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攝影愛好者的我來分享一些我的攝影心得

2021-01-13 螞蟻影視0o

突然想寫個攝影教程。雖然我不是攝影師只是個攝影愛好者,自己學攝影這些年來,還是有些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朋友們優化自己的朋友圈質量、提高攝影水平的。

現在手機的畫質也在慢慢提高,雖說底大一級壓死人,手機的sensor永遠達不到相機的水平但是方便攜帶也和價格低廉成為了學攝影的最佳入門選擇。鑑於大部分人都是用手機在攝影,這篇札記就主要寫手機攝影的心得吧。這篇札記無關藝術,只談入門攝影,同時也給未來會買相機的朋友鋪墊相機攝影的知識。鑑於用iPhone的人群基數大、也好講,成像素質也尚可,我就以iPhone為藍本給攝影小白講講。高手不用指教了,我知道槽點滿滿。

理論基礎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照片形成的原理可以比喻成帶濾網的杯子在下雨天接水。水接的多,畫面就比較亮(如白天),水接的少畫面則偏暗(如夜晚)。事實上我們手機sensor接的是光子,微觀下就是一個個像素在接一個個光子。

· 曝光鐵三角(敲黑板):

00001. Aperture(光圈),

00002. Exposure Time(曝光時間),

00003. ISO(感光度)。

這三個元素共同構成了照片的曝光狀況。對於我們期望的曝光狀況為標準,太亮了、純白且沒有細節是過曝;太暗了、純黑且沒有細節是欠曝。

· ISO,是濾網的粗細。濾網粗了(ISO高了)接水就快,但是過濾不仔細可能導致噪點多,畫面不純淨;濾網細了(ISO低了)則反之。這個解釋是錯的而且很牽強,初學階段暫時如此理解吧。

· 光圈,就是杯口的大小。如果我想接滿一杯水,杯子的容積不變,杯口越大就接的越快。

普通手機都是定焦定光圈鏡頭,iPhone8的光圈是f/1.8,等效光圈是f/12.6(敲黑板,可以不懂但是要記住)。由於手機和全畫幅相機的像場不一樣,不過存在等效的關係。f/1.8看著挺大,一等效就是小光圈了,所以拍虛化不好,於是有了一個長焦鏡頭、一個廣角鏡頭的雙攝手機7Plus和8Plus以及X,用算法強行模擬虛化,天啊竟然有人因此吹噓可以扔了相機了。有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數字小了反而光圈大了,我來解釋一下:(f/數字)是一個分數,分子f不變 分母越大 分數越小。所以f/1.8是大光圈,f/2.0要比它小。要是還不理解我建議去初中找數學老師討學費吧。喵星人的眼睛就是現實中常見的可變光圈光學系統。

夜晚,貓眼睛為了接收更多的光,瞳孔會放大,也就是大光圈

白天光線很充足,就不需要這麼大光圈了,所以瞳孔變小,調成小光圈。

· 曝光時間:接雨接了多久。

這個可玩性就很高了,但主要是相機方面的,手機畢竟是定焦、定光圈鏡頭。平時網上見到的車軌,銀河,星軌等都是長曝拍出來的大概十幾秒到三十秒甚至更長。另一種玩法是慢門,幾秒鐘,這種我拍的還沒有好看的片子。還有就是幾千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高速快門,科教頻道拍子彈打西瓜就是超高速快門連拍。

15s的長曝光拍出來的車軌

1/4000s的高速快門拍下的水滴皇冠

對於iPhone的自帶相機APP,快門是手機自己控制的。不過我們可以自己下載攝影類APP自己試著控制快門,看不同的曝光時間會帶來什麼。如果玩長曝光,一定要買三腳架。沒錢買好的,可以買國內山寨的八爪魚三腳架。

高度推薦馬小路MT01

八爪魚三腳架,十幾塊,質量很差

· 焦距

主流手機的等效焦距是28mm(敲黑板)而且不能變焦,這個焦距非常接近人眼的視角。捂住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看到的畫面大概就是手機能拍出來的畫面角度。27mm及35mm的鏡頭堪稱人文頭,很多街頭攝影以及經典作品都是在這個焦距下拍出來的,所以不要找藉口說手機不如老法師的大白炮拍的好看,那是你不會拍,你懂老法師嗎?

附一張百度找到的焦距與視角的關係圖

· 端平!端平!端平!

既然是講入門攝影,這個我不得不講。斜構圖是個很難駕馭的構圖方式,它打破了平衡,可以營造不安、躁動等很多複雜的情緒,用好了是驚豔,用不好是廢片。

這是什麼玩意兒,強行對角線構圖??

把這個功能打開,用九宮格來構圖。大膽按快門,保留的照片沒有九宮格。

· 端穩!端穩!端穩!

本來手機sensor就小,你摁了快門就拿開,結果就是下面這樣的。拍照片,尤其是光線暗的時候拍,首先要端穩,輕點快門,按完了再保持半秒左右。漿糊似的照片往朋友圈發乾嘛?

這……話說回來,用大光圈、高ISO以減少快門時間也能避免糊片。

· 如何拍好看

這個很重要,我們拍照片拍清是溫飽,好看就是小康。想拍好看,首先要提升審美。我的PS修圖啟蒙老師李濤說:審美決定上限,技術決定下限,對於攝影,眼高手低就是一個很好的狀態。首先要找一堆自己喜歡的照片,觀察這些照片是怎麼拍的,機位的高低,主體與機位的遠近,角度的選取。再細說就麻煩了,風光、人像、靜物、人文等各種攝影類型,都各有各的技巧。一定要觀察,如何把眼前的世界通過視角固定的鏡頭展現為平面的圖像。

· 讓畫面簡潔

「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我忘了哪個攝影大師說的了。為什麼要離得近?因為要排除幹擾的元素,把畫面變的乾淨。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周圍全是雜草,但是蹲下來,離它近點,把太陽和樹葉虛化,這樣就成了一張美美的壁紙了。離得近首先簡化了畫面元素,讓構圖變得簡潔,同時也使虛化背景變的更簡單。手機攝影想虛化,切記離近點。有人說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可這種觀點,因為攝影要利用一切襯託出題,還有很多繁複風格能創造不一樣的感受。然而學會了做減法,才可能會做加法。

拍攝之前

我在按下快門之前,會考慮以下一堆問題:

00001. 構圖:要拍什麼?重點是什麼?非重點是什麼?什麼不要進鏡頭?橫著拍?豎著拍?景深的深淺?曝光鐵三角的搭配?

00002. 後期:拍什麼風格?拍了怎麼裁切?

數碼攝影時代有個好處,就是不需要珍惜膠捲,只要內存卡夠就能隨便拍。然而把每次按快門當做用掉一格膠片才能讓我拍之前考慮的更多,而不是一通亂拍。

構圖

這個是攝影入門都避免不了的話題。其實攝影根本沒有構圖,但是俗話說「產生美的不是對稱,而是秩序」,所以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常用的是:對稱式,三分式,對角線式以及引導線式。

對稱式(左右對稱)

三分式(上中下)

對角線式

攝影大師Steve Mccurry的引導線構圖

但是請記住,攝影沒有構圖,怎麼美怎麼拍。我們在拍之前,就要想到怎麼構圖,把幹擾因素排出在畫面之外;而畫面內的元素,要想清楚怎麼排列組合,如何虛實結合,怎麼運用光影。

後記

我在全文幾乎沒有怎麼提到「單反」而是用「相機」這個詞,是因為初學者總以為單眼相機就是專業相機。實際上單反也有三四千的,無反也有好幾萬的。旗艦無反相機(只有索尼的無反相機叫微單)各項功能都已經達到同級單反的水平甚至超過單反,價格也是互相飆的飛起……這兩者只是機械結構上略有不同:單反擁有五稜鏡而無反沒有。無反相對來說可以做的更輕薄,但是續航普遍不好。無反的EVF(電子取景器)初期也有畫面延遲,但是現在好很多了。

國內廠商動不動就說自己的手機拍照秒天秒地秒單反,千萬不要相信,真的是扯淡。我以前就是被這種宣傳帶偏了,後來買了相機才發現國產廠商真是滿嘴跑火車。什麼某為啊什麼某米啊藍綠廠啊,全是胡扯。

左上角那小的可憐的就是iPhone7的sensor,1/3英寸

手機的sensor就那麼大點,有小手指甲蓋大嗎?數碼攝影核心是sensor,人家一普通的入門相機的C畫幅的sensor面積是手機sensor的幾十倍,中畫幅的一個sensor都能買你幾個iPhone X了,別說萬把塊的鏡頭了。況且攝影玩的是鏡頭,人家機身或許一萬,誰知道人家家裡扔了幾個大三元呢。還聽不懂嗎?依舊認為手機要取代相機嗎?這麼說吧,手槍能跟AK47的威力比嗎?

還有就是像素吹,乖乖恨不得讓手機廠商全部上四千萬像素吊打一切相機。唉呵呵……喬幫主能顛覆多少傳統都沒能顛覆像素吹的思維。你說你不懂就學好嘛,非要BB暴露智商。諾基亞N86的年代就能做800w像素的手機sensor了,為什麼喬幫主執意iPhone4用500w像素的sensor?不就是為了畫質嗎。同樣面積的sensor,像素做的越少,單個像素的面積就能做更大,感光能力就更好,廠商就能把畫質做的更好。之前HTC逆市場出了一臺400w ultra pixel的手機M8,結果也是慘澹經營……但是技術是進步的,慢慢的,高像素也能擁有高畫質,iPhone8在擁有1200w像素的同時 畫質也能吊打iPhone4了。

景深:畫面中清晰的部分的深度。想要虛化就要淺景深,用長焦距配合大光圈來營造。拍大型風光片就要用深景深,保證很多想看到的景都是清晰的,實在不行就後期做景深合成。

以上

相關焦點

  • 萬裡赴約,只因對藝術攝影的熱愛 | 《攝影愛好者走過的路》攝影交流活動
    澳大利亞數碼攝影協會Linda本次參加「衣索比亞\肯亞攝影創作團」,不遠萬裡專程來到成都,與成都藝術攝影愛好者進行作品交流
  • 【來稿】折騰—我的攝影心得
    ,牌子是耶拿的,在中國製造,後來查了一下耶拿是挺有歷史的廠家,好像出了一些還不錯的鏡頭,我的拍照故事就是從這臺相機開始的。以下是本人的一點點感觸或者說是心得:相機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產品,它能夠將某一時刻的場景記錄下來,這些場景當時可能沒有讓你感覺有什麼不同,但是一段時間以後你會感覺很不一樣,那種感覺是種很奇妙的感覺,無法用語言說清楚(可能是我比較笨),我想這也許是大多數人喜歡攝影的一個原因吧。
  • 口袋裡的攝影利器 — 手機攝影心得分享
    )加時註明:手機攝影愛好者寫在最前:樓主要特意說明一下,這是樓主在尾巴註冊以來發的第一個帖子,樓主厚臉皮的希望大家看完如果覺得喜歡能夠不吝表揚(>_<)咳咳,言歸正傳……我是一個業餘的不能再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以購入尼康D7000作為標誌,正式接觸攝影也只不過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 一個攝影業餘愛好者的直白式拍攝體會,你會感興趣嗎?
    攝影是一門藝術!對於攝影業餘愛好者而言,要提高攝影水平,是一段很漫長的路。攝影也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對於攝影業餘愛好者而言,要提高攝影水平,要不斷地拍攝實踐摸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業餘愛好者,沒有受到任何專業訓練,也沒有過於專業的攝影設備,但我對攝影有一腔熱情,平時也喜歡用手機或單反不斷地拍攝實踐,並注意心得體會的總結。
  • 膠片攝影的一些心得
    這幾年膠片攝影慢慢回暖,作為一個新入坑膠片的新人,最早使用的膠片相機為全手動的理光XR8,目前在使用的膠片機有尼康的FM2和尼康35Ti兩款膠片相機。
  • 攝影愛好者的心得體會
    攝影是我的興趣愛好。我喜歡攝影因為它可以記錄生活的碎片。您可以記錄那些刻骨銘心的時刻,以便您記住未來的場景和心情。許多人將攝影與攝影相混淆。當我在北京電影學院時,第一堂課解釋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攝影是將您的感受注入照片中。每次按下快門時,都應該考慮為什麼要拍攝。
  • 攝影心得分享之——《手機追焦》
    之前在一些攝影作品中第一次看到運用追焦手法拍攝的照片,感覺非常驚豔而又高端!
  • 全英攝影攝像愛好者的終極福音
    2008年脫產在英國波爾頓大學大連中英攝影碩士教學點學習一年。2009年,在美國密蘇裡大學做訪問學者。2011年3月起,在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後攻讀該校攝影理論碩士,當下生活在英國倫敦。之前他拍攝了一組地震主題的照片,讓看到的人無不感動,其中幾張如下所示。在這次攝影分享會中,他將帶來完整的版本和故事,以及其它一些更近期關心新一代移民的作品。
  • 24句攝影哲學:來自攝影大師的學習心得
    ——安塞爾·亞當斯心得:的確,很多時候看到一張照片第一個反應是心跳的很快,接下來才會試著用一些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覺,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去感覺並享受一張攝影作品帶給你的感覺,不見得要硬用言語或文字去形容什麼。7.
  • 「攝影愛好者」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攝影愛好者,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 shutterbug 攝影愛好者,攝影迷Kent is a real shutterbug.肯特真是一個攝影迷,他總是擺弄相機。The workshop is ideal for amateur shutterbugs hoping to learn more about wildlife photography.
  • PICTalk-攝影愛好者集結地
    我是PT星球的嚮導員小P,初次見面,很高興認識你!你是否對PT星球很好奇呢?那麼這位新人,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了解一下這顆星球吧!PICTalk星球全稱為:Picture Talk -照片會說話,這裡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集結地。在這顆星球上,影像是我們的第一語言,這就意味著你只能用影像(照片、視頻等語言)來和星球上的居民們交流。
  • 有哪些攝影比賽適合攝影愛好者參加?
    很多學習攝影的朋友都有一個問題,「我學習了攝影,應該去哪裡發光呢?」今天成都攝影俱樂部就來推薦幾個適合攝影愛好者朋友去「發光」的賽項。 對於已經熟練掌握技術的攝影朋友來說,參加一些國際上的賽事是一種機會與挑戰,見識更多更好的作品,對提升自己本身攝影水平也是有利無害的。
  • 攝影愛好者:拿相機的藝術愛好者還是拿相機的拍照愛好者
    攝影人士有一句口頭禪:「攝影是攝影,藝術是藝術。」即使有些著名攝影家,也認為應該把攝影跟藝術分開來,後來我仔細琢磨了一下,發現這種刻意的分割並不是因為分類的原因,而是「怕藝術限制了攝影」,換言之,如果在「攝影」前面加上了「藝術」兩個字,似乎變成了對攝影的某種束縛,攝影變得「不自由」了。
  • 初學攝影?我最想推薦這9個攝影網站!
    可能有很多攝影愛好者或者初學攝影的朋友,想知道可以去哪裡看一些好看的攝影作品,作為一個刷圖愛好者,我通常會有五種方式看照片:綜合類的社交平臺,如微博、Instagram等,特點是可以日常刷到關注的攝影師發的照片;綜合圖庫,如pinterest、behance、flicker等,特點是素材豐富
  • 80條攝影心得,讓你更加了解街頭攝影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攝影愛好者發掘到了街頭攝影的魅力,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上街頭「掃街」,其中,尤以玩徠卡的人為甚。 今天,小編結合Eric Kim和高保真兩位攝影師分享的內容,梳理出80條有用的街拍心得,希望能對想要街拍的你有所幫助。Shadow selfie, small box.
  • 一次「攝影助理」的學習心得
    攝影要學的東西很多,除了技術,還有人文知識、天文地理、心理哲學、營銷、審美等。除了平時的自學,在有經驗的攝影師帶領下,會進步得更快,畢竟,攝影是一個很注重實踐的技能。在機緣巧合之下,我的前輩李老師他需要攝影助手,而恰好我有空(即使沒有空,我也會擠出時間,跟大師學習,機會難得啊。)
  • 我的攝影2020
    梅溪湖大劇院,每次出差都會擠出時間來這裡拍攝,這裡總有拍不完的驚喜等待著去尋找。但沒想到年初的這次卻是2020年的唯一一次。期間實在憋的不行,獨自去了一趟密雲的不老屯國家天文觀測站,在這裡與星空來了一場單獨的約會,看著閃爍的繁星與巨大的射電望遠鏡,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開始拍星的時候。
  • 尼康相機的風光攝影心得
    尼康D850、Z7等相機憑藉著高解析力和高畫質的綜合表現,深得風光攝影用戶的青睞。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尼康相機拍攝風光攝影題材的心得體會。    風光攝影並不是一定要去到風景多麼「硬」的地方,在我們常見的街頭巷尾、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也可以拍攝到非常出色的景色。當然拍攝的時候一定要選對相機,因為整個拍攝的體驗都是需要通過相機的性能表現來呈現出來。
  • 分享一本攝影基礎的好書,曾經的菜鳥mamaF摸索攝影的心得
    這是我拿單反的第九年,所以親愛的們,想好好拍照請慢慢來。。。分享一篇我曾經從菜鳥變漸漸入門拍照當時的總結。      後來看到很多拍了好的媽媽都用的是M檔就是手動檔來調試相機的,剛開始我還不敢用,怕操控不來,後來發現自己操控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你可以讓你照片出現你要的感覺。
  • 送攝影愛好者的禮物,也沒有那麼難啦~
    ,今天是好久不見的【興趣禮物專欄】,我會邀請不同圈子有趣的人來做分享,提供更多不同視角的禮物清單。今天邀請了一位攝影資深愛好者來分享,可愛有才的pey同學。我們一起策劃了這篇,送攝影愛好者的禮物其實也不局限於鏡頭、相機這些昂貴的器材,不到100塊的快樂也有!為身邊的攝影愛好者,收藏住這篇乾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