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浪漫的「提琴家族」

2021-12-27 中國音樂人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

有一個名聲顯赫的樂器家族

它們佔據了弦樂界的半邊天

那就是

提琴家族

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你也許曾經會以為小提琴的輕柔與靈動會成為一生的最愛,但當你聆聽到了大提琴如歌的深情旋律,是否又會在心中糾結,為何大提琴能如此溫柔地撫摸心靈……

但當你真正地了解了提琴的家族後便會開始釋懷,原來除了小提琴與大提琴還有中提琴與低音提琴,它們組成了一個既互相融合又獨立特行的家族,每一次的演奏,每一次的聆聽,都在用心交談,默契地溝通,那些撩動我們心弦的旋律:無論是催人淚下的哀傷,還是令人激動的興奮……都在演繹著他們與我們世界中的悲歡離合。


提琴家族的家庭成員都很風光

比如樂器王后小提琴

一般來說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也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

大提琴 是坐著演奏的,低音提琴(也可以稱為大貝斯)從演奏者來看,有兩種演奏姿勢——坐姿和站姿。坐姿的話是坐在高腳凳上,要麼就是站著演奏。低音提琴聲部是在大提琴聲部的後方。樂器表面的話,直接看低音提琴比大提琴大得多,和人差不多大。

小提琴 是最具表現力的樂器之一,五度定弦為e2,a1,d,g。演奏技巧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分別擔任樂曲的主旋律以及樂曲主要聲部的和聲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內樂和小品中常用於獨奏。近年來,小提琴又成為當代流行樂和爵士樂的當家樂器之一。 

中提琴 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上中音樂器,五度定弦為c、g、d1,a1。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實、溫暖而豐滿。音色柔和、深沉,略帶些沙啞,因而亦獨具特色。中提琴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以及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擔當中音聲部,為主旋律起伴奏和襯託的作用,極少用於獨奏。不過偶爾也以獨奏樂器的形象出現,如在柏遼茲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中,中提琴的獨奏就佔了相當比重。中提琴的音質別具一格,近似鼻音的詠嘆,非常適合表現深沉與神秘的情調。

大提琴 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定弦通常為A,D,G,C。屬提琴族樂器裡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 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作曲家賦予其表現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個大提琴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其他樂器都相形見絀。

下面要說的是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柔和,撥弦奏法能發出波濤、隆隆的自然之聲,還有美妙的泛音,聽起來極為舒服。低音提琴為樂隊誕生,它的出現豐富了樂隊音響的層次,使得低音更加厚實。 

低音提琴,又稱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由於琴體大,弦粗,音域低,難於演奏富有輝煌表現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

直到遇見這位「低音提琴界的帕格尼尼」

厚重、優雅,把琴的姿勢太有個性了

將低音提琴演奏出神秘浪漫之感的,是法國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雷諾·加西亞(Renaud Garcia-Fons),人稱「低音提琴界帕格尼尼」

雷諾·加西亞(Renaud Garcia-Fons)一直是個多才多藝的作曲家,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有音樂相伴。5歲開始彈鋼琴,8歲練古典吉他,十幾歲玩搖滾樂,16歲決定正式鑽研低音提琴。低音提琴的音色給了他豐富的靈感,古典音樂爵士樂弗拉門戈,以及一些民間歌謠,都通過他的五弦低音提琴表達了出來。

雷諾·加西亞(Renaud Garcia-Fons)成功地在低音提琴中添加了第五弦,發明了五弦提琴,使低音提琴超越了其作為伴奏樂器的局限性,更好地參與到即興演奏當中。由四根弦變成五根弦後,低音提琴華麗轉身增加了即興創作的自由,爵士樂、傳統和現代音樂,它都可以遊刃有餘地演奏了。

聽他的音樂

就像遊了一圈亞歐大陸

雷諾·加西亞(Renaud Garcia-Fons)將低音提琴與吉他,琵琶,德布卡,長笛,長號和手風琴等各種樂器搭配,再將來自希臘、突尼西亞、越南、土耳其的音樂融合,充滿世界音樂情緒的三重奏就這樣誕生了。

即興創作成為了他藝術視野中的核心元素,他的音樂靈感有多個來源。從弗拉門戈傳統音樂開始,雷諾·加西亞(Renaud Garcia-Fons)又將低音提琴轉移到地中海東方音樂的範疇,他的音樂就此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相關焦點

  • 提琴家族---倍低音提琴
    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它是樂隊中音響的支柱,基本節奏的基礎。低音提琴約有180~220釐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 音色莊重而低沉,琴弓約長68~70公分。演奏技術由於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
  • 提琴家族
    因此作曲家為中提琴寫的協奏曲不多見(多見於小提琴)。中提琴(Viola)名稱,源自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是一種夾於兩條腿之間拉奏的樂器。但其實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才是中提琴與小提琴的前身,因為古中提琴是架在肩上拉奏的。中提琴的發展和歷史與小提琴十分相似,但在獨奏的場合缺少小提琴的適應性和,只好居伴奏的地位,使演奏的聲音便和諧。
  • 提琴家族// 小提琴
    提琴,大致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還有低音提琴,此四種弦樂器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外形名稱等等,但是要說起不同點,更是不勝枚舉,
  • 提琴家族四成員介紹
    樂小微這就帶您認識提琴家族的成員。提琴,大致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還有低音提琴,此四種弦樂器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外形名稱等等,但是要說起不同點,更是不勝枚舉。小提琴和中提琴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都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大提琴是坐著演奏的,低音提琴(也可以稱為大貝斯)從演奏者來看,有兩種演奏姿勢——坐姿和站姿。坐姿的話是坐在高腳凳上,要麼就是站著演奏。
  • 小提琴顯臉大,中提琴顯臉小?一文教你分辨提琴家族
    提琴家族成員不少,常見的有四個: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 重磅|觀賞阿瑪蒂古琴與莫拉西家族提琴&感受克雷莫納制琴文化|絲路傳琴——中意提琴文化交流活動即將開幕
    莫拉西Morassi家族義大利克雷莫納是提琴製作的發源地。
  • 平分秋色的提琴家族,認識一下」樂器皇后「和它的姐妹們!
    這位美麗的「皇后」還有三位外貌相似但「性格」各異的「姐妹」你也許曾經會以為小提琴的輕柔與靈動會成為一生的最愛,但當你聆聽到了大提琴如歌的深情旋律,是否又會在心中糾結,為何大提琴能如此溫柔地撫摸心靈……但當你真正地了解了提琴的家族後便會開始釋懷,原來除了小提琴與大提琴還有中提琴與低音提琴,它們組成了一個既互相融合又獨立特行的家族
  • 世界著名提琴家族瓜內裡Guarnerius 簡介和名琴欣賞
    說到小提琴,瓜內裡Guarnerius 是古董提琴偏最貴的琴,也是非常傳奇多少演奏家夢寐以求的提琴{還有Amati,斯特拉迪瓦裡,Ganliano
  • 遇見這位「帕格尼尼」,「萬年配角」低音提琴終於逆襲成功!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有一個名聲顯赫的樂器家族它們佔據了弦樂界的半邊天那就是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瓜奈裡家族(Guarne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瓜奈裡家族(Guarne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臺灣奇美博物館提琴研究員 鍾岱廷
  • 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史特拉底瓦裡家族(Stradivari Family)經典的提琴作品
    史特拉底瓦裡早年是個木雕學徒,至今仍無文獻能證實他於何處習得制琴工藝,但他早年所制的提琴充滿著阿瑪蒂的傳統風格與特質,因而史上多認定他是尼可羅•阿瑪蒂的學生,然而阿瑪蒂家族卻沒有關於他的人口紀錄,也沒有任何正式的文件能證明這個推測。最近的研究顯示,弗朗切斯科•盧傑利(Francesco Ruggeri,1620-1698年)極為可能是史特拉底瓦裡的老師。
  • 奇妙的提琴世界(連載一)—— 提琴知識100問
    西方弦樂器家族的琴弓之演變進化,卻隨著提琴演奏技術的進步而受到催化發展。巴洛克時代的提琴弓還是與中國的二胡弓十分相似。但是當時的提琴演奏家們在發展提琴演奏藝術的同時,也改進和發展了提琴弓的樣式與結構。著名的演奏家科萊利( Corelli )、維瓦爾迪( Vivaldi )等都對琴弓作出了改良。
  • 他只做了這件事,就讓「萬年配角」低音提琴變成樂團一哥
    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有一個名聲顯赫的樂器家族它們佔據了弦樂界的半邊天那就是
  • 奇妙的提琴世界——提琴知識100問(連載二)
    因此對它那最主要的三大家族:阿馬蒂家族、斯特拉地瓦利家族、瓜乃利家族在此作一簡略的敘述:        克萊蒙那學派的奠基者 -- 阿馬蒂( Amati )家族         著名的英國提琴研究專家威廉·亨利( William Henley )在他那資料極為齊全的《環球提琴與琴弓製作師大全》( Universal Dictionary
  • 追溯提琴的起源
    小提琴(violin)是一個四條弦的弓弦樂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員。現代小提琴起源於義大利的克瑞莫納,在1600-1750年間成為最大的小提琴製作中心。19世紀,N·帕格尼尼獲得了一把A.斯特拉迪瓦裡製作的中提琴,H·柏遼茲為它寫了一首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柏遼茲不僅把中提琴獨奏寫得非常精彩,而且把樂隊的中提琴聲部也寫得十分優秀。我們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師斯特拉迪瓦裡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卻沒有這樣的福氣。中提琴的尺寸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一個大致的認同。不是你嫌我做的大了,就是我嫌你做的小了。
  • 中提琴為什麼總是被黑?
    事實上,單從圖片上的外觀上來看,我們是很難一眼就分辨出哪個是小提琴哪個是中提琴的,因為它們除了尺寸大小和定弦的不同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中提琴屬於擦奏弦鳴樂器,是提琴家族的中音樂器,外形結構與小提琴基本相同,但是尺寸略大,一般都在14寸以上,另外其規格也有很多,以適合不同身高的演奏者。
  • 斯特拉迪瓦裡提琴一席談
    提琴發展至今,耳熟能詳的提琴製作大師莫過於斯特拉迪瓦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絕大部分現代提琴,幾乎都在斯特拉迪瓦裡的基礎上製作而成。
  •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區別與特色是什麼?
    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樣,但體積稍為大一點。中提琴的聲音稍低,不如小提琴那樣清麗,但它那不大透明的帶點憂鬱色彩的音色,在樂隊中卻也是不可多得的。中提琴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交響樂隊 以及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擔當中音聲部,為主旋律起伴奏和襯託的作用, 極少用於獨奏。不過偶爾也以獨奏樂器的形象出現,如在柏遼茲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中, 中提琴的獨奏就佔了相當比重。中提琴的音質別具一格,近似鼻音的詠嘆,非常適合表現深沉與神秘的情調。
  • 【北京樂器學會|樂器&文化】低音提琴(Double Bass)
    Corriero 博士和夫人和 Andrea Manley 的禮物,通過交換、羅傑斯基金和來自不同捐助者的資金,1980登錄號:1980.112信息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低音提琴(Double Bass),擦奏弦鳴樂器,又稱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樂器。
  • 現代技術在提琴研究中的應用
    「 長期以來,提琴的研究工作有兩個主要方向——通過研究提琴的過去,考證提琴的歷史和古代提琴製作家使用過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