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島被日本吞併,斷絕與清廷的宗藩關係後,王室還有後裔嗎?

2020-12-24 劇透歷史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等島嶼。

統計下來,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這個區域距離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

群島曾經建立過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又在1429年統一為琉球王國。這個王國具體位置在灣灣和日本九州島之間,總面積達到3600平方公裡,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商業發達,號稱「萬國津梁」。

當時中國處於明朝時期,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不過,雖然琉球王國在1429年才合三為一,琉球諸國卻早就與中國有來往,並且一直是中國的藩屬。

公元6世紀中後期,隋煬帝命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仙山。行至東海東部的某片海域時,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史料中的形容是「若虯龍浮在水面」,便為其取名流虯。

這是琉球首次為中國人所知。唐朝編修《隋書》時,因「虯」有小龍的意思,犯了帝王的忌諱,改名為「流求」。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者向琉球三國發布詔諭,這是明朝第一次遣使琉球,效果非常好,琉球中山國國王察度立刻響應,派王弟隨使者入明朝,表達臣服之意。

於是朱元璋將琉球諸國列入不徵之國,並將流求改名為「琉球」,這個名稱很美好,代表著琉璃玉和珍珠球。第二年,北山王和南山王也向明朝進貢了。

明朝滅亡後,琉球王國繼續向中國的清朝納貢,於1663年正式受到清朝的冊封,同年起使用清朝年號,雙方長時期保持著宗藩關係。不過和朝鮮一樣,琉球人的服飾髮髻,依然延續著明朝的傳統。

從明朝開始,每一任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只有得到中國皇帝的承認,琉球王才是合法的。

琉球王國這麼尊崇明、清兩朝,其實不只是懾於這兩朝的軍事實力,也是在給自己找個大靠山。琉球王國的地理位置太好了,被很多國家或勢力覬覦,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吞併。

清朝晚期,腐朽孱弱的清廷自顧不暇,保護不了周邊各藩屬國,琉球王國被早就虎視眈眈的日本一步步侵略了,並在1879年強行將琉球併入日本,設置衝繩縣。

沒錯,二戰中發生過激烈戰役的衝繩,就是曾經的琉球王國。著名影星金城武,資料上寫著的是中日混血兒,但細緻地溯源,他其實是琉球和中國的混血兒。

覆滅前夕,琉球王國狠狠掙扎了一番,先是向宗主國清朝求援,可那個時期的清朝,打輸了兩次鴉片戰爭,國力大損,根本沒有能力幫助琉球。琉球王國還想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也沒成功。

那麼琉球王國的王室還有後裔嗎?當然是有的。

琉球王國滅亡時,日本為了更好的控制琉球,並沒有將王室趕盡殺絕,而是強令當時的琉球王尚泰移居東京,列入華族尚泰不得不抱病前往,隨行的還有其他一些王室成員,這些人的後代至今生活在日本。

解釋一下,日本華族是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層,其名稱出現於1869年6月17日,那時日本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個等級,華族僅次於皇族。

但尚泰肯定不會為此而感到高興,他在心理上更為認同中國,因為在舊有的宗藩體系下,他這個琉球國王的權力,可比這個日本華族身份大了去了。

琉球王國晚期,日本強令尚泰斷絕對清朝的朝貢,他不願意,給管事兒的日本人寫信抗議,信中有這樣的字樣「(琉球與中國)實為父母之國,舉藩奉戴,幾萬世不相替,篤志忠義」,還說如果斷了給清朝的朝貢,「不啻斷絕父子之道」。

信中流露出的忠誠之意令人感動,這都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了,而是上升到父母與子女之間。可惜,本應作為琉球依靠的清朝既無能力,也不重視此事,消極應對,琉球王國就滅了。

1901年尚泰身患重病,客死於異國他鄉,時年58歲。長子尚典被日本封為侯爵,並當選貴族院議員,1920年去世。他的兒子尚昌繼承了他在日本的爵位,還到過中國旅行,1923年在東京死去。這一支延續到了現代,當前尚氏家族的首領名叫尚衛,出生於1950年,經營著多家大型企業。

尚泰的第四個兒子尚順更厲害,是《琉球新報》和衝繩銀行的創立者,他自己以及大部分子女死於二戰時期的衝繩戰役,活下來的也都發展得很好,孫女曾是五井財團的掌權者。

這樣看來,琉球王室還有許多後裔,而且大多還生活優越,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只不過他們已經融入了日本,身上繼承的琉球風俗習慣,估計已經微乎其微。

相關焦點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琉球篇)
    一方面是因為小琉球國並未與明朝建立朝貢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小琉球國在明鄭時期與清朝幾百年間中的大部分時段都是作為中原王朝的直接統轄地而存在的——哪怕只是形式上。所以,真正作為宗藩體系一員的琉球國,只有大琉球國,也就是琉球王國;而琉球王國對中原王朝的朝貢,幾乎與明朝立國同時開始。
  • 610名士兵吞併琉球,日本怎麼做到的?
    琉球群島位於我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長達一千公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如今琉球群島被日本實際管轄,但只是託管,主權並不屬於日本,如今琉球部分地區的行政權仍由美國行使,駐日美軍基地的70%也集中在這裡。後來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琉球王國又接受了清朝的冊封。從明初到清末,琉球王國一直保持著與中國的宗藩關係,從未中斷。但在此期間,日本勢力也進入了琉球。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指派薩摩藩侵入了琉球,倭寇攻佔了琉球王國國都,大肆劫掠了七天七夜,將一切可以拿走的珍寶,全部裝箱運回了日本。並把琉球國王大臣等數百人擄掠到了鹿兒島。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 史實│日本吞併琉球之始末
    日本明治政府甚至認為呂宋、琉球、滿洲、朝鮮「皆可為皇國之藩屏也」,「滿清可交,朝鮮可伐,呂宋、琉球可唾手而取也」。日本明治政府趁著清王朝的衰落,開始逐步實施蓄謀已久的吞併琉球的計劃。中日兩國在琉球歸屬的問題上明爭暗鬥,兩國國家利益上的衝突愈演愈烈。而後來發生的「牡丹社事件」,為日本侵略臺灣、吞併琉球提供了機會。‍‍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清政府雖然在保護琉球問題上態度消極,但作為琉球的宗主國,始終未承認日本吞併琉球,並向日本進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議。作者:楊澤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8.24朝貢體系作為國際關係模式之一,曾廣泛存在於古代亞洲歷史中,其中以東亞朝貢體系最為典型。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一八七七年至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三年至六年,日明治十年至十三年)的琉球問題之爭,是由於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國朝貢以至將琉球吞併而起。一、中國朝貢國——琉球琉球群島,介於中日兩國之間,在歷史上彼此之間都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琉球王國覆滅後,王室後裔都去了哪裡?為啥不恢復祖國統一?
    琉球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和明朝政府保持親密的關係,這個國家也成為我們與日本之間的一道防線,更擔負著"哨所"的作用,經常會給明朝政府提供一些關於日本倭寇的情報,明朝政府對其也頗為照撫。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日本開始試探性地"欺負"琉球,發現這個國家毫無抵抗之力,便開始了蠶食鯨吞,日本想要吞併琉球的野心已經是絲毫不加掩飾了,琉球國王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為了保存自己在琉球群島中的權力,他緊急派使者前往清政府求救。
  • 【謝必震】琉球二戰勝利果實 為何落入戰敗國日本之手?
    近日圍繞著釣魚臺的主權問題,中日外交鬥爭日益突出,釣魚臺跟日本人一點關係都沒有,釣魚臺跟歷史上的琉球古國也沒有關係。日本人把原本不是它的琉球國強佔後,又反過來說釣魚臺屬琉球國,屬日本。歷史上由於中國人受到的儒學教育,使得中國人視仁義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正是由於這種傳統的儒家思想,使得中國人兩度喪失了對琉球群島的擁有。
  • 被遺忘的島國往事:中國是如何「失去」琉球的?
    最早提出與琉球建立宗藩關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後,勢必要重建東亞國際秩序,追尋以往明君雄主的事跡,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封貢體系。明軍把蒙古人驅逐到漠北,一直趕到捕魚兒海,可謂軍威浩蕩。但對周邊小國,朱元璋推行的是「不徵」國策。咱不打,你叫我一聲大哥,做我藩屬國,感動不感動?
  • 琉球亡國後,末代國王移居東京改說日語,衝繩處處有中國痕跡
    此後五百多年,尚氏獨掌琉球王國,直到日本廢藩置縣,吞併琉球。海島多山地,不適合農牧業發展,但是由於得天獨厚的海陸位置,琉球王國統一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和航運業。 從1400年開始,琉球王國進入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黃金時代,商業高度發達,逐漸成為海上交通要道,與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往來貿易頻繁。 琉球王國利用與中國的宗藩關係,代理中國的進出口業務,一方面轉銷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商品,另一方面又經營著南海海上貿易,成為"萬國津梁"。
  • 琉球失國
    琉球群島,正是一串撒落在太平洋上的美玉。琉球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依東北、西南走向依次由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組成,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4600平方公裡。從名字也能看出它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來華,琉球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此後500多年,中國與琉球始終保持著宗藩關係。
  • 琉球王國消亡史
    薩摩藩作為德川幕府的外樣大名,由島津家族統治,在日本近代史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琉球不敵,國王尚寧王投降,後同王子、官員等一百餘人被薩摩軍押送日本。經與德川家康、德川秀忠等日本統治者會面後,尚寧王被迫籤署《掟十五條》,規定琉球國向薩摩藩稱臣,薩摩藩派遣官員監理琉球內政,同時割讓琉球北部的奄美群島給薩摩。
  • 琉球原來是個獨立王國,為什麼二戰後卻不能獨立呢?
    琉球王國是一個島嶼群組成的小國,位於我國東海東方。大明建立後,琉球群島還沒有統一,不過諸國還是成為了大明的藩屬國。琉球統一後還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藩屬關係。即便大清取代明朝後,琉球也在繼續向清政府朝貢,還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 琉球和臺灣關係:大琉球是臺灣 小琉球是琉球群島
    在中學古代史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一處標註的是「琉球」或者「流求」。那麼曾經的琉球古國指的就是臺灣嗎?  我們可以從大名鼎鼎的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中可以看到「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 曾經萬國拜冕旒:中華宗藩體系崩潰史(東南亞篇)
    三十餘年後,已經徵服了半個地球的大不列顛軍隊踏上了貢榜的領土,開始了對緬甸的蠶食。光緒元年(1875年),貢榜王朝最後一次向清廷進貢,十年之後,整個緬甸被英國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行省,清帝國與緬甸的宗藩關係在實質上已經結束。
  • 古琉球王國的貨幣賞析
    此後,不斷有華人遷徙進入琉球地區,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對古代琉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琉球古代錢幣同樣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一脈相承,深受中國古代貨幣文化的影響。現今的琉球群島琉球群島位於東中國海上,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共有大小島嶼60多個。
  • 500多年前此國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卻被日本侵吞,現在想獨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宗藩國叫琉球王國,它位於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琉球群島上,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因貿易發達,號稱「萬國脊梁」。 1430年,明宣宗賜琉球王姓尚為中國藩屬,從此琉球開始定期向明朝朝貢。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 琉球群島缺失主權歸屬背後,隱含衝繩人的血淚與未來
    衝繩島是東海明珠琉球群島(衝繩縣)最大島嶼,琉球群島東起日本九洲島,西至我國臺灣島,遷延1000公裡,宛如一條項鍊,將東海與太平洋隔離,堪稱日本防禦本土南部的國門,其戰略軍事價值不可估量。二戰後,衝繩因其戰略地理位置,一直在美日手中流轉,卻鮮有存在感,並時常遭遇惡性事件。
  • 萬國津梁上的華夏苗裔——琉球王國久米村的五百年興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在對外關係方面,明朝有一個重要任務——改善對外關係,儘量恢復在宋元時期被破壞的宗藩體制,以集中力量打擊蒙古殘餘勢力,所以明初對於周邊國家並無太大野心,明太祖設置「不徵之國」,不希望後世惹是生非,「琉球國」就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