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看到了一則十分令人心痛的簡訊:
「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
這是一個14歲女孩生前最後留下的一段文字,在按下發送鍵以後她便從自家陽臺中一躍而下,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女孩媽媽收到這條簡訊時,正在銀行查流水,她沒有留意到這條簡訊。
此時的她正在為自己銀行卡中莫名其妙的6萬多元消費記錄感到費解。
根據消費記錄顯示,這六萬塊錢全都流向了一款手機遊戲,一共消費了108筆。
這款手機遊戲她自己從未接觸過,她也曾在飯桌上問過自己的女兒,女兒否認自己有玩遊戲。
因為女兒平時連點外賣都要「貨比三家」,她沒有對女兒過多的懷疑,只當是遇到了盜刷的情況。
可是這條簡訊卻告訴她錯了,這6萬塊就是她女兒用掉的。
剛開始時女兒充值的金額還比較少,但到了後面就越發不可收拾。
從幾十塊錢變成了幾百塊錢,最離譜的一天更是充值了4500多元。
看到這份消費記錄時,媽媽內心,也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
平時連點外賣都要「貨比三家」的女兒怎麼會在一個遊戲中充這麼多錢呢?
可是,這個「疑問」媽媽還來不及問出,女兒就選擇了「以死謝罪」。
這實在令人悲傷,一個媽媽眼中「乖巧」的女兒,竟會沉迷在遊戲充值當中,之後更是選擇以這樣的形式離開世界。
可更令人悲傷的是,類似這樣的新聞早已不算什麼「新聞」。
每過一段時間,關於孩子一擲千金玩遊戲的新聞就會被曝光出來。
今年三月份,江蘇的盛先生去銀行辦業務時發現原本存有40萬元賣房款的銀行卡,餘額只有0.2元。
銀行流水顯示,從1月4日到2月16日之間,每天都有三四十筆支付寶或是QQ支付轉帳記錄,每一筆的資金從幾塊錢到一千多塊錢不等,最多的一天有四五萬塊錢。
後來經過盛先生報警調查以後才發現這40萬賣房款全都被自己的孩子花在了玩遊戲和打賞主播之上。
今年二月份,宿遷的施先生去銀行取錢,發現本來存了4.5萬元的銀行卡裡,只剩下了2700元。
經過調查以後他才發現,那些消失的錢全都被自己13歲的兒子充值在手機遊戲之上了,僅2月25號12點49分到13點的短短11分鐘,就在遊戲中充值了4400多元。
孩子們拿來充值的錢大多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血汗錢,這些錢本應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美好的未來。
可是,現在卻都變成孩子們自己滿足自己一時快感的消費品,這不由得想讓人向他們問詢道:
「孩子們,你們都怎麼了?」
2.
但這個疑問真的應該僅向孩子發問嗎?不是的。
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當中,大人們不比孩子們好到哪裡去。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河北一位男子和妻子結婚3年多,男子是普通的工薪階級,每個月都會將賺的錢打給妻子。
但是這一次因為疫情,賺不到錢,男子就沒有給錢給妻子。
本來,男子還覺得自己工作了這麼多年還是有點積蓄的,應該沒事的。
然而,他的妻子卻告訴他,之前存的錢早就花光了,現在還欠下了20萬的債務。
這些錢都花去哪裡了呢?
全都用在了美容院。
做個高端美容,三四十分鐘不到,拿機器從下巴往臉上推,四萬多就又沒了。
買一件束身衣,三萬塊錢就沒了。
後來積蓄花光了,她就開始刷信用卡,結果信用卡越刷越多,欠下了20多萬的外債。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妻子只能將「欠款20萬」的事告訴丈夫。
丈夫聽聞,只能哭著說:「不離婚,不行。」
電影《霸王別姬》有句臺詞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男子說出離婚的那一刻內心絕對是痛苦的。
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在外面辛辛苦苦為這個家賺錢,竟然全都被妻子拿去了美容。
不僅把自己賺的錢用光了,還欠下了巨額的欠款,這無論是誰都是難以接受的。
而同樣想不通、接受不了的還有來自四川的王某。
去年雙十一,29歲的王某爬上了自家樓頂的天台想要跳樓自殺,幸好被人阻止了下來,
王某尋短見的理由很是「委屈」。
他的妻子沉迷網購,經常在網上購買各種大牌的包包、衣服和化妝品,上一年就因為這樣負債了二十多萬。
今年,他好不容易才把20萬給還了,可沒想到今年妻子又網購刷爆了信用卡,借了各種貸款,欠下了30萬的債務。
這實在是令他沒有辦法了只能通過如此極端的方法讓妻子醒悟……
從孩子們打遊戲充值再到大人們網購、美容,這一系列事情的根源是什麼?
記得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
其中有一個答案是:遠離那些讓人獲得短期快感的事。
不得不承認,看到遊戲裡角色變強,聽到別人的誇讚,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特別容易讓人獲得快感。
可是在人們習慣與這些簡單的快樂以後,那麼便會難以去追求更高級的快樂,從而沉迷上癮,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進而無限擴大自己的欲望。
而這與吸毒、賭博沒有太大差異,早晚會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就如同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寫的一樣:
「那時她還很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此前的裸貸門,挪用公款打賞主播,吸食笑氣等等事件都是如此。
沉迷於短期快感的人們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3.
記得在2019年《新財富》雜誌公布了2019年500強富人榜。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首次進入榜單前十,僅37歲便擁有770億財富。
隨後在《財經》的訪談中,張一鳴這麼描述了自己的成功之道:
我的成功秘訣就是延遲滿足感,而且最大的延遲滿足,是思維上的。
」延遲滿足感」便是「短期快感」最大的敵人,那麼如何養成「延遲滿足感」呢?
1.與期望「滿足感」保持距離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幼兒園內每個孩子的面前都放了一顆糖,實驗員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掉的話,只能吃一顆,如果等待20分鐘再吃,就能吃到兩顆。
通過觀察發現,那些時刻盯著糖的孩子不一會就吃掉了糖。
而那些沒有吃掉糖的孩子則是用閉上眼睛、唱歌、講故事等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與糖果保持距離,從而獲得兩顆糖果。
2.延長「滿足感」的到來
美國作家史蒂芬·蓋斯曾經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他有個健身計劃卻總是無法順利實施,一次次敗給了自己的意志力。
於是,他決定換個思路:既然30分鐘的鍛鍊總是失敗,為何不從一個伏地挺身開始呢?
當然,做一個伏地挺身很容易堅持,蓋斯從中不斷獲取自信,漸漸發起更大的挑戰,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成功擁有了好身材。
接下來,他規定自己每天寫50個字、閱讀兩頁書。
跟鍛鍊一樣,他輕而易舉地堅持下來了,並且成功出版三本書,成為了暢銷書作家。
同樣的對於「短暫快感」的事物也能如此,一下子改變是很難的,但是可以慢慢來,之前能夠滿足自己的事,可以先放一下。
比如購物,看到喜歡的不要急著買,可以隔幾個小時再下單,比如美容,不要急於改變,而是延長時間線。
長此以往,終有一天會獲得巨大的改變。
其實,在這個快速發展,充滿欲望的社會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被「短期快感」的事物所迷惑。
可你要記住一句話:
「如果不能按你所想的方式去活,總有一天你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短期快感」最終不過是在放任自己的欲望,唯有「延遲滿足」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