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空軍提出五代機標準,日本權威軍事雜誌對各國隱身戰機進行排名,公布的數據卻讓人質疑
在二戰結束之後,很多國家都意識到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各國都在研製先進的武器裝備,以便來滿足海陸空三軍作戰需求。其中海軍主要以戰艦、航母以及核潛艇等核心裝備;陸軍則是以主戰坦克、戰車,洲際飛彈等先進武器;空軍則是以戰鬥機為主要核心裝備,截止至今,戰鬥機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了,而第四代與第五代戰鬥機在隱身作戰性能上存在著本質性的差別。
據悉,美國空軍對第五代戰鬥機總結出了自己的標準,第五代戰機除了要具備隱身作戰,還必須滿足三大核心標準:超音速巡航能力、戰鬥感知能力,以及超機動性能。而第四代戰機也可以通過技術升級獲得這三大能力。放眼全球,各國擁有五代機的也只有美國、中國,以及俄羅斯,其中以美軍F22、俄軍蘇57,以及中方殲20為代表,具備隱身作戰性能的優秀戰機。
近日,日本權威軍事雜誌更是對全球的隱身戰機進行評價,並且還進行了排名。據悉,美軍F22隱身戰機排在了第一名,F35排在第二,僅次與F35之後的戰機分別是殲20,以及蘇57,分別排在第三、第四名。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殲16也是榜上有名,數據讓很多國家覺得意外。
日本權威軍事雜誌隱身戰機排名數據
據悉,根據日本權威軍事雜誌公布的數據分析,其主要是以雷達的反射面積作為評審標準。其中美軍F22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0001平方米;F35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013平方米;殲20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1平方米;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5平方米;殲16的雷達反射面積則是5平方米。
其實對於隱身戰機來說,不單單是以雷達的反射面積作為單一的評審標準,還需要考慮到戰機的體積,以及布局結構。例如俄羅斯戰機主要看重的是機動性能,這在引擎上的要求就相對比較高了,比如蘇57完美的繼承了蘇27的升力體布局。
日本權威軍事雜誌公布數據存在質疑
日本權威軍事雜誌以雷達反射面積作為隱身戰機性能的評審標準,其實存在質疑。雷達反射面積又稱之為雷達散射截面積,是隱身戰機在執行作戰的時候雷達波的有效反射面積,反射面積以雷達的探測距離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反射面積越小,隱身戰機的探測距離就比較近,反射面積越大,隱身戰機的探測距離就比較遠。
然而,只要對第五代戰機有所了解的軍迷都知道,影響隱身戰機雷達反射面積的因素還有很多,除了飛機在研製的時候布置的結構以及設計的外形,還有就是吸收雷達波的塗層材料以及結構材料等,這些都是會對第五代戰機隱身戰機造成一定的影響。
據日本權威雜誌報導得知,美軍的這兩款隱身戰機探測距離分別是60公裡以及40公裡,而殲20在空中作戰時被發現的有效距離在112公裡,蘇35則在241公裡,蘇57則是185公裡,對於這樣的數據是很不科學的。因為在某種環境之下,殲20的隱身戰機性能還能比F22優秀,所以整體數據還是存在一定性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