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在綿州的驚鴻一夢……

2021-02-19 富樂山下

《綿州記憶》· 三臺杜甫草堂

綿州,安史之亂時因為遠離中原的戰爭兵戈而略顯寧靜。在當時成為了大量人們的避難之所,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無一例外。而在這戰爭中保留下來的寧靜,更留下了無數名人軼事。今天,我們便要來說說綿陽三臺杜甫草堂,詩聖杜甫在綿州的驚鴻一夢……

據史料記載,大唐乾元二年冬天,詩人杜甫攜著一家人,從隴右(今甘肅省南部)來到了四川,輾轉之後來到了成都,於是便定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為千年之後的成都,留下了譽滿天下的成都杜甫草堂。

然而好景不長,唐寶應元年秋天,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在成都叛亂,頓時便兵戈四起。杜甫於是便逃到當時的四川第二大城市梓州,也就是現在綿陽三臺,在這裡居住了一年零九個月,在梓州也留下了一處杜甫草堂,也就是現在的三臺杜甫草堂。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三臺杜甫草堂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被譽為「蜀中第二草堂」,坐落在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草堂內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內有杜甫生平介紹,杜甫在三臺期間的事跡及名篇佳作展覽,名人字畫等。

在這裡誕生了「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而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堪稱姊妹篇的,就是杜甫《去蜀》詩:「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遊。萬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詩聖對寓居梓州的經歷念念不忘,可見一斑。只不過是前者聞訊喜極而泣,後者去蜀又生無奈悲情。

大門之上,引入眼帘的便是「杜甫草堂」這塊匾額,這是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所題,目光所至,便開啟了在牛頭山上瞻仰詩聖之旅。匾額的兩邊懸掛由清代學者顧復初所撰及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女士補書的一幅名聯,上聯為:「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寫盡了一代詩聖和儒雅草堂的無限風流。

草堂前,是詩聖廣場,廣場牌坊上,「千秋詩聖」四個字,為朱德元帥手書,牌坊兩側雕刻有葉劍英元帥對聯,上聯:「杜陵落筆傷豺虎」,下聯為:「愛國孤悰薄鬥牛」。廣場上杜甫塑像和4塊地碑格外醒目,地碑上是三臺縣金石名家牟柯老先生86歲高齡時,用陰陽相繼的手法,篆刻了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到一千多年前那段動蕩的歲月,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後,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這對杜甫來說是不幸的,然而對於梓州來說又是有幸的,畢竟,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值得我們民族永遠紀念的人。

相關焦點

  • 詩聖杜甫與泰山
    2018年2月12日是杜甫誕辰1306周年。公元712年2月12日,杜甫出生。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 詩聖杜甫寫了兩句罵人詩,現在卻被用來誇人,你應該聽說過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詞在文學上都有雙重含義,即我們所說的「一語雙關」。還有很多文人在寫作時喜歡用「反諷」的手法,由於水平太高,一些人竟聽不出來。而「詩聖」杜甫就曾寫過這樣一首詩,被諷刺者因為沒有聽出他真正的意思,還以為是在誇他。這首詩就是《贈花卿》。
  • 「詩聖」杜甫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他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
  • 詩聖杜甫的「國際粉」
    詩聖不僅僅對成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更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粉絲群,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製作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要說杜甫和成都的關係,作家馮至有一句很著名的論斷,言簡意賅:「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 02-21《杜甫傳》|「詩聖」是如何煉成的.
    從此以後,海闊天空的李白在他的旅途中又遇見了許多新的朋友,杜甫的名字不再出現在他的詩裡,可一往情深的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卻越來越深,他寫了兩首想念李白的詩,詩的名字就叫《夢李白二首》,在第一首中寫道:「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在第二首中又寫:「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充分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
  • 詩聖杜甫三吏三別
    詩聖杜甫三吏三別三吏三別是詩聖杜甫的代表作品,分別為《 新安吏》,《 石壕吏
  •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文/韓慶祥中國文學史上,有些人的頭銜,是歷代認可的。比如「詩聖」杜甫,就無人可及。唐朝300年裡,給後世留下詩作的就有2000多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傳媒,可文化圈重視,整個王朝也特別寬容。一首好的詩歌,上達朝廷,下傳江湖,不僅士子相互傳看,皇帝和當朝公卿也會分享。
  • 郝潤華 王燕飛│獻給詩聖的一瓣心香 ——莫礪鋒、童強《杜甫詩選》讀後
    雖然我對李白、杜甫兩人從無軒輊之意,但如果讓我在古今詩人中選一位最熱愛的對象,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杜甫。……我很願意有新的機會向杜甫獻上我的一瓣心香,我也很願意嘗試著用普及讀物的方式向廣大讀者講述杜甫的一生。」《詩選》導言再次強調:「我們熱愛杜甫,我們希望通過編選本書向詩聖獻上一瓣心香。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人日」祭拜詩聖杜甫 著名作家李敬澤任主祭人
    新年的杜甫草堂,風和日麗,花團錦簇,一年一度的「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如約而至。2月11日,農曆正月初七,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四川省杜甫學會專家學者,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相關單位,省內各詩人博物館代表,以及社會各界群眾齊聚草堂大雅堂前,祭拜先賢,緬懷詩聖,傳承中華文脈精神,弘揚民族道德華章。
  • 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
    詩聖——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的尊稱為何會是他?
    唐朝產生了精彩紛呈的唐詩,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一些出色的詩人也獲得了獨有的尊稱,比如大詩人李白被後世尊為「詩仙」,杜甫則被後世尊為「詩聖」。在唐朝當世,也有一位大詩人的名聲並不低於李白和杜甫,同樣的,他也被後世尊為「詩佛」,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王維為什麼會被尊稱為「詩佛」?王維又沒出家當和尚,怎麼和「佛」沾邊呢?
  • 「詩聖」杜甫,雖心有情懷心繫祖國,但卻很無能
    杜甫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給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詩篇,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極高,被譽為「詩聖」,與「詩仙」李白一同被後人稱為「大李杜」,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區別的標記叫法,是為了與李商隱和杜牧並稱的「小李杜「區分的。
  • 作為詩壇的泰山北鬥,為什麼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為中國人,無論你是曾經的學霸,還是課堂裡的「搗蛋王」,當聽到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的時候,相信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詩題中的「杜二拾遺」就是詩聖杜甫。高適和杜甫早在開元年間就相識,當時二人都是有才而無人識,落魄不遇同病相憐。後來經歷了安史之亂,戰亂後高適曾顯赫過一段時間,做過節度使平定過永王叛亂;杜甫也入朝當了個左拾遺的小官。
  • 杜甫爆紅BBC,重磅紀錄片全新解讀中國文化|詩聖|麥可·伍德|宇文...
    此片還指出:西方沒有類似杜甫這樣的人物,通過文字把整個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現出來了。有趣的是,本片還特別邀請「甘道夫」、「萬磁王」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爵士來扮演杜甫,用的是朗誦杜甫詩歌英譯版本的方式。片尾清楚註明「杜甫:伊恩·麥克萊恩」。麥老爺子用深沉、渾厚的英音,穿越文化與歷史的界限,和公元8世紀的杜詩聖來了一次「神交」。
  • 中國「詩聖」走向世界,BBC解讀杜甫的紀錄片,火了!
    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比杜甫年長11歲的李白,為他帶來了無窮的靈感啟發。李白去世後,杜甫在《夢李白》中對他的思念肝腸寸斷: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You've been in my dreams as if you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 詩聖杜甫,詩鬼又是誰?竟然還有詩佛!詩神!
    作為文學之祖,藝術之根的詩,在古代的地位不可小視,而詩人自然也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頗有如今大明星的架勢,那些活躍在詩壇上最璀璨的那幾位名人,自然也有自己獨特的稱號,一來突出自己詩歌的特點,二者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們更容易記住,更容易傳播的方法。說起稱號,隨口而出就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可你知道李白為什麼叫詩仙,杜甫為什麼叫詩聖嗎?
  • 致君堯舜上的偉大詩人,由劇《大唐詩聖》解讀杜甫的仕途人生
    近日,我觀看了18集歷史劇《大唐詩聖》。       該劇不是歷史正劇,多少有些傳記色彩。但在遵循基本歷史的基礎上,主題思想表達得突出,故事情節安排得緊湊,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實,集中地再現了詩聖憂國憂民、仕途坎坷及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一生。
  • 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詩仙李白(701-762年),詩聖杜甫(712-770年),一看就是一對好磕的兄弟情,史稱「大李杜」。當然,他們倆的友誼,僅用一句兄弟情,是無法概括的。曾有人戲稱杜甫是李白的『迷弟』,如《李白我想你了》(贈李白),《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範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我夢見了李白》(夢李白二首),《想起我和李白、高適在一起的日子》(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