹底徵服了西方古典樂界;張莎拉和張漢娜等韓國新勢力逐漸崛起,整個音樂市場莫不等待著下一顆耀眼的東方之星。而這樣的期待,在諏訪內晶子接連獲得比賽大獎後,順理成章地落在了她肩上。一個不滿20歲的清秀女孩,在眾多一流好手參加的大賽中,以超乎想像的完美技巧,成功演奏了高難度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成為該賽史上最年輕的首獎得主。
諏訪內晶子當年獲獎演出錄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35
對許多演奏家來說,諏訪內晶子當時的成就,等於是獲得了一張通往名利雙收之路的通行證,但她自己似乎不這樣認為,「即便在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之後,我仍然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成為一名全職的職業演奏家。對我來說,還有許多關於音樂的事,是我想去發掘學習的。」或許是這樣的自覺,讓她選擇了一條大膽而極富有挑戰性的路,那就是暫時遠離光鮮亮麗的舞臺演出,回到校園中重拾書本,精研自己的演奏技術。
這樣的選擇,帶她進入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思想史,「學習政治思想史,讓我更了解一些作曲家如巴赫、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曲背景,還有他們和當時的政治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有什麼關聯。經過這段學習,讓我在詮釋這些作曲家的音樂上,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其實研習和音樂較無直接關係的人文類課程,對於許多知名的演奏家來說,並不是件很特別的舉動。
馬友友、夏漢等一流的音樂家們,都曾經在繁忙的演出行程外,抽空去進修相關的課程。畢竟,音樂表演和整個政治、藝術、人文發展,本就密不可分,唯有對大環境通盤而透徹的了解,才能完整且忠實地表達出不同時代音樂中蘊藏的內涵。
只接觸一種小提琴學派是不夠的
如果說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這段求學經歷不算特別的話,那麼離開美國遠赴德國做音樂演奏的再深造,就是件很了不得的決定了。當時諏訪內晶子的演奏,已經是經過三個國際上最知名的大賽所肯定的——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第二名、伊莉莎白皇后大獎第二名、柴科夫斯基大賽首獎,同時也成為飛利浦唱片公司的籤約藝人,這表明她既有的演奏風格,已經完全通過考驗,除非碰到演奏上的瓶頸,要不然,大多數像她這個等級的演奏家,是不大會刻意變動自己的演奏方式的。而歐洲和美國,對於小提琴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手法上的認知,一向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當諏訪內晶子決定暫時遠離舞臺,前往德國繼續深造時,的確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對我來說,只接觸一種小提琴學派是不夠的,我希望能儘量學到不同小提琴學派的東西。我覺得能在自己的演奏中融合不同的想法,對於創造屬於自己特色的演奏風格有很大的作用。」諏訪內晶子對她當時所下的決定如此解釋。
「即便在獲得柴科夫斯基大賽首獎之後,我仍然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成為一名全職的職業演奏家,對我來說,還有許多關於音樂的事,是我想去發掘學習的。」
我希望我的演奏能被聽眾馬上分辨出來
聆聽諏訪內晶子歷年來的錄音,可以明顯發現她在演奏風格上的轉變。早期的錄音,像是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和勃拉姆斯的奏鳴曲等,展現的是標準的美式美聲派的風格。但在最近的幾張錄音中,如肖松的《詩曲》或巴赫的協奏曲中,可以感受到她對於樂句整體性的強調,遠大於她對於音色的雕塑與琢磨,個人的演奏特色,也因此而鮮明了起來。「我希望我的演奏能被聽眾馬上就分辨出來,一聽就能分辨出這是屬於我的聲音。但這並非只是一味地追求音色上的不同,最重要的應該是能否完整呈現出自己對音樂風格的認知。現在很多演奏家追求好的音色,反而把風格給忘了。我希望我的演奏能維持好的音色,同時也能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
肖松的《詩曲》,諏訪內晶子獨奏,愛樂樂團演奏,迪圖瓦指揮
從1995年諏訪內晶子重新回到舞臺之後的12年間,這位從不停止學習的小提琴家,已經成為國際上重要樂團和音樂節爭相邀約演出的對象。從紐約愛樂到巴黎交響樂團,從聖彼得堡到東京的NHK,身為一流演奏家,必須每日繁忙於舟車勞頓間。一場又一場記者會,拍照、彩排、演出,然後趕往下一個演出城市。這不免讓人對這些音樂家究竟可以花多少時間在練習這件事上感到好奇。「在旅途過程中,自然不會有比較完整的練習時間,不過對我來說,練習的時間長短,倒不如練習的效率高低來得重要。一天若是能有一次不被幹擾,而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練習,哪怕只是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應該就很足夠了。」
匈牙利舞曲第8號,諏訪內晶子演奏
每次演出總能找到不一樣的火花
就像許多一流的演奏家一般,即便是同樣的曲目,每次演出,總能找到不一樣的火花。諏訪內晶子這麼說:「每一次演出,即便是相同的曲目,也會因為不同的樂團、不同的指揮、甚至是彩排時間的長短,而可能有非常多的不同。所以,我對每一次演出,都有著像第一次演奏這首曲目時一樣的興奮。當然,也會有很多臨場狀況發生,身為獨奏家,一定要在上臺前有充份的準備,如此才能應對自如。」
出身日本,留學於美國、德國,到現在定居於法國,諏訪內晶子的人生,似乎就像她小時候最喜愛看的大海一般,充滿著不停的變化。在被問到對未來的看法時,這位美女小提琴家毫不猶豫地說:「現在的我會認真地想要來回饋一些東西給這個社會,我的專業是音樂,所以我希望能利用各種類似音樂營或音樂節的活動,將我的專業貢獻出來,希望能把帶給我喜悅的事物,分享給更多的人,同時,我也希望能成立相關的組織,把音樂教育的活動推廣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接觸到古典音樂,我想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的!」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Op.6,諏訪內晶子獨奏
(文中圖片攝影 王漢順)
█
延伸閱讀
諏訪內晶子圖集
今日值編 錢璟
上海交響樂愛好者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所刊文章非註明並不代表本公號編輯部觀點
✬長按上圖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需要轉載本文請在本公號後臺發信息聯繫愛樂者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