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解讀心中的家 張抗抗:家是休養生息的地方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文化名人解讀我們心中的家

  過年回家,中國傳統的祝福語中總有一句:家和萬事興。這句話似乎是所有祝福中最平淡的,但也是最重要的。

  家,對每個人的意味不同,但同樣的是心底裡最深沉的牽掛。眼看春節將近,無論身在何地,何種方式,或遠或近,人們都已經心繫著歸家的路……那些我們熟悉的、中國各地的文化名人,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他們如何過年,如何理解「家」?

  張抗抗:家是休養生息的地方

  身份:著名作家

  狀態:我正在杭州父母家,經常回來過春節

  家可以有很多含義,是一個港灣,一個庇護所,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張抗抗說:「我過去也寫過相關的文章。我覺得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撐和堅實的牆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頂,可遮蔽風雨,抵擋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戶,使房子裡流通新鮮的空氣。門是家與外界的通道,所以家不會與世隔絕。家一定有廚房,可以燒出美味的食物,所以在冬天,家裡也是熱氣騰騰的。家,是一輛汽車,可以送你到很遠的地方去。父母是輪換開車的司機,孩子是乘客。到了父母年邁的時候,孩子就當上了司機,父母則變成了乘客。還有,汽車是需要經常加油的,所以一個家就需要有多多的收入。作為家庭的成員,不能只用油不加油,因為油用完了汽車就走不動了。作為乘客的時候,只會消耗油料,哪怕經常抽空擦洗汽車,也會覺得很安慰。」張抗抗還把家稱為輕音樂,在煩了累了的時候,音樂響起來,人會放鬆下來,感覺到陶醉和愜意。

  肖雲儒:家是家鄉、老屋、故土

  身份:著名學者

  狀態:正儘快處理完手邊的事,準備回家過年

  接到華商報記者電話時,肖雲儒正在處理手邊的一些事務,為靜心過年做準備。他說,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家是家鄉,是老屋,是故土,是我們祖先,我們自己兒時,就是青少年時較長生活過的地方。「家就是親人親情。老爸老媽就是家,兄弟姐妹就是家,親人在就有家。家是鄉愁,是一份記掛,不忘鄉土不忘根本心裡就有家。家永遠在心裡血液裡……」肖雲儒感慨道:「我沒有老人了,我就是家裡的老人,所以今年打算祖孫三代六口自駕遊去彩雲之鄉,過年,我家的車開到哪裡,一家人就在哪裡團聚,我們的家就在哪裡!」

  蔣方舟 年輕人對家的觀念也趨於保守

  身份:著名青年作家

  狀態:和爸媽在北京過年蔣方舟說:「我上大學就離家遠了。後來我媽退休後就跟我住,對我來說,家不是地理上的概念,是家人的概念,是心理上的概念。長大以後,我發現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挺少的。爺爺奶奶去世後,我們不再回老家,我父母現在覺得過年也不一定要回老家,一家人在一起就挺好。」

  作為80後,蔣方舟認為,年青一代對家的觀念其實也越來越趨於保守,中國社會越來越強調「家」的和諧,年青一代有所回歸,從只求財富變成對家庭概念和溫情脈脈的人際關係的追求。前兩年流行成功學,這兩年類似生活平靜的書多了,這也是當代人厭煩都市中相對冷漠的人際關係的結果。

  汪國真 中國人心目中家的分量更重

  身份:著名詩人

  狀態:在北京,和父母家人一起過年

  汪國真感慨:「家,真的就是一個回來的港灣,在外面奔波闖蕩,建功立業,回來休息準備再出發的地方。」他認為,中國的傳統中,家的分量更重一些,西方人則更獨立一些。他回憶小時候印象深刻的是過年就有新衣服穿有點心吃。他老家是福建廈門,閩南人對家庭宗族的觀念比一般的地方似乎更濃重一些,福建人很注重家庭的祥和溫馨。除夕、大年初一,過年的前幾天基本都在家裡。汪國真對華商報記者說:「我基本沒有不在家過年的情況,現在我父母都在北京,所以春節就在他們身邊。希望我的孩子也在家裡親人身邊。」

  吳克敬 家在中國人心裡大過一切

  身份:著名作家

  狀態:跟家人過年

  著名作家吳克敬是傳統的陝西人,他說,小的時候,每到過年,就會到墳地請祖先回家過年,家裡也會把祖先牌位擺好,祭拜祖先的時候,會說很多話,比如今年日子過得怎麼樣,有什麼困惑,來年有什麼期望,都是真話。

  談到如今國人心中的過年,他說:「我覺得家在中國人心裡大過一切,我們都說家國情懷,戰爭時說保家衛國,家的概念,確實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先進性,中華文明綿延下來,其實就是家不滅,所以我踏踏實實在家裡和親人過年。後天就打算開始做過年吃的東西,蒸饃,炸豆腐,我愛做這些。」

  劉煒評 應該強化家的精神功能

  身份:著名學者

  狀態:多少年我都儘可能在商洛的父母身邊過年

  在劉煒評看來,現在的家庭結構和功能,比古代和近代變化太大。過去家庭是一個要素比較齊全的生產生活單位,家庭所有成員都扮演著比較明確的生產角色,如男耕女織等等,有點像今天的生產單位。但是近代以來,大量的生產生活資料的製作,已經被以公司為標誌的社會行業承擔了,如今尤其如此。過去臘月二十三以後蒸饅頭、磨豆腐、備年糕及各種熟食,現在很多人去商場購買,就是情形之一。現在人們更多承擔的是社會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是倫理性的。劉煒評對華商報記者說:「無論社會怎樣發展,維繫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紐帶,永遠都是血緣、親情。當下,既然家的生產性文化功能弱化了,就應該強化家的精神建設功能。比如很多家庭成員因為一年到頭各忙各的,不是很重視家庭乃至家族的文化建設,這是一種缺失。過去人們注重過年時訂正、續寫族譜和家譜,注重在長門家中守歲,注重初一闔家念誦族訓和家訓,如此等等,都是家庭文化建設的內容,今天也都可以適當繼承。」

  華商報記者 劉慧(來源:華商報)

相關焦點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我是文學家》郭德綱重新解讀古代名人,現代和古代的文化碰撞
    因此,可以想像得到,能讓北大中文系教授說出這種話的,郭德綱的文化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郭德綱老師寫的書《我是文學家》重新用現代的思想解讀了我國古代文學家的故事,如李白的婚姻、熱衷賭博喝酒悶騷的李清照,吃貨屈原等。
  •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解讀名著
    《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  張國剛  中華書局張國剛教授以縱橫東西文化的視野廣度、貫通古今歷史的思維高度,追尋政治得失、王朝興衰之跡,探究修身齊家、經世治國之道。《<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從《資治通鑑》文本出發,關照影響家國大政之關鍵節點,言簡意賅地講述由春秋三家分晉至大唐盛世終結的中國歷史,書中不乏忠於原典的歷史場景再現、人物言行鉤沉,更有張國剛教授獨到深刻而妙趣橫生的分析講論,令一部體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變而為精簡通達的大眾歷史讀本,堪稱當代大家解讀歷史名著的經典之作。
  • 簡一x網易 |品味中華家國精神 探尋蘇州「家文化」
    12月19日,「讓家人住得更好——傳承·美好家文化大講堂」蘇州站,簡一大理石瓷磚x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蘇州指導基地x全民悅讀蘇州閱讀會×網易公開課×網易家居攜手文化名人金將軍,與當地設計師、簡一客戶、合作夥伴等簡一品牌摯友,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探尋「家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 易從網分析:家和萬事興字畫掛在什麼地方好
    家,是我們最重要的港灣,是我們每日疲倦之後休息的地方,是我們在外面受傷能夠回去舔舐傷口的唯一地方,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溫暖和睦才行。其實中國書法不僅僅只是書法了,它還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不僅僅是具有筆墨的魅力,同時其代表的中國傳統書法的魅力更加的令人神往。看書法作品一般都是看桌架的運筆、用墨、布局和整個章法的一個使用,上面的這幅易從網籤約書法家觀山家和萬事興書法作品就非常精緻和成功,能夠看得出來作者書法功底非常的紮實,墨法自然,技藝嫻熟,是難得一見的書法佳品。2、「合家歡樂納千祥」
  • 《走在回家的路上》主視覺海報曝光 以「家」為路找尋最初的美好
    在海報中,以綠色的生態環境及不同地勢為主要視覺元素,山川河流的脈絡最終匯聚成一個「家」字,如同蜿蜒的山河路帶人們通往家的方向,令人思緒萬千。主視覺海報匯集山、水、鳥等自然元素,以飛鳥為意象描繪在夢想的天空下肆意遨遊的追夢人,以山河為界,將其與遠方的家遠遠相隔
  • 河北邢臺:《邢襄名人傳》等新書亮相 20家城市書房集中授牌
    河北日報記者邢雲攝河北新聞網12月22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文化邢襄,從閱讀開始。今天上午,邢臺市舉辦邢襄文化弘揚工程系列圖書新書發布暨邢臺城市書房授牌活動,《邢襄名人傳》和《邢臺成語典故》兩本新書與讀者見面,全市20家城市書房正式授牌。
  • 2018香港書展 | 這可能是你最有機會遇見愛情的地方
    它是愛書人的書香盛宴,也是華語文化的榜樣。想了解香港究竟是怎樣一座城?那書展絕對是你尋覓都市精神和本地文化的最佳捷徑。來參加香港書展,一雙舒適的鞋和一個行李箱是必備的~書展吸引了來自37個國家及地區的約680家參展商參與,將以「從香港閱讀世界 問世間情是何物」為題,舉辦約310場活動。
  • 2021年,休養生息之年,秋收啟意新起點.
    美國《時代》周刊,2020年最後的一期封面,將2020年定為「最糟糕的一年」。 而不管哪國的歷朝歷代,在大災、大疫、大戰後,必是休養生息。而休養生息後,則又必是長治久安,繁榮盛世。這就是規律,就是法則,是歷史,也是人類成長的經驗。 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
  • 【地方文化】司馬遷:傳說與猜想
    寧永泉攝司馬故裡無司馬大凡名人的故裡,一般都會有與名人同姓的後裔。比如,孔子的故裡就一定有姓孔的,孟子的故裡一定有姓孟的。但是奇怪的是,在司馬遷的故裡韓城,一個姓司馬的人也沒有。他的族人後裔全都改成了姓同或者姓馮。
  • 《知否》新春賀歲 明蘭視角解讀"家和萬事興"
    近日,人民日報更是發文點讚,表示該劇著重刻畫了中國社會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家風文化,從平實溫馨的日常生活出發,展現世情百態的同時,提煉了諸多極富哲理性的人生智慧。作為一部社會家庭劇,《知否》也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對於家庭和家人有了新一層的認識。
  • 家國情懷歷史底蘊城市名片文學景觀 精煉二安文化融入新濟南精神
    那麼,他們對於濟南文化、城市精神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近日,記者邀請了四位專家就此進行解讀。「二安文化」的家國情懷彰顯城市精神「濟南二安」的說法從清代開始,近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提倡「二安文化」,但是,究竟什麼才是「二安文化」的精髓呢?
  • 信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這裡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並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於此,這裡的信陽毛尖聞名遐邇,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柚子哥」 杯 《我心中的廣豐馬家柚》26[劉孝行]廣豐馬家柚贊
    廣豐馬家柚是具有地方特色,聞名全國的優質農產品。先後摘取了江西省酸柚類第一名、華東十大精品水果、中華名果、中國果品50強、網際網路地標50強、2017年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果品區域品牌50強等項桂冠。馮真亮是廣豐一位既有文化知識又有經濟頭腦的新生代農民,近幾年來,他抓住廣豐發展全區農業主導產業馬家柚的大好契機,任勞任怨地為馬家柚代言,為農民奔走,積極充當馬家柚等廣豐優質農產品的「搬運工」,將銷售具有廣豐特色的農戶品搞得紅紅火火,買馬家柚找「柚子哥」名副其實地成為系列「吃貨」的信口禪。
  • 沈騰: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網友:在哪?
    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在哪裡?那!我感覺可以無限重複。我的天,你是不是也和廣大網友一樣問在哪啊?小編覺得沈騰原來在生活中都是這麼有才的,最後你會發現除去地域和後綴,「那可是家大」才是本名,有網友表示:騰哥渾身上下都是笑點。
  • 中國文化名人香港大營救始末
    廣東地方黨組織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迅速投入營救、護送、接待工作。當日軍攻佔九龍時,遊擊隊即派兩支精幹的短槍隊進入新界和九龍市區活動,並建立起陸路和海路兩條秘密交通線。  日軍攻打港九後,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幾易住所,各自分散隱蔽,彼此失去聯絡。
  • 【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上)【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中)【中華文化名人】:《兵聖孫子6、中國歷史上的家庭,沒有離婚率這個詞,沒有少兒犯罪,沒有遺棄老人,殺害父母是天大的新聞,地方官員要撤職……如果學習傳統文化,社會治安會像今天這樣嗎?你希望家庭不和、社會混亂嗎? 德行是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擁有財富,能不能幸福最根本的準則。厚德載物嘛,你是千金的人物,你必將擁有千金的財富。你是萬金的人物,你就會擁有萬金的財富。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金倉湖位於太倉市城廂鎮(市區),是太倉最大的湖泊,是上海市美蘭湖的十倍大,是太倉市的核心景區,被譽為「太倉市最美麗的地方」。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心中有家,哪都是家
    這下終於輪到了自己,雖說是工作室,但是心中有個家,便把工作室改造成了家的模樣。這次改造預算有限,精力時間有限,但是完美主義者又不能忍受將就二字。索性就把自己熱愛的diy也融入進來,這就有了一個長達半年的改造過程。終集所有網紅噱頭於一身--北歐範,diy爆改,二手翻新,故事情懷兼備。第一篇  「照騙」奉上
  • 文化名人訪談丨每得佳聯便忘形——訪楹聯家王家安
    王家安出生在天水秦州一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裡,那是古城天水的老街區,許多家門上貼的都是名家手書的春聯,懸掛不少佳聯的玉泉觀、山陝會館等處是他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再加之推崇傳統文化的家風,讓他自小就對楹聯藝術頗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