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大致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還有低音提琴,此四種弦樂器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外形名稱等等,但是要說起不同點,更是不勝枚舉,例如體積大小、彈奏方式等等。從這弓弦樂器的發聲原理來追溯它的起源 , 它應是原始先民在獰獵或戰爭勝利後的歌舞時分, 從弓弦的聲音得到啟發而產生出最雛型的弦樂器。然後, 因弦的長短、粗細、繃緊的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音響效果,進而發展出二條弦(如二胡) 、三條弦(如三弦) 、四條弦 (如提琴) 、五條弦 (如有些大倍司) 、六條弦 ( 如吉他) 、八條弦 (如曼陀琳) 等種類繁多的弦樂器。
今天讓我們先談談提琴家族中身形最小的——小提琴。
小提琴(義大利文:IL violin)是一種弦樂器。總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發出聲音。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釐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託、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
小提琴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對小提琴最早的明確記載是Jambe de Fer於1556年出版於裡昂的《音樂摘要》
(Epitome musical)。此時小提琴已經傳遍歐洲。但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一說是起源於「烏龜殼琴」,有個年輕人在沙灘上散步,忽然聽到一種悅耳的聲音,他仔細一找,原來是踢到空龜殼,龜殼震動發出的聲音。他回家一琢磨,發明了一種類似空龜殼的樂器。小提琴的琴孔還是龜背殼演變的樣子。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近百年來,小提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世傑作。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細到粗的定音依次是E、A、D、G。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小提琴能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跳動和各種裝飾音,熟練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許的情況下演奏半音階。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雙音,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減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較困難的有:純四度,增四度,增五度,減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難的雙音有:小二度,純五度。在把位和空弦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演奏3個音或者4個音組成的和弦。並能輕鬆演奏各種調的音樂作品.
除了用常規的弓法來演奏外,小提琴還可以用撥奏,跳弓,擊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來表演。特別的情況下,小提琴還可以通過改變定弦音高來獲得特殊的音色色彩。這時,小提琴聲部的樂譜就要進行移調處理。
小提琴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音樂作品中,經常標明單獨用G弦來演奏,G弦的特點是音響豐滿,渾厚。
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演奏靈活,攜帶方便,表現力十分豐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無論是在管弦樂隊中還是在喜愛音樂的人家中,小提琴都成為一件不可取代的樂器,被人稱之為樂器中的皇后。
和大家就分享這麼多啦,有不同觀點也可向我們平臺投稿噢! 投稿郵箱 :(812035011@qq.com)
商務合作: 29509380@qq .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