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島的海洋紀念碑,人類文明史之前的文明,我們錯過了什麼

2020-12-20 煙柯說旅遊

琉球群島的海洋遺蹟在人類文明史之前就已經高度文明了,我們錯過了什麼,19世紀以來,科學界掀起了一股考古熱潮,各種地下化石和古代遺蹟被發現,作為地球和人類歷史進程的參考對象,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科學家無法解釋所有時間段的真實歷史,寒武紀有大量的活著的動物,進化無法解釋這些生物從何而來,人類誕生時,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石器是300萬年前河北蔚縣的石器,但遠古人類應該出現的更早,大量證據表明,一萬多年前,人類開始以部落的形式群居,原始部落開始誕生,除了化石骨骼和石器,一萬年前的人類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遐想的遺蹟。

地下和地表的遺蹟很容易找到,但是海洋遺蹟中的發現數量相對較少,但是每次海洋遺蹟出現,都是非常震撼的,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探險隊在琉球群島(原琉球王國領土,由美國移交給日本,現屬衝繩)海底發現了大型海底石頭建築,在發現之初,它被海洋植物和沉積物所覆蓋,整個建築是一個90度的石梯和圓形石柱,刻有未知的圖案,建築面積超過3平方公裡。

後來,許多國家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組成科研小組進行深入調查,發現這座海底建築所用的石頭是15000多年前的,而人類文明史大約開始於5000年前,就連七大古奇觀之一的巨石陣也只有4200年的歷史,許多集體圖形被大規模地用於建築中,例如長方形的石頭門、圓形的石柱、半圓形的拱門、直角的石頭平臺,以及在石牆上書寫歷史學家不知道的圖案,一切都充滿了神秘,這至少證明了一件事,人類在幾千年前還是有高度文明的,但是有科學家指出,建造這個遺蹟的人類早就應該在地質活動中滅絕了!

這不是考古界發現的唯一水下文明,在秘魯領海的海底,有文明史之前的遺蹟,如柊司的亨吉石柱和提林巖牆,在波羅的海90米深處,也有巨大的金屬遺蹟,百慕達群島的底部也發現了比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多的東西,等等,在人類文明史之前,逐漸有古代先進文明的證據,改變了科學家對地球的認知,人類起源的思維方向,可以更好的研究古人的生產技術和人類行為,但是在文明史之外,在這巨大的6500萬年前,在這幾千萬年裡,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相關焦點

  • 琉球和臺灣關係:大琉球是臺灣 小琉球是琉球群島
    在中學古代史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一處標註的是「琉球」或者「流求」。那麼曾經的琉球古國指的就是臺灣嗎?  我們可以從大名鼎鼎的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中可以看到「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 琉球群島缺失主權歸屬背後,隱含衝繩人的血淚與未來
    一直以來,我們的命運都被大國所左右、控制著,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卻沒有一項成就體現出我們的意志。 ---衝繩人1995年,3名駐日美軍士兵強行劫持12歲衝繩女孩輪姦案,震驚全日本。
  • 為何古代琉球發展成文明國家,而離大陸更近的臺灣則是一片蠻荒?
    琉球,這個名稱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不過對於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現在有一個琉球群島、古代有一個琉球國、但歷史課本又說臺灣的古稱是「琉球」,那「琉球」到底是指什麼呢?而後來「琉球」就泛指包括了臺灣到奄美群島之間一系列島嶼,當然,明朝的人對於臺灣島和琉球本島有區別,這還是有清醒認識的,所以稱呼琉球群島上的國家為「大琉球」;而稱臺灣島上的土著為「小琉球」。不過,從這裡也能看到,古人對於臺灣和琉球哪個大根本沒有正確的認識, 實際上臺灣比琉球要大得多。
  • 面對羅斯福的兩次「好意」,蔣介石竟然先後兩次拒絕收回琉球群島
    一旦提起琉球群島的話題,那便是言中了我國國人的傷心之處,在部分人群眼中,人們依舊認為琉球群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如今在部分人群心目當中,依舊認為琉球群島至今仍然是中國的領土。但事實就擺在眼前,琉球群島目前在日本的管轄範圍之內,從這一方面來說,琉球群島屬於日本的領土。二戰之後,美國將琉球群島劃歸給了戰敗國日本,直到如今為止,琉球群島仍然在日本的勢力範圍之內。
  • 蔣介石為何兩次拒絕接收琉球群島?看到真相後,終於明白他為什麼...
    23日晚,蔣介石與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琉球群島時,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群島是日本當年用不正當手段搶奪來的,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中國很近,歷史上與中國也有很緊密的關係,可以交給你們管理」。半晌過後他才對羅斯福說:「琉球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還是由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樣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也就再沒有往下說。 我們都知道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面積約有460平方公裡。明清時期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後被日本強行佔領。
  • 日本の海|琉球群島,日本人心中NO.1的度假地
    首裡城Okinawa Shurijo Castle Park首裡城是世界遺產,15世紀-19世紀都是琉球王國的皇宮,是琉球王國的象徵性建築;不同於傳統的日本建築,首裡城在鮮明的琉球風格中帶有些許中國古代閩南建築風格,是日式、琉球、中式風格的融合體。
  • 人類四大古文明的共同誕生地——溼地 (第六期)
    ,為什麼幾千年之前凡是有人類生活的地方雖相隔甚遠卻都在使用各自的舟船?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古黃河文明(華夏文明)應該在很早就開始了超越現代人想像的世紀遠航。後來發生的徐福東渡,並不是徐福的船隊在海上隨機漂到的日本,而是出發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日本的具體位置。 除了探尋溼地外,是什麼輔助古人類駕馭舟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看似不可能的遠航呢?那是因為古人類發現了一項十分重要的自然規律,這是他們能夠成功遠航的致勝法寶之一。
  • 如果琉球回歸我國,除了增加領土面積,還能有什麼利好的作用
    而美國為了遏制我國的海洋力量和實控的海洋面積,特地設計了三條島鏈來封鎖我國。特別是日本群島,琉球群島等距離我國海岸線最近的第一島鏈嚴重封鎖了我國近海通往遠洋的通道。如果能打開第一島鏈,這對於我國的戰略價值是非常大的。
  • 探秘「海洋中的河流」
    朱小華介紹,海水大規模的定常運動形成了海洋環流,西邊界流是海洋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海洋物質輸送和熱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琉球海流與黑潮(日本暖流)同屬北太平洋西邊界流,琉球海流沿琉球群島東側向東北流動,對我國氣候變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葛兆光:從古琉球史說到國境內外與海洋亞洲——讀村井章介《古琉球:海洋アジアの輝ける王國》
    編者按:當我們談到「琉球」時,會不自覺地把琉球當做「外國」,琉球歷史只是「外國歷史」,或者習慣性地把琉球史看作是「日本的地方史」。但琉球是「日本地方史」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村井章介在《古琉球:海洋アジアの輝ける王國》一書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葛兆光教授對此進行進一步思考,揭示了以古琉球為重要樞紐構建出的經濟秩序和政治秩序,最終形成了「東部亞洲海域」這個歷史世界。
  •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是什麼?
    同時,《文明》雜誌特別策劃《11·11文明美食日》特刊。呼籲大家推行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深度詮釋解讀習近平健康文明思想,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讓我們為擁有一個美好的「健康中國」而行動。  導言:面對新冠大疫,我們需要反思「根本問題」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或根本出發點是什麼?
  • 專家:挑釁釣魚島,日本需解釋琉球問題
    由於琉球群島以島鏈形式呈東北-西南走向,且綿延上千公裡,因而對日本來說,琉球群島不僅是其阻止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重要基地,也是其作為海洋國家所秉持的「海權論」的戰略支撐點。如果失去了琉球群島,就意味著日本不僅難以在海上封堵中國,其自身還將失去西南部的戰略屏障。琉球群島對日本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 原始人類的文明是火種推動的?模仿才是推動文明史背後發展的真相
    原始人類為了抵抗周圍和自身的安全,他們用了什麼辦法呢?通過學習,逐漸成長起來,保護自身的安全。△原始人人類的進化史有巢氏模仿鳥類,學習構木為巢,保護自身要知道原始人類在工具方面,遠比不上我們現代的,他們使用的工具是非常簡單地,例如:石斧
  • 傍晚郵輪從那霸港啟航,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琉球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臺灣島和日本九州之間上,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衝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等,釣魚島群島不屬於琉球群島範圍之內。歷史上,琉球群島長期處於中國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的的薰陶之中。
  • 「琉球」?「衝繩」?:哀土琉球抗爭史及其主權疑雲
    其實直到近代,在中國人的概念裡,琉球從未被抹去: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日本人拿廢物利用的本領,把我們臺灣琉球東四省都可以侵佔去,而我們中國人還睡在鼓裡,不知道什麼道理!
  • 大西洋底發現巨大煙囪,神秘的海洋深處,真的有文明嗎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七個大洲,四個大洋,這四大洋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一個大洋都充滿了神秘感,發生過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儘管人們對這幾個大洋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但由於科技還不夠發達,導致我們對大洋深處知之甚少。
  • 琉球群島被日本吞併,斷絕與清廷的宗藩關係後,王室還有後裔嗎?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等島嶼。統計下來,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這個區域距離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
  • 丟失琉球,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琉球是1879年被日本正式吞併的,這表明國民政府並不打算收復琉球。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對蔣介石說:「琉球群島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兩天後,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 琉球王宮被燒毀,為何中國人更該心痛?
    近代很多文章,甚至我們的官方文件、教科書將夷洲指為臺灣,是不準確的,這主要是受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的隨軍學者有意曲解中國典籍的誤導(關於夷洲是琉球群島的觀點,已有長文論證)。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和日本在侵略別國時,都會帶上各種專業的學者,這麼做恐怕不只是為了學術研究。
  • 人類文明史上10大最致命的自然災害,5次發生在中國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自然災害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有近100000人死於自然災害,包括地震,火山爆發,颶風,海嘯,洪水,野火和乾旱,而全世界有超過1.5億人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史前的自然災害已經無從考證,不過,文明史以來的嚴重自然災害,我們能夠從文獻資料和考古證據等多方面對其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