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攜帶者在疫情中承擔怎樣的角色?多學科專家共論新冠病毒與...

2020-12-19 健康界

3月27日,「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曾在SARS一線開展研究並取得了卓越成效、長期從事病毒基礎研究和相應疫苗研發,以及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線的知名院士、專家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從多學科、多角度探討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研討會由上海市科協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主辦,市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盟、市微生物學會、市預防醫學會、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承辦,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支持。

在這個開放、融合、創新的學術交流平臺上,院士專家們提出了哪些有意思的觀點?

趙國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榮譽理事長

SARS病毒從動物傳到人,以及人傳人過程中,關鍵位點發生了變化,感染力也發生了變化。但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一直很強,其關鍵位點也沒有發生大的突變。按現有數據來看,新冠病毒的突變速率要比SARS病毒慢了一個數量級。從這個角度看,新冠病毒早已變得非常適應人體細胞環境,可以說是適應性突變後期的病毒。

聞玉梅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榮譽理事長

目前研發的滅活疫苗、減毒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都是主動免疫疫苗。主動免疫疫苗可以預防疾病,但研製周期長。在疫苗完成之前,可以採用被動免疫的辦法,即使用抗體來獲得短期的免疫能力。

可以建立應急疫苗體系。這些疫苗的使用,如同戰場上的急救,可在人體內形成短期的非特異性。這些疫苗要性能穩定、便於儲備、價格便宜。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能迅速發揮保護作用。

寧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瑞金醫院基本完成了羥氯喹的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目前實驗數據已經鎖定。研究表明,羥氯喹不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也不能作為病毒轉陰的作用。該藥的主要能發揮作用的時間段是在疾病的中後期。

饒子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

該研究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同行前來尋求合作,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攻關團隊選擇了來者不拒,以此推動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的研發。

戚中田

海軍軍醫大學教授、全軍生物偵檢與防護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顧問

病毒進化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動物進化,比如新冠病毒在自然宿主蝙蝠體內進化,通過中間宿主感染到人;二是人體進化,病毒通過野生動物-人的路徑傳播,那些與動物有大量接觸的人首先感染了病毒,但此時病毒還沒有致病性,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發生了突變,進化出致病性。

袁正宏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除了人的胃以外,肝細胞感染新冠病毒是比較確定的,腎臟也是一個感染部位,可以看到在腎細胞上有一些新冠病毒的複製,但是目前來說,感染程度還是比較低的。

盧洪洲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

最近新聞裡有人說在樓道裡感染了新冠病毒,這聽起來不太可信。因為病毒在流動的空氣裡是飄移的,它不是固定在某個位置上的。人要感染上病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病毒要是活的;其二,病毒要達到一定的量。要致病,人一次要感染上1000個以上新冠病毒,愛滋病病毒大約是100個,而伊波拉病毒人只要感染上一個就會得病。

張文宏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無論無症狀攜帶者對疫情產生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對於輸入性的疫情所帶來的風險時刻要提高警惕。此外,無症狀攜帶者在輸入性疫情承擔怎麼樣的角色,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第一次疫情中,我們的專業組已經報導了無症狀攜帶者的存在。

無症狀攜帶者的存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我們主動篩查一些密切接觸者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個病人攜帶病毒,但是從來不發病。而且他攜帶病毒延續的時間會超過3個星期。這樣的人如果不去醫院治病,就不會被發現;他如果從海外回來,不被檢測,也不進行隔離,或者哪怕進行了隔離,兩個星期內他沒有發病,第三個星期他就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病毒是陽性的,就會造成極大的傳播風險。

所以上海市從頭到尾採取的措施都是非常嚴格的,從最早期進來的航班開始進行檢測,現在擴大到所有進來的航班都要檢測。此外,進滬還要隔離兩個禮拜。事實上,還有一個網絡是大家看不見但同樣重要的——由上海市衛健委組建的170多家發熱門診和180多家發熱的哨點門診,在這個網絡下,哪怕有漏網之魚,也會被篩查到,然後疾控中心會對相關的病例進行追蹤。

我相信上海整個的體系是做得比較完善的。但是不是能保證將來永遠沒有本地病例?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斷了這個念想。因為全世界的疫情沒有控制好,說一個病例都不會漏進來,也是不科學的。我們要做好準備,萬一有病例進來,大家也不用一驚一乍。

吳凡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中國-WHO聯合考察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

接下來上海的策略應該是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就是口岸,這個籬笆扎得越緊,我們內部的壓力就越小。第二道關口就是我們老百姓個人的自我防護。這樣,哪怕有感染的風險,老百姓能防護好自己也就沒問題。最後一道防線還是我們的醫療衛生系統:發熱門診如何在第一時間就能搞清楚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上海市新增了170多個發熱門診點,希望監測防控網絡織得密一點、靈敏一點。

柯櫻

上海醫藥總監、上海醫藥研發管理中心副主任

對於重大的傳染病,科技創新能力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臨床研究能力。上海這次在第一時間向疫區派出了醫療隊。在派出醫療隊的同時,應該同時派出臨床研究團隊。因為如何做治療、如何做臨床驗證是需要臨床研究團隊支持的。

張強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聯席總裁,上海市科協常委

疫情期間,影像設備發揮了重要作用。聯影醫療從小年夜就開始緊急為武漢供用設備,先後派出200多名工程師進駐湖北。聯影還和上海市公衛中心合作,研發出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系統,並在武漢多家醫院推廣使用。

陳紅專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藥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西醫協同的診療方案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阻止輕症患者向危重症轉化,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和多種併發症的發生。

目前全國開展的針對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中,中醫藥相關的有幾十項,上海牽頭的項目數量全國第二。

疫情在全球暴發後,很多國家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很感興趣,在世界中醫聯合會的邀請下,我們正在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進行翻譯。

李佳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新冠病毒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很有可能要長期應對。但沒有特效藥,永遠是我們頭上懸著的一把劍。

藥物所很早就啟動了新藥研發工作,包括高通量化合物篩選、中醫藥、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幹擾素、以及抗體等相關研究。隨著科學家對新冠病毒感染過程越來越清晰、科學層面的理解越來越深,相信會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新冠病毒不會成為人類的大災難,隨著科學力量的聚集,一定可以把它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耿美玉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人類可能要面對兩大敵人,第一是慢性疾病,第二就是突發性傳染病。

之所以會出現無症狀感染者,我覺得是機體微生態的宿主和病毒的交互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可以從皮膚的角度,尋找一些無症狀感染者的抗體,這或許有助於幫助我們找到病毒傳染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思考,新冠患者的細胞因子風暴問題啟示我們,以巨噬細胞為主的細胞治療技術,或許是未來細胞治療的方向。

郭曉奎

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健康學院副院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秘書長

對於疫情防治來說,科技支撐很重要,但大眾教育和科學普及也很重要,尤其是醫學教育,要借鑑中國智慧和經驗,找到不足和短板。

從經驗來說,要強調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從學術角度,就是把人的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綜合考慮,這些都應該納入醫學教育體系。

這次疫情中很多醫護人員也感染了,這反映了我國醫學教育的短板,在臨床醫學培訓過程中缺乏安全相關教育,此外,全球化視野也是短板之一。

在聽取了院士專家的報告和討論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榮譽委員、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科協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主任陳凱先表示,與新冠病毒相關各領域的科學家們進行交流討論非常有必要,能夠讓基礎研究和疾病防控形成交叉與關聯,有助於資源的協同。例如,病毒的分離鑑定和培養體系,對新藥的研發非常重要;對病毒特徵的研究,又能促進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上海最有條件進行多學科交叉科研布局,可形成協同攻關網絡。

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表示,在疫情防控中,上海科協不辱使命、主動作為,聯合200多家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各區、高校、企業等基層科協,在科研攻關、科普教育、企業服務、輿論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必須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運用科學力量戰勝疫病。

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黃興華出席會議。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致腳上起痘?專家:或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預警信號
    感染新冠病毒的兩個主要症狀是持續咳嗽和發燒,需要自我隔離。但是,不斷有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攜帶該病毒?西班牙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腳部「類似水痘」病變極可能是新冠肺炎的「早期預警信號」。據英國《鏡報》4月14日報導,西班牙足科學院總理事會發表一份聲明,該專業機構稱在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發現了新冠病毒患者腳部受損的「大量案例」。專家表示,這是一個「奇怪的發現」,皮膚科醫生和足科醫生都目睹了這一病變。
  • 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可怕?了解這些專治「莫名恐慌」
    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增加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以前覺得無症狀感染者還離我們很「遙遠」,但開始通報以來,這個詞語出現越來越頻繁,加上海外疫情的發展以及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很多人開始對無症狀感染者感到「莫名恐慌」,會不會自己已中招?會不會身邊的人其實就是那個「沉默的警告者」?
  • 追擊無症狀|專訪瑞金醫院感染科專家:無症狀傳染性是否更強
    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33例(境外輸入275例)。根據官方定義,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對於疫情的防控也有著重要意義。
  • 頂尖專家雲集,共論病毒學發展!2020全國病毒學會議舉行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如何?我國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我國病毒學科如何進一步發展?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2020全國醫學病毒學會議在上海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病毒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線上線下,交流我國醫學病毒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尤其是抗擊新冠病毒與疾病的中國經驗,同時展望中國病毒學發展的未來。
  • 騰訊對話四位業內專家 深度解析新冠病毒對運動員究竟有什麼影響?
    隨著籃網有4名球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NBA已有7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運動員是身體素質出眾人群的代表,NBA球員更是體質天賦超群,為什麼也會被感染,而其中多數確診者未出現症狀,這代表著什麼,新冠病毒會對運動員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嚴重到毀掉職業生涯?
  •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冠病毒與烏魯木齊市和喀什地區疫情病毒不同源
    發布會上,吐魯番市衛健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明國富通報,12月14日0時至18時,吐魯番市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截至14日18時,吐魯番市現有確診病例0例,無症狀感染者4例,均為高昌區報告。「截至12月14日9時,吐魯番市高昌區已完成全員免費核酸檢測工作,除12日報告的4例無症狀感染者外,其餘均為陰性。」
  • 全球疫情daily速報(4.29)丨日專家:日本新冠病毒來自歐美;多國解封...
    註:截至發稿時,中國最新數據未發布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稱「新冠病毒不會消失」;美軍4000餘名現役人員感染新冠病毒;比爾蓋茨批評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不力1.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新冠病毒不會消失當地時間4月28日,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在被問及今年晚些時候是否會有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他表示「幾乎確定它還會回來
  • 義大利科學界證實:新冠病毒毒性正在減弱,新感染者幾乎無症狀!
    義大利科學界證實,新冠病毒毒性正在減弱。近日,義大利病毒學協會(Siv-Isv)主席、布雷西亞醫院微生物科負責人Arnaldo Caruso成功分離出一種Sars-CoV-2變體並觀察到現在的新冠病毒毒性很弱,Arnaldo Caruso稱,「(當下的)病毒感染程度非常輕,核酸檢測也呈弱陽性,而且即便是那些病毒載量很高的感染者也是無症狀的。」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焦點問題透視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焦點問題透視-新華網新華社武漢4月12日電(記者王賢、鄭璐)當前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隨著武漢「解封」,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備受關注。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傳染性如何?復工復產後如何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風險?
  • 疫情最新消息!鍾南山說新冠病毒溯源尚未完成 新冠病毒2019年夏天...
    鍾南山談當前疫情:今天這麼多人一起開會,這在現在的國外不可想像。目前,新冠還有很多主要問題沒有解決,新冠疫情發生的規律還沒有摸清,溯源尚未完成,也沒有極具針對性且非常有效的藥物。國外輝瑞疫苗能阻止90%的感染,中國的疫苗研發也在差不多水平。
  • 這部新冠疫情紀錄片,來得如此及時
    數據說,在感染了傷寒的人裡,大概有1%~6%是無症狀的攜帶者。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這個比例又是多少呢?尚沒人知曉。但不得不讓人警惕。NHK的報導中有提到:「2月13日以後,日本各地相繼出現找不到可以確定傳染路徑的線索,無法確認患者和其他感染者發生接觸的病例」。
  • 專家提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決不是疫情加重
    新冠病毒開始主要是人傳人相互傳播的,決不是不存在環境傳人的可能。近期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5G傳播新冠病毒?火燒信號塔的英國人是愚昧,還是中了美國圈套?
    鑑於英國政府抗疫不力,民眾並不相信內閣的謠言論。5G基站到底能不能傳播病毒?為何在英國會傳出這一的謠言呢?無線網絡傳播新冠病毒,只是一個段子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有症狀、症狀前和無症狀三種模式,主要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在這一過程中,一部分的RNA套索可能會變成其他病毒的RNA。研究團隊發現,由於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在遺傳方面的相似性高達90%以上,在ORF1ab基因裡結合的可能性非常高。即,一部分是新冠病毒的RNA、剩餘部分是MERS病毒的RNA。
  •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最新研究表明:貓可以無症狀傳染新冠病毒 2020-05-14 14:53:36  來源:封面新聞
  • 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人嗎?怎樣尋找他們?來看疾控專家怎麼說!
    怎樣尋找他們?來看疾控專家怎麼說!,萬州也相繼通報多例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況,是否具傳染性?怎樣尋找他們?2月25日,記者採訪了萬州區疾控中心主任、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疫情防控組副組長王敬東。何為無症狀感染者呢?王敬東介紹,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發熱、咳嗽、乏力、畏冷等臨床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學檢測呈陽性的一類人。
  • 追問新冠病毒變異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危險?現有疫苗能否防住?未來怎樣做好防控?一系列疑問擺在面前。「這是病毒進化的正常部分」19日宣布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被命名為「VUI-202012/01」。專家分析認為,與以往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相比,19日宣布的變異之所以引起公眾恐慌,是因為變異病毒傳播速度極快。根據英國相關部門數學模型推演,變異新冠病毒傳播率提高了70%。從目前傳播情況看,實際情況與推演結論基本一致。比如,在人群中可以看到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增強的跡象,11月倫敦約有1/4確診病例感染的是新毒株,12月中旬,這一比例已上升至約2/3。
  • 疫情|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
    青島市連續9天沒有持續新發病例,說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效。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病毒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破4000萬例,累計死亡超110萬例。
  • 新冠疫情源自美國?這是臺灣節目斷章取義的陰謀論
    多位業內人士對 DeepTech 表示,臺灣節目提到的依據更多是上述研究中的樣本缺陷造成的,再加上美國首例確診新冠患者有武漢旅行史,那麼就根本不能得出新冠病毒源於美國的結論。斷章取義的陰謀論樣本受限,這很可能是沒有從武漢樣本中發現單倍型 H38 病毒樣品的原因。
  • 日本28日起全面暫停新入境!多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周四(24日)接受採訪表示,要獲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群體免疫力,可能須多達90%的美國人進行疫苗接種或通過感染病毒獲得免疫力。  南非今年7月底經歷了第一波疫情高峰,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在1.3萬例左右。隨後,疫情逐漸平穩。但從11月中下旬開始,疫情出現反彈。11月底南非還發生了新冠病毒群體感染事件。全國高中畢業生為慶祝畢業舉辦派對,甚至有大批學生跨省參加,且不採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其中近千人感染新冠病毒。 有專家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病毒在南非加速傳播幾乎已成定局。