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於9月15日因為肺癌去世,迄今為止12天。
這12天裡,林心如與周杰懟上了,李晨向冰冰求婚成功了,薛之謙與李雨桐捶了好幾個回合.
眾人八卦明星的熱情一浪蓋過一浪,看看新媒體各公眾號鋪天蓋地、掘地三尺的撰寫就知道了。
然而,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曾經放棄300倍高薪回國,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兢兢業業奮鬥了一生,甚至獻上自己的生命,卻鮮有人知道。
他的名字,應該刻上豐碑,昭告每一位炎黃子孫。
可直到他去世,他的事跡還不為大眾所知,知名度甚至不及普通明星。
我的拙筆,只想為他的逝去,略盡綿力。
他,其貌不揚,面容滄桑,看上去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
就連他自己,也稱自己是農民。
然而,就是這位比農民還「農民」的人,為中國造出了一架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
這枚望遠鏡又名「天眼」,是世界最牛的一口「大鍋」,直徑達500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他讓中國的天文事業,趕超了西方,走在了世界前沿。
他,是「天眼」的製造者,叫南仁東,享年72歲。
「天眼」是他一輩子的心血,也是他最後的業績。
造完「天眼」,他終因太過勞累,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他來不及利用「天眼」,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太累了,二十多年如一日地操勞,從項目的選址,經費的籌集,還有一系列技術難題.
科技力量薄弱的中國,在當時看來,造」天眼」根本遙不可及。
可是,一切問題,在這位科學家面前,都不是問題。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先說選址難題。許多農民不敢走的路,南老一馬當先踏過去。他帶著300多幅遙感圖,一走就是11年,足跡加起來,可以圍繞地球幾個圈。
其次經費問題。他是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每到世界開會,逢人就推銷自己的項目,最後終於拉來了20多家單位合作。
再說建造難度。其他人要麼只懂力學、要麼只懂工程、要麼只懂天文.而只有他,什麼都懂。凡事他都要親力親為,參與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力求盡善盡美。
這麼多年來,超負荷的腦力體力透支,他真是累壞了,可他一直強撐著。
患上肺癌,第一次動手術之後,聲音嘶啞,腿腳都不利索,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從北京飛到貴州,親眼看著這個「大眼睛」竣工。
2016年9月25日,中國的天眼,終於完工!
古有十年磨一劍,今有二十年造「天眼」。
他的一生,仿佛就為「天眼」而生。「天眼」完美竣工,他卻重重地病倒了……
2017年2017年9月15,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72歲。
在去世之前,他曾留下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這,就是一位科學家的淡泊和風骨,永遠值得世人敬仰。
而現在社會的現狀,是普通人喜歡關註明星的吃喝拉撒,不習慣關注在這些科學研究上。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跟一個國家的主流價值引導有關,也跟科學研究本身有關。
但最根本的,還是人們對於科技的不了解,要麼覺得領域神秘高高在上,要麼覺得與自己無關是國家的事兒。
我們經常說,中國如今國力雄厚,趕超歐美。實際上,如果普通人民對於科學的認知不充分,不了解,甚至不關心科學的發展,這個國家的希望還是很渺茫的。
我們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考高中、考大學、考崗位、考職稱.
而對於自然、科學、物理等學科,因不是主要抓分項目,並不太受家長和孩子重視。
現在教育進行改革,科學這門課程,越來越受重視。其中自然學科課程,以前三年級才開設,現在改為一年級,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科技興邦,科技興國,科技普及,還得從教育開始。
人工智慧,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