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0月底,三菱重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被日本防務省選定為日本五代機F-X項目的主要承包商以來,就不斷有F-X的最新消息傳出。
12月15日,美國《福布斯》網站報導,日本計劃在2035年前投入480億美元研製部署F-X隱形戰機。根據這一報導,日本計劃在2024年建造首架原型機,在2028年進行首飛,並於2031年開始批量生產,在2035年投入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採購大約90架F-X先進隱形戰鬥機。
F-X構想圖
12月18日,路透社報導,日本防衛省已選中洛克希德·馬丁參與三菱重工F-X戰鬥機的研發工作。洛馬將幫助三菱重工進行F-X航電與武器集成方面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F-X日後將取代日本老化的F-2機隊,後者也是在20年前三菱重工與洛馬公司合作的產物。
但同時,日本防衛省也表示,還將繼續尋求英美兩國的夥伴開展相關方面合作。
迫切的更新需求
上世紀70年代,日本根據美國的授權,在國內組裝製造F-4EJ,並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進入21世紀後,隨著F-15J/DJ的入役,F-4EJ已經漸漸退出了空防一線,而日本想要徹底淘汰F-4系列飛機的想法也愈加強烈,為了儘快彌補F-4的不足,日本先後購買了兩個批次、共147架的F-35系列戰機(F-35A、F-35B)來替代F-4。
F-4EJ
此外,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的F-2,即便被稱為「平成零戰」(平成年代的零式戰機),但性能還是略低,而且生產與維護成本也幾乎與F-4持平,最終導致服役的數量不盡人意……如今,距離2040年F-2全部退役的時間已經不遠,日本開始急切的尋求其後續機型。
F-2
此前,日本曾向美國提出購買F-22的意向,但遭到了拒絕,這逼得日本政府痛下決心,再次回到自研自製的道路上,決定獨立開發下一代隱身戰鬥機。
購買F-35的「後患」
2011年底,日本決定採購首批42架F-35A(與此同時,中、俄兩國的五代機已經相繼進行了首飛)。
2020年7月,美國再次批准向日本出售105架F-35,其中包括63架F-35A和42架F-35B,總費用約為231.1億美元……
F-35A
截至2020年底,F-35戰鬥機的海外客戶已經達到12個(土耳其除外),已經確定總訂單數量為844架,用戶遍布歐洲、亞洲、大洋洲和中東。
隨著F-35暢銷全球,其帶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很多中、小國家的軍用航空製造產業因為F-35的進入而遭到了直接的摧毀。
日本政府與歐洲等F-35的用戶都深知這點,也因此,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或合作、或獨立的五代機研發計劃。而日本已經在相關技術的預研方面推進了十幾年——
2000年左右,日本防衛省提出了「先進進技術驗證機」(ATD-X:Advanced Technological Demonstrator-X,代號X-2)這一概念,目標是為五代機研製提供技術儲備,並協調了全日本200多家製造企業參與項目預研。
從2000年到2011年,X-2一直在進行鬆散的技術預研;直到2012年,三菱重工開始組裝ATD-X全尺寸試驗機。在幾經推遲後,ATD-X終于于2016年4月22日試飛成功。
不過,在完成了不多的32次試飛後,在2017年10月31日,日本防衛省宣布X-2完成了最後一次試飛,此後將終止試飛。日本防衛省表示,將在對X-2測試過程中積累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後,最終決定日本下一代戰機到底是獨立研發,還是走聯合研發的道路。
雖然X-2定位為驗證機,但這樣的說法顯然有點立不住腳。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為了研發X-2,日本自2009年起、投入了約400億日元(約合23億人民幣)推進開發,如果算上前期關鍵技術和發動機的研發時間,總共耗時近20年。
X-2停止試飛的背後,也許又是一出通過遊說、影響、施加壓力、達成防務協議等方式進行分化擊破的美式滲透。
但日本並未就此放棄。2020年10月31日,日本防衛省宣布已經正式與三菱重工籤署了新一代隱身戰機的研發製造合同。當時,日本防衛省也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將與該公司一起穩步推進下一代戰鬥機(F-X)的研發。」
當時,日本防衛相岸信介還表示,日本將在今年年底前選擇一個海外合作夥伴進行技術合作,其中隱形技術將是重點研發項目之一。
核心技術能否「合作」而來?
雖然日本防衛省已經選定洛馬參與三菱重工F-X戰鬥機的研發工作,但日本依然也在尋求與英美其他航空供應商的合作,以便更多的降低自身研發的難度。
雖然洛馬的優勢在於其較成熟的隱身技術,但作為五代機的核心指標之一,美方對這一技術的轉移與合作相當謹慎——
F-22
自從F-22問世之後,美國就立法禁止出口F-22。雖然日本一直嘗試各種方法希望獲得該機,但依然未果。2009年年初,路透社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正考慮批准一項撥款,用於開發F-22型「猛禽」戰鬥機的「出口機型」,以便對日本出售這種美國現役最新型戰機。但在同年公布的美國國防部2010年預算草案中,美國國防部決定,F-22將在再生產4架後關閉生產線,這也徹底熄滅了日本引入F-22的「夢想」。
當時,有洛馬官員透露,出口F-22可能會冒著洩露其電子體系結構、隱身技術以及下一代數據鏈的危險,這使得美國政府非常緊張,畢竟在當年,F-22結合了出色隱身性能和超聲速巡航能力,成就了其全球首款五代機的稱號。
而今,即便洛馬已經成為F-X的合作方之一,但雙方也並沒有公開合作技術中是否涉及隱身技術……因此,即便是進行「全球招標」,日本能多大程度上實現真正的五代機技術合作,依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