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可能在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也可能在引導學生朝某一結論去思考。總之,老師是在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點。
認真觀察就不難發現,上課愛回答問題的就那一部分學生,他們時刻準備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即使沒有獲得回答的機會,收穫也是不少的。當他們注意聽取別的同學回答時,大腦跟著思考,辨別對方的思路是否正確,還能和自己的答案作比較。總之,很難有走神的機會,這些同學的聽課效率也比較高。
大家都知道回答問題有利於學習,還能約束自我不開小差。為什麼有些孩子不願意回答問題,從來看不到他在課堂上舉手呢?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害怕答錯出醜是主要的原因。有這種觀點的孩子,老師要幫助其改變思想。讓孩子們認識到回答問題就是配合老師講課,積極思考和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至於答對答錯不是最重要的。每個積極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應該受到表揚,上課答錯題不丟人,通過答題掌握了知識點才是最終目的。
二、學生本身比較內向,不善言辭。有些孩子在公眾場合特別容易害羞,他們不夠自信,不敢表現自己。即使是自己會的問題,也有可能在回答的時候變得結巴起來。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鼓勵。而家庭在培養孩子自信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可和孩子模擬上課場景,進行回答問題的模擬練習。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就會慢慢提升,消除當眾講話的恐懼感。
三、孩子根本沒聽懂老師在講什麼。有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在辛苦講課,他卻在神遊或者擺弄文具。他們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自然是不明白的。這樣的孩子通常基礎比較差,對學習沒有多大的興趣,老師的講解也很難吸引到他們的目光。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提升孩子的成績,讓孩子在學習上找到成就感,才能慢慢改變孩子。
如果找到了孩子不願意回答問題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逐步改變,就能慢慢養成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大大提升聽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