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詩歌賞析——《我曾是火中最小的花朵》

2020-12-23 樂心讀書
圖片來源網絡

《我曾是火中最小的花朵》

我曾是火中最小的花朵

總想從乾燥的灰燼中走出

總想在溼草地上涼一涼腳

去摸摸總觸不到的黑暗

我好像沿著水邊走過

邊走邊看那橘紅飄動的睡袍

就是在夢中也不能忘記走動

我的呼吸是一組星辰

野獸的大眼睛裡燃燒著憂鬱

都帶著鮮紅的淚水走開

不知是誰踏翻了洗腳的水池

整個樹林都在悄悄收拾

只是風不好,它催促著我

像是在催促一個貧窮的新娘

它在遠處的微光裡搖搖樹枝

又跑來說有一個獨身的煙囪--

「一個祖傳的青磚鏤刻的鍋臺

一個油亮亮的大肚子鐵鍋

紅薯都在幸福地慢慢嘆氣

火鉗上燃著幽幽的硫磺……」

我用極小的步子飛快逃走

在轉彎時吮了吮發甜的樹脂

有一棵小紅松像牧羊少年

我嗶嗶剝剝笑笑就爬上樹頂

我驟然像鎂粉一樣噴出白光

山坡忽暗忽亮煽動者翅膀

鳥兒撞著黑夜,村子敲著銅盆

我把小金飾撒在草中

在山坡的慌亂中我獨自微笑

熱氣把我的黑髮捲入高空

太陽會來的,我會變得淡薄

最後幻入蔚藍的永恆

圖片來源網絡

顧城簡介:

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出生於北京。其父顧工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幼年的顧城便顯現出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五歲已可作詩。12歲輟學放豬,後來受到文革的影響,顧城隨父一起被下放到山東的一個農場,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1977年正式發表作品,與同時期的江河,舒婷,北島,楊煉共屬朦朧詩派。顧城的詩充滿夢幻和純稚,大自然的萬物在他筆下也有著喜怒哀樂,因此又被人稱為「童話詩人」。1979年在火車上與妻子--謝燁相遇,兩人一見鍾情,後於1983年結婚。1988年赴紐西蘭並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傳授中國古典文學,辭職後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砍殺妻子後自縊,留下大量詩作,繪畫。

詩歌賞析:

我是一株小小的火苗,在一片大火的灰燼中存活了下來,我生來便炙熱便帶著光明,總想著能在冰涼涼的溼草地上歇一歇腳,然後觸摸一下遙不可及的黑暗。

告別了已經和灰燼融為一體的家人們,開始流浪,我走到了小河邊,看到自己身披橘紅色的睡袍,在水中一漾一漾的煞是好看。我不能停歇,就算在夢裡也要發光發熱,我的一呼一吸就是萬千火星,就像天空中的星。我看到野獸的大眼睛裡透露著憂鬱,他們的淚水都已經變成了鮮紅色,但我並沒有感到悲傷,因為他們的眼裡不曾流露出悲憫,不曾放過任何一個弱小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踏翻了水池,在悄悄蓄力,結局也許早已註定,但我不會退縮。

風覺得我傻,怕我到頭來只是一場空,於是她拼命的催促我,總想給我找到一個好去處,可她不曉得,她越催促,我越叛逆。

「那邊有一個獨身的煙囪,他家有一個祖傳的青磚鍋臺,鍋臺上還有一個油亮亮的大鐵鍋,灶臺裡還有香甜的紅薯姑娘,火鉗上還有硫磺。若你去了就不用再漂泊,也為後代的子子孫孫找一個穩定的住所」風姑娘興奮的對我說道。

我笑而不語,就在風為我嘆息之際悄悄地溜走了,轉彎時我撞到了一棵小紅松,恍惚之間我有些於心不忍,畢竟他還小,未被世俗沾染,眼睛清澈明亮。可是我的理智告訴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要在歸於蔚藍永恆之前完全的燃燒自己。我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微笑著爬到樹頂。我的身體在迅速膨脹,驟然之間便噴出了白光,山坡被我吞噬,鳥兒慌慌張張的衝撞著黑夜,遠處的村子裡一片喧囂,人人手中都拿著銅盆,山坡明顯慌了神,我微微一笑,把身上的小金飾撒在了草叢裡。我知道天會亮的,那時候我的使命也完成了,我會奄奄一息, 會消失在那蔚藍的永恆裡。

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火苗,以火苗的第一視角描述了它這「一生」的經歷。「野獸」、「山坡」、「樹木」、「水池」、「一部分愚昧的人」都是他的敵人,他不願與拘泥於一方灶臺當中,孤身一人,積蓄力量發光發熱,即使最後歸於蔚藍的永恆,也無怨無悔。

現實生活中作者的「敵人」就是那些黑暗的勢力老舊的思想,世人皆醉我獨醒,獨醒的孤獨他不怕,他就要衝破黑暗的束縛。根深蒂固的東西本就難以清除,甚至會招來怨恨,但即使只是一小部分人能理解也是無悔的。

相關焦點

  • 顧城詩歌賞析——《種子的夢想》
    顧城簡介: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出生於北京。其父顧工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受到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幼年的顧城便顯現出他在詩歌方面的天賦,五歲已可作詩。12歲輟學放豬,後來受到文革的影響,顧城隨父一起被下放到山東的一個農場,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
  • 顧城寫給英兒的情詩《麥田》賞析
    ,後來被顧城截取一部分,放在小說《英兒》一篇叫「我愛你了」的小章節的開頭。因此,顧城的《麥田》是屬於顧城和英兒的,「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那是只屬於顧城和英兒的密語,一段泛濫的情感生活。顧城的詩歌是其「精神自傳」,《麥田》中的「我」應該是顧城自己,而「你」應該是「英兒」。有人認為「你」指麥子,所以說「你很小」。這是誤讀。
  • 聽,顧城的五首詩歌......
    曾參加安徽衛視《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四川衛視《打破砂鍋猜到底》、浙江衛視《奇妙見面會》等節目的錄製。《在淡淡的秋季》在淡淡的秋季我多想穿過枯死的籬牆 走向你在迷朦的湖邊悄悄低語唱起兒歌小心地把雨絲躲避一一生活中只有感覺
  • 顧城的詩《我不知道怎樣愛你》賞析
    始終飄著,裝著那片美麗的檸檬,美麗別說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顧城在小說《英兒》中還有過類似的一句話:手我是有的,就是不知如何去碰你。當然,這首寫於1983年的詩歌《我不知道怎樣愛你》肯定和「英兒」沒有關係,它應該是顧城對謝燁深情又不知所措的糾結心境的寫照。《我不知道怎樣愛你》寫得是詩人很愛對方,很想保護對方,但苦於行動上的無力,從而造成詩人內心苦悶糾結的情緒。
  • 顧城100首經典詩歌名句,句句扎心
    ——顧城 《小花的信念》47、愛不可怕,可怕的是愛得不夠,最可怕的是愛得不夠還要勉強。 ——顧城48、在現實斷裂的地方,夢,匯成了海。——顧城 《彌合》49、我不怕世界,可是怕你。 ——顧城50、一個小紙風車/丟在發白的草上/它被微風欺騙/徒勞的追趕夕陽 ——顧城
  • 【新詩品】鍾靜詩歌賞析
    填滿我蒼白的詩行人間的煙火是最美好的事物總在不經意間把我糾纏   鍾靜是荊楚大地上一位很有實力的中堅派詩人,他成名很早,惜中途離開詩壇三十多年。恍惚之間,仿佛看到浩浩長江滾滾而來,然歲月又淘盡了古今多少事……「北門之外是荊山,眺望郢都的輝煌/一部楚辭詮釋風雅的浪漫/而小北門悄悄地留下縫隙/填滿我蒼白的詩行/人間的煙火是最美好的事物/總在不經意間把我糾纏」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鍾靜的這首詩,一直在有我無我之間自然轉換。
  • 現在聊詩歌還是北島顧城就OUT了!《詩歌之王》唱出新時代的時尚詩人
    說到會看過一些什麼現代詩歌,居然讀的是鳳姐寫的,想不到這個看著故事會打工的農村女人也能寫出優美的詩句,居然還有人評價她是「顧城投胎,臉著地。」(大家感受一下,確實寫得不錯)節目裡每個嘉賓都很都代表性,陳年喜代表工農階層爆炸中的生活可能的詩意,那種歷經磨難對人生體悟更透徹的詩歌風格,羅中旭很現代,被羅中旭改變成了自己上海小情懷的歌。其實如果羅中旭理解了陳年喜那種「飄」的感覺,他的歌能更加沉澱。
  • 記憶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雨一停,太陽便迫不及待地鑽出雲層,點亮樹上掛滿的雨滴,不由讓我想起一直烙在我心底的一行文字,詩就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這是顧城早年對詩的詮釋。是呀,一滴微小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淨化一切。我們不難看出,在雨滴中閃現的世界,比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更純、更美。  念起顧城,念起這位當代著名的天才詩人,念起他最著名的詩篇《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詩人的悲哀:《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顧城的死法在讓人哀嘆、悲痛、不解甚至有些氣憤之餘,也更增加了他的傳奇色彩。以至於在他死後這麼多年來,還不斷地有人品味他的作品、研究他的生平、嘆息他的行為。甚至讓人更加關心他的內心世界,愈發想問一句:為什麼?我也想這麼問,但我覺得問這句話之前還得先讀他的詩。    這部《顧城的詩,顧城的畫》是在2009年上市的諸多顧城詩集中的一本,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版本。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生性羞赧的顧城,低著頭看都不敢看她一眼。盯著手中攤開的詩歌文選,卻一個字兒都沒看進去。絲毫沒有《囧媽》裡,徐崢用色眯眯的小眼睛盯著性感俄羅斯美女不放的膽識。
  • Bema英文詩歌名篇賞析:濟慈《秋頌》
    從這個秋天開始,我們將定期刊發英文經典賞析的專欄,為大家推薦解讀歐美經典詩歌、小說、電影,進行新書推薦等,敬請大家期待!今天我們選擇了英國天才詩人濟慈的《秋頌》作為開篇之作,謹以此溫暖之詩送給正要踏上賞秋之旅的小夥伴們,祝大家收穫一個愉悅而美妙的國慶長假!  秋天是雀躍的季節,是一年中最動人的季節,是上天饋贈給人類的藝術品。為此,無數文人墨客用詩篇歌頌秋天之美。
  • 【詩歌賞析】讓我愛-奠祭
    詩歌賞析這首詩歌的原作 Let me love and not be respected,前面部分是法蘭西斯 (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所作,1937年倪柝聲弟兄在上海將之譯作中文。後面部分由倪弟兄翻譯時所加增。
  • 詩歌本無罪,「我害怕,瘦弱的人看過的春天」
    顧城對於顧城這個極有爭議的人物,不少人對其口誅筆伐,也有不少人為其從詩歌、詩人的角度及理想高塔為其辯解。關於激流島,儼然在不少人的爭論中,成了「惡島」。前者的口誅筆伐自然無錯,顧城本就是一個極為偏執、自私、幼稚的人;後者的辯解也有他們的苦衷,他們中的不少人是70、80年代詩歌的追隨者。
  • 葉賽寧詩歌《我又回到這裡,回到親愛的家》賞析
    葉賽寧詩歌《我又回到這裡,回到親愛的家》賞析 2020-10-24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顧城謝燁之死
    引子顧城謝燁之死,至今已近27年,留在一般人印象中最簡捷的表述是,「顧城殺妻後自縊」。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那次訪談,餘秀華並沒有說出詩歌對於她是什麼。不過,有零星的文字記載餘曾說過詩歌是她搖搖晃晃人生中的拐杖。她扶著詩歌拐杖站起來,走得更堅實、堅定,也走向遠方。詩歌是北島的信仰,當然這和海子熱愛詩歌是不一樣的,當我們放在時代裡讀北島的詩,會清晰地看到人類的追求。
  • 詩歌賞析——【充滿我】
    詩人介紹這首詩歌(聖徒詩歌245首)的詞是施達克(Elwood H. Stokes, (1815-1895) 所寫。他是美國人,主後1815年出生在新澤西。他曾在新澤西衛理公會擔任牧師五十年, 幾乎包括整個19世紀的後半期。 他的著作包括《我一生的腳蹤 (FOOTPRINTS IN MY LIFE.) 》。
  • 顧城:從天才詩人到殺人犯的沒落,是誰折斷了天使的翅膀?
    ——顧城《門前》因為這首小詩喜歡上顧城,因為喜歡,所以去了解顧城。不了解還好,一去了解,顧城的形象便如高樓大廈一般在我腦海中轟然倒塌。(一)我所知道的顧城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 汪國真經典詩歌《擋不住的青春》全文賞析
    汪國真的詩歌曾在20世紀90年代盛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 顧城的情感悲劇 (《來去美國》(上、下)第二次加印,欲購從速)
    李英當過《詩刊》的編輯,是顧城的粉絲,他們在國內只見過四次面。李英到紐西蘭之前,是作家劉湛秋的秘密情人,因為劉湛秋是有妻室的,李英覺得備感壓抑。顧城在小木屋後面親自蓋了一間小房,供李英居住,而李英的衣服也都是由謝燁去洗。但據李英事後回憶,顧城與她做愛的房子非常破,她住的地方是客廳後面的一個拐角,沒有門,只有一幅窗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