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星心相映」!探秘遍布深圳街頭的特區40周年標識背後的故事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今年以來,隨著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氛圍越來越熱烈,在慶祝大會會場、在鵬城街頭、在各種宣傳品中,由「40」構成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標識給市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被命名為「『星心相映』40年」的標識,厚重、飽滿、圓潤、親和,成為了這一年給深圳人留下的標誌性印記。這個標識是如何出爐的,又有何寓意?記者日前對其主創團隊進行了採訪。
「希望這是一個市民喜愛的設計」
據了解,40周年標識的設計工作由深圳市委辦公廳指導,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統籌執行,採用點對點邀請制,甄選深圳具有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工業設計、數字設計、品牌設計機構參與,通過專家評審,歷經遴選、篩選、推薦三個階段,最終選定的是「『星心相映』40年」標識。
「不忘初心、勇當尖兵、明日之星、愛心之城。」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封昌紅這樣詮釋這個標識的內涵與主題。她表示,特區40年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巨變,並將繼續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下,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創造更恢弘的美好未來,因此,這一標識首先要突出的是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時代意義,尤其彰顯深圳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一手打造的城市範例。深圳作為設計之都,在城市的這一重大慶典的標
識系統中,既要有時代精神的體現,又要彰顯設計之都的設計水平。而對普通市民來說,既要體現設計感,還有彰顯親和力。」封昌紅說。
最終選定的「『星心相映』40年」標識出自深圳市陳宋品牌顧問有限公司之手。陳宋品牌顧問有限公司合作人、創作總監宋博淵介紹,標誌設計中的「星」取自國旗,以「星」寓意城市未來,明日之星,象徵特區發展與國家戰略的關係;以「心」寓意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心之城,象徵特區人民心繫國家,熱愛特區的真切情感;「4」字造型如馳騁著高鐵,既表達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也彰顯深圳勇當尖兵的堅定決心,象徵著改革永不止步,創新永在路上。
「特區40年是特區所有人的節日,我們希望這個設計能夠更加柔軟、更加貼近市民,做一個市民們都喜愛的設計作品。所以,我把設計中把『40』的各個稜角都儘可能磨平,整個造型是比較飽滿、圓潤的,有親和力的。『星』和『心』的元素使用也非常通俗易懂,是大家看到後馬上能理解的。」宋博淵表示。
在他看來,40周年的標識要突出深圳這座城市本身的特質,與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有鮮明的形象特徵相比,深圳給人印象更深的並非城市風景本身。但深圳有其自己的特點:「『星』代表黨賦予深圳作為特區先行先試的使命,而『心』也是一個重要的城市符號,深圳人熱愛這座城市,很有自豪感、有歸屬感,很多人在這裡通過自己的個人奮鬥創造了歷史,有『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這種信念,這也是我們希望這個標識可以從視覺上傳達的內涵。」
「致敬這座能讓普通人圓夢的包容之城」
慶祝特區40周年的熱烈氛圍在14日的慶祝大會上達到了最高潮,「『星心相映』40年」標識也隨著大會的直播而傳遍全國。而圍繞著40年標識,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還負責慶祝大會上的各項設計統籌,從工作證到嘉賓證,從設計統籌到物料製作,從場內氛圍到場外裝置,每一個細節都貫徹了深圳設計、深圳製造的匠心和精確。
在各項設計中,設計團隊極力融入了深圳的特色,既有歷史的分量,又有對未來的前瞻。「圍繞40年標識,我們還做了一批徽章,徽章是晶片的形狀,體現深圳的科技感和未來感。」封昌紅介紹,而大會的嘉賓證也大有講究,證件的固定掛繩徽章是「舞麒麟」的形象,這是來自坪山客家文化的傳統習俗,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此外,全市還布置了一批40年標識的各項延展裝置。在多個戶外廣場與酒店,都能看到這個喜慶而鮮亮的標識裝置,成為了市民最近爭相「打卡」的地點,這也彰顯了設計之都的獨特魅力。
「看見會場內外熠熠生輝的大會標識和無處不在的設計氛圍,忍不住熱淚盈眶。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是熱血沸騰,催人奮進。」作為深圳優秀建設者代表受邀參加40年慶祝大會的封昌紅談起現場的感受,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她告訴記者,深圳工業設計和創客之城從0到1,承載了太多先行者的心血,無數優秀設計師和創客們不斷迭代著他們的創意,向世界傳達著中國勇於擔當創新主體責任的深圳聲音。「聽到總書記的講話,腦海裡浮現出許多夙興夜寐拼搏的畫面,正是無數個由眼淚和歡笑,艱辛與付出組成的日日夜夜,成就了我這個普通外地人的深圳夢想,感恩這座偉大的城市,致敬這座能讓普通人圓夢的包容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