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霜是第一位真正紅編好萊塢的華人女明星,第一個留星好萊塢星光大道的華裔演員:
黃柳霜1905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是個移民三代,同時期的中國大清還沒亡。與其他來美淘金的華人相比她的家庭還算幸運,由於家裡開了洗衣店,得以在美國生存下去。5歲之前她住在洛杉磯中國城附近,因此她5歲之前的童年還算完美。
轉折在5歲以後,之後她家裡搬家到另外一個地方這裡只有她家是華人家庭。雖然她的家庭非常傳統,但是黃柳霜這個時候才算接觸到真正的美國社會。同時也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擠和歧視。時間來到她十四歲她第一次接觸電影,在《紅燈籠》出演了一個不重要的角色:
之後由於在《人生》中的優秀表現,她又出演了《海逝》、《月宮寶盒》:
不到20歲,就演了十幾部好萊塢電影的黃柳霜沒有一次是女主角。由於當時美國社會的歧視和種族偏見,劇本裡的華人女性多是妓女和女奴:
而黃柳霜也只能出演這種角色。這是黃柳霜不想看到的局面。於是她選擇獨自一人去歐洲發展。這裡可以看出黃柳霜是一個非常有勇氣的女性。在歐洲三年期間,她拍攝了電影《歌》和代表作《唐人家繁華夢》:
三年後美國社會對中國人態度有所緩和後,她黃柳霜又回到了美國,在百老匯出演了舞臺劇《閃光》這部劇使她大獲好評,當時的《紐約時報》稱其為「不可思議的純情玉女」:
而當時的好萊塢乃至整個美國社會還是充斥著對華人的歧視和排斥。僅僅因為是華人,黃柳霜作為女二出演的《大飯店》海報裡沒有名字和照片:
電影《大地》選演員時由於有黃柳霜十分心儀的角色,於是一直在積極爭取。但劇組以華裔不能和白人男主角演對手戲拒絕了她:
之後傷心的她回到了當時的中國:
蝴蝶在家中接待黃柳霜
在倫敦與梅蘭芳合影
由於一直出演的角色都是具有爭議的華人女性,當時國內的輿論對她並不友好,一開始就充滿了指責。她對媒體說到:「那些角色即是我不演,也會有別的白人來演,與其讓他們演,還不如我演。」但是到了1936年黃柳霜到香港後,被示威者指責「給中國抹黑的傀儡」,傷透了黃柳霜的心 。 美國1882年就頒布了《排華法》:
甚至有多個州禁止華人和白人結婚。在當時的美國社會要出演電影,就避免不了有這些充斥著歧視的角色。難道她不出演這種抹黑中國人的角色就不會出現了嗎?這是當時美國人塑造的邪惡的中國人形象-傅滿洲:
就像黃柳霜說的,沒有她也會有其他人演,甚至是一個白人也沒關係。而黃柳霜最值得人記住的不是這些像美國勵志電影一樣的歷盡苦難走上巔峰的人生。是在遭受了這些以後還是支援著當時的祖國。在美國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民眾支持中國抗戰。舉行義賣,拍賣首飾所得全部匯回國內支持抗戰。1942年,她出演的反日宣傳電影《緬甸炸彈》和《重慶夫人》在美國播出,並將這兩部電影全數捐贈給了當時的中國聯合救濟會。
而這些並沒使她的情況好轉。相反1942年宋美齡訪美,發表抗日演講邀請了許多明星參加。而宋美齡特意表示絕對不見黃柳霜。她認為黃柳霜損壞了中國人的形象以及她洗衣工的家庭出身代表的舊中國形象不足以值得她接待。
而黃柳霜的家庭也對她的態度是如此,家裡的兄弟姐妹八人,黃柳霜排行第二,其他幾人由於黃柳霜的經濟支持都受到了高等教育:
黃柳霜與其姐姐
但卻以其為恥,父母更是從始至終認為戲子有辱家門。直到1961年黃柳霜孤獨一人在洛杉磯因病去世。
縱觀黃柳霜一生的悲劇其實來自與當時社會的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可以看出黃柳霜本質上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且有意向祖國靠近。然而當時許多具有傳統思想的國人甚至其家人,都不能包容其職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如提到她,帶著遺憾和讚賞的目光也許對她也是一種彌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