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我開始擔心正在上癮的1億孩子

2021-02-15 青年文摘


之前看到一條新聞,我痛心了很久。


5月6日,遼寧省葫蘆島市,一個名叫劉歌的14歲初三女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


自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玩遊戲


據《新京報》報導,幾個月前,女孩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


這款遊戲,除了打怪過關之外,很大一個賣點,就是可以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


角色的長相可以自己定義,服飾可以隨心搭配,甚至你的「家」也可以自由布置。


想擁有這一切,就要「充錢」。


從6元到648元不等,每充1元可以兌換10點券。


遊戲充值頁面


少女劉歌的迷失之路,就是從這裡開始。


剛接觸遊戲的前幾天,劉歌充值的金額還比較少,有時幾十,有時兩三百,一天最多兩三次。


可幾天後,充值記錄就變成每天五六筆,每筆都是最高檔位的648元


最誇張的一天,她兩分鐘內刷掉7筆648元,一天充值4500多元


短短一個月,劉歌充進去616780點券,換算成人民幣,就是61678元


一個初三學生,哪來這麼多錢?


原來,女孩偷偷綁定了媽媽的微信進行支付,還刪除了消費記錄。


直到媽媽發覺餘額不對勁,女孩這才慌了。


愧疚和恐懼吞噬了她,她用簡訊給媽媽發去最後的懺悔:「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


接著,她爬上窗臺,跳了下去。


我揪心萬分,又細思恐極。


劉歌父母這幾年生意一直不好,一家人只能租房住,還換了好幾個地方。


劉歌平日裡很懂事,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買衣服只挑性價比高的。


可就因為在一次玩遊戲時,一時按捺不住充了點兒小錢,在感受到付費帶來的遊戲體驗之後,竟一發不可收拾,著了魔似地瘋狂充錢。


節省如她,一定也恨自己這樣揮霍父母的血汗錢。


可她早就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越陷越深,根本無法停下來。


她拿錢砸出了遊戲中精緻的「衣服」,豪華的「別墅」,也把自己如花的生命砸了進去。


心理學家亞當·奧爾特認為: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


這年頭誘惑實在太多,你我這樣的成年人都不一定抵擋得住,更何況那些心智尚不成熟、自控力較弱的孩子?


據第45次《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已經達到了1.75億。


而孩子們上網都在幹嗎?


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刷遊戲、直播、短視頻、社交網絡。


這個時代,獲取快感很容易,上癮更容易。




上周末我回老家時,又見到了表哥家的孩子健健。


健健在鎮上的小學讀3年級,以前每次回家,他見到我都特別興奮,覺得我是城裡回來的,見多識廣,總拉著我就說個不停。


他說他看到天上飛過一架大飛機,轟隆隆的,問我它從哪來,靠什麼在天上飛。


他說他養了一窩蠶寶寶,每天去後山摘桑葉餵給它們,馬上就要吐絲結繭了,真的會變成飛蛾嗎?


他說他們班的小同學又做了什麼糗事,說得哈哈大笑。


我每次也都很開心地和他聊這聊那,他的天真和機靈,總讓我懷念起自己的童年。


可這次回來,健健變了。


我去表哥家,他坐在門口低著頭,壓根沒看見我。


我喊他:「健健,我回來啦!」他只隨便一抬眼,「哦」了一聲,繼續低下頭,不時發出爆笑聲。


我繞到他身後一看,原來他在刷手機。


我拉拉他的胳膊說:「健健走,叔叔帶你摘桑葚去!」


沒想到他一甩手,不耐煩地說:「哎呀我不去!」


我心涼了半截,那個眼裡有光的健健,如今眼裡只有花花綠綠的屏幕。


表哥也向我抱怨,自從健健會用手機之後,就不分晝夜地打遊戲、看視頻、和人聊天。


他們也沒收過手機,可健健撒潑耍賴,坐地大哭,他們實在拗不過。


我驚訝於健健的變化,更恐懼於這種變化的發生。


孩子們是怎麼在娛樂軟體中上癮的?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中,談到手機遊戲給人帶來的「興奮點」:


「遊戲大佬們製作的遊戲讓人10分鐘有個興奮點,而有些3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甚至要追求1分鐘一個興奮點。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坐到遊戲前,就根本停不下來,想停下來也不讓你停下來,你停下來那就是製作遊戲的人失敗了。」

每一個爆火的軟體,背後都有無數設計師在精心設計。


在「成癮機制」面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分分鐘就被套牢:


玩遊戲,關卡難度總是逐漸升級,在通關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容易忘了時間的流逝。


刷短視頻,看完一條好笑的,下一條就會推送更搞笑的,一刷就停不下來。


使用社交網絡,發動態被人點讚,就會產生「我很受歡迎」「我人緣很好」的錯覺。


…………


就是這樣一次次興奮,一步步淪陷,繼而忍不住想要更多,在不自覺中迷失了意志。


那些天真、求知慾和好奇心,就這樣在上癮式的即時性快感中,被消磨殆盡。



美國曾有人做過一項實驗。


他們將極小的針狀電極裝入老鼠的大腦中,再在籠子裡放上一塊踏板。


只要老鼠碰到踏板,電極就會刺激它的大腦,讓它產生快感。


老鼠發現了這個竅門,便不停地故意踩踏板,不停有快感,甚至能不吃不喝踩20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竭,累得奄奄一息。


你或許會覺得老鼠很笨,或許會覺得成年人起碼有點自制力,能遠離成癮陷阱。


可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呢?


有孩子揮霍無度,給家庭造成重擔。


前不久,一名12歲的初中生,為打遊戲,不到一個月就花光了爺爺奶奶的10萬元。


這是老人一輩子的積蓄,根本捨不得花,本想留給孩子以後讀書用,可就這樣全沒了。


今年3月,河南10歲男孩往手機遊戲裡充值了4萬多元。


這些錢,是媽媽背了4萬多袋水泥掙來的。


去年年底,南京12歲女孩給遊戲充值了近10萬元。


這些錢,本是要給老人看病用的.


多少家庭多年的辛苦,一夜之間成了上癮的代價。


有孩子身體被摧殘,落下重疾。


2018年,一名4歲的小男孩,因為喜歡玩手機,總躺在沙發上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竟變成了「歪脖寶寶」。


連醫生都說,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怪病,還是發生在一個4歲的孩子身上 。


去年,一個13歲男孩,因長期玩手機到半夜,突然發瘋用頭撞牆,臉不停抽搐,被送去醫院之後情況繼續惡化,竟半身癱瘓,智力衰退,連家人都認不清了。


經醫生診斷,他因為過度玩手機導致作息不規律,得了免疫性腦炎。


本有著無限人生可能的孩子,被疾病禁錮了靈魂。


還有的孩子出現「戒斷反應」,用各種方式反抗。


5月31日,南京一個3年級的孩子,因為父親不讓他玩平板電腦,竟拿起剪刀戳傷父親。

去年8月,寧波兒童醫院一個夜班接了兩個孩子。


一個14歲,因為爸爸不讓他玩手機,拿菜刀連砍自己的左手腕6刀,刀刀見骨。


一個10歲,因為大人禁止他玩手機,便從6樓跳了下去。


這就是上癮的可怕,寧願毀滅一切,也不願放棄快感。


一幕幕悲劇,足以讓我們警醒。




你或許不會想到,當我們的孩子沉浸在屏幕中不可自拔時,那些將科技帶給我們的大佬,都在讓自己的孩子遠離屏幕。


《紐約時報》曾有篇報導:設計了全球頂尖科技產品的矽谷精英們,一致反對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蘋果之父賈伯斯,明令禁止自己的孩子在臥室使用電子產品,不準玩iPad,16歲才可以用手機上網,家裡只討論書籍、歷史話題,沒人對電子設備上癮。


比爾·蓋茨則時常限制子女上床前接觸屏幕的時間,並禁止他們在14歲之前使用手機。


億萬富翁馬克·庫班,寧願給兒子150美元,只要他保證2個月內不看《我的世界》的遊戲視頻。


一家機器人和無人機公司的CEO克裡斯·安德森,甚至給5個孩子制定了12條與電子設備相關的規則,其中包括:


上高中前的那個暑假才能有手機;

臥室裡不能有屏幕;

絕對禁止使用iPad;

孩子不聽話?那就斷網24小時.


為什麼?因為他們了解,所以才恐懼。


正如《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一書中所說:「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人,遵守頭號規則——自己絕不能上癮。」


相比玩遊戲,他們更願意和孩子面對面做親子遊戲;相比看短視頻,他們更願意讓孩子去感受大自然,聞一朵花,看一朵雲。


這些金字塔頂尖的人們都明白:


真正的有趣,不是簡單的哈哈大笑;真正的充實,也不是停留在感官層面的膚淺滿足,而是知識帶來的充盈,體驗帶來的富足,愛帶來的精神幸福。


希望我們都能以身作則,別在娛樂上癮裡,丟掉了詩和遠方。


本文部分圖片基於CC0協議使用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20年第13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焦點

  • 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我開始擔心正在上癮的1億中國孩子
    據第45次《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已經達到了1.75億。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刷遊戲、直播、短視頻、社交網絡。但孩子一旦對屏幕上癮,便是噩夢的開始。在「成癮機制」面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分分鐘就被套牢:玩遊戲,關卡難度總是逐漸升級,在通關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忘了時間的流逝。刷短視頻,看完一條好笑的,下一條就會推送更搞笑的,一刷就停不下來。用社交網絡,發動態被人點讚,就會產生「我很受歡迎」「我人緣很好」的錯覺。就是這樣一次次興奮,一步步淪陷,繼而忍不住想要更多,在不自覺中迷失了意志。
  • 14歲女孩玩遊戲充值6萬 被發現後自殺
    因為玩遊戲充了6萬元被發現,葫蘆島市14歲女孩劉歌,5月6日晚自殺身亡。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攝5月6日晚,葫蘆島市實驗中學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察覺出不對勁兒是在5月5日晚,女兒開學前一天。趙芳發現自己微信裡的兩千多塊錢只剩下28元。帶著疑惑,趙芳去查了消費記錄,發現其中多筆消費流向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手機遊戲。「最多的一次消費是648元,兩分鐘內就刷了六七筆。」趙芳說,自己並未懷疑女兒,更沒想過她會在遊戲上消費。
  • 14歲女孩玩《龍族幻想》充值6萬被發現後自殺,遊戲被指氪金、涉黃
    全文6423字 閱讀約需9分鐘14歲女孩玩《龍族幻想》充值6萬被發現後自殺,遊戲被指氪金、涉黃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察覺出不對勁兒是在5月5日晚,女兒開學前一天,趙芳發現自己微信裡的兩千多塊錢只剩下28元。帶著疑惑,趙芳去查了消費記錄,發現其中多筆消費流向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手機遊戲。「最多的一次消費是648元,兩分鐘內就刷了六七筆。」趙芳說,自己並未懷疑女兒,更沒想過她會在遊戲上消費。
  • 14歲女孩玩手遊充6萬被發現後自殺,《龍族幻想》被指氪金涉黃
    上網課期間玩手遊,一個月充值6萬元開始上網課後,平時只能周末接觸手機的劉歌,有了用手機的自由。趙芳把自己不用的蘋果手機留給了女兒。但她沒想到,上網課的這段時間,14歲的女兒開始沉迷於一款手機遊戲中。夫妻倆擔心帳戶遭人盜刷,晚飯後便趕往家附近的銀行把餘款取出來,並對劉歌說,「要報警,查查到底咋回事。」晚飯過後,他們去銀行查詢消費流水單。「那時候才知道,一個月來,我的銀行卡在這款遊戲上消費了108筆,共計61678元。」
  • 被短期快感毀掉的14歲未成年:媽媽,對不起,我不想活了
    1.近日,看到了一則十分令人心痛的簡訊:「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這是一個14歲女孩生前最後留下的一段文字,在按下發送鍵以後她便從自家陽臺中一躍而下,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 9歲孩子玩遊戲4天刷掉1.5萬 網易公司承諾退款
    隨著時下遊戲的盛行,花錢買裝備、充點券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北方新報正北方網此前也曾多次報導。這不,又有一位家長被家中的孩子坑了。「我這個月接到銀行帳單,才知道卡裡的15309元全沒了,我並沒有大額消費,查看帳單明細,發現6月23~26日期間,分多筆購買了「貓和老鼠鑽石」,9歲的兒子小磊(化名)告訴我,他用我的手機偷偷玩《貓和老鼠》的遊戲充值了!」
  • 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做到這3件事,孩子會放下手機不玩遊戲
    此篇文章有點長,家長如果能耐心看完,將有效防止孩子掉入「沉迷手機」的深淵。有一次去餐廳吃飯,鄰桌孩子一直在鬧,她媽媽正在和朋友聊天,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不打擾她們談話,她把手機扔給了孩子。這個小朋友立馬笑嘻嘻,他熟練的打開遊戲,餐廳裡都是遊戲音樂的聲音。手機讓家長順利解放,很多父母開始把手機當成了哄孩子神器。
  • 「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14歲男孩連砍自己6刀,背後的真相讓無數家長深思!
    8月的一天,寧波婦兒醫院的唐醫生,一個夜班接待了2個讓他心痛的孩子,一個是自殘,一個是自殺。晚上十點多,一名14歲的男孩被爸爸緊急送到了醫院,男孩左手腕被砍6刀,血流不止,醫生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誰知一問竟然是自殘!這名男孩叫小孟,喜歡用手機玩遊戲,爸爸勸他不要玩,並責罵了他幾句。
  • 6歲孩子直播媽媽洗澡:抖音正在毀掉你的下一代!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壹昨天好友,分享了一條資訊給我,看完之後,整個人發懵。上個月19號,抖音上一段小女孩錄製的「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的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僅在百度上的點擊量就達到了89萬次。瘋狂傳播的原因不是小女孩有多可愛,而是女孩無意間直播了媽媽「洗澡」的畫面。
  • 美國6歲男童玩遊戲刷媽媽信用卡 扣款達1.6萬美元
    來源:海外網圖源:Tamara Beckwith海外網12月13日電 美國6歲男童喬治·詹森(George Johnson)玩電子遊戲刷媽媽信用卡,金額高達16293美元,母親發現銀行帳戶被扣款後才得知了兒子的行為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
    來源丨育才家園ID:edu683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成年人離不開手機。
  • 又有幾名學生跳樓!致家長:新的一年,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而如今,手機卻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陰影。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海口市一名大一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被媽媽批評後,從14樓縱身跳下,落地身亡。遼寧省一名初三女生因為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因為愧疚和恐懼而輕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
  • 父子倆因玩吃雞遊戲!17歲兒子把父親推下樓梯後,上陽臺要跳樓……
    父子倆矛盾導火索竟然是「吃雞遊戲」樓下的老太太上來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哭喊著:我從三個月把你養大,辛辛苦苦養了17年,你怎麼可以這樣啊?男孩上來後,緊張地大口喘氣。他憤憤不平地衝著樓下的父親大喊:「我跳是不敢跳,但是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吃你一分錢的飯,我要和你斷絕父子關係!」
  • 比爾蓋茨不小心說漏嘴了:為什麼我們有錢人,往往不讓孩子玩遊戲
    時代發展飛速,遊戲產業鏈也變得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假裝在房間做作業,其實是在玩遊戲孩子,家長一過來看,立刻就關掉手機、電腦,結果考試成績一落千丈。有些家長心大,還給孩子開啟了支付功能,孩子一個衝動,就充值了好幾萬進去。
  • 救救孩子,從玩遊戲開始
    他和陳星漢遊戲理念不盡相同,但都有著符合賈伯斯定義下的蘋果審美:保守主義,追求老少鹹宜,鼓勵以遊戲為媒介,促進家庭中親子之間,乃至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更多互動。 毫無疑問,這是一款適合你帶著自己孩子一塊兒玩的遊戲。雲上的天空之城,你和你的孩子,還有遊戲中的其它玩家逐光而行,沒有殺戮與爆肝,只有合作與感動。 但在世俗概念中,遊戲從不是這樣。
  • 14歲男孩因爺爺不讓其玩手機遊戲而將爺爺殺害,手機遊戲的魔力有多大?
    1月15日,江西南昌。一14歲男孩因爺爺不讓其玩手機遊戲,而將爺爺殺害。這件事在網絡上曝光的時候,看到網絡上的評論,更多的是「14歲,可以負刑事責任了」、「不能讓這個惡魔長大」一類的言語。當所有人只觀察到這件事的表面時,我們的心卻異常沉重。毋庸置疑,這樣的事件發生在中國任何一個家庭身上,都是一種悲哀,都是一種無盡的傷痛。
  • 解密:成都14歲少女跳樓自殺,從性侵至自殺的時間線
    6月28日,四川成都發生一起跳樓自殺事件,一個14歲女孩從自家11樓墜亡。其母親接受採訪說,當晚,女孩喝醉,她接女孩回家,進入小區,看到旁邊一單元有人墜樓。路過時女孩笑了一聲,一進家門,女孩就朝客廳窗戶走去,踩上凳子跳樓身亡。其母親說,女孩生前曾遭到一名46歲男子的傷害。
  • 被遊戲塑造的一代:沉淪手遊的孩子長大了會怎樣?
    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 (ID: chinanewsweekly) 韓薇是一個有倆娃的80後媽媽,大兒子今年17歲,玩手遊五年。孩子不是所謂的「網癮少年」,但也確實因遊戲耽誤了學業,初中畢業後考了專科學校的電競專業。小兒子今年6歲半,剛上小學,現在大人管著不讓玩網遊。
  • 1顆遊戲豆,撈金1000萬!一年悶聲賺走6億,這家公司讓騰訊都坐不住了
    而天天鬥地主上市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金礦,正在讓遊戲公司瘋狂撈金!  1  靠4億賭徒,賺了近6億!  天天鬥地主背後的公司是禪遊科技。  2  月流水1億,淨賺4000萬!  地方棋牌悶聲發大財  像天天鬥地主這樣的棋牌遊戲有著你想像不到的大市場。  據統計,棋牌類手機遊戲的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約1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14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約240億元!
  • 小學生玩「吃雞」 14分鐘刷70單花掉4萬多元!蘋果客服:不退款!
    3月16號早晨,南京市民時先生的支付寶帳號、銀行卡在短短14分鐘內,被刷掉70多筆,總計4萬多元的消費。一查,發現全是在「和平精英」,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吃雞」遊戲裡買的遊戲點券。時先生很納悶,因為他從來不玩網路遊戲。南京市民時先生向我們反映:3月16號早晨,他的支付寶帳號、銀行卡在短短14分鐘內,被刷掉70多筆,總計4萬多元的消費。一查,發現全是在「和平精英」,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吃雞」遊戲裡買的遊戲點券。時先生很納悶,因為他從來不玩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