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仕雲 (深圳 珠寶設計師)
我買衣服會很注意裡料,通俗點說是「裡子」。當我寫下底子的時候,我想,這底子和裡子是兩碼事。裡子是用來裝飾的,因為要為質感加分;而底子,是用自己來成就自己。
有一天,我在搜集設計資料時,看到一款戒指,做工很好,主石耀眼,還有很多碎鑽圍繞著,整個看起來非常奪目。我把圖發到我們一個微信群組裡,一個同行看了看說,這種石頭很常見,要是石頭本身底子好,不需要那麼多襯託,因為有它自身的存在就足夠了。
他的話倒是給我很大的觸動。
不同底子的事物,人們對待它們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打鐵、玉雕、淘金、鑽石切割,人們藉助於不同的手法和工具,為的是讓「有底子」的事物成為它們自身。話說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道理就是這樣。換句話說,底子不好,裝飾是徒勞的。
在設計界,有一些很幸運的人。他們往往能夠接觸到一些很優質的項目,而作為藝術家的他們,就像是上帝的另外一隻手,讓事物避免走入平庸。好的藝術家,確實是天生長著觸角的人。他們的感知,仿若神諭。
我最早接觸創意行業是在2008年。當時廈門正在籌辦首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我作為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和另外一個叫黃思懷的設計師一起做這個項目。從最早的創意市集開始到後續文博會,乃至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都漸入佳境,發展迅速。移居深圳後,我發現深圳這個城市更適合做創意。它的山海情境,特區活力,還有無數的年輕人,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對城市發展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是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定位,創意只是方法。一個城市要藉助自己的內在根基,融合不同的外部資源,發展自身。我記得有一個朋友之前在蘇州做的一個地產項目。項目在老城區,面臨很多難題,其中最讓人頭疼的是交通問題:沿街的都是受保護的老建築,道路過於狹窄,根本沒辦法做什麼創意。這留給人們一個課題:當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土地供應量不夠,舊城區面臨改造,人們該如何通過設計的力量來改變?是做加減法,還是重新尋找別的道路?
一個設計師,當他拿到一塊布,一張空白的圖紙,一片荒地,一整個海域,或者一塊金子,只要遇到了,設計師就成為所遇之物的盟友。作為設計師,是要有一顆善感、善意、善良的底子,對美要有極速的捕捉能力。而無論遇到的是什麼,你都要把它們當成是世間絕無僅有的那麼個存在。
說到底,這種高度的自覺也是一種可愛的底子,它屬於真正熱愛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